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重慶人說的「付子瓜」學名叫什麼
重慶人說的「付子瓜」學名叫蒲瓜。
蒲瓜是一種植物,屬於葫蘆科,原產於熱帶亞洲、北非,瓜體密生軟毛,具卷須,匍匐地面或攀附他物生長,葉互生,心形,細鋸齒緣,是中國常見的一種瓜類蔬菜,又叫葫蘆、扁蒲、蒲仔、瓠子、瓠瓜、匏仔、陳蒲瓜、付瓜。
(1)葫蘆科的瓜都有什麼樣的圖片擴展閱讀:
蒲瓜形態特徵:
1、形態
蒲瓜全株密生軟毛,具卷須,能匍匐地面或攀附他物生長,葉互生,心形,細鋸齒緣,有雄性雌性之分,同株雌雄異花,夜開性,通常在傍晚開花,翌日早晨凋謝,花冠白色。
2、根系
淺根系,側根較發達,主要分布在表土20厘米內,根的再生力弱。莖蔓生,中空,上被白色茸毛,蔓長3~4米以上。卷須分叉。分枝力強,莖節易生不定根。
3、葉子
單葉互生,心臟形或腎臟形,淺裂,葉緣有尖齒,葉柄長,頂端具腺體兩枚,被茸毛。
4、花朵
雌雄異花同株,單花腋生,偶有兩性花。雌雄花萼片和花瓣各5,被柔毛。雄花,雄蕊3,花葯合生成頭狀; 雌花花柱短,柱頭3,膨大,2裂,子房下位。
5、果實
瓠果,扁圓,長圓或有束腰等形狀,嫩果綠色。果肉白色肉質,胎座發達。老熟果肉變干,外皮堅硬,黃褐色,茸毛逐漸消失。單果重1~3公斤; 種子卵形,扁平,白色,千粒重125克左右。
Ⅱ 請問這是什麼瓜,是葫蘆嗎五月初種的,現在還沒有成熟。
看圖中植物葉子特徵,這是~瓢瓜(做水瓢那種葫蘆瓜)。瓢瓜,正名為葫蘆(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葫蘆科、葫蘆屬攀援草本植物,全株蒼綠色,被軟毛;卷須分枝。葉互生;葉片心狀卵圓形或腎狀卵圓形,長寬各約10~40厘米,稍有角裂或3淺裂,先端鈍尖,邊緣有短齒,基郎心形,有長葉柄,頂端具腺齒2枚。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
Ⅲ 佛手瓜什麼樣子的圖片
佛手瓜圖片:
雄花10~30朵生於8~30厘米長的總花梗上部成總狀花序,花序軸稍粗壯,無毛,花梗長1~6毫米;花萼筒短,裂片展開,近無毛,長5~7毫米,寬1~1.5毫米;花冠輻狀,寬12~17毫米,分裂到基部,裂片卵狀披針形,5脈;雄蕊3,花絲合生,花葯分離,葯室折曲。
雌花單生,花梗長1~1.5厘米;花冠與花萼同雄花;子房倒卵形,具5棱,有疏毛,1室,具1枚下垂生的胚珠,花柱長2~3毫米,柱頭寬2毫米。
果實淡綠色,倒卵形,有稀疏短硬毛,長8~12厘米,徑6~8厘米,上部有5條縱溝,具1枚種子。種子大型,長達10厘米,寬7厘米,卵形,壓扁狀。花期7~9月,果期8~10月。
(3)葫蘆科的瓜都有什麼樣的圖片擴展閱讀
佛手瓜的食用方法很多,鮮瓜可切片、切絲,作葷炒、素炒、涼拌,做湯、涮火鍋、優質餃子餡等。還可加工成腌製品或做罐頭。
在國外,佛手瓜以蒸制、烘烤、油炸、嫩煎等方法食用。除果實外,根莖也可以食用,方法和風味與土豆相似。嫩葉和新梢也可作為蔬菜食用。
佛手瓜食用時最好選擇幼果以果肩部位光澤及果皮表面縱溝較淺者,果皮鮮綠色、細嫩、未硬化為佳。佛手瓜的上市期為秋末,很耐貯藏,常溫下可由10月一直放到翌年3月~4月,風味基本不變。
Ⅳ 葫蘆科植物有哪些圖片
葫蘆科植物的圖片
一、明確答案
葫蘆科植物的圖片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西瓜、黃瓜、葫蘆、甜瓜和絞股藍等。
二、詳細解釋
1. 西瓜
西瓜是葫蘆科中非常知名的成員之一。其皮膚光滑,通常為深綠色,帶有淺綠色或黃色的條紋。果實肉質鮮美,多汁且味甜,是夏季消暑解渴的佳品。
2. 黃瓜
黃瓜也是葫蘆科的一種常見植物。其表皮光滑,呈長條形,尾部常有小小的突起。黃瓜肉質脆嫩,含有豐富的水分和維生素,是常見的蔬菜之一。
3. 葫蘆
葫蘆的體型較小,形狀像兩個球連在一起,表面有明顯的縱向條紋。葫蘆可以用來製作各種工藝品,也可入葯,具有利尿、清熱解毒等功效。
4. 甜瓜
甜瓜又稱為香瓜,是葫蘆科的一種果實。甜瓜形狀多樣,有圓形、橢圓形等,表皮顏色因品種而異。甜瓜肉質鮮嫩,味甜多汁,是夏季消暑的佳果。
5. 絞股藍
絞股藍也是葫蘆科的一種植物,常見於山區或森林中。其葉片呈三角形或心形,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等功效。
這些葫蘆科植物在生長習性、形態特徵等方面各有不同,但它們都是葫蘆科中的重要成員,廣泛分布在全球的各地,為人類提供食物、葯材和工藝品等。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或植物學相關的網站查看這些植物的詳細圖片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