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灰鯨唯美圖片
擴展閱讀
qq頭像女生圖片大全 2025-02-14 00:29:19
葫蘆娃圖片大全qq頭像 2025-02-14 00:29:03
孕期圖片大全 2025-02-14 00:21:15

灰鯨唯美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5-18 15:29:08

⑴ 誰能幫幫我找一謝動物的圖片

華盛頓公約表I記載保護動物一覽表
哺乳類 MAMMALIA
兔型目 LAGOMORPHA
兔科 leporidae
剛毛兔 caprolagus
火山兔 romerolagus diazi
嚙齒目 RODENTIA
鼠科 muridae
大枝巢鼠 leporilus conditor
沙克灣偽鼠 pseudomys praeconis
偽水鼠 xeronmys myoides
中澳粗尾鼠 zyzomys pennculatus
松鼠科 sciurdae
墨西哥草原犬鼠 cynomys mexicanus
絨鼠科 chinchillidae
絨鼠屬全種 chinchilla spp.
靈長目 PRIMATES
狐猴科全種 lemuridae spp.
侏儒狐猴全種 cheirogaleidae spp.
光面狐猴全種 indriidae spp.
長臂猿科全種 hylobatidae spp.
猩猩科全種 pongidse spp.
指猴科 daubentoniidae
指猴 daubentonia madagascariensis
狨科 callithricidae
白耳狨 callithrix jacchus aurita
黃頭狨 callithrix jacchus flaviceps
獅狨 leontopithechus spp.
雙色獠狨 saguinus bicolor
白腳獠狨 saguinus leucopus
棉冠獠狨 saguinus oedipus
猴狨科 calllimiconidae
猴狨 callimiao goeldii
卷尾猴科 cebidae
鬃毛吼猴 alouatta palliata
中美蜘蛛猴 ateles gelffroyi frontatus
巴拿馬蜘蛛猴 ateles gelffroyi panamensis
毛蜘蛛猴 brchytele archnoides
禿猴屬全種 cacajao spp.
白鼻狐尾猴 chiopotes albinasus
山地絨毛猴 lagothrix flavicauda
紅背松鼠猴 saimiri oerstedii
靈長目 PRIMATES
獼猴科 cercopithecidae
褐白眉猴 cercocelous galeritus
黛安娜須猴 cercocelous diana
尚比亞紅疣猴 colobus pennantii kirki
塔拿河紅疣猴 colobus rufomitratus
師尾獼猴 macaca silenus
長鼻猴屬全種 nasalis spp.
鬼 papio leucophaeus
山魈 papio sphinx
印度葉猴 presbytis entellus
黃冠葉猴 presbytis geei
冠葉猴 presbytis pileata
白頰葉猴 presbytis potenziani
海南葉猴屬全種 pygathrix spp.
食肉目 CARNIVORA
犬科 canidae
狼 canis lupus
叢林犬 speothos melanoleuca
水獺科 canidae
剛果無爪水獺 aonyx congica
加州海獺 enhydra lutris nereis
南海水獺 lutra felina
拉布拉他水獺 lutra longicaudis
歐亞水獺 lutra lrtra
南美水獺 lutra provacax
黑腳貂 mustela nigripes
大水獺 pteronura brasiliensis
靈貓科 viverridae
斑點靈貓 prionodon pardicolor
熊科 ursidae
大熊貓 ailuropoda melanoleuca
馬來熊 helarctos malavanus
懶熊 melursus ursinus
眼鏡熊 tremarctos omatus
紅熊 ursus arctos isabellinus
墨西哥灰熊 ursusarctos nelsoni
西藏棕熊 ursus arctos pruinosus
亞洲黑熊 selenarctos thibetanus
鬣狗科 Hyaenidae
棕鬣狗 Hyaena brunnea
貓科 Felidae
獵豹 Acinonyx jubatus
豹貓 Felis bengalensis
獰貓 Felis caracal
佛羅里達山獅 Felis concolor coryi
哥斯大黎加山獅 Felis concolor costaricensis
美東山獅 Felis ocncolor cougar
南美山貓 Felis jacobita
雲貓 Felis marrmorata
鬃貓 Felis nigripes
美洲豹貓 Felis pardalis
西班牙大山貓 Felis pardadina
扁頭貓 Felis planiceps
銹斑貓 Felis rubiginose
墨西哥大山貓 Felis rufa escuinapae
華南金貓 Felis temmincki
美洲虎貓 Felis tigrina
美洲小豹貓 Felis wiedii
懶貓 Felis yogouaroundi
雲豹 Neofelis nebulosa
波斯獅 Panthera leo persica
美洲豹 Panthera onca
花豹 Panthera pars
虎 Panthera tigiris
雪豹 Panthera uncia
海獅科 Otariidae
奎達路海狗 Arctocephalus townsendi
海豹科 Phocidae
僧海豹屬全種 Monachus spp
有袋目 MARSUPIALIA
袋鼬科 DASYURIDAE
長尾袋 Sminthopsis longicaudata
細尾袋 sminthopsis psammophila
袋狼科 Thylacinus
袋狼 cynocephalus p.e
袋熊科 vombatidae
軟毛袋熊 Lasiorhinus lrefftii
有袋目 MARSUPIALIA
袋狸科 Peramelidae
豬腳袋狸 chaeropus ecaudatus p.e
袋狸 perameles bougainbille
兔耳袋狸科 thylacomyidae
兔耳袋狸 macrotis lagotis
小兔耳袋狸 macrotis leucura
袋鼠科 macropodidae
短鼻貘 bettongea spp.
沙漠貘 caloprymus campestris p.e
西方兔袋鼠 lagorcheste hersutus
條紋兔袋鼠 lagorchestes fasciatus
斑紋距尾袋鼠 onychogalea fraenata
彎月距尾袋鼠 onychogalea lunata
貧齒目 edentata
犰狳科 Dasypodidae
大犰狳 Priodonts maximus
鱗甲目 Priodonts maximus
穿山甲科 manidae
南非穿山甲 manis temminckii
翼手目 CHIROPTERA
蝙蝠科 Pteropodidae
白胸狐蝠 pteropus insularis
瑪利安娜狐蝠 pteropus mariannus
加洛林狐蝠 pteropus molossinus
金狐蝠 pteropus phaeocephalus
軟毛狐蝠 pteropus pilosus
薩摩亞狐蝠 pteropus samoensis
東加狐蝠 pteropus tonganus
鯨魚目 CETACEA
江豚科 Platanistidae
中國江豚 Lipotes vexillifer
恆河江豚屬全種 Platanista spp.
海豚 Delphinidae
南美長吻海豚屬全種 Sotalia spp.
白海豚屬全種 Sousa spp.
鼠海豚科 Phocoenidae
江豬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太平洋鼠海豚 Phocoena sinus
抹香鯨科 Physeteridae
抹香鯨 Physeter macrocephalus
喙鯨科 Ziphiidae
巨瓶鼻鯨屬全種 Berardius
瓶鼻鯨屬全種 Hyperoodon spp.
灰鯨科 Eschrichtidae
灰鯨 Eschrichtius robustus
(魚+無水溫)<WEN>鯨科 Balaenopteridae
小WEN鯨 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
WEN鯨 Balaenoptera borealis
熱帶WEN鯨 Balaenoptera edeni
藍鯨 Balaenoptera musculus
長須鯨 Balaenoptera physelus
座頭鯨 Megaptera novaeangliae
露脊鯨科 Balaenidae
北極鯨屬全種 Balaena spp.
小露脊鯨 Caperea marginata
海牛目 SIRENIA
儒艮科 Dugongidae
儒艮 Dugong gong
海牛科 Trichechidae
巴西(亞馬孫)海牛 Trichechus inunguis
非洲海牛 Trichechus senegalensis
長鼻目 PROBOSCIDAE
象科 Elephantidae
亞洲象 Elephas maximus
非洲象 Loxodonta africana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馬科 Equidae
非洲野驢 Equus africanus
格雷維(細紋)斑馬 Equus grevyi
蒙古野驢 Equus hemionus hemionus
土庫曼野驢 Equus hemionus khur
蒙古野馬 Equus przewalskii
南非山斑馬 Equus zebra zebra
貘科 Tapiridae
中美貘 Tapirus rdii
馬來貘 Tapirus indicus
高山貘 Tapirus pinchaqua
犀牛科全種 Rhinocerotidae
偶蹄目 ARTIODACTYLA
野豬科 Suidae
鹿豬 Babyrousa babyrussa
侏儒野豬 Sus salvanius
豸+瑞右旁)豬科 Tayassuidae
加哥()豬 Catagonus wagneri
駱駝科 Camelidae
瘦駝 Vicugna vicugna
鹿科 Cervidae
南美沼鹿 Blastocerus dichotomus
黃+占)鹿 Cervus dama mesopotamicus
印度沼鹿 Cervus vauceli
克什米爾紅鹿 Cervus elaphus hanglu
暹邏沼鹿 Cervus eldi
豬鹿 Cervus porcinus
卡拉密亞豬鹿 Cervus porcinus calamianensis
馬威安豬鹿 Cervus porcinus kuhli
南美山鹿屬全種 Hippocamelus spp.
麋鹿屬全種 Moschus spp.
黑麂 Muntiacus crinifrons
南美草原鹿 Ozotoceros bezoarticus
普度鹿 Pu pu
牛科 Bovidae
弓角羚 Addax nasomaculatus
叉角羚 Antilocapra americana
美洲叉角羚 Antilocapra americana sonoriensis
美洲森林野牛 Bison bison athabascae
野嫠(牛代女)牛 Bos mutus
高棉牛 Bos sauveli
低地矮水牛 Bubalus depressicomis
明多羅水牛 Bubalus mindorensis
山地矮水牛 Bubalus quarlesi
螺角山羊 Capra falconeri chialtanensis
蘇利曼螺角山羊 Capra falconeri jerdoni
阿富汗螺角山羊 Capra falconeri megaceros
馬來長鬃山羊 Capricomis sumatraensis
珍氏遁羚 Cephalopus jentinki
紅瞪羚 Gazella dama
大黑馬羚 Hippotragus
亞洲山羚 Nemorhaes goral
彎角劍羚 Oryx dammah
阿拉伯劍羚 Oryx leucoryx
西藏野綿羊 Ovis ammon hodgsoni
塞普勒斯綿羊 Ovis orientalis
威格內野綿羊 Ovis vignei
西藏羚羊 Pantholops hodgsoni
歐洲山羚 Rupicapra rupicapra omata

