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屈原唯美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地軌推拉門有哪些圖片 2025-02-13 06:30:08
qq聊天背景圖片大小 2025-02-13 06:21:48

屈原唯美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5-23 08:28:51

『壹』 屈原怎麼畫一步一步教的圖片

如下:

1、在紙上畫出屈原的大致輪廓,方便後面勾線,如圖所示。

『貳』 誰能給我詳細的講講關於屈原的歷史要附加圖片的

屈原,名平,字原,出身於楚國貴族。公元前340年誕生於秭歸三閭鄉樂平里。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是,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上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國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於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投汨羅江自殺。

[1]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約於公元前340年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市秭歸縣),自稱顓頊的後裔。

「朝發枉渚兮,夕宿辰陽……」;「入漵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在流放期間,屈原為後世留下了許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華麗,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後,在和漁父的一次對話中,漁父勸他「與世推移」,不要「深思高舉」,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寧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塵埃。在漁父看來,處世不必過於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來為官;世道渾濁,可以與世沉浮。至於「深思高舉」,落得個被放逐,則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漁父的談話,表現出了兩種處世哲學。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了楚國國都郢都。當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端午節,也是因此而來的。

家族

屈原出生於楚國貴族,和楚王一樣,羋(mǐ)姓,後改姓熊。該姓出自黃帝顓頊系統的祝融氏;羋姓族群從商代遷徙至南方楚地,當傳到熊繹時,因功受周封於楚,遂居丹陽(也就是現在湖北省秭歸縣境內)。這就是屈原的故鄉。春秋初期,約公元前7世紀,楚武王熊通的兒子被封在「屈」這個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為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類似的,還有春秋時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戰國時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國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夠從春秋前期一直延續到戰國後期,一直處於楚國的高層,這個家族可謂經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閭大夫,據說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務。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當時叫作「公族」或「公室」,那麼他和楚國的關系,當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孫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國都曾擔任過要職。屈原的父親叫伯庸。到了屈原這一代,屈氏當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後來被秦國俘虜的大將屈丐。屈原楚辭《九章·惜誦》:「忽忘身之賤貧」。很可能當時這個貴族家庭已經衰落了。

出生

屈原的出生日期,據近代許多人研究,約在楚宣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42年)到三十年(公元前339年)之間。照甲子推算,那年應該是戊寅年.恰巧,屈原的出生不但是寅年,而且又是寅月寅日。照中國歷法的老話是「人生於寅」,所以夏正便以建寅之月(即正月)為歲首。屈原既然是寅年寅月寅日生,真正符合於「人」的生辰,所以在屈原著名的作品《離騷》中說:「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這句是說太歲星逢寅的那年正月,又是庚寅的日子,我從母體降生了。說明這一年是寅年;孟是始,碩是正月,夏歷以建寅之月為歲首,說明這年正月是寅月;庚寅則說明這一天是寅日。屈原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這可是個好日子(據鄒漢勛、劉師培用殷歷和夏歷推算,定為公元前343年正月二十一日。清代陳瑒用周歷推算定為公元前343年正月二十二日),目前一般定為公元前340年。

取名

屈原覺得自己的生辰有些與眾不同,所以他在《離騷》中說:「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這四句是說:父親看到我生辰不凡,給我起了個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叫做「原」。而東漢王逸在《章句》中解釋屈原的名字時說:「正,平也;則法也」,「靈,神也;均,調也。言正平可法者莫過於天,養物均調者,莫神於地。」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來,照字面上講,「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微;「原」是又寬又平的地形[7],就是地的象微,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開於子,地辟於丑,人生於寅」[8]的天地人三統。這在今天看來,只是個巧合,原無所謂,可在當時卻認為是一個好兆頭。

經歷

屈原的事跡,主要見載於司馬遷的《史記》。根據《離騷》「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於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於是年正月十四誕生於丹陽,即今湖北秭歸,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屈原生活的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於其手。

