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淮海戰役圖片高清
擴展閱讀
搜索圖片傳進無敵點的 2024-12-15 07:43:00
內褲女人蕾絲圖片 2024-12-15 07:41:46
熱氣球背景圖片 2024-12-15 07:40:16

淮海戰役圖片高清

發布時間: 2024-12-15 05:03:16

① 淮海戰役紀念勛章是什麼樣的


淮海戰役勛章是什麼樣的?

淮海戰役中,解放軍以少勝多,基本解放了長江以北。為了紀念這次戰役的勝利,參戰的華東和中原兩個野戰軍在戰後為士兵和其他人員頒發了勛章。所以淮海戰役的勛章有兩種樣式。

淮海戰役獎章

兩枚獎牌的背面都有別針供獲獎者佩戴,但它們的設計不同。華東野戰軍版紀念章為圓形硬幣,直徑約27毫米,紫銅質地,重約6克。表面有不同的顏色,或漆成紅色、咖啡色、銀白色等。獎牌正面中央有兩支交叉的步槍,兩者都插有刺刀。這象徵著華東和中原兩個野戰軍在淮海戰役中的合作,既是實力的象徵,也是友誼的體現。圖案頂部是一顆閃亮的紅色五角星,是當時的軍徽。最下面是「淮海戰役紀念」六個紅字。紀念章背面有一些題字,軍區和發行時間。

中原野戰軍版紀念章雖然也是圓形硬幣的造型,但其正面設計卻是超越頂級的。設計的主題是兩只交叉的手,象徵兩個野戰軍的合作,背後是一條河,代表淮河。而且最上面的兩只手都拿著紅色的五角星,表示一心從軍。圖案中間是兩個紅色的字母:「淮海戰役」和「勝利紀念」。根據記載,中原軍區頒發勛章的時間是1949年2月5日,所以勛章背面刻的時間應該是這個。

據說分發了60多萬枚淮海戰役紀念章。

三大戰役中的淮海戰役圖片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中的決定性戰役。我軍投入兵力60萬,比敵人少20萬。淮海戰役歷時兩個月,我軍以13萬傷亡為代價,消滅了約60萬敵人。在這場戰斗中,我們的軍隊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多達600萬農民工服務於前線。淮海戰役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畫面,讓人們更直觀地了解。

淮海戰役圖片

上圖,幹部粟裕在大會上動員打仗。蘇羽站在中央,周圍是一圈官兵,都坐著。遠處有一個手裡拿著槍的哨兵在站崗。會議地點在樹下。樹枝光禿禿的,參加會議的人都穿著棉襖,戴著氈帽。那時候冬天應該很冷吧。蘇羽拿著稿子,一臉嚴肅肅穆,底下的解放軍認真聽著。他是粟裕的華東野戰軍總司令,在淮海戰役中指揮十一縱隊,是戰爭勝利的第一功臣。

還有一張淮海戰役的照片。民兵們坐在車上,車上有一些補給。每個人面前都有一把槍。他們笑得很燦爛,可能是因為他們很高興看到有人給他們拍照。民兵們大多穿著黑大衣,身後是高大茂盛的樹木。淮海戰役期間,老百姓用手推車把物資一步步運到前線。你不必一路走著去。有規定的距離。到達目的地後,由當地人接手,繼續行走。但是他們在路上遭到了襲擊,很多農民工走了,再也沒有回來。拍下的這張照片,大概是那些農民工在世界上留下的最後一個印記。這是淮海戰役的照片。

三大戰役:淮海戰役的開始和結束

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的一次巨大勝利。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開始,到1949年1月10日結束。正如毛澤東在戰後所說,這一仗使解放軍的實力和士氣都優於國民黨軍隊,也預示著國民黨統治的即將滅亡。

淮海戰役前

戰役開始前的1948年,國民黨看到形勢對自己不利,決定開始實施

在毛澤東等人的籌劃和准備中,把原計劃的小規模淮海戰役升級為華東和中原兩個野戰軍參加的大規模戰爭。至於國民黨,濟南失陷後,保持了以徐州為中心的戰略防禦,在徐州至蚌埠的鐵路沿線布置了長蛇陣。經過兩次變動,蔣介石最終決定由劉智出任總司令。