⑵ 虎鯨會吃豬肉嘛

在海洋界,最呆萌可愛的動物當屬虎鯨,圓圓胖胖,黑白相間,可以說是「海中大熊貓」。但虎鯨一張嘴就沒那麼呆萌了。虎鯨之所以叫虎鯨,並不是因為它們長得像大貓一樣令人想rua,而是因為它和老虎一樣都是吃肉的,畢竟人家是killer whale。



虎鯨在手,天下我有


⑶ 朝鮮戰爭時期,如果美國真的使用核武器,結果會怎麼樣

朝鮮戰爭中,美國曾威脅使用核武器,但是最終沒有使用。那如果美國使用了核武器,會怎樣呢?

首先,美國如果使用了核武器,會影響自己的作戰行動。因為朝鮮半島地形狹長,本身面積就不大,當時的雙方戰線混在一起,犬牙交錯,美國不光需要突破中朝聯軍的防線,還需要繼續向縱深進攻,但是如果使用了核武器,不但有可能炸到戰線混在一起的美軍,也會嚴重影響美軍後續的縱深突破。

圖為志願軍裝甲兵。

最後,美國動用核武器打擊,本身效果也不會很好。中朝聯軍控制的是朝鮮半島北部的山地區域,核武器雖然威力很大,但是當年並沒有氫彈這樣的熱核武器可以用於實戰,一般的原子彈當量都在5萬噸TNT左右,完全無法撼動朝鮮的大山。換言之,中朝軍隊一旦躲進坑道,就能有效抵禦當時的核攻擊,而且山地戰場區域分割,一枚核彈下去,只能影響幾座大山中間的部分,很難跨過山脊線影響大片范圍,使用效果不是特別好。

所以,美軍雖然當年威脅使用核武器,但是一直沒有用,這是各種復雜的考慮之後得出的結果,當然,我們也不害怕他們使用核武器,人民軍隊的作戰能力和意志是世界一流的,就是那句話:」如果他們想打,我們就一直奉陪下去,打到他們不想打為止。「

⑷ 關於鯨魚的圖片和資料

鯨魚是錯誤的表達方法,

應該是鯨

鯨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動物,是世界上存在的哺乳動物中體形最大的,不屬於魚類。鯨的祖先和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鯨的祖先就生活在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很長的年代,它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所以人們誤認其為魚),適應了海洋的生活。

