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休斯頓火箭隊的1號是誰
2014-2015賽季的穿1號球衣的球員是阿里扎,下圖是阿里扎在火箭時的圖片
特雷沃·阿里扎(Trevor Ariza),1985年6月30日出生於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Miami, Florida),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司職小前鋒,效力於NBA休斯敦火箭隊。
2009-2010賽季阿里扎效力火箭,2014年7月13日,休斯敦火箭隊與完全自由球員特雷沃·阿里扎達成協議,雙方將簽下一份為期4年總價值3200萬美元的合同,重返火箭。
火箭隊史上最近最有名的1號球員當屬麥迪了,麥迪在2004-2009年在火箭效力,是在當時有名的姚麥組合成員之一,麥迪憑借其飄逸的球風,和姚明的隊友關系,成為深受中國球迷喜愛的球星。
❷ 旅行者一號拍攝的一張幾乎全黑的照片為什麼會震撼無數人
旅行者一號拍攝的一張幾乎全黑的照片為什麼會震撼無數人?因為在這張照片中可以清晰看到地球在宇宙中只如一粒灰塵這么渺小!
當我們抬頭看向夜空時,冬季時的天空,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而對於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而言,無論天上的星辰多麼耀眼,也比不過太陽的光芒。
太陽是太陽系名副其實的“老大”,它占據了太陽系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質量,太陽的質量達2000億億億噸,是地球的33萬倍,而一個太陽的體積就是地球的130萬倍。
太陽的存在對於人類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沒有了太陽,地球將會是一顆冰冷的星球,溫度低至零下100度的地球,根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而如今,這架無人探測器已經飛到了距離地球211億公里的地方了,它目前處在星際空間,這也意味著,旅行者一號很快就要飛出太陽系了。
除了探索太陽系以外,旅行者一號身上還肩負著尋找地外生命的任務,在旅行者一號發射前,科學家就在這艘飛船上安裝了載有人類文明和歷史的光碟,人們期盼著,旅行者一號會遇見地外生命。
而在旅行者一號飛離地球65公里的時候,旅行者一號向地球拍攝了一張照片,乍一看之下,這張照片似乎是全黑的,什麼也看不見,然而,這張照片卻震撼了全世界的科學家和無數的人。
這是因為在照片的角落中,人們隱約看見了一粒淡藍色的點,而這顆比灰塵還小的點竟然就是我們的地球,可想而知,地球在宇宙中是多麼渺小的存在。
這架探測器已經飛離太陽系211億公里了,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100公里,這時的地球已經成了一個灰塵般大小的點,而太陽雖然是最亮眼的星星,但看上去已不再特別。
❸ 人類首個飛出太陽系的飛行器:旅行者1號到底有多厲害
先說一下旅行者1號的戰績:
它是人類首個飛出太陽系的人造飛行器
1977年9月5日發射,截止到2020年6月仍然正常運作。
它曾到訪過木星及土星,是提供了其衛星高解像清晰照片的第一艘航天器。它也是第一個提供了木星、土星以及其衛星詳細照片的探測器。
它是距今離地球最遠的人造衛星,截至2019年10月23日止,旅行者1號正處於離太陽211億公里的距離。
「旅行者1號」越接近太陽風的邊緣,穿透探測器上的過濾裝置的宇宙粒子就越多。 2012年5月7日,這種現象突然加劇。到7月初穩定下來,這只能解釋為『旅行者』1號正在穿過太陽系和星際物質的交界處。理論上認為這里是一個狹窄的不穩定區域,被稱為『太陽層頂』。而這個探測器飛出太陽系的時刻令人激動,因為這是人造物體首次脫離太陽系。
如果美國航天局的測量工具證實「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我們將能最終得知太陽系的確切體積。知道它的厚度大約為0.5個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是地球至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1.5億公里),距離太陽120個天文單位。
❹ NASA派出的5位信使,旅行者1、2號、先驅者者11、12號、新視野號,都做出了什麼貢獻
仰望星空,神遊宇宙,盡管我們的肉身從未離開過地球,但畢竟這是我們好奇的權利。
盡管人類從未飛出過地月軌道,但人類派出的信使,卻到訪過30多個太陽系天體。
最新消息:截至2018年3月17日,距離太陽116AU(116個地日距離),距離我們地球115AU,相當於115倍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目前仍與地球深空網路保持數據聯系,直到2025年為止。
目前飛行速度為15.4公里/秒。