屈原為實現振興楚國的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上官大夫靳尚出於妒忌,趁屈原為楚懷王擬訂憲令之時,在懷王面前誣陷屈原,懷王於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職後,轉任三閭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負責宗廟祭祀和貴族子弟的教育。

懷王十五年(公元前304年),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南、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

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屈原力勸不可,然而懷王的小兒子子蘭等卻力主懷王入秦,懷王亦不聽屈原等人勸告,結果會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後客死異國。

在懷王被扣後,頃襄王接位,子蘭任令尹(相當於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斷絕。但頃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與秦結為婚姻,以求暫時苟安。由於屈原反對他們的可恥立場,並指斥子蘭對懷王的屈辱而死負有責任,子蘭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造謠詆毀屈原,導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帶,時間約為頃襄王十三年前後。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時,楚國的形勢愈益危急。到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預示著楚國前途的危機。次年,秦軍又進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一度興旺的國家已經無望,也曾考慮過出走他國,但最終還是愛戀故土,於悲憤交加之中,自沉於汨羅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死日,可能是五月初五,或距這一天很近的一個日子。五月初五原來是楚地的傳統節日,後來人們就把這一天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論其本來意義,反而鮮為人知了。

流放背景

戰國時代,稱雄的秦、楚、齊、燕、趙、韓、魏七國,爭城奪地,互相殺伐,連年不斷混戰。那時,楚國的大詩人屈原,正當青年,為楚懷王的左徒官。他見百姓受到戰爭災難,十分痛心。

[2]屈原立志報國為民,勸懷王任用賢能,愛護百姓,很得懷王的信任。

那時西方的秦國最強大,時常攻擊六國。因此,屈原親自到各國去聯絡,要用聯合的力量對付秦國。懷王十一年,屈原的外交成功了。楚、齊、燕、趙、韓、魏六國君王齊集楚國的京城郢都,結成聯盟,懷王成了聯盟的領袖。聯盟的力量,制止了強秦的擴張。屈原更加得到了懷王的重用,很多內政、外交大事,都憑屈原作主。

因而,楚國以公子子蘭為首的一班貴族,對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說他奪斷專權,根本不把懷王放在眼裡。挑撥的人多了,懷王對屈原漸漸不滿起來。秦國的間諜把這一情況,報告秦王,秦王早想進攻齊國,只礙著六國聯盟,不敢動手,聽到這個消息,忙把相國張儀召進宮來商量。張儀認為六國中間,齊楚兩國最有力量,只要離間這兩國,聯盟也就散了。他願意趁楚國內部不和的機會,親自去拆散六國聯盟。

秦王大喜,准備了金銀財寶,交給張儀帶去。張儀將相印交還秦王,偽裝辭去秦國相位,向楚國出發。張儀到了郢都,先來拜訪屈原,說起了秦國的強大和秦楚聯合對雙方的好處,屈原說:「楚國不能改變六國聯盟的主張。」

張儀告訴子蘭:「有了六國聯盟,懷王才信任屈原,拆散了聯盟,屈原就沒有什麼可怕了。」子蘭聽了,十分高興。楚國的貴族就和張儀連成一氣。子蘭又引他拜見了懷王最寵愛的王後鄭袖,張儀把一雙價值萬金的白璧,獻給了鄭袖。那白璧的寶光,把楚國王後的眼睛都照花了。鄭袖欣然表示,願意幫助他們促成秦楚聯盟。大家認為:"要秦楚聯合,先要拆散六國聯盟;要拆散聯盟,先要懷王不信任屈原。

子蘭想了一條計策:就說屈原向張儀索取賄賂,由鄭袖在懷王面前透出這個風聲。張儀大喜說:"王後肯出力,真是秦楚兩國的福分了!"張儀布置停當,就托子蘭引見懷王。他勸懷王絕齊聯秦,列舉了很多好處。最後道:"只要大王願意,秦王已經准備了商於地方的六百里土地獻給楚國。懷王是個貪心的人,聽說不費一兵一卒,白得六百里土地。如何不喜。回到宮中,高興地告訴了鄭袖。鄭袖向他道喜,可又皺起眉頭:"聽說屈原向張儀要一雙白璧未成,怕要反對這事呢!"懷王聽了,半信半疑。