淮海戰役,解放軍投入正規軍60萬,民兵40萬,而國軍先後參加了7個軍團和2個綏靖區,甚至出動飛機近3000架。最後解放軍消滅國軍5個軍團,傷亡約17萬,俘虜約32萬。其他的則被叛變和起義所改編。但解放軍也吃了不少苦頭,傷亡13萬加上士兵失蹤,敵我損失比為4.06:1。可見淮海戰役是慘烈的。

淮海戰役以解放軍以少勝多而告終,戰後雙方實力和士氣出現轉折。

② 粟裕指揮淮海戰役的那張圖片旁邊的人是誰 左手邊的

這張照片拍攝於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戰役打響前,陳毅(左一),粟裕(左二),譚震林(左三)親臨前線視察炮兵陣地:

ps://iknow-pic.cdn.bcebos.com/3ac79f3df8dcd100278cd4087f8b4710b9122f82?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③ 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自1948年11月6日開始,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共分三個階段。 淮海戰役總前委
第一階段
1948年11月6日,華東野戰軍分路南下。8日,國民黨軍何基灃、張克俠率部2萬餘人戰場起義。10日,我軍把黃百韜兵團分割包圍於徐州以東的碾庄地區。經過10天逐村惡戰,至22日全殲敵軍10萬餘人,敵兵團司令黃百韜自殺。同時,中原野戰軍為配合作戰,出擊徐(州)蚌(埠)線。11月16日,攻克宿縣,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這時,中共中央軍委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總前委,鄧小平為書記,統一指揮淮海戰役。
第二階段
11月23日,中原野戰軍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地區,包圍了從華中趕來增援的黃維兵團12個師。(黃維軍團本歸屬桂系軍閥白崇禧部,蔣桂兩派別矛盾重重,調動白部十分不易)28日,蔣介石被迫決定徐州守軍作戰略退卻。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撤至蚌埠,副總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揮。12月1日,敵棄徐州向西南逃竄。4日,華東野戰軍追擊部隊將徐州逃敵包圍。6日,敵孫元良兵團妄圖突圍,即被殲滅,孫元良隻身潛逃。同日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集中9個縱隊的優勢兵力,對黃維兵團發起總攻。經過激戰,至15日全殲敵12萬餘人,生俘黃維。此後,為配合平津戰役,按照中共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對杜集團圍而不殲,部隊進行了20天休整。
第三階段
1949年1月6日至10日,華東野戰軍對被包圍的杜聿明集團發起總攻,經過4天戰斗,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共30萬人,俘獲杜聿明,邱清泉自殺,李彌逃脫。 這次戰役,我軍參戰部隊60萬人,敵軍先後出動兵力80萬人,歷時65天,共殲敵55.5萬餘人,使蔣介石在南線戰場上的精銳部隊被消滅干凈,基本上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廣大地區,使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處於人民解放軍的直接威脅之下。 添加新圖片
