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甲板是船的哪個部位
以謹帆貨船為例,每一友陪次就是一層甲板,船表面第一層為主甲板,主甲板以上是生活區,從下往上根據橋樓高度分A/B/C/D/E/F/G/駕駛甲板/羅經甲板,當然不同的船也有不同的叫法祥告雹,主要是用個名字來區分開每一層樓。
❷ 船的甲板是什麼材料
早期軍艦(直到二戰)用木製甲板,因為木頭比熱容大,海上的陽光照後不老仔會很燙。後數含槐來材料改進,軍艦和商船不在用木製甲板,但有些薯友豪華郵輪仍舊使用木甲板。
❸ 甲板是什麼
甲板(deck)是船體的重要構件,是船舶結構中,位於內底板以上的平面結構,用於封蓋船內空間,並將其水平分隔成層。甲板是船樑上的鋼板,將船體分隔成上、中、下層。
最上一層船首尾的統長甲板稱上甲板(upper deck)。這層甲板如果所有開口都能封密並保證水密,則這層甲板又可稱主甲板(main deck),在丈量時又稱為量噸甲板。少數遠洋船舶在主甲板上還有一層貫通船首尾的上甲板,由於其開口不能保證水密,所以只能叫遮蔽甲板(shelter deck)。主甲板以下的各層統長甲板,從上到下依次叫二層甲板、三層甲板等等。在主甲板以上均為短段甲板,習慣上是按照該層甲板的艙室名稱或用途來命名的。如駕駛台甲板(bridge deck)、救生艇甲板(life-boat deck)等等 。木質甲板駁中部艙面板也稱甲板,一般是活動式。
中文名
甲板
外文名
deck
構成
由板與骨架構成
屬性
船體的重要構件
位置
位於內底板以上的平面結構
基本內容
甲板的具體定義[1]如下:
1、內底板以上,封蓋船內空間或將其分隔成層的大型板架。
2、甲板是鋪在船樑上的鋼板,將船體分隔成上、中、下層。大型船甲板數可多至六、七層, 其作用是加固船體結構和便於分層配載及裝貨。
3、形成船內空間的頂蓋,或將空間分隔為若干層,由板與骨架組成的結構。
甲板是由板與骨架構成,對保證船體強度及不沉性有重要作用,而且提供了布置各種艙室、安置武器裝備和機械設備的面積。
甲板數量多少視船舶的大小,取決於艦艇的類型、使命和主尺度。通常小型艦艇有1~3層;中型艦艇有3~5層;大型艦艇有5~10層。
圖1
上甲板就是最上一層從首到尾的連續甲板。大中型船舶為了充分利用主船體內部空間,在主船體內一般還有一到兩層下甲板。上甲板和下甲板之間的空間稱為甲板間艙,下甲板到船底之間的空間稱為船艙。上層建築內的甲板也各有名稱,其中最高一層甲板通常布置羅經等導航儀器,一般就稱為羅經甲板;駕駛室所在的一層甲板稱為駕駛甲板;布置救生艇的一層甲板稱為救生艇甲板;旅客和船員居住的甲板一般稱為起居甲板或游步甲板。只在船長某一部分如某一艙室或某兩個艙室內設置的甲板稱為平台甲板。
甲板按其作用可分成:強力甲板、遮蔽甲板、艙壁甲板、干舷甲板和量噸甲板等。當船體受總縱彎曲應力時,受力最大的一層甲板叫強力甲板(strengthdeck),如上甲板(upperdeck)及在船中部0.5L區域內長度不小於0.15L的上層建築甲板和此上層建築區域以外的上層連續甲板均為強力甲板。20世紀60年代建造的某些船舶,在其甲板上設有噸位艙口的開口,並在艙口設暫時性非水密封閉裝置,這種甲板間艙(tweendeckspace)既可裝貨又不計入總噸位和凈噸位,叫作遮蔽甲板(shelterdeck)。水密橫艙壁上伸到達的連續甲板叫艙壁甲板(bulkheaddeck)。按《1966年國際載重線公約》量計干舷高度的甲板稱干舷甲板(freeboarddeck),通常是上甲板。按《1969年國際船舶噸位丈量公約》丈量船舶噸位時的基準甲板叫量噸甲板(tonnagedeck),通常也是上甲板。遮蔽甲板不可作為干舷甲板和量噸甲板。