未來之旅:預計2019年或2020年,飛到旅行者1號曾在2012年抵達的距離。跟旅行者1號一樣,旅行者2號也沒有飛向特定的恆星。
預計296000年後,旅行者2號在距天狼星,4.3光年遠的地方飛過。
❺ 嫦娥1號的資料和圖片(快來幫忙啊)
概況
「嫦娥一號」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於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關物質元素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等。目前這顆衛星已經進入初樣研製階段。在該階段,將有電性星和結構星這兩顆初樣衛星來承擔衛星測試工作。
航天專家介紹,電性星的試驗主要是用於一些帶有電子性能的設備的綜合測試,結構星的試驗主要是要考核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溫度控制設計的合理性。目前,這兩顆初樣星的結構製造已經完成,將在年底以前開始整星測試。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嫦娥一號」正樣衛星的研製。據介紹,整個初樣測試階段將持續到明年6月份,隨後將進入衛星正樣星的研製階段。
此外,承擔衛星發射任務的長征三號甲火箭目前已經投入生產。為了保證完成月球探測工程任務,科研人員對長三甲火箭進行了41項可靠性的設計工作,以提高其運載可靠性。
技術難點
1、軌道設計與飛行程序控制問題
2、衛星姿態控制的三矢量控制問題
3、衛星環境適應性設計
4、遠距離測控與通信問題「嫦娥一號」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主要用於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關物質元素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等。「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由衛星平台和有效載荷兩大部分組成。衛星平台利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技術研製,科研人員對結構、推進、電源、測控和數傳等8個分系統進行了適應性修改。有效載荷包括CCD立體相機、成像光譜儀、太陽宇宙射線監測器和低能粒子探測器等科學探測儀器。
「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將於2007年10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衛星發射後,將用8天至9天時間完成調相軌道段、地月轉移軌道段和環月軌道段飛行,執行科學探測任務。它將完成四大科學任務,首要目的便是為月球「畫像」,也就是要通過各種手段獲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體圖像。此外,還要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間環境。
專家介紹,嫦娥一號衛星兩米見方,太陽翼展開後,最長可達18米,起飛重量為2350公斤,衛星需要10-12天可以飛到月球附近。嫦娥一號設計壽命為一年,執行任務後將不再返回地球。發射步驟
「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後首先將被送入一個地球同步橢圓軌道,這一軌道離地面最近距離為500公里,最遠為7萬公里,探月衛星將用26小時環繞此軌道一圈後,通過加速再進入一個更大的橢圓軌道,距離地面最近距離為500 公里,最遠為12萬公里,需要48小時才能環繞一圈。此後,探測衛星不斷加速,開始「奔向」月球,大概經過83小時的飛行,在快要到達月球時,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減速。在被月球引力「俘獲」後,成為環月球衛星,最終在離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極地軌道繞月球飛行,開展拍攝三維影像等工作。
預計衛星奔月總共需時157個小時,距離地球接近38.44萬公里。而過去,中國發射的衛星距離地面一般都在3.58 萬公里左右,二者幾乎相差了10倍。
嫦娥工程探月計劃
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介紹「嫦娥一號」是我國發射的最遠距離的衛星,距地球的平均距離是38萬公里,而在這之前,我國發射的最遠距離的衛星離地面4萬公里。
繞月探測工程將完成以下四大科學目標:
一、獲取月球表面三維立體影像,精細劃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構造和地貌單元,進行月球表面撞擊坑形態、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為類地行星表面年齡的劃分和早期演化歷史研究提供基本數據,並為月面軟著陸區選址和月球基地位置優選提供基礎資料等。
