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國民黨軍銜等級和圖片
華民國國軍陸海空軍的階級,軍士官分別在其官階前冠以其所屬軍種,例如:陸軍一級上將、海軍上校、空軍中尉、陸軍上士等是。
受普魯士軍制影響,國民政府自1935年北伐成功後,將上將分為特級、一級與二級;最高階的特級上將一銜,從設立此銜到2000年廢除,僅授予時任(1935)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中正一人;大陸時期一共授予陸軍一級上將10名、海軍一級上將1名,除了蔣中正嫡系的何應欽、陳誠,其餘皆是獨霸一方的地方勢力。
(1)什麼是二等兵圖片擴展閱讀:
中華民國國軍軍銜制度源起於清末的新軍,袁世凱肇建北洋六鎮時即模仿普魯士軍制設立銜級,此即中國近代軍銜制度之濫觴。進入民國之後,北洋政府將新軍時代軍官分為都統、參領、軍校三等。
各官等又分正副協3級的3等9級(額外軍官不列官等)的制度,改為將官、校官、尉官3等9級(額外軍官改稱准尉),士官3階:上、中、下士,士兵3等級: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這個體制基本上被國軍前身的國民革命軍所繼承,除1980年廢除准尉階級外,都沒有多大變動。
『貳』 軍銜都有哪些
軍銜分為永久軍銜和臨時軍銜兩類。一般稱軍銜是指永久軍銜。永久軍銜又分軍官軍銜與士兵軍銜兩大類。軍銜按獲得者的兵役狀況和所在部隊的專業性質,在橫向上又區分為不同的類別。
兵可以分為列兵(二等兵)、上等兵(一等兵)等幾級。在中國,21世紀初開始,義務兵服役期為兩年,第一年為列兵,第二年為上等兵。
士官一般由擁有專業技術者擔任或從資深士兵中選出,各國把士官分為上士、中士、下士、軍士長等。
尉官是初級軍官軍銜的統稱,後隨軍銜制的建立和發展,逐漸轉為區分初級軍官軍銜等級的稱號。世界上實行軍銜制的國家都設有尉官軍銜。多數國家分為上尉、中尉、少尉,有的國家還有準尉和大尉。
校官是中級軍官軍銜的統稱,世界各地的軍銜等級中均設有校官軍銜,多數國家分上校,中校,少校,有的國家還有大校。
將官又稱為將軍,是高級軍官軍銜的統稱,始於16世紀的法國軍隊。後來,將官軍銜逐漸被大多數國家採用。一般分為上將,中將,少將,准將。
元帥是許多國家的最高軍銜。
(2)什麼是二等兵圖片擴展閱讀:
軍銜等級設置的數量,每個國家各不相同,最多的設二十多級,最少的只設十幾級。軍銜等級設置多少,總體上受本國軍隊的規模和編制體制的制約。歐洲早期的軍隊最大編制是團,所以當時最高軍銜只到上校,將軍則是代表君主或元首指揮作戰的首領。
以後,隨著軍隊組織編制的擴大,將軍逐步區分為若乾等級,以指揮不同規模的軍隊。各國軍官軍銜同軍隊職務之間有一定的對稱關系。
通常是少尉對應排長,中尉對應副連長,上尉對應連長,少校對應營長,中校對應副團長,上校對應團長,准將對應旅長,少將對應師長,中將對應軍長,上將對應方面軍司令官。
西歐式軍銜於20世紀初的清朝末年傳入中國,清朝政府規定軍銜設六等18級;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都規定軍銜設六等16級;國民政府成立後,軍銜等級最多時設六等18級。
軍銜代表軍人級別,它將軍人的榮譽稱號、待遇水平和職務因素融為一體,兼有增強軍人的責任心和榮譽感,促進軍隊正規化建設,加強軍隊諸軍兵種之間指揮、管理和保障的協同,及便於進行國際交往的作用。
解放軍後勤指揮學院研究員、軍銜研究專家徐平認為,軍銜制可以明確軍中指揮關系、責任和相互關系,也是國家給予軍人的榮譽。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指出,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同西班牙的戰爭中,由於法軍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軍銜制度,「軍人的銜級開始成為一種權利,大大優於家庭出身,受人重視的是勞績戰功,而不是祖宗門第」,使得法軍所向披靡,「路易十四一在邊境出現,邊境城市便紛紛落入法國手中」。
