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圖教育是不是像同學們說的那樣好
試論歷史教學中的人格教育滲透李雙新(河北省成安縣第一中學)【中圖法分類】 G.51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03——02【關鍵詞】 歷史教學;素質教育;人格教育人格是在個人的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教育條件的作用下形成的,是每個人個性、需要能力和價值觀的表現,主要受個人的需要、動機、利益和價值的左右。一個人由於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所受的文化熏陶不同,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心理和個性。當今所倡導素質教育之一的心理素質中,人格居於主導地位。未來社會中健全的人格應該是:努力扮演好自己在家庭和社會中的角色,尊重他人,能自我反省,具有、多元意識等。針對當前教育中因急功近利而重智力發展輕人格培養的傾向,北師大金盛華教授認為:必須明確,在影響人的成功的諸多因素中,人格的作用大於智力的作用。大量事實證明,在開放和變化迅速的時代,人的成功不僅取決於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未來人才的人格能力中,、理性地選擇價值觀的能力、主動適應的能力、抗拒壓力的能力、耐受挫折的能力與創造力的人際關系的調整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如何建構健全的人格,專家認為:與遺傳、家庭、社會環境相比,學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素,需要家長、社會、個體的多方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實現這一目標。作者就歷史教學談點粗淺認識。1 應用歷史知識教學來陶冶學生的人格情操以來,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教學過程中僅僅局限於讓學生接受具體知識、理解概念、掌握解題方法等,以期考試得高分,卻忽視了對學生人格養成的教育和建塑,因而培養出來的學生或多或少存在這樣、那樣的人格缺陷,如缺乏進取心、心理素質差、不能正確對待困難、戰勝困難或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無法與他人溝通等,這些人格缺陷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展,阻礙了個體內在潛能的發揮,也影響了全民素質的提高。費尼克斯說過:不經學問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穩定健康的人格,藉助於知識的點滴積累,才能培養出穩定、健康、持續的人格。離開了具體的知識環境,人格教育是無法收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歷史教材豐富的人格教育素材,對學生進行熏陶、教育、潛移默化地施加影響從而達到推動學生人格的建塑,完善教學目的。教學中結合「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等名言錦句的教學,通過秦檜、汪精衛、貝當、李完用等國家民族利益而遺臭萬年的知識教學,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針對學生崇拜名人、英雄的特點,可充分發揮優秀人物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幫助其養成矢志不渝的頑強意志,如介紹李四光、茅以升、哥白尼、伽里略等人的事跡培養學生追求科學、真理的奉獻精神。另外在教學中有目地培養學生有條、有序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養成嚴謹規范、認真縝密的思維品質。還要有意識地指導歷史事件的縱橫向和比較,從而拓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對於挖掘個體的內在潛能是十分必要的。2 利用新的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建構優良人格優良人格需要反復的磨煉、修正、健全,在歷史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年齡層次、心理特點改革教學方法,從而加強對學生的人格建塑。教學中,首先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作用,可適當讓學生對歷史事件、人物進行評價。如怎樣評價朱元璋這個人物,可引導學生對歷史人物進行科學的階級性的,絕不能簡單化、唯成分論、一刀切,最後由學生得出階級是不會改變的,但個人是可以轉變的結論。教學中還可讓學生自己設置計圖表、整理知識、構築知識框架,從而有利於促進學生樹立探究科學知識的人格。其次鼓勵競爭,培養學生勇為人先的優良品質。競爭意識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劑良葯,是推動個體戰勝自我,超越他人的精神動力,對幫助學生形成勇於拼搏、正視人生、勇攀高峰及堅韌的人格品質是大有益處的。3 以身作則運用情誼教育影響學生優良人格的建構心理學教授指出:教師素質好可以使本來具有人格缺陷的學生向健全人格發展;教師素質低,也可以使學生的人格被扭曲。人格是師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用人格來塑造人格。學者陳伯璋先生認為:在現代社會里要使學生的人格具有開放、多元的特質,教師首先要有一種相對的觀念。另外,加強師生情感交流,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效果,也是指導學生建構優良人格的一條重要途徑。情誼教育對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學校本身就是一個情誼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首先是信賴,教師要信賴學生,相信學生的善性和發展的潛能,學生才願意表示出他們真實的感情和思想,因為他們知道教師會接受他們;其次是,的氣氛可以使學生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和潛在智能;最後是尊重,要使學生感覺到教師不是在批評他們而是在了解他們,如此才能培養樹立起「自尊、自信、自強」精神,不斷建塑和完善人格。總之,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潛心研究充分利用大量的人格教育素材,採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和多種教學活動,潛移默化地連續對學生施加人格影響,是可以有效地提高對學生的人格教育效果,幫助學生構建起優良的人格的引導學生全面認識歷史人物課題:初中歷史《近代科學技術》執教:上海大同中學韓春玲點評:上海黃浦區教師進修學院馮常麗案例背景上海中學歷史課程標准強調,要使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和開放意識,尊重各個國家和民族所創造的文明成果」。我希望通過本課的教學能把這些要求和目標不著痕跡地「融化」進學生頭腦中,並希望通過對牛頓生平、經歷及其成就的講述,培養學生勤於思考、善於思考、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作業,在課余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一下牛頓,然後到課堂上與大家一起分享。案例過程敘述片段一:上課伊始,我先介紹了一下「近代科學技術」的背景,然後就按照事先的教學設計,請學生來介紹他們所知道的牛頓。話音剛落,就有學生舉手發言。學生1:老師,我看到的書中說,牛頓人品很不好,而且一點都不討人喜歡。針對誰是「微積分第一人」這一問題,他和另一個科學家互不相讓。牛頓利用自己在這一領域的威望,率先組織專家進行評審,譴責那個科學家剽竊他的成果。說實話,學生這樣的介紹與評論確實超出我的「預設」。原先設想學生了解的內容應和我所了解的內容是一致的:基本上是關於牛頓如何勤奮,如何為人類作貢獻的正面事跡,而之後的教學也是建立在這個「預設」基礎上的。教師:這個觀點是從哪裡了解到的?學生1:霍金的《時間簡史》。教師:這位同學興趣廣泛,閱讀面也很廣。今天課後老師一定找來這本書好好讀讀。但是通過他的介紹,我也想到了一些問題:第一,也許牛頓在個人品性上有些欠缺,但並不妨礙他成為科學史上具有豐碑意義的人物。可以說,牛頓是個有缺點的偉大人物,而這些缺點是否使牛頓離我們普通人更近,從而顯得更真實呢?第二,自然科學或人文科學經常會因各種原因產生紛爭,到底孰是孰非,可能還需要更多的事實與證據來說話。霍金是非常偉大的科學家,他在書中這樣敘述和評價牛頓自然有他的道理,那麼我們也可以找到更多的證據來辨認這一觀點。對人物的評判要建立在充分的事實和證據的基礎上,我們在認同一種觀點的同時一定要有「拿證據來」的意識。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以多去了解這方面的情況,我們在下節課進行交流。片段二:學生講述了牛頓的一些小故事。教師在表示了肯定和贊賞之後,開始介紹牛頓之前的科學家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牛頓的創新。