鯨是哺乳動物。有的鯨身體很大,最大的體長可達30多米,最小也超過5米。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16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我國發現了一頭近4萬公斤重的鯨,約有17米長.鯨的體形像魚,呈梭形。頭部大,眼小,耳廓完全退化。頸部不明顯。前肢呈鰭狀,後肢完全退化;多數種類背上有鰭;尾呈水平鰭狀,是主要的運動器官。有齒或無齒。鼻孔一或二個,長在頭頂上。整個身子沒有毛(有許多種類只在嘴邊尚殘餘一些毛)。皮膚下有一層厚的脂肪,可以保溫和減小身體的比重。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氣後即潛入水中,可以潛泳10~45分鍾。一般以浮游動物、軟體動物和魚類為食。胎生,通常每胎產一子,用乳汁哺育幼鯨。但許多人分其為魚類,事實上它們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分布在世界各海洋中。鯨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兩年才產下一頭幼鯨。由於人類的捕殺和海洋環境的污染,鯨的數量已經急劇減少。如,鯨類中體型最大的藍鯨,在20世紀有近36萬頭被殺戮,目前僅存不到5000頭!鯨在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它是水棲哺乳動物,用肺呼吸,其種類分為兩類,須鯨類,無齒,有鯨須,鼻孔兩個,有長須鯨,藍鯨、座頭鯨、灰鯨等種類,比較溫和;齒鯨類,有齒,無鯨須,鼻孔一個,有抹香鯨、獨角鯨、虎鯨等種類,比較兇猛。海洋中絕大部分氧氣和大氣中60%的氧氣是浮游植物製造的。須鯨卻能滅浮游植物的勁敵——浮游動物。另外,齒鯨也有助於保持魚類的生態平衡。齒鯨是以魚為食的大型軟體動物。因此世界上沒有鯨,人類就會滅亡。鯨類動物的共同特點是體溫恆定,大約為35.4℃左右。皮膚裸出,沒有體毛,僅吻部具有少許剛毛,沒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體溫並且減輕身體在水中的比重。頭骨發達,但腦顱部小,顏面部大,前額骨和上頜骨顯著延長,形成很長的吻部。頸部不明顯,頸椎有癒合現象,頭與軀干直接連接。前肢呈鰭狀,趾不分開,沒有爪,肘和腕的關節不能靈活運動,適於在水中游泳。後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殘跡,呈殘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鰭,末端的皮膚左右向水平方向擴展,形成一對大的尾葉,但並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狹長的尾幹部逐漸變細,最後在進入尾鰭之前消失。尾鰭和魚類不同,可作上下擺動,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種類還具有背鰭,用來平衡身體。它們的骨骼具有海棉狀組織,體腔內有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體的體積,減輕身體的比重,增大浮力。弋鯨

它們的眼睛都很小,沒有淚腺和瞬膜,視力較差。沒有外耳殼,外耳道也很細,但聽覺卻十分靈敏,而且能感受超聲波,靠回聲定位來尋找食物、聯系同伴或逃避敵害。外鼻孔有1—2個,位於頭頂,俗稱噴氣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後者進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葉肺,其中有許多毛細血管,富有彈性,能有助於氧的流通,適應在水面上進行的氣體交換,每隔一段時間需要浮出水面來進行換氣,也能潛水較長時間。肋骨有10一20對。胃分為4個室。腎臟大多為瘤狀。雄獸的睾丸位於腹腔內。雌獸在水中產仔和哺乳,子宮為雙角形,有一對乳房,位於生殖裂兩側的乳溝內,有細長的乳頭,乳汁中含有豐富的鈣、磷和大量的脂肪。幼仔在胚胎期間都具有牙齒,但須鯨類的牙齒到出生的時候則被須所取代,齒鯨類的牙齒則終生保留。鯨類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他具有和陸上哺乳動物相同的生理特徵,例如用肺呼吸、胎生等,更配備了一些為適應水生環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構造。鯨目之下又區分為兩個亞目,分別是須鯨亞目(suborderMysticeti,blaleenwhales)和齒鯨亞目(suborderOdo-ntoceti,toothedwhales)。這兩大類的分群,再學術上主要是依據它們攝食方式之不同而定,須鯨亞目主要的形態特徵是沒有牙齒,但是有具大的鯨須,可用來篩選浮游生物,所以為濾食性。齒鯨亞目的主要特徵為有牙齒,掠食性,其牙齒的數目與排列方式受到食性的影向會有不同,全世界現存有13科約79種。鯨魚雖然有魚字,其實它並不是魚類,而是哺乳類型的動物,它有許多和魚類極不相同的特性,例如一般魚類是左右擺動尾鰭來使身體前進,而鯨魚卻是以上下擺動尾鰭的方式前進。它們利用前端的鰭狀肢來保持身體平衡及控制力向,有些鯨魚背部的上端還有能保持身體垂直的鰭。鯨魚是群集動物,它們通常成群結隊的在海里生活,可是當鯨魚呼吸時,就需要游到水面上來,這時鯨魚是利用頭上的噴水孔來呼吸,呼氣時,空氣中的濕氣會凝結而形成我們所熟悉的噴泉狀。專家們甚至可以從水噴出的高度、寬度及角度,來辨識鯨魚的種類。鯨魚的種類很多,大致分成齒鯨和須鯨兩大類。鯨魚的表皮下有著極厚的脂肪層,那就是俗稱的鯨油,它可以使鯨體保持溫暖,而且也能貯存能量以供應不時之需。由於鯨魚體內擁有許多特殊的構造,使它能夠長時間的在水中屏庄呼吸、減慢心跳速度,因此當它沈到海底,總要經過一段長時間後,才會再浮出水面。除了具有貯存氧氣的構造外,當身體某個部位需要大量的血液供應時,體內還會有集中供應的特殊機能。由於人類的捕殺,目前全世界13種鯨中已有至少5種瀕臨滅絕。為保護鯨類,國際捕鯨委員會自1986年起禁止商業捕鯨活動,但1987年這一禁令出現松動,允許「以研究為目的」的限量捕鯨活動。盡管遭廣泛反對,有一些國家(尤其是日本)每年仍以「科學研究」為名大量捕殺鯨類。鯨每隔一段時間樣到水面上來呼吸。它的鼻孔是在頭頂上。浮出水面時,會噴出水柱。不同的鯨的水柱也會一不樣。須鯨噴出的水柱又高又細,齒鯨噴出的水柱又粗又矮,有經驗的人一看水柱便可以推算出鯨的種類、大小和年齡。我們也知道了鯨不是魚類。「鯨」這個漢字的造法明白地表示,古人認為鯨是一種大魚,「鯨魚」一詞就更不用說了。我們不能責怪造字者缺乏生物學常識,因為包括鯨、海豚和鼠海豚(體型較小的海豚)在內的鯨類動物(cetaceans)實在是同魚太像了:長長的身體呈流線型,尾巴的形狀像葉片,後肢退化縮小到沒有、只在身體內部還能尋到一點殘跡,這些特徵無一不是適於水中生活的。夷鯨

