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艾青詩選手抄報素材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是一位偉大的中國現代詩人。原名蔣正涵,筆名莪伽、克阿等。
浙江金華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筆名發表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誠摯,詩風清新,轟動詩壇。之後陸續出版詩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陽》(1947)等,筆觸雄渾,感情強烈,傾訴了對祖國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後的詩集有《歡呼集》、《春天》等。
1948年以後發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贊歌》等詩作。出版了《艾青選集》等。另有論文集《詩論》、《論詩》、《新詩論》等著作。1985年,獲法國藝術最高勛章。其詩作《我愛這土地》《大堰河—我的悶橘旁保姆》被選伍族入人教版中學語文教材。
內容歸納
《大堰河——我的保姆》
全詩分為四部分。詩人通過對自己乳母的回憶與追思,抒發了對撫養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摯愛和無盡的懷念。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詩人反復詠嘆「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悲憫下層人民的困苦,憂傷祖國的命運。
《北方》
詩人寫「從塞外吹來的/沙漠風,/已捲去北方的生命的綠色」,寫「我愛這悲哀的國土/古老的國土/——這國土/養育了為我所愛的/世界上最艱苦/與最古老的種族」,用近乎散文的詩行,傳達出極為深厚的愛國之情。
《黎明的通知》
以「黎明」的口吻,呼喚「詩人啊/你起來吧」,讓所有熱愛生活的人們、所有的「城市和村莊」做好准備,迎接「白日的先驅,光明的使者」的到來:全詩自由鋪陳,自由抒發,詩句彷彿從「黎明」的胸臆中直接飄出,散而有致,活而有序,給人以極大的美感,傾吐了詩人對新生活的嚮往之情,表達了詩人期待革命勝利的強烈願望。
《我愛這土地》
這是一首在現代詩歌史上被廣泛傳頌的抒情名篇,詩歌選取「土地、河螞橡流、風、黎明」四個鮮明的意象,表達了「愛土地、愛祖國」的主題。
《向太陽》
這首詩藉助歌頌太陽,表達了驅逐黑暗、堅持斗爭、爭取勝利的美好願望。全詩貫穿著一個總體的象徵形象,那就是太陽,以太陽來象徵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希望;從「我」一個飽經憂患的知識分子的角度,採用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抒發抗戰高潮到來之時的激奮之情。
《火把》
這首詩借索求火把,表達了驅逐黑暗、堅持斗爭、爭取勝利的美好願望。
《鏡子》
詩中寫鏡子「是一個平面,卻又是深不可測」,因為它真實、直率,從不掩飾,所以「有人喜歡它」 , 「有人躲避它」。通過鏡像來反觀人生,充滿哲理,饒有興味。
《光的贊歌》
詩中贊美「光」這一神奇的物質,贊美「光」帶來的社會文明,以及「像光一樣堅強」的社會正義,字里行間飽含著睿智哲思
② 艾青《我愛著土地》原文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出處:艾青《我愛這土地》
賞析
這首詩以「假如」開頭,這個頭開得突兀、新奇,有凝神沉思之感。詩好橘隱中的「鳥」是泛指,是共名,它不像歷代詩人所反復詠唱的杜鵑、鷓鴣那樣,稍一點染,即具有一種天然的特殊的情味和意蘊,而是全靠作者在無所依傍的情況下作出新的藝術追求。
再則,詩中特地亮出「嘶啞的喉嚨」,也和古典詩詞中棲枝的伍模黃鶯、啼血的杜鵑、沖天的白鷺等大異其趣友廳,它純粹是抗戰初期悲壯的時代氛圍對於作者的影響所致,同時也是這位「悲哀的詩人」(作者自稱)所具有的特殊氣質和個性的深情流露。
③ 我愛這土地的配畫怎麼畫
《我愛這土地》的配畫,詳細介紹如下:
一、配畫方法:
1、先畫出遠處低矮的房屋和茂盛的植物,前面有丁字小路,再畫出縱橫交錯的河道,將田地劃分成一片一片的,最後給田地和周圍的風景塗上美麗的顏色即可。
2、這首詩以假如開頭,這個頭開得突兀新奇,有凝神沉思之感。詩中的鳥是泛指,它不像歷代詩人所反復詠唱的杜鵑鷓鴣那樣,稍一點染即具有一種天然的特殊的情味和意蘊,而是全靠作者在無所依傍的情況下作出新的藝術追求。
④ 愛這土地艾青手抄報 手抄報模板大全
《艾青詩選》手抄報806班
艾青詩選之手抄報
艾青我愛這土地手抄報 第1頁
艾青我愛這土虧衡地朗讀手抄報我愛我家手抄報
艾青詩選手抄報圖鎮野片簡單銷旅做又漂亮
艾青我愛這土地手抄報 第1頁
艾青詩選手抄報怎麼畫簡單又漂亮的艾青詩選手抄報教程
艾青詩選專題手抄報 手抄報版面設計圖
有關艾青詩歌的手抄報 關於詩歌的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