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人易得舌下腺囊腫
舌下腺囊腫的易發性與個體的體質、免疫疾病狀況、生活習慣、局部口腔衛生條件,以及口腔內其他基礎菌群狀況等多種因素相關。此外,服用某些葯物也可能增加患病風險。特別是結石易發體質的人群,由於口腔疾病與唾液分泌的流體動力學密切相關,且唾液中鈣鹽成分較高,易形成結石並堵塞舌下腺導管,進而引發舌下腺囊腫。
舌下腺囊腫的臨床表現多樣,主要分為單純型、口外型(又稱潛突型)和啞鈴型。單純型囊腫最為常見,位於舌下區,呈現淺紫藍色,質地柔軟且具波動感。囊腫較大時,可抬起舌頭,形似「重舌」。囊腫因創傷破裂後,會流出黏稠而略帶黃色或蛋清樣液體,囊腫暫時消退。但數天後創口癒合,囊腫會重新出現並增大。口外型囊腫則表現為下頜下區的腫物,而口底囊腫表現不明顯。觸診時感覺柔軟,與皮膚無粘連,不可壓縮。啞鈴型是上述兩種類型的混合體,即在口內舌下區及口外下頜區均可觀察到囊性腫物。
針對舌下腺囊腫的根治方法通常是切除舌下腺,殘留部分囊壁通常不會導致復發。然而,對於全身狀況無法耐受舌下腺切除的患者及嬰兒,可採用簡單的袋形縫合術。待患者全身狀況好轉或嬰兒長到4-7歲時,再進行舌下腺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