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血是褐色的怎麼回事 何時需要特別留意褐色經血
1導致經血褐色的常見原因
1、因為身體排卵
經期之間出現深褐色的陰道分泌物(大約是28天月經周期第14~16天的時候),有可能是排卵。有些女性在卵巢釋放成熟卵子的時候出現暗棕色出血,這也稱為點狀出血。
2、懷孕初期受孕
褐色的分泌物在早期懷孕也很常見,而且往往是受孕的標志。這通常發生在受孕那幾天,並持續約3、4天,也就是植入出血。
3、子宮較大
有時候,較大的子宮可導致暗褐色的月經。生產後沒有恢復子宮正常大小就會顯得比較大。較大的子宮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收集和凝結經血,這會導致暗褐色或變稠的月經量。
4、月經流量阻塞
任何阻礙或堵塞從子宮流經子宮頸,陰道流出的正常經血,可能會導致經血顏色、血塊形成或厚度的問題,如子宮良性息肉。
5、因為子宮疾病
不正常的子宮環境,如子宮腺肌症和子宮內膜異位症,一個是子宮內膜的組織生長在子宮壁的肌肉上,一個是子宮內膜組織發展到子宮外面。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凝血、經血增厚、顏色變化。
6、因為情緒障礙
情緒障礙,如抑鬱和壓力,可導致子宮內膜稀疏。這會進一步導致子宮內膜細胞延遲脫落,而延遲會導致血液氧化,變成褐色。
7、因為血液凝塊
一般來說,傳遞出來的血塊特徵是深棕色的陰道分泌物。然而,凝塊排出之後,幾天之內就會恢復到正常的顏色。
2
何時需要特別留意褐色經血
1、某些醫療疾病
某些醫療疾病也可能導致褐色分泌物,如子宮頸癌、盆腔炎、性傳播疾病或更年期。這些疾病有可能會危及生命,需要特別留意。
2、葯物的副作用
有時候,當女性服用某些葯物時,也可能會導致經血變色,如口服避孕葯或注射類固醇。所以如果你有服用這些葯物,褐色分泌物是正常的。
3、不正常的出血
如果你發現褐色分泌物是因為不正常的子宮出血,立即咨詢醫生,並尋求可能性的治療。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有可能會造成失血過多。
② 大姨媽不同顏色代表什麼
月經出現不同顏色:
一、暗紅色經血:
雖然經血是鮮紅色的,但是在衛生巾上「儲存」一段時間之後,血紅蛋白的含氧量會逐漸降低;另外在陰道的酸性環境下,血液中的鐵也容易被氧化,讓血液顏色變暗。所以普通我們在衛生巾上看到的都是「暗紅色」經血。
二、鮮紅色經血:
姨媽量特別大的話,姨媽巾上的顏色就會是「鮮紅色」的。月經量大時,經血流出體外需求的時間比較短,還沒等血液被氧化,就有另一波經血沖擊出來,姨媽巾上就會呈現出「鮮紅色」。
三、淺紅色:
貧血時,血紅蛋白的含量偏低,血液的顏色就會變淺,根本上會呈現出淺紅色。這時需求到醫院就診,讓醫生幫助診斷調理。
四、棕色,黑色:
姨媽量很少時,經血不能暢快地流出,會在陰道停留較長一段時間。血液很容易被氧化,變成棕色以至是黑色。
月經顏色是褐色的
月經是每一位女性都需要經歷的正常身體生理現象,一般情況下在月經期間會容易出現乳房出現腫脹,腹痛等症狀,而正常月經會持續4-7天左右,月經的顏色呈現紅色,如果月經出現暗褐色證明身體體質不好,體內有氣虛或者是體內有濕寒等,可以通過中葯療法進行調理。
有些女性僅是會流出少量的褐色分泌物,一般持續2~3天,最多不會超過一周,可伴有輕微的排卵痛和腰痛。一般情況下,排卵期出血的量都比較少,對個人生活並無影響,因而無需治療;但如果出血量較多,影響到日常生活的,且年齡在20~40歲之間的女性,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補充少量的雌激素,即可緩解這種症狀。
通常來說,其的表現為月經周期不規律,經血量較多,經期延長或不規則出血。治療的原則是迅速止血,止血後調整建立正常的月經周期,以防止復發。部分女性由於長期功能性子宮出血,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因此也要糾正貧血。
這種情況可稱之為「接觸性出血」,多與陰道炎、宮頸糜爛、宮頸息肉、早期宮頸癌、粘膜下肌瘤等婦科疾病有關。建議要盡快去婦科就診。
分泌物呈咖啡色,可能是子宮的瘀血。還有氣虛血瘀的月經不調。如果有痛經那更能說明那是上次經期中留下的瘀血。雖說經期子宮內膜沒流凈,剩下的內膜污血會被子宮再次吸收。但這些污血,會留在子宮里待下次經期再留下。時間一久除了容易造成血瘀經痛外,還很容易造成子宮肌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