上甲板是各層甲板中最厚的一層,規范規定在船中部0.4L區域內強力甲板的厚度應保持相同,並逐漸向端部甲板厚度過度,強力甲板(包括端部甲板)的最小厚度應不小於6mm。甲板邊板是上甲板受力最大的,且容易被甲板積水腐蝕,因此必須連續,厚度也是上甲板中最厚的一列板。在船中0.4L區域內的甲板比首尾兩端和大開口線以內區域的甲板厚。為防止甲板開口角隅處因應力集中而產生裂縫,該處應為拋物線形、橢圓形或圓形,並應採取加強措施。[2]
在上層建築和甲板室中,又可分為橋樓甲板、首樓甲板、尾樓甲板或甲板室甲板等,以及游步甲板,起居甲板、救生甲板(艇甲板)、駕駛甲板、羅經甲板(在沒有標准羅徑的小艇上又稱為頂蓬)等;在首尾部又分為首升高甲板、尾升高甲板等。甲板常設有梁拱,以便排除甲板積水;上甲板還設有弦弧,以減少甲板上浪和增加儲備浮力。但也有為便於施工和裝卸貨,不設梁拱和舷弧,而按載重線規范,略增加干舷高度。在木船艙面上是指沿舷弧線設置的露天殼板,下面由隔艙板和肋骨支撐,大型木船甲板下面還設托梁。除保證艙面水密外,並起增加船體整體強度的作用。木質甲板駁中部艙面板也稱甲板,一般是活動式。
分類
圖2
在主船體最上一層連續貫通全長的甲板稱為上甲板,也稱第一甲板。以下的各層甲板統稱下層甲板,依次為第二甲板、第三甲板等。上甲板以下局部設置的甲板稱為平台甲板或平台。在保證船體強度中起主要作用的甲板,稱為強力甲板。設有短橋樓或甲板室的艦艇的強力甲板,一般也是上甲板。
上甲板以上的各層甲板和平台,統稱為上層建築甲板(superstructure deck)。由下至上依次為01、02、03甲板等。或者按照其所在位置的主要功能分別命名,如首樓甲板、橋樓甲板、尾樓甲板,以及游步甲板、駕駛甲板、羅經甲板等[1]。
羅經甲板
又稱頂甲板(top deck),是船舶最高一層露天甲板,位於駕駛台項部,其上設有桅桁及信號燈架、各種天線、探照燈和標准羅經等。
駕駛甲板
系設置駕駛台的一層甲板,位於船舶最高位置,操舵室、海圖室、報務室和引航員房間都布置在該層甲板上。
艇甲板
是放置救生艇或救助艇的甲板,要求該層甲板位置較高,艇的周圍要有一定的空曠區域,以便在緊急情況能集合人員,並能迅速登艇。救生艇布置於兩舷側,並能迅速降落水中。船長室、輪機長室、會議室、接待室一般多布置在該層甲板上。
起居甲板
艇甲板下方,主要用來布置船員住艙及生活服務的輔助艙室的一層甲板,大部分船員房間及公共場所一般都布置在這一層甲板上。
上層建築內的甲板一般多布置水手長、木匠、水手和機工的住艙,理貨值班室亦布置在這層甲板上。
游步甲板
在客船或客貨船上供旅客散步或活動的一層甲板,甲板上有較寬敞的通道及供活動的場所。因為在甲板室兩側外面的甲板是露天。
甲板結構
甲板橫向的拱度稱為梁拱,[2]用於迅速排除甲板上的積水、有折線式、曲線式等。船的上甲板邊線縱向的彎曲稱為舷弧。舷弧一般是從船中向兩端翹起,首部的稱為首舷弧,尾部的稱為尾舷弧,一般來說,首舷弧的高度是尾舷弧的兩倍,從船的側面看,上甲板邊線的舷弧形狀呈拋物線的形狀。舷弧提高了船體首尾端的高度,有助於減少船體首尾端的上浪。船的甲板上除了依靠梁拱和舷弧排水外,還有專門的甲板排水系統。
圖3
從結構上看,甲板結構是封蓋船體或將其分隔成層的平面板架結構。由甲板板和甲板骨架組成,起著擴大甲板使用面積和保證船體強度的作用。甲板骨架包括沿船寬布置的橫梁、沿船長布置的甲板縱桁和縱骨等。按骨架的布置方式分為橫骨架式和縱骨架式。甲板結構的載荷傳遞是由橫梁傳遞給舷側結構,甲板縱桁僅傳遞少量載菏給橫臉壁。橫骨架式常用於小船的上甲板和大船的下甲板,縱骨架式則用於大型船舶的強力甲板,強力甲板參加船的總縱彎曲。甲板板沿舷側的一列板稱為甲板邊板,它一般比其他甲板板要厚一些。
甲板層樓