教 在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力學三大定律之前,已經有很多科學家在從事這方面的科學研究了。他們是哥白尼、伽利略、第谷、開普勒等。哥白尼和伽利略的成就大家都比較熟悉,不作更多介紹了。我們主要了解一下第谷和開普勒的成就。丹麥天文學家第谷通過肉眼觀察,積累了豐富的天文資料。但他不善於計算和推導,所以其成就只停留在了資料積累上。臨終前,第谷把自己的成果毫無保留地交給了學生開普勒。開普勒擅長計算,他通過多次繁雜的計算推導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而牛頓所做的事是立足於好幾代從事科學研究的累累成果之上的。牛頓的巨大成就一經典力學體系,就是把其他學者在天文學和動力學上的發現加以總結,再加上自己的創見才完成的。那麼,結合剛才幾位同學向我們大家介紹的關於牛頓的小故事,以及老師所講的從哥白尼到牛頓的這個科學發展過程,大家有什麼體會和感想嗎?學生2:我認為很多發明成果應該是全人類的財富。比如中國很早就有了四大發明,但傳到歐洲的時間很晚。如果大家能早點共享,經過共同努力,不斷改進、更新,可能會加快人類歷史的進程。而且我認為各民族的發展不同,且都各有所長,如果大家能有一種互補意識,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最後把這些能量聚集起來,我們就會有更好的生活。教師 這位同學具有國際視野及樂於與人分享勞動成果的意識。學生3:我覺得牛頓的成就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的。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沒有其他科學家們的努力,牛頓也達不到如此高的成就。教師:對。正如牛頓自己所說,「如果我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與牛頓同時代的人有很多,他們卻沒有在科學上取得同樣的成就,沒有作出如此大的貢獻,這一點又說明什麼呢?學生4:牛頓很勤奮刻苦,非常善於思考,能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發現問題,所以才會有如此高的成教師:說得好。當有人問牛頓如何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時候,他回答道:靠不停地思考。正是這種奮發好學,勤於思考,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才使得他成為一個偉大的人物。他的成就不是單靠靈感和天才,而是凝結著辛勤的汗水和永不停歇的奮斗。教師反思關於片段一,在這個「突發」事件的處理中,我始終把握住一個「真」字。首先我用「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坦誠來讓學生感悟治學與做人何為「真」:然後引導學生區分品性道德和科學事實,更「真」地認識牛頓的全貌。學生所提到的牛頓的缺點,在我看來,其實也是人性的缺憾和弱點,而這些弱點與缺憾是很真實的。就如錢穆先生所說的,「必愈富人性之我,乃始為最寶貴之我,即愈具普通人性之我,乃為愈偉大而愈特殊之我」。我想學生能從這節課中發現一些史學研究的方法。總體來講,德育目標和史學方法交融在一起,這樣的處理對學生做人、做事求「真」、求「實」的示範與引導應該是有效的。關於片段二,和片段一不同,這一段的德育目標是我事先設計好的。主要有兩個目標:「初步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和開放意識,尊重各個國家和民族所創造的文明成果」;學習牛頓勤奮刻苦、善於思考、鍥而不舍的精神。我借學生之力稍加提煉就完成了。這種「順水推舟」的做法,不但建立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根基之上,而且用「更上一層樓」的方式肯定並強化了學生的正確意識,對其他學生的正面引導意義也是顯而易見的。片段一的「突發」事件實際上涉及到整體德育目標的一個方面:學做真人。教師用自己的教學智慧與人格魅力向學生示範了「真」的真諦,而且又把歷史學科特有的人物方法穿插其中,實際上是在培養一種寬容、理解的意識。片段二的德育目標實踐也很巧妙,用「順水推舟」的做法,恰到好處地強調了人類文明的傳承及牛頓身上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很容易被學生接受。關於牛頓科學精神的與其品格上的不足看似矛盾,實則一體兩面。牛頓是一個偉大的平凡人。他有偉大人物的品質(奮發好學、勤於思考等),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同時他也有普通人身上的缺點和不足,我們應寬容、理解,並且引以為戒。唯此,我們對人的認識才更加全面、真實。教與學 職業技術教育研究·年第5期付 鑫(鞍山第二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遼寧鞍山 )關鍵詞:歷史課程培養目標教育觀念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經濟社會的轉型、教育科學理論的突破和教育對象的變化要求歷史課程的內容必須在遵循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原則的基礎上重建。它必須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和學生經驗有機起來,把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才會使學生樂於理解和接受,從而使學生先實現「學會」,並在此基礎上為學生下一步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學習提供理想的課程環境。一、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是實現這一培養目標的前提傳統教育觀念強調強調知識本位論,要求強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歷史教師要在歷史學科教學中注重推行創新教育,以更好的實現這一培養目標。1.關注每一名學生,形成寬松的支持性氛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樂於學習,先「學會」知識在授課過程中,要關注每一名學生的不同情況,利用分組討論有意創造寬松的支持性的學習氛圍。這可以吸引每一名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和進行創造活動必不可少的競爭與合作精神。2.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發展鮮明的個性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實現「會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恰當的學習、交流、展示、提高的機會如:在課堂上提出難易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的學習情況,鑽研教材,並解決問題。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逐步體驗學習、創新、成功的快樂,使之以學為樂,積小成而為大成,掌握學習方法,達到「會學」。3.改進教學方法,拓展靈活的創造思維傳統的教學認為,教學的基本任務是讓學生掌握知識,因而重視對「教學生學會」 的教法,而忽視「教學生會學」的學法。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創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它打破了學習的時空限制,要求教會學生抓住利用各種機會不斷更新、深化和完善知識,學會學習,同時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實現這一培養目標的核心和關鍵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帶給我們一種嶄新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素質教育已成為中國教育繼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新世紀的文肓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學習是終身的,不應在某一個階段就終止了。因而,作為學生也要轉變學習方式——將接受性學習轉變為研究性學習,學生要學會合作、自主學習。課改的基本目的就是讓教育適合學生。讓學生「學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基礎和前提;而讓學生「會學」,則是學生持續學習的保障。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實際上是處在知識和學生的中介位置上。傳統的教學只注重學生知識的積累,而不重視能力的培養、素質的提高,只管機械灌注,不看學科的特點、重點和難點,這種教學方法的單一性抹煞了教學過程的復雜性,不能反映教學的本質規律,當然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現代教學則既重視知識的傳授,又重視能力的培養。學生也應轉變學習觀念,不要只重接受而不思主動學習。否則,無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利於學生學會學習。