『叄』 cf軍銜等級圖片大全
cf軍銜主要分為五個大等級,然後以下再分小等級。
cf軍銜等級圖片1:士兵
cf士兵軍銜下的等級和對應經驗值如下:
cf軍銜等級經驗表(士兵)
列兵1 0 ~ 456
列兵2 457 ~ 912
三等兵 913 ~ 1824
二等兵 1825 ~ 3192
一等兵 3193 ~ 5016
上等兵1 5017 ~ 7296
上等兵2 7297 ~ 10032
上等兵3 10033 ~ 13224
上等兵4 13225 ~ 17784
詳情請看圖片:
『肆』 人民武裝部軍銜圖解
這個是鄉、鎮、企業、學校武裝部的專武人員的肩章,這肩章只表明身份,不是軍銜。
由於專武幹部工作的特殊性,專武幹部是唯一非現役人員可以日常穿著軍裝的群體。 在07式軍服中,專武幹部穿著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服裝(按照校尉官裝備標准);佩戴專武幹部肩章;根據地區、單位配置要求、裝備采購渠道不同分別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人民武裝"、"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武裝"或"XX軍區"臂章;不佩戴資歷章;佩戴現役或預備役姓名牌;陸軍或專武幹部領花。
軍銜分為永久軍銜和臨時軍銜兩類。一般稱軍銜是指永久軍銜。永久軍銜又分軍官軍銜與士兵軍銜兩大類。軍銜按獲得者的兵役狀況和所在部隊的專業性質,在橫向上又區分為不同的類別。
兵可以分為列兵(二等兵)、上等兵(一等兵)等幾級。在中國,義務兵服役期為兩年,第一年為列兵,第二年為上等兵。
士官一般由擁有專業技術者擔任或從資深士兵中選出,各國把士官分為上士、中士、下士、軍士長(或稱士官長)等。
尉官是初級軍官軍銜的統稱,後隨軍銜制的建立和發展,逐漸轉為區分初級軍官軍銜等級的稱號。世界上實行軍銜制的國家都設有尉官軍銜。多數國家分為上尉、中尉、少尉,有的國家還有準尉和大尉。
校官是中級軍官軍銜的統稱,世界各地的軍銜等級中均設有校官軍銜,多數國家分上校,中校,少校,有的國家還有大校。
將官又稱為將軍,是高級軍官軍銜的統稱,始於16世紀的法國軍隊。後來,將官軍銜逐漸被大多數國家採用。一般分為上將,中將,少將,准將。
(4)什麼是二等兵圖片擴展閱讀:
民武裝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縣(旗、縣級市、市轄區)設立的一級組織,主要負責後備力量建設和戰備工作、兵役和動員工作,指揮民兵作戰等。
人民武裝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縣(旗,縣級市、市轄區)、鄉(鎮)和大中型廠礦、大專院校設立的軍事工作部門。其建制幾經變化,1951年起,全國多數縣和市轄區建立人民武裝部,屬軍隊建制,編配現役軍人。1954年改稱兵役局。1958年,又改稱人民武裝部。1961年起,在公社、大中型廠礦、大專院校也設立人民武裝部,編配專職地方武裝幹部。1985年7月起,縣(旗、縣級市、市轄區)的人民武裝部劃歸地方建制,實行地方和軍隊雙重領導,工作人員也改為地方幹部。街道人民武裝部是街道黨工委的軍事部門,街道辦事處的兵役機關,受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區人民武裝部的雙重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