科學家認為,哺乳動物大約與恐龍差不多同時登上進化的舞台,在巨大爬行動物橫行的年代裡生活得不甚得意,直到一場大滅絕事件——通常認為是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上地球——毀滅了恐龍家族,才因禍得福地興盛起來。在5000至6500萬年前的第三紀,所有的哺乳動物都生活在陸地上,現代鯨類動物的祖先也不例外。由於某種原因,一些憑借四肢在大地上奔跑的動物,於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開始回歸河流和海洋,在不足800萬年的時間里,體型和生活習性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些發現特別是巴基斯坦古鯨(Pakicetidae)已經足夠讓科學家激動,因為它們是陸生哺乳動物與現代鯨類動物之間的過渡型,再次為進化論提供了優美的證據。不過,這些過渡型化石更加偏向於鯨那一邊,要麼能夠水陸兩棲,要麼完全適應海洋生活。有兩個重要的問題未能解答:鯨類動物的陸地祖先——那些只會奔跑不會游泳的最原始的鯨類動物,是什麼樣子?世上現存的哺乳動物中,哪一種與鯨類的親戚關系最近?科學家致力於更詳細地鯨類動物的進化歷程,不同專業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根據化石的牙齒和耳朵特徵,古生物學家傾向於認為,鯨與一種生活在第三紀、現已滅絕的有蹄動物mesonychians血緣最近。研究現存動物DNA特徵的分子生物學家則比較偏愛河馬,認為這種現代偶蹄動物才是鯨最近的親戚。今年9月20日,Thewissen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報告說,他的小組新發現了兩種巴基斯坦古鯨化石,它們完全是陸生的。就在第二天,Gingerich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了另兩種也是在巴基斯坦挖出來的古鯨化石,長著發育良好的肢,可以水陸兩棲。(看來每一領域的大腕來來去去也就那麼幾個人,而且這兩位大概有點競爭的意思,同時在兩份地位對等的雜志上發表主題相同的報告,倒也頗為有趣。)兩人的新發現都表明,牛、河馬、豬、駱駝和長頸鹿等偶蹄動物與鯨有著密切的親緣關系。對Gingerich來說,提出這個觀點也許稍微多費了一點功夫,因為他原先主張mesonychians是鯨的近親。在希臘,「鯨」這個字代表海洋巨獸。我們把鯨類分為兩群:齒鯨類:有齒的海洋巨獸,如:抹香鯨、逆戟鯨、海豚、鼠海豚。須鯨類:有胡須的鯨。事實上這些胡須是長在嘴內的折角形齒片,用於過濾水和捕捉鯨所食用的蝦和其它小動物,這些齒片就代替了牙齒。就整個海獸類而言,以鯨的種類為最多,數量也最可觀。鯨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口中沒有牙齒,只有須的,叫作須鯨;另一類是口中無須而一直保留牙齒的,叫作齒鯨。須鯨的種類雖少,但它們身體巨大,成為人類最主要的捕捉對象,其中有身體巨大、無與倫比的藍鯨,有行動緩慢、頭大體胖的露脊鯨,有喜游近岸、體短臂長、動作滑稽的座頭鯨,還有體小吻尖的小須鯨,等等。齒鯨的種類較多,除抹香鯨外,其餘身體一般都較小,如兇猛無比的虎鯨和海豚。盡管鯨的身體有長短粗細的差別,但一律呈流線型,樣子都像魚,所以人們多稱它為鯨魚。不過,鯨卻是獸類。它也像人一樣,不斷地浮出水面呼吸空氣。有時我們在海面上可以見到鯨呼氣時噴出的一股股白色霧柱,有的高達十餘米,狀如噴泉,十分壯觀。訓鯨

鯨是終生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對水的依賴程度很大,以致它們一旦離開了水便無法生活。為適應水中生活,減少阻力,它們的後肢消失,前肢變成劃水的漿板。身體成為流線型,酷似魚。因而它們的潛水能力很強,海豚(小型齒鯨)可潛至100-300米的水深處,停留4-5分鍾,長須鯨可在水下300-500米處呆上1小時,最大的齒鯨--抹香鯨能潛至千米以下,並在水中持續2小時之久。1955年發現在厄瓜多附近海中一頭被海底電纜纏死的抹香鯨,其潛水深度達1133米。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附近海域的2200米水深處,發現被電纜纏繞而至死的抹香鯨,這是迄今為止哺乳動物潛水最深的記錄。