所謂會學,就是指學生掌握了系統的學習方法,能夠的獲得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當教師充分運用教材中的情境、情理、情趣誘發學生情思,啟發學生的生活感受時,學生應有意識的積極響應,主動學習,去探索發現、尋找結論。三、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生體是實現這一培養目標的保證新形勢下,教育觀念的更新在使教育理念不斷充實、不斷完備。環境教育和體影響的作用不容忽視。古有孟母擇鄰而居,今人更是注重良好學習環境對人的熏陶。教師要善於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積極的去學習,進而使學生對學習充滿了濃厚興趣與熱情。教師要對枯燥的知識進行旁徵博引,以清晰的解釋或其他科學領域的例子來吸引學生:教師要重視理論實際,多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實際貼近的問題作為素材,介紹問題的背景和所達到的要求,讓學生探索討論;要掌握重點、抓住典型的現象,適時穿插一些啟發性的問題,通過學生自己的、研究、認識事物的本質,掌握規律;還應給學生各種機會從事小組活動,通過廣泛閱讀、觀看資料錄像片、參觀展覽館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親身體驗所學知識,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德育的培養,注重學生體的優化。這對每一名學生的個體成長和進步來說,是一種有力的保證。總之,歷史學科的教學要與現代社會接壤,在現代社會中尋求自身存在和發展的土壤,設定切合實際的教學培養目標,幫助學生先「學會」、再「會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歷史課程標准(實驗稿)》把「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作為情感教育的首要課程目標。這表明,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是歷史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為了促進人的發展,即促進學生認知能力、情感人格、文明行為的發展。從人的成長來說,歷史的經驗對人更有啟迪 因此歷史教師應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獨特優勢,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愛國心、進取心等方面著手,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因為自信心是樹立責任感的前提,愛國心是樹立責任感的基礎,進取心則是樹立責任感的動力。1.培養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種穩定的個性品質或性格特徵。一個充滿自信的人,必然會朝氣蓬勃、樂觀向上,並懷有崇高而遠大的理想;一個有自信心的人才有可能肩負起對自己、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歷史教科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的材料取之不盡:近代史上李善蘭、徐壽、華蘅芳、詹天佑、馮如等科學家,盡管他們生活在落後且飽受列強蹂躪的舊中國,但他們卻以堅定的自信和報國之志,戰勝困難,獲得成功。再比如年中蘇關系惡化時,蘇聯撤走援華專家,並揚言:「離開我們的幫助,你們中國人l0年、20年也休想造出來!」但中國就是憑著敢於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自信心,依靠自己的力量研製出了。這些史實能極大地增強學生的自信 tL,,激發他物.他們身上閃爍著耀眼的愛國主義光輝。如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岳飛的「以身許國,何事而不為」;鄧世昌誓死御敵、義不獨生;譚嗣同喋血街.喚醒民眾;鄭成功不收復誓不罷休;朱自清寧死不食美國救濟糧;錢學森放棄優越的生活工作環境、沖破美國的重重阻撓回到祖國,為發展國家的火箭導彈和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等。這些人的價值取向和行為為後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財富,利用這些史實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對祖國深厚的感情.並轉化為對國家對民族的責任心和使命感。3、培養進取心。進取心是人們力爭取得更大成功,以超越自己、超越他人的一種性格特徵或心理傾向。一個有進取心的人,會不拘泥於世俗的羈絆,戮力前進,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比他人學習得更好,工作得更出色,為社會作出更多的貢獻。進取心與責任心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責任心使進取心落到實處.沒有責任心支持的進取心,就會如一匹脫韁野馬,莫知所之;另一方面.進取心可以使責任心不斷升華,從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的精神,上升到為國家為民族而拼搏的責任感。愛因斯坦不滿足於牛頓的經典力學,才會提出相對論;李時珍對當時的中醫葯學和自己的醫術水平不滿意,才會花去27年的時間,多次以身試葯,終於寫出總結性的巨著《本草綱目》⋯⋯這些偉人們的進取精神能激發學生們的進取心,激勵他們肩負起為國家、民族而奮斗的使命感。 l參考文獻
⑵ 急需--平面構成(分解重構)圖片
慕君
(廣東商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藝術設計系,廣東廣州510320)
[摘要]現代設計是一個非常大的范疇,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現代設計教育的需求,應根據各類設計藝術的專業特點改進教學設計,實施與專業設計理念相結合的專業基礎課教學。但是,大多數藝術設計院校對素描教學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導致設計素描課程不能很好地銜接設計專業課。只有結合設計學科專業特點和培養目標確立教學方案,才能使教學盡快走向專業化,充分發揮其專業基礎課的作用。
[關鍵詞]素描藝術設計理念教學設計專業化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6908(2007)0420
我國許多的設計學院的藝術設計專業都設置了「設計素描」課程,設計基礎的素描教學實施的具體內容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研究的課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專業的設計理念,才能避免基礎課和設計專業課產生脫節。因為我們的課程目的不能只是技術層面的訓練,創作思維的培養和審美觀的確立才是其中的關鍵。
一、「設計素描」課程的教學現狀和面臨的問題
設計的范圍非常廣闊,我們生活的處處都離不開設計。而在建築設計的草圖中,在影視設計中,在汽車等工業產品的設計階段,在服裝設計過程中,在廣告設計製造中,玩具的設計草圖,游戲的原畫設計等等,都需要素描。它是銜接藝術和設計的一個橋梁。
據筆者調查發現設計素描的教學雖然經過教改,依然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
1.目前,不但工科院校建築專業學生素描基礎薄弱或沒有基礎,而且連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也一樣。對教師來說,所面臨的挑戰是課時的不足,課程需要濃縮,教學效果難以達到教學大綱的預期要求。
2.藝術設計院校的素描基礎訓練不能很好的銜接設計專業課,不同專業所上素描課基本一樣,都遵循石膏-靜物-風景-人物的從難到易的寫實造型思路,學生容易進入對客觀的模仿而缺乏創造意識,也會讓學生疑惑素描訓練對今後的設計有否幫助。設計藝術院校的素描造型基礎訓練要引進創意先行的素描訓練教學設計,結合設計學科專業的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
3.學生缺乏對「設計素描」的正確認識,沒有明確意識到在電腦得到廣泛應用的今天,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綜合能力提高,審美觀的培養和確立是最為重要的。教師的教學方式沒有隨時代的要求而變化,沒有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導致上課積極性不高,浪費教學資源和學生時間。
4.設計素描課不能等同設計專業課,在一些院校,乾脆將設計素描作為專業課來上,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雖然學科基礎課與設計專業課互有交叉,但是它並不能解決設計的所有問題,如設計的市場功用問題等。
二、根據不同專業而設計的課程教學指導思想。
基礎素描部分的課題作業,雖然都是訓練繪制設計草圖,但是內容會根據不同專業而有所側重。不過有一點是一致的:在基礎訓練部分,「以線為主、以結構為主的素描」練習,是最直接、單純、有效的訓練手段。對所有的專業來說,它都可以作為收集設計素材,捕捉靈感的火花,表達設計意圖的工具。下面以我校所設廣告設計、廣告策劃與經營管理、游戲與玩具設計三個專業為例子說明不同專業的教學指導思想。