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主要是勘察月球表面有開發利用價值的鈦、鐵等14種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繪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圖,月球岩石、礦物和地質學專題圖等,發現各元素在月表的富集區,評估月球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前景等。
三、探測月壤厚度,即利用微波輻射技術,獲取月球表面月壤的厚度數據,從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齡及其分布,並在此基礎上,估算核聚變發電燃料氦-3的含量、資源分布及資源量等。
四、探測地球至月亮的空間環境。月球與地球平均距離為38萬公里,處於地球磁場空間的遠磁尾區域,衛星在此區域可探測太陽宇宙線高能粒子和太陽風等離子體,研究太陽風和月球以及地球磁場磁尾與月球的相互作用。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傑介紹,
由月球探測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和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組成的繞月探測工程系統屆時將實現以下五項工程目標:
1) 研製和發射我國第一個月球探測衛星;
2) 初步掌握繞月探測基本技術;
3) 首次開展月球科學探測;
4) 初步構建月球探測航天工程系統;
5) 為月球探測後續工程積累經驗。
歷史
探月計劃醞釀10年
我國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進行了探月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1996年完成了探月衛星的技術方案研究,
1998年完成了衛星關鍵技術研究,以後又開展了深化論證工作。
經過10年的醞釀,最終確定我國整個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3個階段。
1) 第一期繞月工程將在2007年發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對月球表面環境、地貌、地形、地質構造與物理場進行探測。
2) 第二期工程時間定為2007年至2010年,目標是研製和發射航天器,以軟著陸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進行探測。具體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視車、自動機器人探測著陸區岩石與礦物成分,測定著陸點的熱流和周圍環境,進行高解析度攝影和月岩的現場探測或采樣分析,為以後建立月球基地的選址提供月面的化學與物理參數。
3) 第三期工程時間定在2011至2020年,目標是月面巡視勘察與采樣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製和發射新型軟著陸月球巡視車,對著陸區進行巡視勘察。後期即2015年以後,研製和發射小型采樣返回艙、月表鑽岩機、月表采樣器、機器人操作臂等,採集關鍵性樣品返回地球,對著陸區進行考察,為下一步載人登月探測、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選址提供數據資料。此段工程的結束將使我國航天技術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測試
中國探月計劃第一顆衛星「嫦娥一號」的有效載荷正樣系統正在進行最後聯試,以確保科學探測設備將來在太空正常工作。
「嫦娥一號」衛星有效載荷的研製測試工作由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負責。有效載荷總指揮、中科院空間中心主任吳季16日在接受采訪時說:「在有效載荷正樣系統聯試的最後階段,各研製人員應繼續保持嚴慎細實的工作態度,按質量要求完成正樣聯試,確保有效載荷設備順利交付和工程任務圓滿完成。」
衛星有效載荷因不同的航天任務而異,在現階段主要是進行科學探測的儀器和科學實驗的設備。「嫦娥一號」衛星有效載荷將包括微波探測儀分系統、空間環境探測分系統、有效載荷數據管理分系統等。
據了解,微波探測儀分系統將主要對月壤的厚度進行估計和評測,這是國際上首次採用被動微波遙感手段對月表進行探測。空間環境探測分系統由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等3台設備組成,將探測地月和近月的空間環境參數。
「嫦娥一號」計劃將於2007年發射,而後圍繞月球進行一年的探測。
中國的探月計劃經過長期准備、10年論證,於2004年1月正式立項,被稱作「嫦娥工程」。該工程目前主要集中在繞月探測、月球三維影像分析、月球有用元素和物質類型的全球含量與分布調查、月壤厚度探查以及地月空間環境探測。