http://ke..com/view/21575.htm

⑸ 鯨的資料和圖片

別名:鐮鰭海豚、鐮鰭斑紋海豚、短吻海豚。吻突很短,但與額部界線清楚。背鰭高大醒目,呈鐮狀後曲,基部幅廣。體背部黑色或黑灰色,腹部白色,頭前部和上頜黑色,下頜僅吻端黑色,其餘白色。體側眼後達腹側為白色或灰白色,沿背路基下側至尾基的體側為從白色帶,口角至鰭櫛前基。並越過路肢後基全肛門間有一黑帶。背鰭前部1/3為黑色,後半部全為灰白色。鰭肢同樣前緣部黑色,後緣部灰色。尾鰭上下方皆為黑色或黑灰色。體色變異較大。上下須每側有齒23~36枚。
成體體長可達2.5米,雄性稍大於雌性,體重可達180公斤。多成數十頭至數百頭的大群,攝食時分成小群,休息或移動時又匯集成大群。性活潑,游泳速度快,常躍出水面。體長1.8米左右。
食餌主要為小型集群性魚類和烏賊。
我國東海、南海均有分布。
鯨是海獸中的重要成員,體形像魚,俗稱鯨魚。
鯨的種類很多,全世界有80餘種,我國海域有30多種。一般都將它們分為兩類。一類口中有須無齒,稱須鯨,共11種;另一類口中有齒無須,叫齒鯨,共70多種。鯨的體長從1米到30多米不等。
須鯨的種類雖少,但個頭都很大,已知的最小的一種體長也大於6米。
而藍鯨體長可達33米,體重190噸,相當於33頭大象或300多頭黃牛的體重,它的一條舌頭就有4噸重。它的力氣也無比巨大,有1 250千瓦,能曳行588千瓦的機動船,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曾出現過的最大動物。這是海的恩惠,只有在海里才能長得這么大:一來是食物豐富,藍鯨雖體軀巨大,卻以小得和它無法相比的磷蝦為食。這種蝦數量多,容易捕,養得起這些大肚子漢。二來是水的浮力大,支撐著藍鯨的巨大體軀。非洲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體重5噸左右,若非洲象的體重再增加,它的四肢就支撐不住了,所以不能長得太大。但在海里卻不然,動物基本上處於失重狀態,再大也能浮得起來。但也不能無限增大,超過一定限度,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就不能滿足需要了。
座頭鯨捕食方法很巧妙,先在水下朝上發射一串串氣泡,在水面形成一個很大的圓圈,氣泡就像氣槍一樣使磷蝦受驚而向圓圈中心集中,座頭鯨張著口從圈中心浮出吞而食之。由於座頭鯨口大,取食的效率很高,每頭露脊鯨每天要吃3~4噸磷蝦。
鯨偏吃小蝦的原因:其實偏愛吃小蝦的是須鯨,因為它們沒有牙齒,喉嚨又小,所以不能咀嚼,只能靠吃小魚、小蝦過活。它們吃魚、蝦時只要把口一張,魚蝦隨著海水一起進入口中,然後把嘴一閉,海水從須縫間流出口外,只剩下食物了。
鯨的周身都是寶。皮可以製革,用鯨皮做的皮鞋、皮包、皮衣等質地柔軟,花紋美觀,不亞於牛皮。鯨的皮下脂肪層很厚,可達十幾至幾十厘米,可以煉油、食用或作其他化工原料。
一頭藍鯨可產油30多噸,相當於1 700頭豬或8 000隻羊的脂肪總量。鯨的骨器、內臟可作葯用或制肥。一頭巨鯨可稱得上價值連城。所以世界上不少國家如日本、挪威等國競相獵捕,使不少鯨瀕於滅絕,國際捕鯨委員會不得不決定停止商業捕鯨。
鯨類王國中的「語言大師」研究表明,虎鯨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不同聲音具有不同的含義。生活在不同海區里的虎鯨,甚至不同的虎鯨群,它們使用的「語言音調」有程度不同的差異,類似人類的方言,所以研究人員稱它為「虎鯨方言」。有時候,某一海區出現大量魚群,虎鯨群從四面八方趕來覓食。但它們的叫聲卻互不相同。研究人員推測,虎鯨之間可以通過「語言」交談,至於它們是怎樣聽懂對方的「方言」的,是否也像人類一樣配有翻譯,至今還是個不解謎。
抹香鯨
抹香鯨非常注重團結,如果有一個夥伴遇難了,鯨群會不顧自生危險去救遇難的夥伴。即使救不了了,也會陪著遇難的夥伴死去。
[編輯本段]鯨的介紹
「鯨」這個漢字的造法明白地表示,古人認為鯨是一種大魚,「鯨魚」一詞就更不用說了。我們不能責怪造字者缺乏生物學常識,因為包括鯨、海豚和鼠海豚(體型較小的海豚)在內的鯨類動物(cetaceans)實在是同魚太像了:長長的身體呈流線型,尾巴的形狀像葉片,後肢退化縮小到沒有、只在身體內部還能尋到一點殘跡,這些特徵無一不是適於水中生活的。
科學家認為,哺乳動物大約與恐龍差不多同時登上進化的舞台,在巨大爬行動物橫行的年代裡生活得不甚得意,直到一場大滅絕事件——通常認為是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上地球——毀滅了恐龍家族,才因禍得福地興盛起來。 在5000至6500萬年前的第三紀,所有的哺乳動物都生活在陸地上,現代鯨類動物的祖先也不例外。由於某種原因,一些憑借四肢在大地上奔跑的動物,於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開始回歸河流和海洋,在不足800萬年的時間里,體型和生活習性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這些發現特別是巴基斯坦古鯨(Pakicetidae) 已經足夠讓科學家激動,因為它們是陸生哺乳動物與現代鯨類動物之間的過渡型,再次為進化論提供了優美的證據。不過,這些過渡型化石更加偏向於鯨那一邊,要麼能夠水陸兩棲,要麼完全適應海洋生活。有兩個重要的問題未能解答:鯨類動物的陸地祖先——那些只會奔跑不會游泳的最原始的鯨類動物,是什麼樣子?世上現存的哺乳動物中,哪一種與鯨類的親戚關系最近?
科學家致力於更詳細地鯨類動物的進化歷程,不同專業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根據化石的牙齒和耳朵特徵,古生物學家傾向於認為,鯨與一種生活在第三紀、現已滅絕有有蹄動物mesonychians血緣最近。研究現存動物DNA特徵的分子生物學家則比較偏愛河馬,認為這種現代偶蹄動物才是鯨最近的親戚。
今年 9 月20日,Thewissen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報告說,他的小組新發現了兩種巴基斯坦古鯨化石,它們完全是陸生的。就在第二天,Gingerich 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了另兩種也是在巴基斯坦挖出來的古鯨化石,長著發育良好的肢,可以水陸兩棲。(看來每一領域的大腕來來去去也就那麼幾個人,而且這兩位大概有點競爭的意思,同時在兩份地位對等的雜志上發表主題相同的報告,倒也頗為有趣。)兩人的新發現都表明,牛、河馬、豬、駱駝和長頸鹿等偶蹄動物與鯨有著密切的親緣關系。對Gingerich來說,提出這個觀點也許稍微多費了一點功夫, 因為他原先主張mesonychians是鯨的近親。
在希臘,「鯨」這個字代表海洋巨獸。我們把鯨類分為兩群:
齒鯨類:有齒的海洋巨獸,如:抹香鯨、逆戟鯨、海豚、鼠海豚。
須鯨類:有胡須的鯨。事實上這些胡須是長在嘴內的折角形齒片,用於過濾水和捕捉鯨所食用的蝦和其它小動物,這些齒片就代替了牙齒。
就整個海獸類而言,以鯨的種類為最多,數量也最可觀。鯨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口中沒有牙齒,只有須的,叫作須鯨;另一類是口中無須而一直保留牙齒的,叫作齒鯨。須鯨的種類雖少,但它們身體巨大,成為人類最主要的捕捉對象,其中有身體巨大、無與倫比的藍鯨,有行動緩慢、頭大體胖的露脊鯨,有喜游近岸、體短臂長、動作滑稽的座頭鯨,還有體小吻尖的小須鯨,等等。齒鯨的種類較多,除抹香鯨外,其餘身體一般都較小,如兇猛無比的虎鯨和海豚。盡管鯨的身體有長短粗細的差別,但一律呈流線型,樣子都像魚,所以人們多稱它為鯨魚。不過,鯨卻是獸類。它也像人一樣,不斷地浮出水面呼吸空氣。有時我們在海面上可以見到鯨呼氣時噴出的一股股白色霧柱,有的高達十餘米,狀如噴泉,十分壯觀。
鯨是終生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對水的依賴程度很大,以致它們一旦離開了水便無法生活。為適應水中生活,減少阻力,它們的後肢消失,前肢變成劃水的漿板。身體成為流線型,酷似魚。因而它們的潛水能力很強,海豚(小型齒鯨)可潛至100-300米的水深處,停留4-5分鍾,長須鯨可在水下300-500米處呆上1小時,最大的齒鯨--抹香鯨能潛至千米以下,並在水中持續2小時之久。1955年發現在厄瓜多附近海中一頭被海底電纜纏死的抹香鯨,其潛水深度達1133米。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附近海域的2200米水深處,發現被電纜纏繞而窒死的抹香鯨,這是迄今為止哺乳動物潛水最深的記錄。
[編輯本段]鯨的祖先
21世紀初,科學家在巴基斯坦發現了兩種生活在約5000萬年前的哺乳動物化石。這兩種動物看起來有點像狗,體型分別只有狼和狐狸那麼大,但科學家認為它卻是地球上最龐大的動物——鯨的祖先。
在5000~6500萬年前的第三紀早期,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因此,現代的鯨、海豚等水生哺乳動物必然是由某些陸生哺乳動物進化來的。但是由於缺乏化石證據,究竟哪類哺乳動物是鯨的祖先這個問題一直懸而未決。在巴基斯坦新發現的這兩種化石的解剖形態表明,這兩種動物生活在陸地上,有肉食的牙齒,長得有點像狗,但並不屬於犬科動物。它們的尾巴比狗更長,嘴更兇猛,眼睛也比較小。它們的耳朵部位有幾塊奇特的骨頭,其形狀與鯨類動物相同部位獨有的骨頭非常相像。
[編輯本段]【漢字】