(一)廣告設計專業
廣告設計專業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繪畫基礎,第一階段的訓練要求嚴格、規范,繪畫藝術圍繞的中心是審美性,而設計圍繞的中心是功能性,設計是理性的、科學的、技術的,在教學中,強調思維的推理性、邏輯性、有序性。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才會轉換成符合設計需要的思考方式及造型思路,能夠使設計造型嚴謹,規范。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平面和三維的繪畫藝術表現力。
(二)廣告策劃與經營管理專業
廣告策劃與經營管理專業的學生是沒有繪畫基礎的,課時安排以創意思維、審美能力和一定的腦手結合能力的培養為主。
(三)游戲與玩具設計專業
游戲與玩具設計專業的課時安排跟上述專業有很大的區別。具體體現在該專業方向是培養玩具與游戲開發、創意和設計能力的專業人才,作為一門新開的專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課時安排以創意思維、審美能力的培養為主,根據學生已有一定基礎,常規的設計素描教學方式和專業嚴重脫節,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具設計、教學方法都是圍繞「游戲與玩具設計專業」特點而設,並以最快進度進入專業設計(臨摹、寫生、創作設計同時進行),基礎教學和專業設計教學是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的。
三、「設計素描」課程結構設計
藝術設計院校的素描基礎訓練需要結合設計學科專業特點和根據現有的條件進行教學設計,按不同專業設置和不同學生基礎能力應有針對性地設計專題教學實踐內容,以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從提高學生的基本功和思維能力入手。藝術設計素描教學可分為素描基礎理論部分、專業素描實訓部分和作品賞識部分三大部分。需要說明的是:素描基礎部分、專業創意素描教學是按序進行的,但作品賞識這一部分是貫穿始終的、反復進行的。
(一)第一階段:基礎理論部分
設計素描要有設計專業的特點,不能讓學生覺得學非所用,基礎課程還需要有嚴謹的理論作為基礎教學的支持力量,不只是單純技術訓練。
1.要明確設計素描與設計的關系:
(1)素描對於各類設計,是畫草圖的必要基礎,草圖即是設計者表達初步的設計意圖,並對所要設計的對象進行分析、研究,整理、歸納,再以素描形式將其視覺化,因此草圖就已經涵蓋了設計的內容了。
(2)素描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形象思維的創造力、想像力,把藝術的想像和科學技術結合起來。創意,就是啟動思維,是對所要表達的內容進行提煉、組合、想像和在常規中去尋求創建新的發展思路和意向,特別是在設計素描基礎教學中,除基本造型技能訓練之外,加強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設計意識的培養應是課程的重要內容。創新素質,包括豐富的想像力和表達能力。通過作品賞識形態造型的構想訓練,使學生從各種創造性思維方法中演化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創造法則,提高創新能力。
(3)素描課程是對造型美感和形象表現力的一種專業訓練。它將是設計的萌芽,為設計培養美感。
2.認識素描
介紹從文藝復興到現代諸多藝術風格的作品,包括中國的白描作品,從中挖掘其內在的共性規律,通過對這些作品的歸納和分析,向學生提供、展現了一個寬廣的藝術表現范疇,為激發學生的藝術創造性開辟道路。
在這個階段,講授並要求學生思考素描在現代設計中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效率。提倡開放式的教學,強調整體課程安排不能只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示範,學生模仿,這樣會導致學生習慣現成的答案,缺乏探索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案,即創新思維的開發。
(二)第二階段:基礎實訓部分
這部分的教學目的是用最簡練的視覺語言把想像和設計思想表達出來。設計是相當大的范疇,細分到各個專業,都有專屬研究方向,首先需要根據學生的專業來設計教學內容和課題作業設計。
1.以線為主;以結構為主的素描
設計專業的素描是以結構為主的素描,除了培養造型能力外,最終目的在於訓練設計者用立體的思維去看待和理解設計對象。不管學生有否繪畫基礎,實訓部分按序由簡單到復雜進行。
課題作業設計之一:設計草圖的表現
要求學生在畫一個物體時,首先要對該物體進行全方位不同角度的觀察,或者進一步把它拆開來研究,進行重新的設計組合,才能理解其結構,這樣就會對該物體有一個立體的空間概念。教學中應強化對設計草圖的表現要求,強調結構線的准確、透視的准確,
2.課題作業設計之二:專題速寫
要求學生利用課余做大量的與專業有關的速寫,提高對形的捕捉能力,以及平面,三維的表現力。在此階段的基礎訓練嚴謹、枯燥,需要教師結合大量的圖片資料,講解相應的有關素描理論,通過更直觀的方式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獲得更多有關素描的知識,加深對素描的認識與理解。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基本上能夠達到離開具體物象,從各種設想角度去描繪和把握對象,自由地進行視覺藝術創造和空間形體創造。達到設計素描的基礎訓練目的。
這種學習過程,剔除了光影、明暗、色調、質感表達只強調結構,而結構特徵是物體最根本的特徵。強調本質結構特徵,更能表達其設計輔助功能。
在此期間,設計基礎中所包涵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准確、科學、審美、創造等因素在基礎素描教學過程要不斷滲透,在基礎造型能力訓練的基礎上來加強思維能力的開發,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發展,鼓勵學生發揮個人的思維才智和創造力,使學生從簡單模仿客觀對象、被動描繪轉到主動地思考;由只停留在對表面現象的觀察到深入內在本質來探索解決問題。
3.作品賞識部分
通過作品鑒賞提高審美能力,以改變許多學生的藝術素養不足的現狀,增進藝術修養,提高造型技巧。以對現代設計影響巨大的烏爾姆設計學院來說,第一任校長馬克斯比爾(Maxbill),提倡將現代設計完全建立在科學技術的基礎上,認為設計是理性的、科學的、技術的,追求精練、明快、准確的現代視覺效果,但是因為缺乏藝術的因素,忽視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導致設計風格冷漠、缺乏個性、單調。通過對烏爾姆設計學院教學得失的研究,我們達到共識,那就是提高藝術素養將會在學生將來的設計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作品賞識內容包括:
(1)素描作品賞識
(2)現代主義諸流派作品賞識(素描、色彩)
(3)平面構成作品賞識
(4)工業產品設計、平面設計、建築設計作品賞識
(5)世界藝術史(圖賞為主)
以上根據不同專業和學生基礎有所調整。以我校為例,學生一周只有一天素描課,共6課時,可用一課時講授,大量圖片供在學生休息觀看,課程以圖片欣賞為主,簡要講述上述作品的源流,講述造型規律,因造型是多樣化的,有寫實的、再現的,也有創意的、表現的;或者是具象的,意象的、抽象的;有寫生的、臨摹的、想像的;也有線描的、明暗的、或者是拼貼的、噴繪的等等。再讓學生感受和討論,事實證明,學生對此反應熱列,並受到極大的啟發,課堂氣氛良好,學習積極性很高,大部分的學生都利用課余時間功超額完成作業和自覺進行基本功訓練。
(三)第三階段創意素描部分
這個階段的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要具有的批判精神;豐富的想像力和捕捉創新靈感的能力。
1.專題構圖設計研究
要求學生查閱圖像資料藝術史並概括畫面構成類型:我們知道,畫面構成類型有:
①文藝復興前的圖象學畫面階段構圖法,圖形按主題和意圖排列在平面中,並不反映真實空間。
②文藝復興時期到印象派為止的遠近透視圖法的錯覺畫面階段,透視學、色彩學、人體解剖學等科學知識被運用到繪畫中,畫家能再現出逼真的世界。
③塞尚之後的受東方繪畫的影響,追求平面意趣的畫面構成。
④中國傳統繪畫畫面構成,即散點構圖法。
⑤現代藝術構圖,自由運用以上各種構圖形式。
通過對畫面構成類型的研究,進一步運用到課堂實踐,引發學生新的視覺體驗。
2.創意思維的構建
創意思維的方式主要有:聯想思維、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
①課題設計之一:「設計素描造型思維規律研究(理論)」,素描造型的思維規律都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都遵循著感覺,分析、理解、綜合與概括這個基本認識規律。
②課題設計之二:「視覺語言發現研究」,通過寫生收集素材,把具像形態由表及裡、概括、歸納、抽象再組合轉換,解構到重構,通過幻化、合成、錯視、分解等手段,加強畫面的表現性、裝飾性。把握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發揮無限的想像。目的:為設計創意尋找新的語言。
③課題設計之三:「新媒介的運用研究」,要求學生尋找、發現、運用一切材質,結合主題和意圖,完成專題設計。目的:打破學生既有的繪畫習慣,培養學生聯想思維和發散思維。
在整個教學過程強調科學的、邏輯的工作方法和藝術表現相結合,並通過理論的教育,來啟發學生的創造力,豐富學生的視覺經驗,為進一步的專業設計奠定基礎。