相關資料
為月球畫像
繞月探測工程是我國月球探測的第一期工程,即研製和發射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該星將環繞月球運行,並將獲得的探測數據資料傳回地面。該工程由探月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和地面應用五大系統組成。現已確定探月衛星主要利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運載火箭採用「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場選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探測系統利用現有航天測控網,地面應用系統由中國科學院負責開發。
具體計劃是,「長征三號甲」火箭從西昌發射中心起飛,將「嫦娥一號」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後實現星箭分離,衛星最後進入環繞月球南、北極的圓形軌道運行,並對月球進行探測,軌道距離月面的高度為200公里。
設計壽命為1年的「嫦娥一號」衛星,將攜帶立體相機、成像光譜儀、激光高度計、微波輻射計、太陽宇宙射線檢測器和低能離子探測器等多種科學儀器,對月球進行探測。它在環月飛行執行任務期間,主要獲取月面的三維影像,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球土壤厚度,檢測地月空間環境。其中前3項是國外沒有進行過的項目,第4項是我國首次獲取8萬公里以外的空間環境參數。此外,美國曾對月球上的5種資源進行探測,我國將探測14種,其中重要的目標是月球上的氦—3資源。氦—3是一種安全高效而又清潔無污染的重要燃料,據統計,月球上的氦—3可以滿足人類1萬年以上的供電需求。月球土壤中的氦—3含量可達500萬噸。
觀測
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在即,民眾親睹「嫦娥奔月」的熱情與日俱增。記者從組織參觀此次發射活動的四川西昌金英旅行社獲悉,目前已有1000多人報名參觀。同時,此前預定的800元參觀門票票價有可能會向上調整。
外國遊客無緣「現場」
據西昌金英旅行社工作人員介紹,截至2007年9月27日下午,已有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多個城市的1000多人報名參加,主要以散客身份為主。由於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可供參觀的現場席位最多隻有2000個,且要先滿足部隊、科研單位、政府等部門人士,因而,實際普通參觀者的名額並不到2000人。
而此前媒體報道的800元門票的價格則有可能上浮。具體調價結果旅行社將於2007年9月28日公布。
據了解,這些參觀者僅限於我國國內的旅遊者。目前,國外遊客仍不在現場參觀的接待范圍之內。
身份知會所在地公安
據了解,我國遊客只需將身份證件傳至旅行社、並交納一兩百元訂金,即可「預訂」參觀名額,而無須提供工作單位等其他信息。一旦發射中心確定了發射的具體日期,旅行社將會提前幾天通知報名者。
旅行社在收到報名者的身份證件復印材料後,會在備份後提供給衛星發射中心審核。發射中心並會就遊客的身份向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核實,並通知當地公安機關,以備緊急情況時能迅速、隨時聯繫到相關人士。
最多提前兩小時入場
據旅行社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獲悉,「嫦娥一號」發射的日期初步定在2007年10月26日前後,且具體的發射時間「極有可能在晚上」。但更確切的發射時間尚有待於相關部門的最終確定。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將在10月月底發射。
心急的遊客是否可提前進入發射基地目睹「嫦娥一號」的風采呢?對此,旅行社工作人員表示,「絕對不可能」,因為出入基地的車輛均需憑特製的通行證方可放行。而由旅行社統一組織的散客則會乘坐統一的大巴進入發射基地,「最多提前一兩個小時」。
可攜攝像機拍攝發射
發射當日,所有的遊客均將在距衛星發射中心60多公里外的西昌市區集合,然後乘坐專門的大巴進入發射中心,當晚參觀完發射盛況後再返回西昌市區。另據了解,觀景台離發射點約2.5公里。為了滿足遊客拍照留影的要求,旅行社方面透露,本次參觀將可能與以前一樣,允許遊客攜帶照相機及攝影機拍攝留念,記錄那一激動人心的時刻。此外,為配合「探月旅遊」,當地旅行社還開發設計了豐富的景點,構成「一日游」、「兩日游」等。
發射初定2007年10月24日18:05
據專家透露,衛星最佳發射時間的確定相當復雜,需對當地雷電、降水和雲量等因素進行詳細分析,並結合相關歷史資料來判斷。在航天、衛星發射、氣象、天文等多個部門反復協商下,最終確定了最佳發射窗口為10月24日下午6時05分左右。
