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黃鶴樓裡面飛鶴圖片是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手機玫瑰金圖片 2024-12-26 14:21:16
矢量圖圖片大全 2024-12-26 14:11:01

黃鶴樓裡面飛鶴圖片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4-12-26 02:22:04

Ⅰ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原文_翻譯及賞析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唐代·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唯 通:惟) 唐詩三百首 , 國小古詩 , 寫景 , 寫水 , 長江 , 地名 , 離別 , 友情 , 送別 , 早教古詩100首古詩里的十二個月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創作背景

賞析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感 *** 調。它不同於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於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嚮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裡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李白心裡沒有什麼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嚮往揚州地區,又嚮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盪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於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塗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於言表。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後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盪盪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賞析二

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遊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跡幾乎遍及整個中國,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歷來傳頌的名篇,這首詩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寫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

詩的起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緊扣題旨,點明送行的地點及自己與被送者的關系。「故人」一詞說明了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詩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帶有詩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煙花三月下揚州」,緊承首句,寫送行的時令與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揚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爭艷的季節。詩人用「煙花」修飾「三月」,不僅傳神地寫出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的陽春特色,也使人聯想到處在開元盛世的揚州,那花團錦簇、綉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當。李白對友人的這次旅遊自然十分欣羨。「煙花三月下揚州」這清麗明快的詩句,正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與嚮往。但李白又是富於感情的詩人,當友人揚帆遠去的時候,惜別之情油然而生。從《李太白集》里,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間有著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可見李白對孟浩然是多麼敬佩,兩人的情誼是多麼深厚。

詩的第三、四句正是寫李白送別詩友時的惜別深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面看來這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著詩人鮮明的形象。「孤帆」絕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隻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隻帆船上。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後終於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託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了多麼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託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餘味無窮。

另外在詩歌的用韻上,詩人也頗具匠心地選擇了「樓」「州」「流」三個聲調悠揚的韻腳,吟誦起來餘音裊裊。這與孤帆遠去、江流天際的景象以及詩人目送神馳、情意綿綿的神態十分吻合。再加上語言清麗自然,意境雄渾開闊,這首詩真是令人越讀越愛,百讀不厭,無怪乎千古傳頌。

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品評李太白七絕的藝術特色時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絕在詩壇上的確是獨步了。

這首送別詩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它不同於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於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可以說是表現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嚮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裡的世界,還幾乎象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再說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到揚州,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而揚州呢?更是當時整個東南地區最繁華的都會。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李白心裡沒有什麼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嚮往揚州,又嚮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盪漾。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乃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於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呢?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揚州,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塗抹得尤為濃郁。煙花者,煙霧迷濛,繁花似錦也。給人的感覺決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固然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何嘗不是煙花之地呢?「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後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盪盪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唯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誰又能說是單純寫景呢?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嚮往,不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嗎?詩人的心潮起伏,不正象浩浩東去的一江春水嗎?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松江上,念故人老矣,甘卧閑雲。 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 還作江南會,翻疑夢里逢。 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 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相逢清露下,流影濕衣襟。 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故人一去無期約。尺書忽寄西飛鶴。 相逢成夜宿,隴月向人圓。 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 故人書報,莫因循、忘卻蒓鱸。 故人在其下,塵土相豗蹴。

Ⅱ 歲暮登黃鶴樓翻譯

歲暮登黃鶴樓翻譯如下:

曠野草木枯凋零落,黃鶴樓空唯見仙人跨鶴騰飛而去的渺茫極遠的雲路,天地間一片凄涼景色,令人感到空虛迷惘,失家亡國之情盡在不言中。

綠色已不復存在,唯見渾濁的江水碧如藍。心目中的明王朝,它一去難返既成事實,然而卻不必怨他,怪只怪、怨只怨、根只恨這人世間雖大卻無小小飛鶴容身之地。

ps://iknow-pic.cdn.bcebos.com/bd3eb13533fa828b67377576ef1f4134970a5a0b?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歲暮登黃鶴樓》

清、陳恭尹

郊原草樹正凋零,歷歷高樓見杳冥。

鄂渚地形浮浪動,漢陽山色渡江青。

昔人去路空雲水,粵客歸心向洞庭。

莫怨鶴飛終不返,世間無處托仙翎!