在現實的設計活動中,無論社會、歷史、文化、經濟、市場等因素,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獨有的設計特色。從來沒有國際統一的現代設計模式可供借鑒,現代設計教育要隨國情和時代而變,應將教學內容和體系建設成動態開放的體系,根據各類設計的專業特點逐步改進教學模式,因市場需求而發展,不因循守舊,隨時處於一種求新求發展的狀態之中,這就是我們教學探索的目的。
⑶ 小班要求家長畫出老師和孩子的親密圖畫
繪畫是幼兒的興趣,是幼兒心理活動的表現。幼兒把繪畫作為手段,用以表現自己的經驗、知識、對周圍環境的理解和認識,表露喜、怒、哀、樂的情緒情感,表達自己的欲求和自己與他人及事物的關系,表現自己的意志,表徵他們對美的感受。那麼,作為幼兒教師,應如何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有哪些有效的途徑我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抓起: 一、設計合理的「導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推動幼兒學習的一種內部驅動力。營造一個趣味盎然的課堂學習環境,可以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進行美術活動的學習。美術活動符合幼兒的思維特徵,將顏色和形狀合為一體,深受幼兒的喜愛。但是,在美術活動教學活動中,如果平淡無奇地「導入」,幼兒就不會感興趣,以至於幼兒在整個美術教學活動中都處於被動地位,而不是主動地去學習。因此,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設計好其「導入」部分,從而有效的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探索創意的教學方式 幼兒的繪畫能力不僅僅是先天的,靠後天的培養和努力而成為畫家的例子也屢見不鮮。我們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發掘幼兒的智慧,教會他們繪畫的本領,培養和發展他們繪畫的能力和技巧,讓他們畫出最美最好的圖畫。即要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與想像力,又要拓展他們的思路,使他們張開想像的動翅膀,創造出與眾不同的繪畫手法,發展他們的表現能力。 1、在幼兒園實際教學中,結合幼兒的美術知識技能,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使幼兒產生不同的藝術感受和情趣。這就要教師善於創造新穎、獨特的方法,啟開幼兒思維的門扉。 2、要選擇一些富有教育意義,健康向上,能夠激發幼兒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有利於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情感題材的教學活動。 3、內容要豐富多彩,富有想像和創造的餘地。給幼兒選擇一些童趣的或擬人化或帶科幻色彩的內容題材,這能吸引住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從而激發他們創作慾望。同時,還要考慮其內容是否與幼兒技能水平和表現特點相適應。只有這樣,才能開闊幼兒的眼界,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三、創設寬松的活動佳境 幼兒美術教學的本質在於創造。我在教學活動中盡量為幼兒創設自由、輕松、快樂的環境,讓他們從繪畫游戲過程中發現想像的世界,最大限度地放開幼兒的手、腦、眼 。經常帶幼兒走向大自然,去觀察、去捕捉美好的題材,讓幼兒的身心得到發展,使他們的想像力得到開發。因此,在教幼兒繪畫時,我盡量不採用固定的模式,只教幼兒基本的方法,讓幼兒從自己的角度去捕捉和表達周圍的世界,讓幼兒自己去思考,使其展開想像,大膽創作,讓幼兒從現實生活到內心想像的過程中自由「構圖」,而不是「放羊」式的教學,這樣有助於提高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1、增強幼兒情感體驗,促進幼兒學習興趣 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時,尊重幼兒,在順應他們自然發展的前提下,加以啟發、引導,更多地使用游戲式的方法完成教學輔導。作為一名美術教師,首先應努力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自然的活動環境,使其身臨其境中產生追求美與表現美的慾望和熱情,從而積極地去觀察、去想像、去創造。 2、豐富幼兒感知,積累創作的素材 教師作為幼兒探索創造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更多組織幼兒觀察周圍的人和的,讓幼兒認知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欣賞不同類型的圖畫。 3、啟發幼兒的想像,激發創作熱忱 例如:在美工活動中,能力較強的孩子就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較為復雜的材料;而對能力較弱的孩子教師要引導幼兒選擇適合自己的較為簡單的材料創作。在進行美術活動《新年賀卡》時,我給幼兒提供了彩色的小紙片、漂亮的圖案、剪刀、糨糊、水彩筆和白卡片。讓幼兒在聽了老師的要求後,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操作,組合粘貼或畫出漂亮的圖畫做一張新年賀卡送給自己喜歡的人。幼兒根據意願開始選擇喜歡的材料製作卡片,他們一邊做一邊還興奮地說著什麼,有的粘貼的魚,有的粘貼的花,有的是房子和娃娃,有的畫的熊貓,有的……。當孩子們拿著自己做的卡片互相欣賞時,洋溢著的是成功的喜悅。 4、提供自主空間,體驗集體作畫的樂趣 美術活動時還可以讓幼兒共同研究,共同設計,集體作畫,操作。使幼兒處於互相商量、全作、互助、彼此協調的氣氛中,增強合作意識,讓每個孩子都得到主動發展,在相互繪畫中發現新的創意,讓繪畫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我們做教師的必須關於捕捉幼兒創造思維的閃光點,給孩子營造一個廣闊的想像空間。充分鼓勵、激發、誘導孩子展示自己的才智,讓他們積極大膽地將自己的想法、願望表達出來,才會使幼兒有創作的樂趣。這樣,才能拓展幼兒的創造思維,為孩子將來成為創造人才奠定初步基礎。 四、抓住幼兒一日活動時間,不斷強化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幼兒在美術教育中需要使用多種工具和學會一些簡單的技能。在整合活動中,經常會遇到教孩子做手工,書上面有準備好的材料,只要沿著輪廓線撕下就可以做東西。剛開始時,我鼓勵孩子一起來撕,可是有的孩子很急,一下就撕壞了。我們並沒有急於幫助他們,也沒有責怪任何一個孩子,而是很耐心的提醒他。漸漸地,他們的小手變能幹了,很少再有撕壞紙片的現象了。日常的活動中,我們教給幼兒正確的使用剪刀的辦法,讓幼兒學會使用糨糊、雙面膠等常用的工具,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基本的技能。然而,幼兒一日活動排得滿滿的,如何讓幼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美工操作活動呢?我和本班的老師商量後,利用午睡起床的等待時間和下午游戲時間,給幼兒提供白紙、彩色紙讓幼兒自由畫、折疊、撕貼,讓幼兒自己去擺弄,自己去嘗試,自己去發現,在不自覺中提高了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 我在對待幼兒作品的評價時,常用欣賞、鼓勵的語言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只要是幼兒認為應該要在作品中喜歡表現的就讓他們畫上,不限制幼兒「標新立異」、「異想天開」。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是不可低估的。我們作為輔導教師不應束縛幼兒的思維,要積極鼓勵幼兒放飛想像的翅膀,誘導幼兒自發的表現,發泄其內心的情感,從而提高繪畫興趣,實現自我發展。
⑷ 怎麼製作課件
PPT作為教學課件,除了輔助理解,吸引學生注意外,還起到替代傳統板書的作用。它要求有一定的可續性,比如你要把需要的定義、概念、術語、標准答案等內容一字不差的展示出來,而不能進行濃縮。
從演講演示的角度說,它是老師倚重的道具,需要邏輯、圖片、圖表、動畫等來增強、點綴老師所講的內容,起到提升課堂魅力的效果。所以教學PPT相對老師來說,製作的難度更高。那麼,教師如何才能製作出一份好的PPT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PPT製作技巧,希望對老師們有所啟發。
1、教學內容要刪繁就簡
做課件,當然最先要明確的就是教學內容。但是和以往的板書不一樣,PPT最忌諱的就是成段的文字,這樣的PPT別說學生,連老師自己都讀不下去。PPT課件,講究的就是簡潔清晰。因此,放在PPT上的文字,一定是從教案出發,精選出重要的知識點,多次刪繁就簡,能提煉出教學重點關鍵字就更好了。
2、好母版決定了整份PPT的顏值
一般而言,PPT母版就是整份課件的顏值擔當。當然,也是老師審美的反映。母版的選擇最好是簡潔美觀大方,符合教學內容的,不可花里胡哨,讓學生眼花繚亂。在PPT的製作上,建議老師們盡量採用白底,簡潔排版,PPT中文字素材使用的顏色不超過三種,這樣做出來的PPT課件不說超級高大上,但至少簡潔大氣。
3、目錄要簡潔,層次要清晰