⑹ 急需藍鯨的圖片和資料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遍布全球各大洋海域。它身長可達30米左右,體重約170 噸,一張嘴就可以開到容10個成年人自由進出的寬度。藍鯨背脊呈淺藍色,肚皮布滿褶皺,帶有赭石色黃斑。它的尾巴寬闊平扁,能在水中自由靈活地擺動,既是前進的動力,也起著方向舵的作用,時速可達27千米。藍鯨捕食方式屬「吞食型」,主要食物是小蝦、水母、硅藻等浮游生物。它常在水面張開血盆大口,把蝦和海水一起吞入口中,接著閉嘴濾出海水,把小蝦吞進腹內 。一頭藍鯨每天要吃約4噸重的小磷蝦 。如果它肚中的食物少於2噸,它就會餓得發慌,好像是永遠吃不飽似的。所以它經常潛入水深三四十米處,搜尋食物。由於長時間待在水中,每次浮上海面換氣時,會從鼻孔內噴射出高達15米左右的水柱,遠遠望去,宛如一股噴泉。藍鯨的力氣很大,大約相當於一台中型火車頭的拉力。據說,曾有一頭藍鯨把一艘27米多長的捕鯨快艇拖著跑了70多千米,而當時那艘快艇正開足馬力向後退行。
藍鯨在冬季繁殖。母鯨懷胎一年後才生小鯨。剛產下的幼鯨體長就有7.5米左右,重約6噸,經過24小時的餵奶 ,它的體重就能增加100千克左右,平均每分鍾增加約75克。幼鯨經過7個月的哺乳後 ,體重可達到23噸左右,體長約16米,並開始學著張嘴吞食各種浮游生物 。小藍鯨要到5歲才算成年,它的壽命約為20—30年。
藍鯨渾身是寶,它的脂肪可制肥皂;鯨肉鮮美可食,營養豐富;鯨骨可提煉膠水;鯨肝含有大量維生素;血和內臟器官又是優質肥料。因此,藍鯨屢遭人類的肆意捕殺。目前,藍鯨的數量正急劇下降,幾乎到了瀕臨滅絕的境地。

⑺ 圖片上4、6、7號鯨魚分別是什麼品種

座頭鯨、藍鯨、灰鯨

⑻ 虎鯨的資料

虎鯨亦稱「逆戟鯨」。哺乳綱、鯨目、海豚科。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洋,我國從黃海、渤海至南海均有分布。

問你誰是海中霸王?你可能毫不猶豫地回答:鯊魚。錯了。真正的海中霸王是虎鯨,而鯊魚只不過是虎鯨面前的一碟小菜而已。

虎鯨是鯨類中較小的一種。它最大全長不過10米,體重7噸~8噸。它生性膽大、狡猾、殘暴、貪婪、雜食。憑著它每小時55公里、在追撲獵物時還可加快一倍的游泳速度,不管海洋中什麼動物,只要被它發現就難逃虎口,小到魚蝦海鳥,大到鯊魚海象甚至大形鯨類都是它經常撲食的對象。它是胃口之大令人驚駭,有人曾在一頭長7米的虎鯨胃裡發現有13頭海豚、14隻海豹;還有人發現過一頭虎鯨競能一次吞下60頭海狗崽子。據推測,虎鯨每天的攝食量至少要佔其體重的4%,就是說,一隻8噸重的虎鯨每天要吃0.32噸重的食物,足可見其對海洋動物的禍害之甚了。

虎鯨膽大,活動范圍也大。其他鯨類一般南北兩半球之間互不交往,太平洋大西洋之間也不交流,惟有虎鯨不受疆界限制,它可以任意從南極海游到北冰洋,從東半球游到西半球,凡能游到的地方它都「到此一游」。