作者簡介

陳恭尹(1631—1700),字元孝,一字半峰,晚號獨漉子,廣東順德人。明亡,父邦彥殉難時,恭尹才十餘歲。及長,遂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布衣。工詩,與屈大均、梁佩蘭稱「嶺南三家」,而恭尹為之冠。有《獨漉堂集》。

廣東順德龍山鄉人,與屈大均、梁佩蘭號稱「嶺南三家」。他的父親陳邦彥是抗清志士,兵敗後全家遇害,只有他設法逃出而倖免於難。國破家亡的現實,陶冶了他的愛國精神,他的詩抒懷寄慨,擅七言,尤以七律為最,對仗工整,頗多巧思,綿麗中包涵著蒼涼悲壯之慨。

1659年,永曆帝由滇邊逃入緬甸,南明小朝廷宣告覆亡,為抗清而奔走於河南等地的陳恭尹見大局已定,只得懷著無家無國的深痛巨創而頹然南歸,年末在黃鶴樓頭登臨送目,寫下了這首寄慨遙深的詩章。

前四句著重寫空間與時空交織: 首二句勾畫歲暮時分草木凋零的郊原景象,展現出曠遠迷茫的境界,整個畫面呈現的是沉鬱凄苦的色調,三四兩句一寫「鄂渚地形」,一繪「漢陽山色」,這種特徵景物的工筆勾勒,和前兩句粗線條的意筆揮灑互映互補,其化靜為動的寫法,使全詩更加氣韻流走。

後四句採取的是時間與空間分設對映的方式:第五句化用崔顥《黃鶴樓》的詩意,昔人已去,白雲千載,概括了長遠的時間,暗寓家國變亡的深慨。第六句寫空間,一筆勾畫了詩人自己的遺民形象,悲憤之情見於言外。

最後兩句自然無跡地運用關於黃鶴的故典而化出新意: 鶴飛不返,寫時間的悠久; 無處托仙翎,狀空間的狹窄。詩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字面上是寫人間世上沒有黃鶴容身之地,實際上是抒發故國陸沉、江山易手的悲哀,說「莫怨」而其怨愈深。

總之,詩的後四句一句寫時間,一句寫空間,有虛實相參動靜相生的美學效果,而詩的結句也很值得稱道,它從空間這一角度著筆,精采地運用了大小映照的藝術手法。「仙翎」指黃鶴,詩人以世間之大與黃鶴之小作強烈的對照,偌大的世間卻容不了小小的黃鶴,暗示故國已經不堪回首,這樣,形象就更加警動,所表現的哀思愁緒就分外凄惻動人。