濟南戰役後,敵徐州「剿總」劉峙集團開始收縮兵力,至十月底,其四個兵團、四個綏靖區、二十五個軍,約六十萬人的兵力,分布在以徐州為中心的隴海和津浦兩條鐵路線上,企圖阻止我軍南下,以屏障南京。其部署是:第7兵團(黃百韜)在新安鎮地區;第 13 兵團(李彌)在徐州以東地區;第2兵團(邱清泉)在黃口、碭山地區第16兵團(孫元良)由鄭州撤往蒙城;第9綏靖區(李延年)在海州;第3綏靖區(馮治安)在韓庄、台兒庄地區;第4綏靖區(劉汝明)在商丘;第1綏靖區(周岩)在淮陰。這一部署的特點是,重兵密集,便於機動,增援迅速。九月二十五日,中央軍委批准華東野戰軍進行淮海戰役的建議。十月十一日,毛澤東提出了關於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要求華東野戰軍,第一步集中兵力,殲滅第7兵團,完成中間突破;第二步殲滅海州、連雲港地區之敵;第三步在兩淮地區作戰。並要求中原野戰軍主力部署攻擊隴海路鄭徐段,牽制第16兵團不使其東調,配合華東野戰軍作戰。為了全殲第7兵團,並迷惑敵軍,使其不能迅速判明我軍的主攻目標,毛澤東根據敵軍部署特點,進一步指示華東野戰軍要用一半以上兵力擔任牽制、阻擊任務,並從南北兩面及西面威逼徐州。這樣就能達到爭取較多時間,全殲第7兵團。十月中旬,中原野戰軍派第2縱隊向江漢、第6縱隊向宛西行動,吸引白崇禧主力第3兵團(張淦)向南,第12兵團(黃維)向西,以配合鄭州戰役。 十月二十日我中原野戰軍主力四個縱隊發起鄭州戰役,這時,敵主力第16兵團已東撤,殘敵萬餘人被殲,鄭州、開封很快解放。此時中原野戰軍主力已能夠機動使用於東線。根據全國戰局的發展和中原、華東戰場的敵情變化,十一月一日,中央軍委確定由陳毅、鄧小平統一指揮中原野戰軍與華東野戰軍進行淮海戰役。這樣,我軍能夠參戰的部隊,計有華東野戰軍十五個步兵縱隊、一個特種兵縱隊,中原野戰軍七個縱隊,加上地方部隊,共有六十多萬人。遼沈戰役後,蔣介石害怕徐州各部重蹈衛立煌集團全軍被殲之覆轍,為確保徐州,鞏固江淮,以屏障南京,於十一月四日,決定將劉峙集團主力收縮到津浦路徐蚌段兩側守備,企圖以徐蚌段為軸心,各機動兵團分布在該段兩側地區,以攻勢防禦阻擊我軍南下,必要時撤到淮南,確保南京,並於六日按此計劃調整部署。同時,調華中"剿總"所屬之第12兵團至太和、阜陽地區,相機東援。根據中央軍委首先殲滅第7兵團,切斷津浦路徐蚌段,孤立徐州的計劃,華東野戰軍決以七個縱隊分割圍殲第7兵團於新安鎮、阿湖地區;以八個縱隊擔任阻緩任務,其 中以三個縱隊南北對進,牽制、阻擊第13兵團東援,割裂第7、第13兩兵團之聯系以山東兵團指揮三個縱隊殲滅第3綏靖區之敵或促其起義,爾後;渡過運河,直插徐州以東,以牽制敵第13兵團,阻擊徐州之敵東援,以兩個縱隊(戰役初期歸中原野戰軍指揮)從西北面威脅徐州。中原野戰軍主力四個縱隊由睢縣、柘城地區東進,求殲商丘地區之敵第4綏靖區,爾後攻佔宿縣,切斷津浦路徐蚌段,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並調第2、第6縱隊至淮海戰場阻擊敵第12兵團。華東野戰軍按計劃於六日夜間發起淮海戰役,各部隊向預定目標開進,發現敵人正在收縮,當即轉入追擊。敵第7兵團因等海州第44軍西撤,推遲至七日西開,而第13兵團已按計劃離開徐東,准備調往靈璧。十一月八日,敵第3綏靖區副司令張克俠、何基灃率三個半師起義,我山東兵團順利地南渡運河,越過該部防區,直插徐州以東地區。劉峙發現我軍多路向徐州逼近,判斷我將東西夾擊徐州,十分恐慌,當即改變原來撤至徐蚌兩側的計劃,決定調第2、第13、第16三個兵團,星夜向徐州集中,堅守徐州。同時,蔣介石決定調杜聿明回徐州「剿總」任副總司令,並以李延年率第9綏靖區機關在蚌埠組建第6兵團,第4綏靖區改為第8兵團,與第6兵團協同動作,沿津浦路兩側向宿縣推進,並擔任固鎮、宿縣之間的守備。中央軍委根據戰場形勢的變化,於九日夜間,要求華東、中原野戰軍「應極力爭取在徐州附近殲滅敵人主力,勿使南竄」,定下了全殲敵劉峙集團於徐州地區的決心。十一月十日,山東兵團主力殲滅了第7兵團西撤的先頭師,切斷了該敵的退路,十一日華東野戰軍將敵第7兵團合圍於碾庄地區。