虎鯨兇猛殘暴又十分狡詐。當它們遇到大型鯨時,它們會「組織起來」,先將大鯨圍住,再由兩頭虎鯨沖上去分別咬住大鯨的兩個鰭肢,使它難以逃跑。然後其他虎鯨一擁而上猛烈撕咬,吃了一陣之後,還會有虎鯨替換咬住鰭肢的鯨,讓它們也去享口福。小須鯨、座頭鯨、灰鯨、以至個體最大的藍鯨都經常遭受他們襲擊而成為腹中之物。有時拖著死鯨的撲鯨船被它們發現,它們也會不顧鯨炮的轟擊一擁而上鑽入大鯨的軀殼中,吃掉裡面的鯨油後揚長而去。

虎鯨遇到魚群時,不是馬上沖上去亂咬,而是一群虎鯨分散開將魚群圍並在外圍游動,將魚驅趕密聚在包圍圈中,然後大家輪流沖入圈內各自飽餐一頓。如果遇到海豹或企鵝站在浮冰上,虎鯨會躍上浮冰邊緣,用身體把浮冰壓得向自身傾斜,冰上動物站立不穩,一下滑到它嘴邊便撲而食之。

最壯觀的場面要算虎鯨和海象的混戰。海象遇到虎鯨時會迅速聚集在一起,小海象居中大海象居外,面對虎鯨准備廝殺;而虎鯨則先由5隻~6隻在海象面前橫排一列,吸引海象的注意力,再由其他虎鯨悄悄繞到海象背後發動突然襲擊,海象群一亂,正面的虎鯨便一擁而上,大咬大嚼,直殺得海象浮遍海,血染波濤。

虎鯨雖然兇狠殘暴可它卻是人類的朋友。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虎鯨襲擊人類的記錄。相反,由於它的智慧,倒是有人訓養虎鯨使之為人類服務。比如,在海濱旅遊區的人們訓練虎鯨供遊人娛樂,當虎鯨聽到召喚信號時,它會馬上游到岸邊讓遊人騎在背上到水中游弋,而後又能按指令再把人送回岸邊。

澳大利亞一個捕鯨基地的漁民們則訓練虎鯨幫助撲獲其他大型鯨。平時,他們讓受過訓練的虎鯨到外海充當偵探,一旦發現大鯨,就有幾頭虎鯨把它看住不讓它逃跑,另外則有虎鯨返回港灣報信,它回到港灣後在基地附近跳躍,翻滾著以引起人們注意,當捕鯨船起航時,它會在前面導航引路,船炮擊中大鯨後,它們還會交替跳起壓迫傷鯨的噴氣孔以阻止其呼吸,還會潛入傷鯨身體下面,不讓其潛水逃跑。當捕鯨船制服傷鯨後,漁民們只要把虎鯨最喜歡吃的鯨舌賞給它們,它們就心滿意足了。

由於虎鯨兇殘暴戾,使其他海洋動物聞聲喪膽,所以,也有漁民把虎鯨的叫聲錄制下來在養殖場邊播放,以此驅逐養殖物的天敵,保障養殖業免受禍害。

虎鯨是名符其實的海中猛虎,它的荷蘭、英文名稱,都是「殺鯨兇手」之意,可見它的兇殘和威猛。虎鯨又叫「逆戟鯨」,這是因為雄虎鯨高大背鰭突出水面時,很像古代的武器——戟倒豎於海面的形狀。

有人在一頭虎鯨的胃裡發現十幾頭海豚和同樣數量的海豹,足以證明虎鯨的兇猛、殘忍和貪食。其實即便是動物之王的藍鯨若遇到一群虎鯨圍獵,它也難逃被獵殺的厄運。圍攻藍鯨時,虎鯨組織分工十分精密:一些虎鯨在它的兩側,兩頭虎鯨在它的前面,另外兩頭在它的後面,阻擋藍鯨逃跑;另一些虎鯨則迫使藍鯨沉在水下,不讓它突出水面呼吸;還有一些虎鯨在它的腹部底下監視,防止它潛水溜掉。藍鯨先被咬去背鰭,尾葉又被撕碎,使它無法游動,這時虎鯨們一哄而上,大塊大塊地撕咬藍鯨的肉,共享美餐。

虎鯨之所以成為海中霸王,是由於它具有相應的條件:一是長有銳利的牙齒,而且牙齒朝內後方向彎曲,上下頜牙齒互相交錯搭配,不僅使獵物難以逃脫,而且還能撕裂、切割獵物;二是具有快速、准確地追捕獵物的本領。虎鯨的高大背鰭,能起「舵」的作用,保證追捕時的身體平衡;三是它貪食無厭,專營掠奪性肉食生活,海洋中的其它動物幾乎都可成為它的食物,而且非常狡猾,有時裝死去誘捕獵物;四是虎鯨是群棲動物,常以3-4頭小群活動,多時則達到30-40頭,集體圍獵當然威力大增。

此外虎鯨還有一種奇特的嗜好,即最喜歡吃鯨的唇和舌。有人曾對捕到的35頭灰鯨作過觀察,發現其中有7頭鯨的舌頭,部分或全部被虎鯨吃掉了,顯然這些灰鯨曾遭到虎鯨的襲擊。有時候,一頭巨鯨被捕鯨炮擊斃,在海面漂浮或被船拖行時,虎鯨會趁火打劫,鑽到死鯨口中,將巨鯨的唇、舌掠食一空,甚至用炮打也趕不走,真叫人苦笑不得。

奇妙的是如此兇殘的虎鯨竟是鯨類王國中的「語言大師」。研究表明,虎鯨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不同聲音具有不同的含義。生活在不同海區里的虎鯨,甚至不同的虎鯨群,它們使用的語言音調有程度不同的差異,類似人類的方言,所以研究人員稱它為「虎鯨方言」。有時候,某一海區出現大量魚群,虎鯨群從四面八方趕來覓食。但它們的叫聲卻互不相同。研究人員推測,虎鯨之間可以通過「語言」交談,至於它們是怎樣聽懂對方的「方言」的,是否也像人類一樣配有翻譯,至今還是個不解之謎。