第二天,懷王擺下酒席,招待張儀。席間討論起秦楚友好,屈原果然猛烈反對,與子蘭、靳尚進行了激烈爭論。他認為:放棄了六國聯盟,就給秦國以可乘之機,這是楚國生死存亡的事情呵!他痛斥張儀、子蘭、靳尚,走到懷王面前大聲說:「大王,不能相信呀!張儀是秦國派來拆散聯盟、孤立楚國的,萬萬相信不得……」懷王想起鄭袖所說,果然屈原竭力反對秦楚和好;又貪圖秦國的土地。不禁怒道:「難道楚國的六百里土地抵不上你一雙白璧!」就叫武士把他拉出宮門。

屈原痛心極了,站在宮門外面不忍離開,盼著懷王能醒悟過來,改變主意,以免給國家帶來災難。他從午站到晚看見張儀、子蘭、靳尚等人歡歡喜喜,高高興興走出宮門,才絕瞭望。他嘆著氣喃喃地說:「楚國啊,你又要受難啦……」屈原回到家中,悶悶不樂,想到親手結成的聯盟一經破壞,楚國就保不住眼前的興旺,不禁頓腳長嘆。

替他管家的姐姐女媭問明情由,就知他遭到了小人的陷害,勸他不要再發議論了,屈原道:"我是楚國人,死也不能看到楚國遇到危險啊!"他認為懷王會醒悟,定會分清是非的。只要懷王回心轉意,楚國就有辦法了。但是懷王不再召見他,他越來越憂愁,常常整夜不眠。他寫了一篇名叫《離騷》的長詩,把對楚國的憂愁和自己的怨憤都寫了進去。「離騷」就是「離憂」,人在遭遇憂愁的時候,怎不呼叫上天和父母,以抒發自己的怨憤呢!

第一次流放

屈原第一次流放漢北地區為漢水的上游。楚懷王十六年(前313年),為了破楚、齊聯盟,秦國派張儀帶了很多財寶到楚國活動。張儀賄賂了楚國的一批權貴寵臣,又欺騙楚王說:「楚國如果能和齊國絕交,秦國願意獻出商、於一帶六百多里土地。」可是利令智昏的楚懷王不以為然,聽信了張儀的屈原遺像

[3]鬼話,就把相印授予張儀,封張儀為相;貪圖六百里的商磚之地,真的和齊國斷絕了合縱之盟;還派人跟張儀去秦國受地。張儀回秦國後裝病,三個月不見楚使。愚蠢的懷王,還以為是張儀怪他絕齊不夠堅決,又派人去辱罵齊王一通。齊王大怒,斷絕了和楚的合縱,反而和秦國聯合起來了。這時張儀才出面對楚使說:「您為什麼不接受土地呢?從某地到某地,長寬六里。」六百里變成了六里,楚使很生氣,歸報懷王,懷王大怒,先後兩次興師伐秦,結果都被秦打敗,喪失八萬軍隊,大將軍屈丐、裨將軍逢侯丑等70餘人被秦軍俘虜,還被佔去漢中大片土地。這時懷王稍有醒悟,「悔不用屈原之策」,「於是復用屈原」,讓他出使齊國,重修楚齊之盟。秦兩次大敗楚軍之後,也怕齊、楚復交,於是主動提出退還漢中之地的一半以求和。楚懷王恨透了張儀,提出不要漢中地,只要張儀頭。秦惠王本不同意,張儀卻胸有成竹地說:「以我張儀一個人就能抵得上漢中的土地,臣願意到楚國去。[11]」張儀到楚以後,賄賂了鄭袖、靳尚之流,在楚懷王面前一番花言巧語之後,糊塗透頂的楚懷王居然又把張儀給放了;還和秦王結下了婚姻關系。等到屈原使齊回來,說明利害,懷王想追回張儀,張儀早已走得無影無蹤了。這樣楚國對齊國又一次大失信用。前305年,楚懷王二十四年,楚又一次背齊合秦,去秦迎親;第二年,懷王還與秦王會於黃棘(今河南新野縣東北)、接受了秦退還的上庸之地(今湖北竹山縣)。當時屈原雖竭力反對,結果不但無效,反而遭到了第一次流放,流放到了漢北地區(今安康一帶及漢水上游地區)。