目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准備工作緊張而有序,用於發射「嫦娥1號」的長征三號甲火箭已經吊裝進3號塔的回轉平台,而「嫦娥1號」也已經進入發射區3號發射塔靜靜矗立,藍色的回轉平台緊緊閉合,呈測試狀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測試發射、測量控制等五大系統科技人員,正在爭分奪秒,精測細量,為確保「嫦娥1號」衛星順利發射升空進行最後的准備,目前准備工作一切順利。
據了解,為確保「嫦娥1號」順利升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對2號、3號發射塔都進行了數十項技術改造。目前,中心兩個塔架均具備發射「嫦娥1號」的能力。有專家評價說,升級後的3號發射塔架已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發射塔架之一。數天之後,「嫦娥1號」將從85米高的3號發射塔起飛,奔往38萬公里之外的月球。屆時世界將再次矚目中國。
「嫦娥一號」已「站」上發射塔
10月17日下午,記者驅車自西昌市城區出發,沿西南方向上瀘黃高速公路。沿途,不時可見火箭雕塑以及「衛星城」等標語。約35分鍾後,汽車自漫水灣鎮下瀘黃高速公路,拐上一條柏油簡易公路。當地人把進這條簡易公路稱之為「進溝」,不知是否與衛星發射基地在山溝溝有關。
發射中心17日戒備森嚴,18日可參觀
由於衛星發射在即,衛星發射中心10月17日全天禁止遊客參觀。
站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石雕前,遠遠可看見一幢高大的建築。當地人介紹,那就是即將發射的「嫦娥一號」發射架。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門前,一名衛兵威嚴地站立著,另一名衛兵來回檢查過往車輛、行人的證件。
據當地旅行社工作人員介紹,10月16日和10月18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正常對遊客開放。
此外,「嫦娥一號」發射前,附近方圓四公里之內的居民將撤離,2.5公里內的居民必須撤離出該區域。據稱,此舉是為預備火箭發射萬一失敗,避免對附近居民造成人員傷亡。
「嫦娥」發射架下,燈光閃爍
10月17日,記者進入發射中心附近區域,距最近的衛星發射架不過200米遠。站在發射中心南面的半山腰上,可見發射中心三面環山:左側是氂牛山,右側是峽谷口,對面的山峰較小,當地人尚未為其取名。
記者看到,高大的2號發射塔和3號發射塔分隔在兩個區域。亞洲最高的2號發射塔,固定架和移動塔處於分開的狀態,分別矗立在一條鐵軌的兩頭。
最為顯眼的是即將發射「嫦娥一號」的3號塔。和2號塔不同的是,3號塔是全封閉的,從外面看就像一座沒有窗戶的大樓,樓頂上方是一部巨大的橘紅色吊車。
據航天專家評價,升級後的3號發射塔架已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發射塔架之一。另外,分布在發射基地各處的6個避雷塔尖高聳入雲,最長的約有70層樓高。
據了解,截至10月17日下午,用於發射「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火箭和「嫦娥一號」都已經吊裝上發射塔,正在進行最後的測試。
記者看到,基地內車輛、人員來回忙碌著,「嫦娥一號」發射架下,數盞電燈分外閃亮,如發射時噴射出的火焰一般。
此前,為確保「嫦娥一號」順利升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對2號、3號發射塔都進行了數十項技術改造。目前,中心兩個塔架均具備發射「嫦娥一號」的能力。
觀景平台 屋頂用鐵皮搭建
花800元錢,可在指定區域觀看「嫦娥一號」發射盛況。記者昨日了解到,組織觀看此次衛星發射的西昌金英旅行社已停止接收報名和預報名。昨日中午,記者來到該旅行社,工作人員正緊張地通知全國各地交納訂金的遊客。
「我們通知這些遊客於23日趕到西昌。」一名女性工作人員說。記者發現報名前去觀看衛星發射的武漢遊客寥寥數人。
據了解,金英旅行社受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委託獨家辦理國內外遊客參觀手續。該旅行社開設了衛星基地旅遊紀念品專賣店,成立了衛星基地講解隊。
記者還提前探訪了「嫦娥奔月」觀景平台。在工作人員帶領下,記者看到「觀景平台」為一棟四層樓房。
屋頂上用鐵皮搭建了錯落有致的兩層「觀景平台」。「衛星發射時,在這里就可以看到火箭扶搖升空的情形」,一名工作人員介紹。
站在樓上,遠望正前方,隱約可以看到「嫦娥一號」發射架的雄姿。——這里距發射基地剛好4公里。
」
嫦娥一號」將利用上海造」激光眼」拍下首張中國版全月地形圖
不論「嫦娥」奔月還是登月,首先要製作一張月球地圖,這是每個制訂探月計劃國家的必答題,有望於本月下旬發射的「嫦娥一號」衛星也不例外。
記者獲悉,該星搭載上海科研人員自主研製的激光高度計,將承擔我國首位「探月攝影師」之責,為世人拍下第一幅擁有較高精度的中國版全月地形圖。
首隻太空「激光眼」