油船、散貨船、集裝箱船隻設單層連續上甲板,在機(爐)艙區域,為了布置輔助機械設備和油水儲存櫃的需要,設置數層平台。對小型貨船、拖船和漁船,由於型深較低,也只設單層連續上甲板。
使用要求[3]是考慮甲板層數的主要因素。對大中型雜貨船,因載運件為雜貨和各種包裝貨等多種貨物,為防止站污、混雜和擠壓以及便於理貨,依型深的高度而設2層或多層甲板。對多用途干貨船,一般均設置2層全通甲板。滾裝船根據需要設置多層甲板。世界上最大的滾裝船有13層甲板。客船最下層旅客甲板(或平台)一般海船不低於設計水線1.2m,內河船不低於設計水線1.5m,並按上層連續甲板到設計水線間的高度決定中間甲板的層數。
甲板間高
關於甲板間高主要根據貨種及作業條件等使用特點來決定。對雜貨船,甲板間高一般在2.45m以上。另外,雜貨船有加大甲板間高的趨勢,有的達到2.75m,大型遠洋雜貨船趨向於增大到3m以上,以提高其適應性。多用途干貨船甲板間高近年來也有增高趨勢。多用途干貨船的甲板間高也發生了,改變從2.5m~3.5m之間轉變為3.5m~5.0m之間,船長在150m左右的船多在4.4m以上。甲板間高度增大的原因是所載運的貨物(如設備、車輛等)的尺度增大,同時需要在甲板間使用叉車。滾裝船甲板間高度一般在3.0m~6.0m左右,要根據滾裝工藝(帶輪運輸還是拖車系統)、貨物種類(車輛還是集裝箱)及貨物堆放層數等因素來決定。滾裝船甲板間高不必相等,例如型深在20m左右的船舶,可以設置3層甲板,可取兩層6.3m凈高,一層3.2m凈高。其3.2m凈高可裝載小汽車或件雜貨,6.3m凈高可通過LUF系統裝兩層高2.5908m的集裝箱。客船設雙層鋪的甲板間高不宜低於2.4m~2.6m,以保證有適宜的凈高度。中間甲板及平台則趨向於不用梁拱和舷弧,以利於施工和使用。[1]
參考資料
[1] 甲板.船舶網路 [引用日期2015-06-10]
[2] 黃重陽,林焰,於雁雲. 基於響應面法的強力甲板結構優化設計[J]. 中國艦船研究,2012,7(03):46-50.
[3] 熊武一,周家法;卓名信,厲新光,徐繼昌等.軍事大辭海.北京:長城出版社,2000
❹ 為什麼二戰時期日本戰艦甲板都是亮黃色,而美國戰艦都是灰黑色
材質不一樣:
昂貴的柚木和台灣紅檜木都是艦船甲板非常理想的材料。由於戰列艦的甲板相對寬大,光是采購木料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英國戰列艦一直使用最好的柚木,這種木材耐腐蝕耐磨損且不易燃燒,毀梁冊美國的衣阿華高級戰列艦採用的也是柚木。日本海軍的「大和」級戰列艦用的是台灣的紅木,而台灣不產柚木為降低成本所以沒有用柚木甲板,甚至還引發了部分海軍官員的憤怒。
木夾板的作用:
對於火炮的打擊,木製甲板並不能起到很大的防護作用。真正用於防護的水平裝甲通常在木製甲板下方3-4層,與側舷垂直裝甲形成一個矩形「裝甲盒」。這樣的設計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戰列艦的重心,有利於提高艦艇適航性和主炮平台的穩定性。同時,也能有效減少戰艦排水量,把噸位用在加強水線附近的防護,而且用木料做甲板也能為下層的承重結構減輕很大負擔。