前303年,楚懷王二十六年,齊、韓、魏三國攻楚,聲討楚違背縱約。楚向秦求救,還把太子送到秦國作人質。第二年,楚太子殺了秦大夫逃回楚國。前301年,楚懷王二十八年,秦以此為借口,聯合齊、韓、魏攻楚,殺楚將唐昧,佔領了重丘(今河南泌陽縣東北)。第二年又攻楚,消滅楚軍2萬,又殺楚將景缺。這時,昏庸的懷王才又想起齊楚聯盟的重要,讓太子質於齊以求齊楚聯盟反秦。前299年,秦又攻楚,取楚八城。趁這形勢,秦昭王「邀請」,懷王在武關(今陝西商縣東)相會。

屈原此時已從漢北的流放地返回,和昭雎等一起,力勸懷王不要赴會,說:「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無行。」可懷王的幼子子蘭怕失去秦王歡心,竭力慫恿懷王前去。結果懷王一入武關,就被秦軍扣留,劫往咸陽,要脅他割讓巫郡和黔中郡。楚懷王被劫往咸陽,楚由齊迎歸太子橫立為頃襄王,公子子蘭為令尹,不肯向秦割讓土地,秦又發兵攻楚,大敗楚軍,斬首5萬,取十六城。前296年,頃襄王三年,懷王死於秦國,秦國將他的屍體送回楚國安葬。楚國人都憐憫他,如同哀悼自己的父母兄弟。諸侯由此認為秦國不義。秦國、楚國斷絕交往。

第二次流放

前293年,頃襄王六年,秦國派白起前往伊闕攻打韓國,取得重大勝利,斬首24萬。秦國於是送給楚王書信說:「楚國背叛秦國,秦國准備率領諸侯討伐楚國,決一勝負。希望您整頓士卒,得以痛快地一戰。」楚頃襄王很憂慮,就謀劃再與秦國講和。這對屈原來說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他寫詩抒情,表達了他眷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的感情,又指出,懷王最後落到客死他國的下場,就是因為「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這對子蘭形成了威脅,於是子蘭指使靳尚到頃襄王面前進讒,使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區。這次流放的路線,按《哀郢》分析,是從郢都(湖北江陵縣)出發,先往東南順江而下經過夏首(湖北沙市東南)、遙望龍門(郢都的東門)經由洞庭湖進入長江,然後又離開了夏浦(湖北漢口),最後到了陵陽(據說是今安徽青陽縣南)。

《漁父》中有屈原自沉前的情景(《漁父》不是屈原的作品,最明顯的證據是,結尾傾向於具有道家思想的漁父,他以和光同塵的處世哲學,否定屈原的堅貞自守。但王逸《楚辭章句》定此篇為屈原所作。):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共有25篇,篇目為:九歌、招魂、天問、離騷、九章、卜居。漁父為司馬遷所記.同時,屈原又開創了我國的浪漫主義詩詞。他的大多數作品收錄在西漢劉向編輯的《楚辭》中。

《九歌》

九歌(一)

東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九歌(二)

雲中君

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靈連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搴將憺兮壽宮,與日月兮齊光。龍駕兮帝服,聊翱遊兮周章。靈皇皇兮既降,焱遠舉兮雲中。覽冀州兮有餘,橫四海兮焉窮。思夫君兮太息,極勞心兮忡忡。