學生看到的課件是一張一張的,一閃而過,容易看到結尾就忘了開頭。所以,一定要一開始做好目錄,分好層次。一般而言,層級不要太多,學生容易混淆,最好是每一張PPT能順延前一張,遵循學生的思維連貫性。
4、用圖表、音視頻表達
為什麼要用PPT做課件?其實,很大一個好處是因為它能匯集圖片、表格、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媒介,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文字所未能表達盡的,可以用圖片表示;課堂上不能做的實驗,可以用動畫或視頻來展現。課堂上有進行實驗操作,時間長、學生觀看不夠直觀、甚至有的操作可能會有一定的危險性,這些都是實驗課所具有的局限性。在信息化時代下,利用信息化工具微講師微課製作工具提前將實驗過程錄製成微視頻插入PPT課件中,就能輕松避免傳統實驗課帶來的困擾。這些媒介輔助教學,輔助課堂,讓課堂變得更有趣起來。
5、細節處理,在字體和顏色上下功夫。
細節決定成敗,老師製作一個PPT當中的細節不可小視。比如所選文字的顏色與背景是否適宜,搭配起來是否便於觀看,以及文字的大小、字體,都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視覺效果,自然也就與課堂效果非常相關,這些非常細微的點都需要老師反復琢磨。
做PPT是門技術活,費時又費力。有些老師們感嘆,看了那麼多技巧還是做不好PPT。而有些老師上課、備課、教研進修、寫手冊,作總結樣樣hold住,提案PPT還做得溜。為什麼呢?那是因為機智的老師用巧勁。網上有現成的平台、資源不用,那你真的錯過了。
⑸ 我孩子12周歲了,男,每周都會畫一張這樣的圖畫。能看得出他的興趣愛好嗎
可以不喜歡他不會做,給他創造點平台,提供一些指導,讓他好好發現,大人不要干預太多,不要杞人憂天的想搞這個養的活自己嗎,現在人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是最幸福的啦,這是實現夢想的時代,因為我們的物質基礎很豐富,需要的更多的是自我實現,自我價值。鼓勵他吧!
⑹ 適合小小班學習性材料具體有哪些技巧
一、研究背景
(一)材料投放的問題。個別化學習活動材料的不及時更換,導致不能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又因為操作材料數量少,種類單一,缺乏系統性、層次性和遞進性,從而滿足不了幼兒的需要;另外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視了幼兒的年齡特點,無難易差異。由於沒有相應的活動材料來支持個別化活動的開展,所以在幼兒的個別化學習活動時,幼兒要麼無所事事,要麼互相爭搶,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因此通過專題研究,提高教師在個別化學習操作材料提供與製作的科學性。
(二)教師發展的需要。源於本組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的實際問題,如在怎樣進行個別化學習活動的內容設定、空間的創設、材料科學設計與合理投放等在理論認識上感到困惑,在實踐操作上缺乏較強的活動觀察、指導與分析能力,因此通過確立專題研究,提高教師個別化學習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能力。
(三)大組教研的引領。本學期我們以大業務活動「主題背景下個別化學習活動操作材料有效投放的實踐研究」 為契機,開展了「小班個別化學習活動操作材料有效投放的實踐研究」,旨在讓教師通過學習培訓,了解小班個別化學習活動的特點、區域設置與材料投放的特點,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並通過教學實踐、案例剖析等手段,使教師關注個別化學習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提高教師在個別化學習活動的創設與組織能力。
二、我們的做法
(一)梳理研究區域內容,使材料投放更科學
為了發揮組內教師在個別化學習材料的製作和投放經驗與特長,各班選擇一個區域進行實踐研究。確定小一班為計算區、小二班美工區、小三班語言區,通過班本化研究,發揮各班優勢與特長,建立優效的實踐研究。同時對各班研究的重點區域內容與要求進行梳理,如計算區在數、量、圖形與空間、邏輯與關系等領域的要求進行了梳理;美工區在造型、色彩、構圖方面進行了羅列;語言區在閱讀、文學、表述與談話等方面進行了梳理,通過對三個區域在內容上的要求羅列,使教師在製作和投放個別化學習材料時更有針對性,使材料投放更科學。
(二)羅列材料投放策略,使材料更符合幼兒發展
1、體現情感性。在創設個別化學習材料時,盡可能捕捉和挖掘兒童生活中有意義的信息,融入兒童經歷過的生活素材,賦予物化材料鮮活、生動、真實的情感意義,使個別化學習活動具有濃郁的生活色彩,飽含情感的溫暖。如小一班娃娃家創設的整理襪子,通過幼兒一起收集到「爸爸、媽媽、寶寶」的襪子放置在區域中,幼兒根據襪子的大小不同整理到相應的人物圖片下,使幼兒在整理襪子的過程中,體驗了勞動的快樂。小二班在美工區創設的「打扮新年樹」,結合了幼兒在實際生活中看到的聖誕樹上有各種漂亮的禮物、彩燈等。教師把聖誕樹搬進了教室,讓孩子們把各種塗好顏色的禮物、彩燈、燈籠等都打扮到新年樹上,讓孩子體驗到過新年的喜悅,營造了過年的快樂氛圍。
2、體現平衡性。環境與材料應具有平衡性,能兼顧幼兒各領域的基本經驗和當前發展的需要。
(1)材料性質的平衡。材料要關注到低結構與高結構材料的平衡,如半成品玩具與成品玩具的平衡、自然物、廢舊材料與各類玩具材料的平衡等。如在小三班的語言區材料投放中,有教師提供的成品的本,同時又創設了用廢舊材料,薯片桶製作的捲筒書,收集的百潔布製作的圖書等,體現了半成品與成品玩具的平衡。
(2)經驗發展的平衡。創設環境材料的內容要關注到幼兒先前、當前、未來經驗的基礎和獲得。如,材料創設的內容可以包括以前的主題,現在正在進行的主題,及將要做的主題經驗的滲透等。如在小二班美工區,正值「蘋果和橘子」的主題開展過程中,既有上個主題「好朋友」提供的材料,「打扮朋友的裙子」,又有這個主題蘋果和橘子的「小司機運水果」,同時又有下個主題「快樂新年」的材料,「打扮新年樹」,教師在材料投放的過程中,充分關注了幼兒先前、當前與未來的經驗基礎與獲得。
3、體現生活化。材料要凸現生活化、家庭化,材料能取之於幼兒的生活,回歸幼兒的生活。如在小二班的美工區的打扮水果寶寶中,用幼兒熟悉的蘋果、桔子等裝扮成娃娃,又如在小一班的益智區中,小蝴蝶翅膀的形狀配對中,運動了幼兒生活中熟悉的光碟;創設的「瓶子寶寶找家」,收集了幼兒吃過的養樂多的瓶子,生病吃葯的葯瓶等等。通過對這些幼兒在實際生活中見過的,用過的,吃過的物品的創設,讓投放的材料更貼近幼兒,更吸引孩子操作。
⑺ 教學活動分為什麼和表現性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將音樂教學方法分為:教師主導式教學方法、師生互動式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式教學方法。
1. 教師主導式教學方法
教師主導式教學方法主要是由教師向學生傳授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它包括:講授法、演示法、呈示法等。這種教學方法是傳授型的教學方法,從表面上看是教師主動,學生被動,教師傳授,學生接受。但在實際教學中是要求教師在充分激發、鼓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後,才可以實施的教學方法。
教師主導式教學方法主要特點是:① 能夠充分發揮教師音樂技能和語言能力方面的特長,是一種省時有效的音樂教學方法。②適用於在短期內系統傳授大量音樂知識素材的教學。③能夠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接受並逐漸把握系統的知識結構,養成系統的思考習慣。④能夠有計劃地發展學生接受知識和技能的能力,使學生能夠不斷地掌握並積累眾多的音樂知識與技能。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遞知識的教學方法,是音樂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目的是讓學生獲得知識和發展能動地接受、掌握音樂知識素材的能力。在音樂實際教學過程中,講授法又可分為講述、講解、講評三種形式。
① 講述。是指教師向學生對某個事件或某種事物以敘述或描繪的方式進行教學,其強有力的情緒作用能使學生獲得深刻的體會和感動,如對音樂作品的作家生平、創作背景的介紹與描述。
② 講解。是指教師對某個概念、原理加以說明、解釋、論證等方法進行的教學,如講解識譜知識、譜號、調號等,闡明發聲器官、樂器構造原理等。
③ 講評。是指教師針對某一事物或某一音樂現象所進行的評論和分析,如講評音樂作品、課堂小結等。
運用講授法須要注意的問題是:
① 教師講授的內容要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具有系統性和思想性,使學生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結構。
② 講授的語言要力求精練、概念准確、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切忌亂、散、晦澀、平淡、空洞,否則,便削弱了音樂教學的獨特魅力。
③ 要善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情緒反映,啟發學生展開想像,引起學生思維的共鳴。
④ 講授時應輔助於其他的教學手段,如藉助多媒體、板書、樂譜等,這樣能使講授的內容更加形象化、條理化,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2)演示法
