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圖片中鳥的名字 是什麼鳥鳥的名字和圖片
鷺科Ardeidae 葦鳽( jiān)屬 Ixobrychus 鳥類
下圖為 (雌性)紫背葦鳽 Ixobrychus eurhythmus ,俗稱 水駱駝、秋小鷺、秋鳽
繁殖於西伯利亞東南部、中國東部、朝鮮及日本。越冬南遷至東南亞、菲律賓及印度尼西亞。繁殖於黑龍江經中國東部及中部至雲南廣東。遷徙經過海南島及台灣。
② 什麼鳥。看圖片。表面有點藍又有黑
1. 卷尾科(Dicruridae)的卷尾屬(Dicrurus)包括了一些鳥類。
2. 下圖中展示的是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它有多個俗稱,如吃杯茶、鐵煉甲、籬雞、鐵燕子、黑黎雞、黑烏秋、烏鶖。
3. 雄性成鳥在繁殖季節的羽毛呈現全黑色,前額和眼先的羽毛也是黑色的,偶爾在嘴角會有不明顯的白色斑點。
4. 頭部、背部、腰部、尾上覆羽都呈現出深黑色,並帶有銅綠色的金屬光澤。尾羽同樣深黑色,表面有銅綠色光澤,最外側一對尾羽最長,末端向上捲曲,形成深叉狀。
5. 翅膀呈黑褐色,飛羽外翈和翅上覆羽帶有銅綠色的金屬光澤。下體從頦、喉到尾下覆羽都是黑褐色的,胸部有更明顯的銅綠色金屬光澤。
6. 在飛翔中,黑卷尾能夠捕食飛行昆蟲,其飛行技巧類似於家燕,在南方被稱作「黑魚尾燕」。
7. 它們主要以昆蟲為食,比如蜻蜓、蝗蟲、胡蜂、金花蟲、瓢蟲、蟬、天社蛾的幼蟲、蝽象等。
8. 黑卷尾的分布范圍從伊朗、阿富汗東南至南亞和東南亞、俄羅斯、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華北各省、西至陝西、四川、西藏、長江以南流域地區、西抵雲南、海南等地。
9. 它們常見於城市郊區、村莊附近的山地區域以及農村,尤其喜歡在村民房屋前後的高大椿樹上築巢。
③ 什麼鳥適合家養(圖片)
適合家養的鳥文鳥科有灰、白文鳥,白腰文鳥,金山珍珠鳥;
雀科種類家養能繁殖的有金絲雀,野生的有黃雀,金翅雀,朱雀,各種鵐,各種蠟嘴雀;
家養常見的小型鸚鵡類有虎皮鸚鵡,牡丹鸚鵡,玄鳳鸚鵡這幾種。
以上的鳥類都是硬食性的,主要以各種種子如穀子,小米,蘇子,麻子,葵花籽為食,很好飼養,管理方便,合適新手飼養。
1、虎皮鸚鵡
虎皮鸚鵡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寵物鳥,品種繁多,頑皮可愛,受到大眾廣泛地喜愛,全世界的總數量超過5百萬只,它們常是許多剛對鸚鵡有興趣的人買的第一隻鸚鵡,也是最常出現在鳥展的種類。
自從公元1860年澳洲生物學家——癸格曼德對基因工程的重大發現與突破後,各種虎皮鸚鵡的變種即進入前所未有的多樣性,共有上千種的變種,再加上它們非常容易照顧及繁殖,所以才會如此的普遍。
2、白腰文鳥
白腰文鳥是小型鳥類,體長10-12厘米。上體紅褐色或暗沙褐色、具白色羽干紋,腰白色,尾上覆羽栗褐色,額、嘴基、眼先、頦、喉黑褐色,頸側和上胸栗色具淺黃色羽干紋和羽緣,下胸和腹近白色,各羽具「U」形紋。
相似種斑文鳥腰不為白色,羽色亦不同。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性好結群,除繁殖期間多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群,常成數只或10多隻在一起,秋冬季節亦見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群的結合較為緊密,無論是飛翔或是停息時,常常擠成一團。
3、黃雀
黃雀為雀科金翅雀屬的鳥類。體重9.5-16克;體長106-122毫米。雄鳥頭頂與頦黑色,上體黃綠色,腰黃色,兩翅和尾黑色,翼斑和尾基兩側鮮黃色;
雌鳥頭頂與頦無黑色,具濃重的灰綠色斑紋;上體赤綠色具暗色縱紋,下體暗淡黃,有淺黑色斑紋;雄鳥飛翔時可顯示出鮮黃的翼斑、腰和尾基兩側。虹膜近黑色;嘴暗褐色,下嘴較淡;腿和腳暗褐色。
4、牡丹鸚鵡屬
牡丹鸚鵡屬該屬的鸚鵡又稱為愛情鳥,是牡丹鸚鵡屬內所有物種的總稱。體長13-17厘米,體重40-60克,是體型最小的鸚鵡品種。身型短胖,有一條短尾,喙部相對為大,大部份牡丹鸚鵡的體羽以綠色為主,而人工配種及變種使很多的顏色出現。壽命約10-15年。
5、玄鳳鸚鵡
玄鳳鸚鵡,又名雞尾鸚鵡在中國多稱玄鳳鸚鵡,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中型鸚鵡之一。又名高冠鸚鵡,屬鸚形目、鸚鵡科,原產澳大利亞。品種玄鳳主要有兩種羽色:一是白色,紅眼睛,頭部與冠項為黃色,兩眼後斜下的頰部,各有一塊圓形紅斑,十分秀麗,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