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知道太極圖的含義
太極圖是以黑白兩個魚形紋組成的圓形圖案,俗稱陰陽魚。太極是中國古代的哲學術語,意為派生萬物的本源。太極圖形象化地表達了它陰陽輪轉,相反相成是萬物生成變化根源的哲理。
太極圖形展現了一種互相轉化,相對統一的形式美。它以後又發展成中國民族圖案所特有的「美」的結構。如「喜相逢」、「鸞鳳和鳴」、「龍鳳呈祥」等都是這種以一上一下、一正一反的形式組成生動優美的吉祥圖案,極受民間喜愛。
《太極圖說》[宋]周敦頤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自註:無欲故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之至矣。
導讀:《太極圖說》是中國宋代周敦頤為其《太極圖》寫的一篇說明 。全文249字。該文認為,「太極」是宇宙的本原,人和萬物都是由於陰陽二氣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構成的。五行統一於陰陽,陰陽統一於太極。文中突出人的價值和作用,該文主張:「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在人群中,又特別突出聖人的價值和作用,認為「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該文對後世影響很大,版本很多,朱熹《近思錄》、黃宗羲等所編《宋元學案》等盡皆收入。
太極圖解:
太:初始、宗源、無上。極:最端之位、結構之元。太極的字面含義:最高級、最標准、最完美之義;太極的真實含義:事物存在與運動的機理,以旋機為運動形式,以圓融為運動品質。
太極圖是圖式最簡單、內涵最豐富、造型最完美的圖案,古今中外沒有哪個圖案有如此深刻的內涵,它可以概括宇宙、生命、物質、能量、運動、結構等內容,可以揭示宇宙、生命、物質的起源。
太極圖是對事物運動和結構成因的圖解,有以下幾方面的含義:
1、太極圖中的"S"線將太極圖清晰地分為兩個關聯部分,表明任何事物的內部都是有結構的。
2、太極圖的兩個部分用不同顏色相區別,分為陰和陽,以"S"線相隔,表明這兩個部分是相互獨立、不容混淆的。
3、太極圖的兩個獨立塊面各有一個對方的小點,即陽塊中有陰小點,陰塊中有陽小點,表明同一事物結構中的獨立部分與對方有不容混淆的包含關系。也就是說,雖然陽中含陰,陰中含陽,互相包含,但是不論是塊還是點,都是絕對獨立的,沒有混淆界線。
4、太極圖是圓形圖,一是表示運動和結構有規則,二 是表示運動以旋轉為基本形式,三是表示運動是流暢圓潤的。
5、太極圖是對稱圖,整個結構均衡對稱,表明一個穩定的結構其內部能量是均衡的,獨立的雙方都有均衡的能量和平等的結構地位。
6、內部絕對對稱的圓圖也表明,太極的運動是無擺動、無震動的旋轉運動。
7、太極圖的陰塊和陽塊都有大頭和小尾的形狀,表明事物運動是有方向性的,可以顯示太極圖的正旋與反旋的旋轉方向。
8、太極圖陰塊和陽塊的大頭與小尾,還表示陰塊和陽塊在旋轉中的強弱變化,大頭為強,小尾為弱,在大頭處有對方的小點,同時與對方的小尾銜接,這就顯示了太極內部兩種能量的變化由小到大,又由大到互變的變易性,呈現出物極必反的狀態,這就是易理產生的根源。
綜上所述,太極圖有七大含義:結構、規則、旋機、均衡、圓融、變易和方向。
B. 太極圖——反眼看人生。
太極圖是中華民族先民智慧的總結,是中國式智慧的源頭,是中國人思維的總則。
太極圖距今有6000多年的歷史。
太極圖產生於圖形符號時代(新石器時期)那時還沒有產生文字,依據現有的考古成果,發現最早的太極球是6500年前的四川大溪文化和江蘇薛家崗文化;最具有代表的是距今6000~4500年的仰韶文化和5000~4500年的屈家嶺文化,最典型的是屈家嶺文化中的紡織輪上的太極圖形。
在中國古代先民們沒有文字的時代,圖畫發揮的教化功能是不言而喻的。
只有黑白二象的太極圖看起來是非常簡單的。但是要看懂太極圖,我們不能用靜止的眼光。它其實蘊含了無數種不同比例的陰和陽組合的可能性。是無數個陰陽組合重疊而成,是無數個正在演變中的事物組合而成。如果我們不能看見從太極圖里闡發出萬千氣象,那麼我們就是不懂太極圖。
一圖映萬象。
人和人最大的差異只是我們對事物的本質看懂了多少。
在幾千年的時間里,歷朝歷代對太極圖做出解釋的不乏其人。但附會太多反而離開了太極圖的本意。雙魚圖最為普遍,但此看法雖然道破圖片的形狀,但是卻離開了太極圖作為方法論的本質屬性。
方法論的本質是研究和指導人怎樣看待生活解決問題。離開了這個本質,太極圖的任何解析都是不能放之四海的一面之詞!分享自己的一二心得,敬請批評指正。
一,觀察者要警惕觀察者本身的局限性。
既要看到肉眼看到的,又要看到肉眼看不到的。此為一陰一陽,才能全面看待問題。
人的兩隻眼睛天生是黑白分明的半圓形,二目分開,橫著看世界的。這就是肉眼的特性。肉眼所見都是象。只能看到表面和實實在在的存在著或存在過的事物。這即是陽的一面。如果只相信眼睛所見,對事物本身屬性而言,其實只是一面之詞,就是有局限性的。
而太極圖中兩隻眼睛同樣黑白分明,但黑瞳白底,和白瞳黑底完美結合;黑和白的比例是互相平衡的。二目也不再橫向同狀,而是豎著的互抱形狀;兩眼不再並排獨立,而是合二為一。
太極圖是一雙和肉眼完全相反的人眼。
因而太極圖的眼睛所見是肉眼所不能見的陰的一面。是透過現象看見的事物的另一面。所謂花花世界,顛倒眾生就是說的這個世界的另一面。
要得到事物的全部認知,必須把觀察的現象重新整合,從觀察者的角度和相反的角度統一認識,把自己眼所見和眼所未見綜合對待,對事物才會有全面的認識。
一陰一陽,全面而統一,這是太極圖最值得重視的智慧。
二,統一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即觀察事物要回歸到事物的本質——數。幾乎任何事物都不能離開它所在的時空,都是有時間性,空間性和組合性的,這就是數。
中國人說一切皆有定數。要把握好了定數,經得起變數。一切存在,一切變化都是可能出現的。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不是不存在,只是在你的時空之門內你沒看到,在你的認知維度里沒想到而已。
太極圖,以事物本身為原點,清楚的勾勒出在太極陰陽二象的坐標系裡,事物的位置。從而形成准確的數量的概念,這更有利於去解決問題。
定數的理念在河圖洛書中表現最為直觀。但如果三圖放在一起太極圖中數的理念也有它自身的特別之處。含蓄而又節制,中庸而不極端。名為太極,而實為中庸之道。甚至和數學中的黃金分割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