Ⅲ 關於飛鶴的詩句有哪些

1、窗中忽有鶴飛聲—— 唐代 劉滄 《贈道者》
2、背飛鶴子遺瓊蕊—— 唐代 杜甫 《夔州歌十絕句》
3、鸞鶴飛低拂寶爐—— 唐代 司空圖 《步虛》
4、且伴孤雲獨鶴飛—— 宋代 朱熹 《鷓鴣天(叔懷嘗夢飛仙,為之賦此。歸日以呈茂獻待郎,當發一笑)》
5、樹頭木刻雙飛鶴—— 唐代 花蕊夫人 《宮詞(梨園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詩)》
6、尺書忽寄西飛鶴—— 宋代 孫道絢 《憶秦娥·季溫老友歸樵陽人來閑書因以為寄》
7、赤龍閑卧鶴東飛—— 唐代 曹唐 《小遊仙詩九十八首》
8、鶴不西飛龍不行—— 唐代 曹唐 《小遊仙詩九十八首》
9、春與猿吟秋鶴飛—— 宋代 辛棄疾 《沁園春》
10、一鶴東飛過滄海—— 唐代 李白 《懷仙歌》
11、獨鶴翩翻飛不定—— 唐代 皎然 《送大寶上人歸楚山》
12、池鶴散飛不相別—— 唐代 王建 《別鶴曲》
13、遼東悵望鶴飛還—— 唐代 白居易 《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贈韓道士》
14、白鶴高飛不逐群—— 唐代 李群玉 《言懷》
15、別鶴引雛飛又止—— 唐代 韋庄 《贈峨嵋山彈琴李處士》
16、九天雲凈鶴飛輕—— 唐代 呂岩 《七言》
17、鶴不西飛龍不行—— 唐代 呂岩 《贈曹先生》
18、白鶴飛來誰共語—— 唐代 伊用昌 《句》
19、池鶴散飛不相別—— 唐代 王建 《琴曲歌辭。別鶴》
20、白鶴乘空何處飛—— 唐代 武三思 《仙鶴篇》
21、白鶴乘空何處飛—— 唐代 武三思 《仙鶴篇》
22、鶴飛不去隨青管—— 唐代 張說 《奉和聖制春日出苑應制(一作矚目應令,一作明皇詩)》
23、仙老言餘鶴飛去—— 唐代 王昌齡 《武陵龍興觀黃道士房問易因題》
24、白鶴雙飛忽相見—— 唐代 王昌齡 《送萬大歸長沙》
25、雙鶴南飛度楚山—— 唐代 賈至 《江南送李卿》
26、鸞鶴交飛半空里—— 唐代 盧綸 《慈恩寺石磬歌》
27、松陰滿澗閑飛鶴—— 唐代 盧綸 《陳翃中丞東齋賦白玉簪》
28、長愁忽作鶴飛去—— 唐代 李益 《贈毛仙翁》
29、窗中忽有鶴飛聲—— 唐代 李端 《贈道者》
30、野鶴高飛避俗人—— 唐代 王建 《從軍後寄山中友人》
1、鸛鶴追飛靜—— 唐代 杜甫 《宿江邊閣/後西閣》
2、玄鶴兮高飛—— 兩漢 王逸 《九思》
3、白雲同鶴飛—— 唐代 寒山 《詩三百三首》
4、身似孤飛鶴—— 唐代 寒山 《詩三百三首》
5、白鶴飛天書—— 唐代 李白 《贈參寥子》
6、晴飛半嶺鶴—— 唐代 杜甫 《雨》
7、長羨歸飛鶴—— 宋代 蘇軾 《醉落魄(席上呈元素)》
8、鶴似飛玉京—— 唐代 李白 《題隨州紫陽先生壁》
9、鶴飛岩煙碧—— 唐代 李正封 《夏遊招隱寺暴雨晚晴》
10、但鶴飛深谷—— 宋代 汪莘 《沁園春》
11、時有鶴飛雙—— 宋代 林正大 《括水調歌》
12、雲鶴待將飛—— 唐代 張子容 《送蘇倩游天台》
13、不知飛鸞鶴—— 唐代 韋渠牟 《步虛詞十九首》
14、飛來雙白鶴—— 唐代 虞世南 《相和歌辭。飛來雙白鶴》
15、白鶴隨飛蓋—— 唐代 虞世南 《相和歌辭。門有車馬客行》
16、寄情群飛鶴—— 唐代 張說 《奉和聖制賜諸州刺史應制以題坐右》
17、鶴飛言未終—— 唐代 常建 《仙谷遇毛女意知是秦宮人》
18、白鶴隨飛蓋—— 唐代 虞世南 《門有車馬客》