九歌(三)

湘君

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駕飛龍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綢,蓀橈兮蘭旌。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揚靈兮未極,女嬋媛兮為余太息!橫流涕兮潺湲,隱思君兮陫側。桂棹兮蘭枻,斫冰兮積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勞,恩不甚兮輕絕。石瀨兮淺淺,飛龍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長,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間。朝騁騖兮江皋,夕弭節兮北渚。鳥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澧浦。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時不可兮再得,聊逍遙兮容與。

九歌(四)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鳥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蓀壁兮紫壇,匊芳椒兮成堂。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葯房。罔薜荔兮為帷,薜蕙櫋兮既張。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九嶷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九歌(五)

大司命

廣開兮天門,紛吾乘兮玄雲。令飄風兮先驅,使涷雨兮灑塵。君迴翔兮以下,逾空桑兮從女。紛總總兮九州,何壽夭兮在予!高飛兮安翔,乘清氣兮御陰陽。吾與君兮齋速,導帝之兮九坑。靈衣兮被被,玉佩兮陸離。壹陰兮壹陽,眾莫知兮余所為。折疏麻兮瑤華,將以遺兮離居。老冉冉兮既極,不寖近兮愈疏。乘龍兮轔轔,高馳兮沖天。結桂枝兮延□,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願若今兮無虧。固人命兮有當,孰離合兮可為?

九歌(六)

少司命

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綠葉兮素枝,芳菲菲兮襲予。夫人自有兮美子,蓀何以兮愁苦?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辭,乘回風兮載雲旗。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誰須兮雲之際?與女游兮九河,沖風至兮水揚波。與女沐兮咸池,晞女發兮陽之阿。望濘美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孔蓋兮翠旍,登九天兮撫彗星。慫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九歌(七)

東君

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撫余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既明。駕龍輈兮乘雷,載雲旗兮委蛇。長太息兮將上,心低徊兮顧懷。羌聲色兮娛人,觀者憺兮忘歸。絙瑟兮交鼓,簫鍾兮瑤虡。鳴篪兮吹竽,思靈保兮賢姱。翾飛兮翠曾,展詩兮會舞。應律兮合節,靈之來兮蔽日。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淪降,援北斗兮酌桂漿。撰余轡兮高馳翔,杳冥冥兮以東行。

九歌(八)

河伯

與女游兮九河,沖風起兮橫波。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登昆侖兮四望,心飛揚兮浩盪。日將暮兮悵忘歸,惟極浦兮寤懷。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靈何為兮水中?乘白黿兮逐文魚,與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紛兮將來下。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來迎,魚鄰鄰兮媵予。

九歌(九)

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從文狸,辛夷車兮結桂旗。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表獨立兮山之上,雲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留靈修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曼曼。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廕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鳴。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九歌(十)

國殤

操吾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土爭先。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九歌(十一)

禮魂

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與。春蘭兮秋鞠,長無絕兮終古。

《涉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寶璐。世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駕青虯兮驂白螭,吾與重華游兮瑤之圃。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濟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顧兮,唉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皋,邸余車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疑滯。

朝發枉渚兮,夕宿辰陽。苟余心其端直兮,雖僻遠之何傷。

『叄』 屈原簡介

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肆』 屈原長得好看嗎

真實的屈原相貌並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那麼逗察彎好,他在自己文章中山悶對於自己外貌的贊譽也是過分自信罷了。沒畢
插入圖片的一幅是秭歸縣屈原紀念館的屈原畫像,根據屈原投江前與漁父的對話中的神情「顏色憔悴,形容枯縞」而畫成,可能較接近真實相貌。

『伍』 屈原的圖片

1、根據史書描繪出的簡筆屈原。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戰國末期楚國歸鄉樂平里,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楚國。