為全殲第7兵團,我軍調整了部署,華東野戰軍以山東兵團挨近第4、第6、第8、第9、第13縱隊 及特縱炮兵大部攻殲敵第7兵團,以第7、第10、第11縱隊阻擊徐州東援之敵,由東南面逼近徐州,側擊東援之敵,以第1縱隊為預備隊;陳毅、鄧小平當即指揮中原野戰軍主力及華東野戰軍第3和兩廣縱隊轉入徐蚌段作戰,其中以第4縱隊、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和兩廣縱隊由西南面、冀魯豫軍區兩個獨立旅由西北面威脅徐州,以第3縱隊及第9縱隊一部攻擊宿縣,第9縱隊主力南下阻擊敵第6、第8兵團北援,第1縱隊為預備隊。 十一月十五日夜,中原野戰軍攻佔宿縣,殲敵一個師,切斷了敵徐州與蚌埠間的聯系,完成了對徐州的戰略包圍。 黨中央考慮到此役是南線空前的大戰役,戰役的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國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決。因此十六日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淮海戰役總前委,以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為常委,鄧小平為書記,統籌華東、中原及冀魯豫地區前後方的一切事宜。十一月十二日,我軍對敵第7兵團展開猛攻,二十日攻佔碾庄,二十二日全殲第7兵團,擊斃黃百韜。徐州東援之敵遭我頑強阻擊,每日只能前進一至二公里,由確山趕來增援的敵第12兵團十一個師,遭到中原野戰軍阻擊,也只進到澮河以南的趙集附近。 敵第7兵團被殲後,蔣介石決定以徐州的第2、第16兵團,蚌埠的第6、第8兵團及第12兵團三路會攻宿縣,企圖打通徐蚌間的聯系,把徐州之敵撤走,因此,敵第12兵團繼續向徐州方向推進。總前委決房集中中原野戰軍全部圍殲敵第12兵團,華東野戰軍組成北、南兩個作戰集團分別阻擊徐州、蚌埠之敵,並以一部作為中原戰軍圍殲敵第12兵團的預備隊。十一月二十五日,敵第12兵團十二萬人被我中原野戰軍七個縱隊包圍在宿縣西南之雙堆集地區。 敵第12兵團被圍後,蔣介石見其突圍不成,徐州、蚌埠增援無望,遂一面令劉峙到蚌埠督令第6、第8兵團再次北援,一面令杜聿明率第2、第13、第16兵團放棄徐州,繞道永城南下,企圖側擊我中原野戰軍。解第12兵團之圍後共同南逃。毛澤東對徐州敵軍可能突圍早有預見,並指示華東野戰軍預作準備。十一月三十日,徐州杜聿明集團約三十萬人,向永城方向逃竄。我華東野戰軍即以十一個縱隊全力追擊,十二月四日,將該敵全部包圍在永城東北之陳官莊地區。16兵團自行突圍,被我消滅。第2、第13兩兵團即就地轉入防禦。 我軍同時包圍了敵兩個集團,蚌埠之敵仍企圖北上救援。總前委採取了"吃一個(黃維),挾一個(杜聿明),看一個(李延年、劉汝明)"的方針,以中原野戰軍六個縱隊及華東野戰軍各一個縱隊阻擊由蚌埠再次北援之敵第6兵團,以華東野戰軍兩個縱隊為總預備隊。十二日我軍對敵第12兵團發起總攻,至十五日將敵全殲,生俘黃維。敵第6兵團北援被阻,當獲悉第12兵團被殲後,連夜逃回蚌埠。 此時,平津戰役已經勝利展開,為了不使蔣介石迅速決策海運平津諸敵南下,中央軍委,對杜聿明集團暫緩攻擊。著淮海前線全軍進行戰場休整,並對敵軍開展政治攻勢,做好攻擊准備。十二月十七日,毛澤東寫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但杜聿明等拒絕投降。十二月下旬,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2、第3兵團已將傅作義集團分割包圍在平津、平張線上。華東我軍遂於一月六日對杜聿明集團發起總攻,至十日將敵全殲,生俘杜聿明,淮海戰役結束。 淮海戰役歷時六十六天,殲滅了國民黨在華東、中原戰場的五十六個師五十五萬人,使敵人的長江防線和統治中心京、滬地區, 直接暴露在我軍面前。淮海戰役結束後,淮河以南的敵人倉惶南逃。華東野戰軍第6、第7、第8、第13縱隊分路南下,解放了江淮間廣大地區,前出到長江北岸,為爾後的渡江戰役創造了條件。 添加新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