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楓橋夜泊》的賞析
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①,夜半鍾聲到客船②。
張繼的《楓橋夜泊》③,在題山賦水的詩作中,好像是在楓橋側畔建立起 一座豐碑。此後一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再也沒有人在同樣的地點跨越過他了。 為了這一首詩,楓橋、寒山寺和寺里的大鍾都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勝跡或古董
了。
古代詩人之所以不能跨越過他,這是可以理解的。當抹上中古時代色彩 的楓橋景色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以前,這二十八個字無疑已佔盡風光,使後來 的人無從措手。崔顥寫了《黃鶴樓》詩,竟使李白有「眼前有景道不得」之 嘆;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同樣的情況如張祜的《題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
假如金陵渡和它對岸的瓜洲,依然大體上保持著這種風貌,那麼,要跨
過張祜,同樣也是一種極大的困難。而我們今天的詩人無疑是異常幸運的, 在新的生產關系基礎上,新的建設,新的人物,給每一個角落帶來了新的景 象和迥然不同的風貌,比過去巍峨壯偉得多的詩的豐碑,將會遍地涌現,從 而讓前人建立起來的東西成為今天的對照,成為紀錄歷史的一段往跡。
這首詩為什麼會成為膾炙人口的名作呢?仔細地對它的藝術技巧進行尋
味,我想還是可以獲得解答的,雖然這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這里就嘗 試探索一下看。
首先,我們看到了由遠而近的景物層次,彷彿在一個透明的水晶球里出
現。這裡面有秋夜的霜天,天腳的殘月,老樹上的棲鴉,樹梢頭還隱約出現 寺宇的輪廓;然後,在近處是江畔的楓樹,漁舟的火光,橋下就是夜泊的客 船。它們綜合起來,便已初步構成楓橋的夜景。但光是這樣,色彩仍然不夠 強烈,我們發現詩人在設色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試看這裡面,霜天和殘月 是「冷色」,江楓和漁火卻是「暖色」,它們分別交織在樹、橋、漁舟、山 寺的暗影之中,各自顯出或明或暗、或迷濛或鮮亮、或平靜或搖曳的不同色 彩。彷彿有哪一個天才畫家舉起淋漓的彩筆,給予這些色彩以跳動著的生命 似的,令人對各種形象平添了一層鮮明的立體的感覺。
但這幅彩畫之妙似乎還不止於此,你再仔細看看,那麼,霜天那種透明 似的明亮,和漁火的鮮艷的明亮是一種強烈對照,同時又是一種和諧。而霜 天的清淡和殘月的迷濛,它們既和諧而又有層次。再往近處看,漁火和江楓 彼此映照,又另具一種明暗濃淡的情態,襯托著橋、樹和船的剪影。於是由 遠景到近景之間,就出現了多樣化的色彩和情調,使楓橋夜色顯得無比地幽
① 寒山寺:蘇州名勝之一,在楓橋附近。
② 根據後人的許多考證材料,證明唐代的佛寺,確有半夜敲鍾的習慣。
③ 楓橋:在今江蘇省蘇州市閭門外。
美起來。 不過,僅僅這些色澤和光影,詩人認為還不足以盡楓橋夜泊之妙,於是
他又寫出音響和沒有音響的冷寂,從而就點出了「夜泊」的特有氛圍。本來, 從上面那些景色中,夜泊的旅客已經感到羈旅的難堪,而棲鴉的夜啼,卻又 加深了深夜孤寂之感,使羈旅之情更為深重。就在這難堪的情緒中,不遠的 寒山寺里,鏗然發出震盪著夜空的鍾聲,隨著音波的顫動,彷彿一下一下都 敲在滿懷愁緒的旅客心上,而且彷彿還一下一下的敲在每一個讀者的心上。 我們此時好像也到了楓橋夜泊之處,和詩人一起諦聽,並且勾引起同樣的心 事了。
可以看到,在這首詩里,形象、色彩、音響的交織融會,以及在交織融 會中的遠近、明暗、位置、層次是如何巧妙地和諧。而這些又都要和夜泊的 旅人的心情溶成一片,不能顯出割裂的痕跡;何況它還必須符合格律詩的安 排和規范。現在詩人卻能夠運用高度的藝術手腕去渲染表現。它之成為名作, 就並不是偶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