演示法也稱為「示範教學法」,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實際音響、示範、直觀教具等,讓學生獲得感性知識及深化學習內容,引起學生相應模仿行為的方法。音樂教學中的演示手段大致有三種:一是實際音響聆聽,動作的觀察,包括人聲、樂器聲的演唱、演奏(唱片、錄音、錄像、電影)等,其特點是能突破時空界限,使靜態的樂譜變成動態的音響、圖像,使抽象的概念、理論具體化。二是教師的示範,包括范唱、范奏、律動以及演唱、演奏等技術動作的分解等。三是利用學生演唱、演奏後的錄音錄像的方式,及時反饋信息,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分析,有效地提高演唱演奏水平。
運用演示法須要注意的問題是:
① 教師要有精湛的演唱、演奏技能及良好的示範技巧,演示的音樂或動作要清晰、准確,以最有利於學生積極效仿的形式進行示範。
② 選擇技能難點或最關鍵的過程進行演示。
③ 對於學生已能夠掌握的音樂技能和方法,應盡量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讓學生做示範,這樣有利於發揚學生的主體性和探索精神,而教師的反復示範反而會使學生感到厭煩。
(3)呈示法
呈示法是教師藉助靜態的物像進行直觀教學,以及將某些事物、現象、過程直觀化展示的教學方法。在音樂教學中表現為圖片、實物、模型等教具的呈示或聽錄音、觀看錄像、實地表演、觀看音樂會等等。
運用呈示法須要注意的問題是:
① 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精心選擇呈示的教具,使之與講授內容緊密配合並適合於學生的年齡特點,而且應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② 呈示的教具要少而精,要有高質量的視覺和聽覺效果,以保證呈示質量和教學效果。
2. 師生互動式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式教學方法是藉助師生對話與活動,共同思考、共同探求、共同解決問題、共同獲取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法。教學活動的主動性由師生共同掌握,學生知識技能及洞察力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獲得的,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能力、社交能力和自主性的培養。
師生互動式教學方法應該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並具備一定的洞察、判斷能力的條件下,或已經具備一定的音樂基本技能的情況下才能運用,否則就無法指導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如音樂常識、音樂欣賞的教學,往往要先施以教師主導式的教學方法,接受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然後藉助對話、討論去發現與應用知識和概念,才能運用這一教學方法,再通過對話與討論,形成一定的音樂知識結構,進而擴大師生互動式教學方法的范圍。
(1)對話法
對話法又稱為「回答法」,是通過師生間的問答、對話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得出結論,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
對話法的主要特點是:師生之間不像講授法那樣教師講學生聽,呈現信息單向流動,而是通過師生間相互提問、回答促進思維,獲得新知識,並根據反饋信息進行學習的調整、指導、評價等手段形成信息的雙向交流,有利於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師生雙方的溝通。
運用對話法須要注意的問題是:
① 音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實際經驗、課堂紀律、平時發言情況,講究提問的方式和技巧,鼓勵學生大膽而積極地發言,多用鼓勵性的評語。
② 教師必須熟悉教材,有較高的音樂藝術知識,並善於啟發誘導學生的參與性,
③ 所提出的問題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難度適當、緊扣主題、立意明確,同時要具有啟發性,但教師要准備好正確的答案,對話後要及時地加以評價和小結。
(2)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根據一定的音樂標准和教師指導,將知識運用於實際,從而掌握和學會運用音樂技能、技巧的一種教學方法。由於音樂教學具有技藝性的特點,練習法在音樂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在歌唱與器樂、識譜等教學中尤為重要,要達到一定的演唱、演奏能力就必須通過大量的練習才能掌握和熟練。
運用練習法須要注意的問題是:
⑻ 如何撰寫教學案例及舉例分析
教學案例的撰寫方法如下:
1、選擇事件
如果有沖突的事件比較具有選擇性,那麼選擇在自我學習、內省和深層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2、事件描述
在寫案例時,要為即將發生的事件設置場景,做好鋪墊。
3、確定演員
每個故事都是因為有了一群活生生的人物、有貢獻的角色才得以充實。
4、檢查結果
教師所做的每個行動都會產生一系列的反應。
5、假設
以不同觀點看待事件,如果重新考慮的話選擇也會不同的。
說到舉例分析,這主要來自日常的教學實踐活動,貼近教師工作,與教師有天然的聯系。教師有大量的實際問題,為了妥善解決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了大量的教學研究,這樣一來也就有了很多的經驗和教訓。其中不乏典型事例,會給教師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成為撰寫教學案例的素材。
(8)性關系教學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教學案例的相關結構
1、標題
教學案例總是有標題的,要藉助標題反映事件的主題或形貌。一般地說,教學案例有兩種確定標題的方式:一是用案例中的突出事件作為標題,二是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題析離出來。作為教學案例的標題,兩種標題的方式都各有千秋,前者展示事件,吸引讀者進一步了解相關的信息;後者反映主題,能使讀者把握事件要說明的是什麼。
2、引言
引言也可以說是開場白,一般有一兩段話也就可以了。主要描寫一下事件的大致場景,隱晦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到的主題。 引言可以使讀者對教學案例的事件和主題大致有些了解,可以起一個「先行組織者」的作用,使讀者有一種閱讀上的「心理准備」。
3、背景
教學案例中的事件發生在一定的時空框架之中,依託一定的背景在教學案例的敘述中。而對背景的交代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對教學案例中問題解決方法的分析、評判離不開背景。
4、問題
教學案例區別於一般事例的最大特點就在於有明確的問題意識,是圍繞問題展開的。在描述中要講明問題的發生、發展、結局。這部分內容需要詳盡地描述,在一定程度上,這部分內容是整個教學案例的主體。
5、反思與討論
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對自己解決問題的心路歷程進行再分析的過程,也是梳理相關經驗和教訓的過程。因而系統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對於提升智慧並形成自己解決教育的正確方式有很大的幫助。
⑼ 美圖秀秀拼圖教程:打造充滿意境感的錯位拼圖效果
當你單獨展示一張圖片時,是否覺得過於單調?常規模版拼圖的條框又顯得有些呆板?其實每張圖片都可以有獨特的展示方法,如賦予其不同的效果進行錯位對比,也可以加上一些文字作為襯托。下面小編就用“美圖秀秀”軟體的拼圖和文字功能,打造充滿意境感的錯位拼圖效果。
先看看對比效果圖:
圖1
要做這樣的拼圖效果,首先要根據想要打造的感覺選好合適的照片素材,跟著我們一起來做做看吧:
1、在軟體下打開待處理的照片,進入“美化”標簽,選擇“影樓-日系”特效,再選擇“影樓-牛奶”特效;然後點擊“拼圖”標簽,選擇“自由拼圖”。
圖2
2、接著點擊“自定義背景”按鈕,設置自己喜歡的畫布的顏色或背景圖案;然後點擊“畫布設置”按鈕,調整畫布大小。
圖3
3、點擊左邊欄“添加圖片”,將原圖添加進模板;點擊圖片將邊框設為“無邊框”,根據需要調整圖片的方向。
圖4
4、接著為圖片排版,根據畫布大小調整圖片的位置和大小,然後點擊確定,完成拼圖編輯。
圖5
5、選擇“文字-輸入靜態文字”,編輯配圖文字;在文字的“常規設置”選項里,調整文字的大小、顏色和透明度等,這樣就大功告成了!
圖6
再看看最終效果圖:
圖7
總結:想要打造獨具特色的錯位拼圖,首先要選好較合適的對比效果;其次,圖片的擺放位置和字體也關系著圖片整體哦;最後就是要注意圖片上各元素顏色的深淺對比啦!有了“美圖秀秀”這樣簡單又好用的圖片處理小助手,大家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打造個性美圖哦!