戰列艦需要執行遠洋作戰任務,航跡從熱帶到寒帶遍布世界多個海區,甲板要面臨陽光曝曬、海水沖擊、鹽分腐蝕等考驗。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中,還得要滿足防滑、防變形、隔熱等諸多要求,因此用木質甲板是比較合適的。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海軍戰艦上的許多工作都要靠人力完成,彈葯得通過人力搬運,損管人員也要在甲板上頻繁地跑動。所以雨雪天氣的時候必須要考慮防滑。遇到晴天或者是處於熱帶海域,甲板被暴曬溫度能超過50℃,在上面走很不舒服,下層甲板的工作環境也很糟糕,艙室會像蒸籠一樣。鋪一層木甲板來隔熱也有好處,在高寒地區同樣也能起到保溫作用。另外,在木質甲板上行走也會很大程度上減緩疲勞,也是保持戰鬥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向來有吃苦耐勞精神的蘇聯海軍在1940年的時候特別向造船廠提出:「為了改善大型艦艇纖宏的居住性,渣頃必須給所有建造和改進中的戰列巡洋艦以及戰列艦的上甲板鋪設木製地板。」
❺ 船的結構圖及名稱
船的結構圖及名稱為船殼、船體骨架、甲板、船艙和上層建築。
船體骨架是由龍骨、旁龍骨、肋骨、龍筋、舭龍骨、船首柱和船尾柱構成,它們共同組成了船舶骨架。甲板位於內底板以上的平面結構,用於封蓋船內空間,並將其水平分隔成層。甲板是船樑上的鋼板,將船體分隔成上、中、下層。
船艙是指甲板以行態下的各坦帶岩種用途空間,包括船首艙、船尾艙、客艙、貨艙、機艙、鍋爐艙和各種專門用途船艙。上層建築是指主甲板上面的建築讓御,上層建築位於上甲板圍成、主要用於布置各種用途的艙室,如工作艙室、生活艙室、貯藏艙室、儀器設備艙室等。
船的類型
1、水翼船
這是一種能高速航行的船舶。船底部有支架,裝上如飛機機翼般的水翼。當船加速後,水翼能產生浮力把船身抬離水面,從而減少水的阻力和增加航行速度。其轉向機構不使用常見的舵,而是控制左右兩支水翼的攻角來達成。
2、單體船
一般常見的船隻為單體船,雙體船有兩個瘦長的船體共用一個主甲板及上層結構,使用渦輪噴嘴發動機,通過向後噴水獲取反作用力向前推進,比普通螺旋槳推動更快速,而在高速時,雙體瘦長的船身能降低阻力。而且船體穩度高,不易翻船(但若風浪過大,翻過90度後,因為沒有單體船的靜穩度扶正力矩,反而有滅頂之虞)。常被應用於渡輪及軍事運輸上。
❻ 甲板為什麼叫甲板怎麼不叫乙板,或者頂板什麼的。
因為甲板漏扒段像遁甲一樣堅硬,所以叫它甲板,強調了它的堅硬和保護作用。
甲板(deck)是船體的重要構件,是船舶結構中,位於內底板以上的平面結構,用於封蓋船內空間,並將其水平分隔成層。甲板是船樑上的鋼板,將船體分隔成上、中、下層。
作用:
甲板是由板與骨架構成,對保證此肆船體強度及不沉性有重要作用,而且提供了布置各種艙室、安置武器裝備和機械設備的面返譽積。
❼ 求船的各個構造名稱
船的構造大概由船底,龍骨,引擎,雷達,聲納等組件組成. 而個中較有代表性當然是船底及引擎的構造及原理. 1.船底 1.1什麼是船底及其功用: 船底就是船中在水中的部份,又俗稱[食水],各種船件因應其不同功用而開發出不同的船底,可以分 為單體船,多體船(雙體船,三體船等),水翼船和氣墊船,而其功用大致都是令船身可以浮在水 上,只是其用性能上的不同。而單體船即是最原始的船底,由一個底所構成,因為水中面積較大, 受到水阻亦較高,因此一般速度都不會太高,而因此亦開發出其他的結構。 [b]多體船[/b],就是把2或3個瘦長的船體橫向連在一起組成的船,船體間用甲板橋連接,各具獨立 的推動裝置。由於2艘小船橫向連接在一起時,在海上可承受較大的風改帆浪,不易翻船。而且總寬度 較大,具有較高的運輸效率。亦因為成為被開發的目標,而港澳碼頭亦有用多體船作載客之用。而 多體船大致可分成4種: [u]小水線面雙體船(Small WaterPlane Area Twin Hull, SWATH):[/u]浮力由2個樣子好像是水雷, 全浸在水中的船身提供。水線正好在連接全浸船身跟水上船體的支架部分。因為這部分面積 較小,這種船較少受浪的影響。小水線面雙體船主要是用來提高船的穏定性,速度一般都並 不太高。 [u]穿浪雙體船 (Wave Piercing Catamaran):[/u]船身經過特別的動力設計,在船首部份減少浮 力,以減少船身跟隨波浪上下擺動。 [u]高速雙體船 (Catamaran)[/u]:近年大量應用在渡輪上。高速雙體船渡輪由於船身較寬,設 計時要考慮將來使用海面的波浪情況統計。否則船的自然頻率跟海浪接近,雙體船可能比單 體船搖晃更嚴重。部分高速雙體船有一個位於水線以上的中央船身,用來改善於浪中的穏定 性。而此種噴射飛航亦有4艘。 [u]復合雙體船:[/u]有半小水線面雙體船(前半船身為小水線面,後半為普通船身);水翼 輔助雙體船。 [b]水翼船[/b]是友握一種高速船。船身底部有支架,裝上水翼。當船的速度逐漸增加,水翼提供的浮力會 把船身抬離水面(稱為水翼飛航或水翼航行),從而減少水的阻力和增加航行速度。但現在的水翼船 大多不超過1000t,因此只可以作短程運輸,而澳門往香港則大部份是全浸式的水翼船。而水 翼船則可分成2種,分別為全浸式和半浸式。 [u]半浸式[/u]:為舊式的水翼船,因為它在水中的水翼支架呈U形,因此只有下半在水中,半 浸式的水翼船因與水面接觸面積較大,因此容易受海浪影響。 [u]全浸式[/u]:現在港澳碼頭多為全浸式的水翼船,因為速度快,較穩定,因而大受短途客運 採用。而它的水翼支架因為全在水中的原因,所以如水面接觸較小,因此在大浪中仍有較穩定 的航行,但因為水翼支架形狀為倒轉的T,因此不像半浸式的那樣具有自我調節的特性,需要 配合高穩定性的噴射引擎和自動控制系統。否則可能會因為失衡而引起船身掉落水中的情況。 [b]氣墊船[/b]是一種以空氣在底部襯墊承托的交通工具。氣墊船除了在水上行走外,還可以在某些陸 上地形行駛。氣墊船是高速船的一種,行走時船身因為升離水面,水阻得到減少。而亦可以把其分成 2類,分別全墊式和側璧式。 [u]全墊式氣墊船(Hovercraft):[/u]四周用尼龍等物料圍成一個軟性的圍裙,利用風機把空氣充 入底部形成氣墊,推進多數使用空氣螺旋槳或噴氣方式。全墊式氣墊船時速較高;亦因為船底 為平面而具備兩棲能力,可以在陸上行走。但缺點是太過不穩定,載重量小,因此不多在民事 上使用,多為軍事用途。 [align=center]側璧式氣墊船:[/align]亦稱表面效應船隻(Surface Effect Ships, SES),在船底兩側有 剛性側璧插入水中,只在首尾用軟性的氣墊。推進可以使用傳統螺旋槳或噴水機。跟全墊式相 比,側璧式氣墊船的托力較大,適合作大型艦艇;但亦有剛性船底的限制因此不好殲慶具兩棲能力。 1.2船底的承托原理及其解釋 船隻可能在水面漂浮的原因可以先不理會上述船底的特性,只由最基本講起。可以從密度,面積,和力的各方面講起;根據阿基米德定律,物體在流體上,或流體中,其流體對物體所做的浮力就正正等於物體排開了的流體重力,因此我們可以初步推斷出物體的浮沉是可能和是重量有關的,但是不是重量就是〔浮〕的全部?試想想,如果一個1kg的鐵球,和一塊1kg的木片放在水中,會有入什麼情況?你會見到鐵球沉在水中,而木片則浮在水面。原因就是不是全因為重量的關系,當中還有一些重要的物理因數。因為鐵球的平面面積小,因此水對它的浮力支持面亦相應減少,而木片就剛剛相反,所以可以浮起,而空氣會在水之上亦是因為這個原因,因為水承託了空氣的重力,因此可以定立出,浮力和面積及密度有直接關系,反之,和重量則不太有直接關系,而船隻亦是用這個原理令其浮在水面,所以就算是萬噸游輪只要其面積及密度比較相應較大的話就可以承托在水上。 而然面積加大可以令船隻浮在水上,但同時亦令水阻加大,因而令船的速度降低,所以人類就開發出上述的各種船底以令速度或其他方面提升。 另: 船體由甲板、側板、底板、龍骨、旁龍骨、龍筋、肋骨、船首柱、船尾柱等構件組成