(5)屈原唯美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屈原的作品:

1、《離騷》

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前半篇反復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通過神遊天界、追求實現理想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2、《九歌》

《楚辭》的篇名,原為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戰國楚人屈原在楚地民間祭神樂歌的基礎上改作加工而成,詩中創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戀歌。多數篇章皆描寫神靈間的眷戀,表現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傷感。現代研究者多認為作於放逐之前,僅供祭祀之用。

3、《天問》

從天地離分、陰陽變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一直問到神話傳說乃至聖賢凶頑和治亂興衰等歷史故事,表現了作者對某些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具有濃厚的道家色彩。語言別具一格,節奏音韻自然協調,內容奇絕,表現出超卓非凡的學識和驚人的藝術才華,被譽為是「千古萬古至奇之作」。

『陸』 屈原的詩配畫圖片簡單

屈原詩配畫如下:

1、《九歌·大司命》。

廣開兮天門,紛吾乘兮玄雲;令飄風兮先驅,使涷雨兮灑塵。

君迴翔兮以下,逾空桑兮從女;紛總總兮九州,何壽夭兮在予。

白話譯文

趕快把那天門大大打開,我要乘濃濃的黑雲下來。

我命令旋風在前面開路,令暴雨洗凈空中的塵埃。

你盤旋著已經降臨下界,我越過空桑山緊跟你來。

九州里有人眾千千萬萬,誰長壽誰夭亡由我主宰。

我們倆安閑地高高飛翔,乘著清明之氣駕御陰陽。

我與你恭謹地在前趨走,引天帝直到達九岡山上。

雲彩的衣裳長長地飄動,我腰間的玉佩閃閃發光。

靈光忽隱忽現若有若無,誰也不知道我乾的勾當。

我要折下神麻玉色的花,將贈給隱者他遠離開家。

人老了漸漸地趨向垂暮,不親近大司命更加生疏。

大司命乘龍車轟轟隆隆,迅速地賓士向高高天空。

我編結著桂樹枝條遠望,越思念越使我憂心忡忡。

憂愁啊真使人毫無辦法,但願他像現在自己珍重。

本來人的壽命各有短長,悲歡離合誰能主宰操縱?

『柒』 屈原的圖片怎麼畫

屈原的圖片畫法如下:

准備工具:素描紙;畫筆、色筆。

1、首先把屈原的頭型畫出來,然後畫一下他的胡須。如下圖所示:

總結:首先把屈原的頭型畫出來,然後畫一下他的胡須。接著畫一下他的發型和五官,記得給鼻子下面畫兩根小胡須。順著頭部畫出屈原的上半身,在腰間給他畫一把劍。然後老彎把下半身也畫出來,衣服的紋路都畫一下。下面用紅色給屈原的發冠和裙擺侍源悶上色,臉部用膚色塗,頭發用黑色塗。最後用青色塗一下屈原的衣服,那麼這個屈原簡筆畫就畫好啦!

『捌』 屈原怎麼畫帥氣

屈原是我們古代的愛國詩人,曾留下著名的詩離騷,後人為了紀念屈拿仔原每年的五月五日就會舉行紀念活動,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簡筆畫屈原是怎麼畫的吧。

  • 01

    首先消悶汪我們畫出屈原的頭發,在頭發的基礎上我們畫出屈原的面部,如下圖所示:

  • 02

    在面部上畫出屈原的眉毛、眼睛鼻子和嘴巴,如下圖所示:

  • 03

    在頭部下面畫出屈原左側的衣袖及左手,如下圖所示:

  • 04

    再在右側畫出屈原的右側的衣袖及右手,如下罩坦圖所示:

  • 05

    再畫出屈原的衣服及束腰帶,如下圖所示:

  • 06

    再在屈原的身後畫出屈原手裡的寶劍,如下圖所示:

  • 07

    最後在屈原身體下面畫出屈原的腳部,這樣簡筆畫屈原就畫好了,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