19、飛來雙白鶴—— 唐代 虞世南 《飛來雙白鶴》
20、飄颻笙鶴飛—— 唐代 宋之問 《緱山廟》
21、飛鶴近圖雲—— 唐代 李嶠 《綾》
22、飛鶴近圖雲—— 唐代 李嶠 《綾》
23、岩泉飛野鶴—— 唐代 武三思 《奉和宴小山池賦得溪字應制》
24、岩泉飛野鶴—— 唐代 武三思 《奉和宴小山池賦得溪字應制》
25、何時枉飛鶴—— 唐代 張說 《寄天台司馬道士》
26、時聞笙鶴飛—— 唐代 孫逖 《葛山潭》
27、田鶴靜飛遲—— 唐代 李頎 《不調歸東川別業》
28、分飛黃鶴樓—— 唐代 孟浩然 《江上別流人》
29、欲逐黃鶴飛—— 唐代 李白 《感興六首》
30、嬌女愛飛鶴—— 唐代 李白 《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31、飛來兩白鶴—— 唐代 杜甫 《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耕牛,兼書觸目》
32、錫飛常近鶴—— 唐代 杜甫 《題玄武禪師屋壁(屋在中江大雄山)》
33、飛來雙白鶴—— 唐代 杜甫 《銅官渚守風(渚在寧鄉縣)》
34、鶴前飛九轉—— 唐代 錢起 《柏崖老人號無名先生男削發女黃冠自以雲泉獨樂命予賦詩》
35、鶴飛湖草迥—— 唐代 皇甫冉 《題昭上人房》
36、鶴飛湖草迥—— 唐代 皇甫冉 《題昭上人房》
37、雙鶴屢飛翔—— 唐代 秦系 《送王道士》
38、雙鶴屢飛翔—— 唐代 秦系 《送王道士》
39、松暝鶴飛回—— 唐代 耿湋 《廢慶寶寺(一作司空曙詩)》
40、鸞鶴豈矜飛—— 唐代 盧綸 《寄贈暢當山居》
41、鶴飛將羽節—— 唐代 李益 《同蕭煉師宿太乙廟》
42、荒林飛老鶴—— 唐代 李端 《卧病寄閻寀》
1、飛鶴近圖雲—— 唐代 李嶠 《綾》
2、飛鶴近圖雲—— 唐代 李嶠 《綾》
3、悵三山之飛鶴—— 唐代 陳子昂 《春台引》
4、寄情群飛鶴—— 唐代 張說 《奉和聖制賜諸州刺史應制以題坐右》
5、何時枉飛鶴—— 唐代 張說 《寄天台司馬道士》
6、嬌女愛飛鶴—— 唐代 李白 《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7、背飛鶴子遺瓊蕊—— 唐代 杜甫 《夔州歌十絕句》
8、松陰滿澗閑飛鶴—— 唐代 盧綸 《陳翃中丞東齋賦白玉簪》
9、畫壁看飛鶴—— 唐代 李德裕 《述夢詩四十韻》
10、縱有雙飛鶴—— 唐代 張喬 《書梅福殿壁二首》
11、縱有雙飛鶴—— 唐代 張喬 《書梅福殿壁二首》
12、樹頭木刻雙飛鶴—— 唐代 花蕊夫人 《宮詞(梨園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詩)》
13、身似孤飛鶴—— 唐代 寒山 《詩三百三首》
14、情在寥天獨飛鶴—— 唐代 皎然 《張伯英草書歌》
15、長羨歸飛鶴—— 宋代 蘇軾 《醉落魄(席上呈元素)》
16、從此煙霄飛鶴馭—— 宋代 史浩 《青玉案(生日)》
17、飛鶴傳書—— 宋代 汪莘 《沁園春(自題方壺)》
18、尺書忽寄西飛鶴—— 宋代 孫道絢 《憶秦娥·季溫老友歸樵陽人來閑書因以為寄》
19、適有孤飛鶴—— 宋代 林正大 《括酹江月》
20、飛鶴叫雲聲自遠—— 宋代 方信孺 《慶遠龍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