⑽ 如何運用多媒體教學視頻提高學生興趣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入,多媒體教學是一種現代的教學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實物、圖像、聲音等多種媒體向學生傳遞信息,而多媒體教學法則是以各種電教媒體如計算機、電視、錄像、投影、幻燈等為標志與傳統的媒體教學有機的結合就能極大的豐富教學課堂,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但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應注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教學情景, 激發學生興趣
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如,我在教學「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內容前,先放一段錄相,如房屋的側面圖、幾塊菜地拼成的形狀……這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了學生的有意注意,達到了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實現精講多練,突出教學重點
由於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多練,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例如,在講解「圓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重點,我先在電腦上畫好一個圓,接著把這個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小份,然後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我反復演示了幾遍,讓學生明白: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我再問學生:你還發現了什麼?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麼有關?師生一起導出了求圓的面積公式。這樣的教學,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加訓練密度,提高教學效果
在練習鞏固中,由於運用多媒體教學,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練習容量大大增加。教者可以預先擬好題目運用電腦設置多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的突出重難點。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調整學生情緒,延續學生興趣
根據心理學規律和小學生學習特點,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學生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這時我適當地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教學來吸引學生,使學生保持最佳學習狀態。如在教完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後,同學們會做了,這時我適時地在電腦上出示一道習題:請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幫學校或社區設計一個花壇,要求用到組合圖形的知識。同學們一看,興趣又上來了,老師和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下結束了新課。
我常常感慨良多。回憶讀書時對數學的印象,除了做題就還是做題。記得那時自己就在心中默默發誓:長大我要是當數學老師,就決不布置這么多作業,多讓學生玩。兒時的想法雖然多少有些幼稚,但細想想,教師每天讓小小的孩童們握著鉛筆,埋頭練習、計算,沉迷於題海之中,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實在不可取。既不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也不符合兒童的數學發展規律,更不能引起兒童對數學的興趣。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利用多媒體,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效率
在傳統的教學中,由於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學內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現象,學生無法看到,難以理解和接受,成為教學中的難點。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的感官獲得多重刺激,是使教學中的重難點直觀化、具體化。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順利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六、運用多媒體,建構學習空間,拓寬教學廣度
數學教學僅僅依靠教科書,參考資料的信息,那是非常有限的,遠遠不能滿足當代學生的學習需求。此時,網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空間。網路包括豐富的資源,利用搜索引擎可以查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還可以從網上下載素材,整合成適合自己課堂教學的課件。同時利用電子郵箱還可以與同行、專家聯絡一起探討教學中的問題,准備充分了,上課自然也就游刃有餘了。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有效的教學方式,是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的重要途徑。但如何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到前所未有的效果,仍然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切實問題,需要不斷的努力探討,在課堂中如何運用多媒體教學,我認為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媒體為中介的教學模式。因為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而學生是學習信息加工的主體,是建構的主動者。在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活動中,必須始終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媒體為中介」的原則,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仍起主導作用,只是由知識的傳授者轉為學習的激發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可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靈活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起畫龍點睛的作用。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開辟一個廣闊的知識空間,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興趣、愛好積極地探索,主動地發現,獲取信息,真正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創造性、個性化。在多媒體教學中,多媒體既是教學的輔助工具,又是學生自主學習認知的工具。總之,正確處理教者、學者、媒體三者的關系,是多媒體輔助教學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2、注重科學性和藝術性相結合。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注意是我們的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要經過它才能進來」,可見注意對學習有很重要的意義,因此,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要能使學生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吸引注意的感染力。為達到這個目的,製作課件時應注重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首先,要做到圖、文、聲、像並茂,增強課件的新穎性、直觀性、形象性,要烘托氣氛,創設情境、激發感情、營造氛圍上下功夫。在文本的處理上,在背景的構思上,在顏色的搭配上、在圖片的使用上,在聲音的選擇上、在動畫的設計上,都要精雕細琢,增強感染力。同時,在多媒體運用處理上,要突出重難點,選用的素材應符合教學目標。使出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復雜的過程簡單化,枯燥的內容形象化,靜態的對象動態化,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