作為「嫦娥一號」最重要的載荷之一,這台激光高度計的正樣產品目前已裝星。在上海可以見到其初樣產品,「身長」30厘米,「體重」15公斤,看上去像是一台放在鐵盒子里的攝像機,但它「拍」的東西可不是平面影像,而是三維立體的。令專家自豪的是,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在以往科研基礎上,僅用兩年時間便按時交付這只「激光眼」,關鍵部件全部實現國產,整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並即將成為我國首台發射進入太空的激光高度計。
激光拍照「掐秒錶」
「激光眼」的制圖形式非同一般,不是靠成像,而是靠「秒錶」。激光高度計會向月球不斷發射和接收反射回來的激光,並不斷精確計時。「嫦娥一號」有了它,就好似向月亮表面一個接一個派出「光速短跑隊員」,這些「運動員」一觸到月面就即刻原路返回;激光高度計根據其「跑步」成績,就能實時計算出其所跑距離,從而分辨出月面哪高、哪低,哪是山脈、哪是盆地,最終得到各處的實際海拔,合成為一幅帶有月球高程的完整地形圖。
按計劃,在「嫦娥一號」進入環月階段後,激光高度計便開始工作,不論月球表面是白天還是黑夜,也不論衛星處於正飛還是側飛,都將長期開機,在200公里軌道高度上,每隔一秒發射一束激光。就這樣,「嫦娥」像繞絨線球一樣,圍著月亮轉了一圈又一圈,留下一個個激光「足印」,把月表狀況統統掃描下來。
為後期著陸打基礎
激光高度計技術不僅將為後期探月工程打基礎,還將延伸至其它深空探測領域。美國科學家在第一代和第二代火星探測器上都採用了這種激光高度計,通過不同顏色來標定不同高度,火星地貌簡潔形象地展現出來,這也為火星探測器選定最佳著陸點提供了極有價值的依據。
據透露,我國已開始著手火星和小行星探測論證,這類「激光眼」有望在其中發揮作用。
「嫦娥1號」將在10月24日下午6時許發射升空。有關天文空間研究方面的專家也證實了這一說法。
據專家透露,衛星最佳發射時間的確定相當復雜,需對當地雷電、降水和雲量等因素進行詳細分析,並結合相關歷史資料來判斷。在航天、衛星發射、氣象、天文等多個部門反復協商下,最終確定了最佳發射窗口為10月24日下午6時05分左右。
目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准備工作緊張而有序,用於發射「嫦娥1號」的長征三號甲火箭已經吊裝進3號塔的回轉平台,而「嫦娥1號」也已經進入發射區3號發射塔靜靜矗立,藍色的回轉平台緊緊閉合,呈測試狀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測試發射、測量控制等五大系統科技人員,正在爭分奪秒,精測細量,為確保「嫦娥1號」衛星順利發射升空進行最後的准備,目前准備工作一切順利。
據了解,為確保「嫦娥1號」順利升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對2號、3號發射塔都進行了數十項技術改造。目前,中心兩個塔架均具備發射「嫦娥1號」的能力。有專家評價說,升級後的3號發射塔架已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發射塔架之一。數天之後,「嫦娥1號」將從85米高的3號發射塔起飛,奔往38萬公里之外的月球。屆時世界將再次矚目中國。
嫦娥一號如果發生異常,可用激光摧毀
火箭里有的部件有兩個或三個,允許一個或者兩個零件是壞的,不影響整個火箭的正常工作。還有的設備是「雙點雙線的冗餘」等。
另外,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技術人員還為火箭「減輕負擔」(專業上稱之為「降額設計」),採取雙線設計,留有餘量,保證線路安全。一般可以為設備降一半的負擔。
據悉,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自2003年以來,做了一些相關系統級的冗餘,主要是控制系統的冗餘。
記者了解到,火箭飛行時,有一個測量系統測量其位置、速度等。其計算機設備採用3個CPU的。據介紹,火箭包括控制系統 (類似轉向等設備)、 結構系統(承載)、動力系統和測量系統。
異常運行超過安全范圍 火箭將被擊碎
當前,針對「嫦娥一號」的發射安全工作,已做到萬無一失。在人員疏散方面,由當地政府負責(本報曾作詳細報道)。其他安全方面,由部隊和科學家們負責。
不僅如此,「基地已做好應付最壞打算的技術准備,而且非常先進和成熟。」昨日,參加漫水灣「發射安全」會議的有關人士向記者透露:「針對火箭升空可能出現的萬分之一可能性的兩種故障情況,發射基地都做好了全力技術保障。」
一種情況是,長征三甲火箭在噴火起飛時,因某種不可預知的原因,突然停滯不動。一旦出現這種苗頭,整個系統的應急預案就會快速啟動,消除可能發生的所有危險。據稱,該技術處於世界絕對領先地位,可完全防患於未然。
另一種情況是,當火箭正常點火升空後,在極短的時間內,突然出現軌道運行異常,而且,這種異常超越了安全范圍。在此千鈞一發之時,護衛火箭上天的激光等儀器,就會迅速發揮作用,瞄準核心目標,將其擊碎,其碎片也必將落在疏散安全范圍區內,不會對人畜造成任何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