值得一提的是虎鯨雖然兇殘異常,但從未目擊或聽到虎鯨傷害人類的事例,而且經過馴養的虎鯨,性情溫順,甚至會表演許多精彩節目。

虎鯨兇猛、膽大而且狡猾,性格殘暴、貪食,是典型的海中「暴徒」。它可以攻擊海獅、海豚、海豹、海象,甚至大型的須鯨(如藍鯨等),它們也敢攻擊。當然烏賊、企鵝、魚、海鳥等海洋動物也是它們的捕獵對象。虎鯨在追捕動物時,發出一種十分可怕的叫聲,這聲音與山林中的虎嘯相仿,就是上百噸的大鯨魚聽到這種叫聲也會驚恐萬狀,四散躲避。虎鯨之名,因此而得。

海員曾目擊幾頭虎鯨合力襲擊一頭須鯨的情景,其中三頭雄虎鯨向須鯨進攻,另外兩頭雌虎鯨和幾頭跟隨的幼仔在旁觀戰,不到一小時須鯨就被咬死。其餘旁觀的幾頭虎鯨一擁而上,群起撕裂鯨體,分而食之。攻擊大型鯨魚往往是幾十頭虎鯨集體行動,分別咬住頭、尾及其它部分,同時用尾鰭鞭打。有時成群的海獅或海豹在水中覓食,虎鯨突然沖來,海獅、海豹嚇得紛紛逃命,虎鯨沖進它們群中,霎時血染海洋,獸屍遍海。即使海獅和海豹在冰上或岩石上曬太陽,虎鯨也能上岸趕它們下海,繼而捕食它們。虎鯨也十分狡猾,有時將肚皮朝上躺著,漂浮海面,如同一具屍體,海鳥或海獸接近時,虎鯨突然翻身捕捉它們。虎鯨捕食魚的方法也很巧妙,它們圍在魚群四周,輪流沖入魚群擇肥而食,把魚群掃盪盡了才分散。

虎鯨,皮膚光滑,背部黑油油的,皮膚下面有一層很厚的脂肪層,保持身體熱量不致散發,以適應在寒冷的海水中生活。腹部雪白,與背部黑白分明,流線型體形,頗為優美。鼻孔長在頭頂,很適合經常浮出水面呼吸、換氣,鼻孔各有開閉自如的活瓣,因此不致被海水侵入。虎鯨在水中呼吸時將頭抬起,鼻孔內噴出一片泡沫狀的氣霧,形成一股水柱,呼出的熱空氣與外界的冷空氣凝成霧柱噴出水面。

雄虎鯨體長10米左右,身高1.8米,重7-8噸。背鰭突出水面,像古代的兵器「戟」倒豎在水面,因而又叫它「逆戟鯨」。雌性的虎鯨略小一些,長8米左右,重5-6噸。虎鯨游速很快,每小時可游30海里。虎鯨是哺乳動物,需要用肺呼吸,它在淺水中潛入水中,每次約半分鍾左右。如果4-5次淺水潛水後,即可深水潛泳1-4分鍾,最長時可達15分鍾,在水底游過幾百米的距離。

虎鯨繁殖並非「一夫一妻」制。一頭年富力壯的雄虎鯨和好幾頭雌虎鯨組成一個生殖群,而這個生殖群的大小取決於雄性與同性搏鬥爭偶的能力大小,強者佔有雌性多些,弱者少些,多則30-40頭雌虎鯨,少則3-5頭。虎鯨無固定的生殖季節,終年均可進行交尾,受孕的雌虎鯨懷孕約經一年,一胎只生一隻,很少有孿生的。剛出生的小虎鯨有24米左右,跟隨「母親」身旁吃奶計,一年後可獨立生活覓食。長到6米多長,已到性成熟時,「父親」將雄虎鯨趕出生殖群,讓它去過單身生活。等它們身強力壯時,與其它虎鯨的「男子漢」爭斗、搶偶,另行組織生殖群。

虎鯨雖然兇殘,但有時競也能與人合作。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沿岸有一個捕鯨基地。每年,座頭鯨洄遊經過此地時,有些虎鯨迅速游到基地附近,在那裡嬉戲游泳,引起人們的注意。當基地捕鯨船啟航時,它們就自動充當向導,引導捕鯨船駛向鯨群。此時,海域中其它一些虎鯨則圍阻座頭鯨,不讓它們游逃。當座頭鯨被捕鯨船炮擊中後,虎鯨幫助船上人將它制服:兩只虎鯨在受傷鯨的座頭鯨部的下側游動,不讓座頭鯨潛水漲船入水中,另兩只虎鯨跳到受傷鯨的噴氣處,阻當它喘息、呼吸。當人們捕到座頭鯨後,容許虎鯨吃掉座頭鯨的舌頭,以示獎勵。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俄國和英國軍隊試圖試驗海豹和海獅來探測敵方潛艇,但成功率不大。發展到今天,美國海軍夏威夷水下作戰中心,每年都花費幾百萬美金來訓練一支海洋動物——虎鯨。「阿赫本」是其中的一員,它現在已被訓練成能夠探知敵方潛水艇,具有導航、排雷等「本領」。此外,美國已成功地訓養虎鯨打撈海底遺物。有科學家設想,將虎鯨訓練成海底牧場的「警犬」,來管理人工魚蝦養殖場,嚇走其它危害魚蝦的海中動物。美國卡塔里納島附近,每年有一個時期有大量烏賊群來此產卵,正是漁民捕捉烏賊之大好時機。此時海獅、領航鯨、海豹和其它海獸也跟隨而至獵食它們,大大影響了漁民捕捉烏賊。漁民錄下虎鯨的叫聲,在海上播放,海獸聞聲而逃,不敢靠近。阿拉斯加有條河盛產娃魚,白鯨隨上漲的河水溯河而上,最多時有好幾百條白鯨與漁民爭鮭魚。漁民即使用炸彈,也無濟於趕走白鯨,但經以播放虎鯨的錄音,白鯨紛紛而逃。這樣既保護了漁業,又免殺白鯨,實乃斗舉兩利之事。

在地球上各個海區內都可找到虎鯨的蹤跡,但以日本的近海、南極和挪威至北極海區的虎鯨數量為最多;我國沿海虎鯨也不少。

⑼ 誰知到鯨的種類(和圖片)

鯨大致分為兩大類:須鯨類和齒鯨類.

1. 齒鯨類:有齒的海洋巨獸,如:抹香鯨、逆戟鯨、海豚、鼠海豚.

2.須鯨類:有胡須的鯨.事實上這些胡須是長在嘴內的折角形齒片,用於過濾水和捕捉鯨所食用的蝦和其它小動物,這些齒片就代替了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