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龍卷風看圖猜成語是什麼成語裡面有個搖字
謎底:風雨飄搖。
風雨飄搖(fēng yǔ piāo yáo):飄搖的意思是飄盪,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在風雨中飄盪不定的情況。比喻局勢動盪不安,非常不穩定。
出處:《詩經·豳風·鴟號》:「予室翹翹,風雨所飄搖。」
結構:主謂式。
用法:一般用作謂語、定語、補語,用來形容政權、地位等動盪不穩的情況。
辨形:飄字不可寫作「漂」。
近義詞:搖搖欲墜
反義詞:穩如泰山
辨析:風雨飄搖和搖搖欲墜都用來形容不穩定,動盪欲垮。但風雨飄搖重在形容局勢動盪不安,而搖搖欲墜則重在形容地位不穩固,有即將崩塌的趨勢。
例句:我不會忘記在那風雨飄搖的日子裡,我們共同建立的「愛的小巢」。
② 🌀🐮💨💨打一成語
吞牛之氣,第一個圖片是龍卷風,龍卷風經過的地方會把東西卷進去,吞噬。所以第一個字是吞,第二個是牛圖,也就是牛字,後面兩個圖片都是氣,結合就是吞牛之氣。
吞牛之氣[ tūn niú zhī qì ]
釋義:形容氣勢很盛
出處: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小兒五歲氣食牛,滿堂賓客皆回頭。」
白話譯文: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小兒子五歲氣壯胃口好,每個人看了都要回頭張望。」
造句:
在去往漳州市光華學校的小麵包車上,曦閱叔叔給芷芯和曾日講述了「吞牛之氣」的成語故事。
瓊心正心神專注地在抄寫民間故事《苗族銅鼓的來歷》,樂亭縣出生的邢老師突然要求她用成語「吞牛之氣」造句,她被嚇住了。
初二(八)班班長楚林碩聽貴定縣猴場堡鄉九年制學校的羅俊榮講,使用成語「吞牛之氣」造句是一件相當乏味的事。
(2)圖片有龍卷風是什麼成語擴展閱讀:
形容表示吞牛的成語:氣吞牛斗、
一、氣吞牛斗[ qì tūn niú dǒu ]
釋義:牛:牽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氣魄很大。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蟠桃記·誕孫相慶〉》:「看蘭孫,氣吞牛斗,知不是等閑人。」
二、氣克鬥牛[ qì kè dǒu niú ]
釋義:斗:北斗星。牛:牽牛星。鬥牛泛指星空。形容氣魄很大。同「氣吞牛斗」。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千金記·受辱胯下〉》:「俺自有翅排雲,氣克鬥牛,怎肯與他年少成仇。」
三、氣吞鬥牛[ qì tūn dǒu niú ]
釋義:形容精力旺盛,意氣高昂,精神煥發的樣子。形容氣魄很大。形容怒氣、怨氣或豪氣極盛,直沖天際。
出處:當代·《傅雷家書》:「有這種詩人靈魂的傳統民族,應該有氣吞鬥牛的表現才對。」
四、壯氣吞牛[ zhuàng qì tūn niú ]
釋義:形容氣勢雄壯遠大。
出處:明·孫梅錫《琴心記》第二十齣:「男兒漢壯氣吞牛,丈夫志豈困荒丘?」
五、蹊田奪牛[ xī tián ó niú ]
釋義:蹊:踐踏;奪:強取。因牛踐踏了田,搶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輕罰重。
出處:《左傳·宣公十一年》:「『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已重矣。」
白話譯文:《左傳·宣公十一年》:「『牽牛踐踏別人的田地,就把他的牛奪過來。』牽牛踐踏田地的人,肯定是有過錯的了;但奪走他的牛,懲罰就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