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舌下腺體圖片是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感性的搞笑圖片 2025-04-07 04:38:15
明星的卡通女生圖片 2025-04-07 04:32:37

舌下腺體圖片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5-04-06 09:40:21

什麼是舌下腺囊腫

舌下腺囊腫是一種涎腺黏液囊腫,常見於舌下區,大小不一,小如蠶豆,大如鴿蛋。由於囊壁極薄且緊貼舌下區黏膜,因此呈現出淺紫色的腫物,觸感柔軟,有波動感,如同蛤蟆的氣囊,也被稱為蛤蟆腫。

舌下腺囊腫的發生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腺體導管遠端部分堵塞,導致導管擴張,形成有上皮襯里的囊腫,這種囊腫被稱為瀦留囊腫。二是導管或腺體破損,導致黏液外溢進入組織間隙,形成含有上皮襯里的囊腫,這種囊腫被稱為外滲性囊腫。據統計,舌下腺囊腫中約95%以上屬於外滲性囊腫。

對於舌下腺囊腫,通常需要通過手術治療。一些患者可能嘗試自己用針刺破囊腫,使囊腫暫時縮小甚至消失,但這種做法容易導致囊腫復發。因此,建議通過手術來徹底治癒。手術的主要步驟是摘除舌下腺,但無需摘除囊壁。此外,如果舌下腺部分突入頜下區,形成的囊腫稱為潛突性舌下腺囊腫,這種情況下需要將舌下腺全部切除,並吸盡囊腔內的涎液,然後進行加壓包紮。

⑵ 口腔舌頭下面小肉芽怎麼回事

口腔舌頭下面的小肉芽是臨床上很多患者會問到的問題,大部分患者都認為舌下肉阜是舌頭下面的小肉芽,而舌下肉阜是正常的組織結構,它是舌下腺以及頜下腺聯合的開口部位,略凸起於舌下黏膜表面,看起來就像小肉芽一樣的結構,如果按壓口底可以看見小肉芽會有唾液溢出,是正常的結構,不用進行任何處理。舌下的肉芽還是舌下的囊腫,舌下由於腺體較為豐富,經常會有腺炎性的囊腫出現,也會表現為小肉芽樣的結構,如果是舌下的囊腫,可以考慮手術進行治療,切除囊腫。

⑶ 人體的三對唾液腺分別是什麼

唾液腺是人或脊椎動物口腔內分泌唾液的腺體。人或哺乳動物有三對較大的唾液腺,即腮腺、頜下腺和舌下腺,另外還有許多小的唾液腺。唾液腺分泌唾液,可濕潤口腔,有利於吞咽和說話。人唾液中含有澱粉酶,能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澱粉。

基本介紹
小唾液腺
散在於各部口腔粘膜內(如唇腺、頰腺、齶腺、舌腺)。

大唾液腺
包括腮腺、下頜下腺和舌下腺三對(圖:唾液腺(右)),它們是位於口腔周圍的獨立的器官,但其導管開口於口腔粘膜。

腮腺
parotid gland:最大,略呈三角楔形,位於外耳道前下方,咬肌後部的表面,腺的後部特別肥厚,深入到下頜後窩內。由腺的前端靠近上緣處發出腮腺管,在距顴弓下方約一橫指處經咬肌表面前行,繞過咬肌前緣轉向深部,穿過頰肌開口於頰部粘膜,開口處形成一個粘膜乳頭,恰和上頜第二磨牙相對。

下頜下腺
submandibular gland:略呈卵圓形,位於下頜下三角內,下頜骨體和舌骨舌肌之間。由腺的內面發出下頜下腺管,沿口底粘膜深面前行,開口於舌下肉阜。

舌下腺
sublingual gland:最小,細長而略扁。位於口底粘膜深面。其排泄管有大小兩種小管約有5-15條,直接開口於口底粘膜;大管另一端常與下頜下腺管匯合或單獨開口於舌下肉阜。

作用
唾液腺分泌唾液,可濕潤口腔,有利於吞咽和說話。人唾液中含有澱粉酶,能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澱粉。

分類及作用
涎腺包括腮腺、頜下腺及舌下腺三對大涎腺和分布在口腔粘膜的眾多小涎腺,各有導管通向口腔,排出涎液。腮腺是大涎腺中最大的一對,重約15~30克,為純漿液腺質軟,色黃,位於顏面兩側,顴弓之下,外耳道前下方,下頜支後方,大部分位於下頜後窩內。腮腺外形不規則,大致呈楔形,底呈三角形向外,尖向前內,可分為淺、深二葉。淺葉較大,位於咬肌後部的表面,深葉位於下頜支後內側,突入下頜後窩內。肋腺外面有腮腺鞘,覆蓋腮腺淺表的部分特別緻密,腮腺深面的部分較薄弱。腮腺導管從腮腺淺葉前緣發出,在顴弓下約 1.5cm處穿出腮腺鞘膜。管長約5~7cm,管壁較厚,管徑約2~3mm,導管橫過咬肌外側面後,在咬肌前緣呈直角急轉向內,最後開口於上頜第二磨牙相對的頰粘膜上,開口處形成一個乳頭。頜下腺是以漿液性腺泡為主的混合腺,重約10~15g,呈扁橢圓形。位於兩側頜下三角內,在下頜骨體的內面與舌骨舌肌和莖突舌肌之間。頜下腺外部由頸深筋膜淺層形成的鞘包裹。頜下腺導管長而彎曲,約5cm左右,從腺體深部發出,自後下斜向前上行走,開口於舌系帶兩側的舌下肉阜處。導管開口較大,易受損傷。舌下腺是三對大涎腺中最小的一對,屬粘液性腺泡為主的混合腺,重約3~4g,形態扁平,由多數小腺體組成,位於口底粘膜舌下皺襞的深面,下頜舌骨肌上方。舌下腺的輸出管有大、小兩種。舌下腺小管為8~20條短而細的小管,多數各自在舌下皺襞處開口於口腔,部分導管通向頜下腺導管。舌下腺大管循頜下腺導 管外側,與頜下腺導管共同開口於舌下肉阜,或單獨開口於舌下肉阜。

小涎腺位於口腔粘膜和粘膜下層,按其所在解剖部位而命名,有唇腺、頰腺、齶腺、舌腺、磨牙後腺、舌齶腺等,唇、頰、磨牙後區、齶、舌等處是小涎腺的主要分布部位,因此,這些部位也是粘液囊腫和涎腺腫瘤的好發部位。正常情況下,唾液一天的分泌量約為1~1.5L,唾液不僅對消化有很大作用,還與味覺、語言、吞咽等功能及口腔衛生、保護粘膜和齲病預防有密切關系。

大唾液腺

大唾液腺有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三對,它們的導管開口於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