❽ 各種船的圖片及名稱
各種船的圖片及名稱如下:
干貨船基本的類型可大致分為:雜貨船、散貨船、近洋運輸船,集裝箱船和特殊用途船。而它們每種按技術特性和尺寸大小又分為不同子類。
雜貨船: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始被批量製造,當時10000載重噸的「Liberty type」型船十分流行。它們被建造用來運輸雜貨,袋裝、包裝貨物,或者散裝貨物。雜貨船通常體型較小,大概在5000-25000載重噸。
現代雜貨船通常帶有兩層甲板,這被稱為「雙甲板船」。在雙甲板船中,每件貨物可以被分到不同的間隔區:在主甲板和二層甲板之間的區域叫做「甲板間艙」(或上貨艙),而二層甲板下面的空間叫做主貨艙(也叫下貨艙)。
雙甲板船相對於單甲板船主要有兩個優勢:配有獨立的貨艙因此可以運載那些必須分開存放以防相互污染的貨物。可以用兩層甲板分擔重量使袋包貨物碼放得更高,同時也可以將二層甲板收起或折疊來方便裝卸貨物。現代的雜貨船甚至安裝了集裝箱配件來裝載集裝箱,也會有能力足夠的船吊(大概在30-40噸)來搬運集裝箱和其他雜貨。
散貨船:正如名字表示的一樣,這種船通常被用來運輸散貨(例如煤炭、鐵礦石、糧食、礦石等),然而一些雜貨(比如袋裝貨物和鋼材)也經常會被裝載一些小型的散貨船上。這些船一般都是單層甲板,不能裝載集裝箱。她們的艙蓋通常較大,以便於貨物裝卸迅速且不受阻礙。
集裝箱船:船舶只被用來運輸集裝箱。她們的貨艙是單元化的,在集裝箱放置的地方設有很多框架和導軌。集裝箱船小的能裝載500TEU,大的則能達到22000TEU。小型集裝箱船主要是支線船,為干線港提供喂給,可能會配有船吊。
❾ 船舶上的甲板是什麼部位,干什麼用的
甲板是船樑上的鋼板,將船體分隔成上、中、下層,大型船甲板數可多至六、七層。
作用:
1、加固船體結構和便於分層配載及裝貨。
2、甲板對於保證船體強度及不沉性有重要作用,而且提供了布置各種艙室、安置武器裝備和機械設備的面積。
(9)船甲板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甲板常見分類:
1、羅經甲板:駕駛室頂甲板上通常布置羅經、雷達等導航儀器,一般稱為羅經甲板,在羅經甲板上,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天線、主發射等。
2、艇甲板:是指放置救生艇或工作艇的一層甲板。其位置通常是上層建築中的較高處。艇的周圍有一定的空曠區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甲板
❿ 想表述對船舶分段結構圖看不懂怎麼表示
想表述對船舶分段結構圖表示如下(可參照圖片):
船體水平方向布置的鋼板稱為甲板,船體被甲板分為上下若干層。最上一層船首尾的統長甲板稱上甲板(upper deck)。這層甲板如果所有開口都能封密並保證水密,則這層甲板又可稱主甲板(main deck),在丈量時又稱為量噸甲板。
少數遠洋船舶在主甲板上還有一層貫通船首尾的上甲板,由於其開口不能保證水密,所以只能叫遮蔽甲板(shelter deck)。
船隻分段結構記憶
主甲板把船分為上下兩部分,在主甲板以上的部分統稱為上層建築,主甲板以下部分叫主船體。在主甲板以下的各層統長甲板,從上到下依次叫二層甲板、三層甲板等。
在主甲板以上均為短段甲板,習慣上是按照該層甲板的艙室名稱或用途來命名的。如駕駛台甲板(bridge deck)、救生艇甲板(life-boat deck)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