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跪拜禮怎麼學
通常跪拜禮是一些重要的場合,像是上朝,或者是祭祀,再有就是一些社交場合,一些權貴人家的宴席,或者是家裡的晚輩給尊長們行禮,都會用這種禮儀。但跪坐方式的變化,也對跪拜禮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大家後來可能也覺得這種跪坐太辛苦了,因此就開始喜歡上了凳子,人們漸漸放棄了之前的跪坐習俗,跪拜禮在生活中使用也相對較少一些。基本上就是面對君父先祖,或者是生活中祭祀拜神。
相比之下,作揖,鞠躬都要比跪拜禮更加方便。但跪拜禮仍然在古代的社交場合中被保留下來,到底什麼叫做跪拜禮呢?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其實跪拜禮就是人們屈膝跪下,然後雙手壓在一起叩首到地,不過這種禮儀也有著一些別的講究,它主要分為稽首、頓首、空首。
稽首禮大部分都是在正式場合使用,行禮的過程中需要手在膝前,左手壓著右手,叩首的時候動作要緩慢進行,以頭觸地需要叩在雙手的後面,而且行禮的過程中,自己不能快速起身,否則就會被認為是對尊長先祖的不敬。這種禮儀進行的過程中,是有專門的禮官來把握節奏的,在民間的應用相對較少一些,考慮到這種禮儀需要長時間跪著,行禮的人應該是非常辛苦的。
頓首禮就輕松一些,這種禮儀最大的不同,就是從之前的緩慢叩首,變成了快速叩首,它更多是上下級之間使用的禮儀,因此講究的地方不是非常多,這種禮儀就相對省事不少。不過與空首禮比起來,這兩者都有些麻煩。
空首禮與它的字面意思相同,在行禮的過程中自己的頭不用觸地,觸手就可以停止,頭的位置與自己的心臟處在同一水平線上。
② 古代皇帝皇宮內部是什麼樣(要圖片加文字的,越雄偉越好,謝謝拉)
參考故宮來說:
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
故宮三大殿:
太和殿(明朝稱奉天殿、皇極殿),俗稱「金鑾殿」。
太和殿高35.05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面積約2380多平方米。面積是紫禁城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規格,最富麗堂皇的建築。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從東到西有一條長脊,前後各有斜行垂脊兩條,這樣就構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築術語上叫廡殿式。檐角有10個走獸(分別為
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為中國古建築之特例。大約從14世紀明代起,重檐廡殿是封建王朝宮殿等級最高的形式。太和殿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和精緻的蟠龍藻井,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徵——金漆雕龍寶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台上,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背後是雕龍屏。太和殿是故宮中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築,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庄嚴絢麗。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元旦等都在這里慶祝。
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後。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基台三層重疊,每層台上邊緣都裝飾有漢白玉雕刻的欄板、望柱和龍頭,三台當中有三層石階雕有蟠龍,襯托以海浪和流雲的「御路」。在25000平方米的檯面上有透雕欄板1415塊,雕刻雲龍翔鳳的望柱1460個,龍頭1138個。用這樣多的漢白玉裝飾的三台,造型重疊起伏,這是中國古代建築上具有獨特風格的裝飾藝術。而這種裝飾在結構功能上,又是檯面的排水管道。在欄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龍頭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層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龍頭流出,千龍噴水,蔚為壯觀。這是科學而又藝術的設計。
希望能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