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年前的成都
穿過明清時期的古街區寬窄巷子,那裡有一排排雜亂的房子,深色原木結構的建築,深淺斑駁的痕跡,粉白的牆壁。
這些老街老巷裡本來就沒有街燈,那天晚上還停電了。我們經過的店鋪、人家和小餐館都點起了蠟燭。一對老夫婦坐在房子門口桌邊的竹椅子上,捧著飯碗,一起吃著幾道簡單的家常菜。
——《魚翅與花椒》▲改造中的寬窄巷子 2004-2005
這是英國女孩扶霞-鄧洛普筆下,90年代的成都。
而當她再來到成都時,已經過去了14年,她說成都的變化真大,「這些改變讓我從另一角度去認識了成都。」
這些年,成都到底有著怎樣的變化呢?
我們在一位六旬攝影師的鏡頭里捕捉到了成都的城市變遷史,這也是屬於成都的獨家記憶。▲成都寬窄巷子全景
這位城市變遷的記錄者,叫陳先敏,今年已64歲。
初見陳老先生的時候,他身著深色棉夾克,穿著十分樸素,但卻精神抖擻。他說,為了接受當天的采訪,專門騰出了整整一個下午。
雖已年邁,不如年輕人那般在電腦前操作自如,但老先生在查找自己的圖片資料時,卻輕車熟路。
令人驚訝的是,年過六旬的他甚至能夠記得許多照片的拍攝小故事,每翻過一張都能津津樂道地講上兩句。
「用鏡頭留住舊貌、表現新顏是我的任務。」▲南門大橋 1993▲南門大橋 2015
㈡ 成都為什麼叫天府之都
原因:
自2000多年前秦蜀太守李冰主持興修了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後,成都地區從此「水旱從人,不知飢饉」,被譽為天府之國。所以被稱為「天府之都」。
㈢ 成都的由來
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
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最後的都邑。
東周慎王四年(前316年),秦國兼並蜀國,並設置蜀郡於成都。秦張儀、司馬錯築太城(府南城),次年,張儀在太城以西築少城(府西城)。
成都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該地人民,主持修建了沿用至今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並造石人作測量都江堰水則,是中國最早水尺。
秦末漢初,成都取代關中而稱「天府」。
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漢武帝分天下為十三州,置益州。王莽改益州為庸部,蜀郡為導江,治臨邛。新朝地皇五年(24年),公孫述稱帝,定成都為「成家」。又改益州為司隸,蜀郡為成都尹。
東漢時仍為蜀郡。
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從原廣漢郡雒縣移治於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
三國時期成都為蜀漢國都。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漢,次年(221年),劉備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在蜀地成都稱帝,延續了漢朝大統。蜀漢政權始於昭烈帝劉備,終於漢懷帝劉禪,歷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時期占據荊州、益州,國力強盛,但是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後元氣大傷,後來諸葛亮治國,恢復生產,使得能與魏、吳抗衡。
晉武帝改蜀郡為成都國,不久恢復稱呼。
永興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稱帝,國號「大成」。至咸康四年(338年)時,李雄侄李壽又改國號為「漢」,史稱為「成漢」。永和三年(347年),大成國被東晉所滅。
杜甫草堂
南朝宋、齊以後,益州及蜀郡的治地址都是成都,益州刺史治太城,成都內史治少城。
隋朝開皇二年(582年),改為西南道行台。次年,復置總管府。大業初年(605年),府廢,隋煬帝復改益州為蜀郡。
唐朝復為益州,武德初年(618年),置總管府。武德三年(620年),改為西南道行台。武德九年(626年),又改為都督府。龍朔二年(662年),升大都督府。天寶初年(742年),復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唐玄宗幸蜀駐蹕,升蜀郡為成都府,作為南京,是唐王朝的陪都,改成都守為尹。
[1] 時又分劍南道為東西兩川,成都為西川節度使的治地。上元初年(760年),罷京,而成都府依然不變。
後梁開平一年(907年),朱溫滅唐,中國歷史進入五代時期。王建、孟知祥先後割據川蜀,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和「後蜀」。
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川峽四路之一)為成都府路,治所在成都。
南宋寶佑五年(1257年),蒙元軍攻佔成都,使當地的生產和經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
[2] 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設成都路,為四川行省首府駐地。
成都風景
元末,至正二十年(1360年),明玉珍建立大夏國,改曰成都刺史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軍攻滅大夏國政權,在成都設四川承宣布政司,其中成都為首府。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為蜀王,王府設在成都,今人稱其為「皇城」。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率軍攻入成都,自立為帝,國號大西,稱成都為西京。
清軍入川,四川漢人極力抵抗,戰亂多年,人口大減。康熙年間,清廷實施「湖廣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漸恢復生氣,並繁榮至今。清朝設置四川省於成都。皇帝另簡派四川總督、成都將軍駐成都府。
民國元年(1911年)6月,保路運動在成都發起,清廷四川總督的趙爾豐因鎮壓民眾而造成的「成都血案」引發民眾起義,這直接導致了辛亥革命的總爆發,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績。11月27日,立憲黨人蒲殿俊在成都宣布四川脫離清朝,成立大漢軍政府並擔任都督。民國二年(1912年)3月12日,成都之大漢軍政府改為四川軍政府,軍政府駐成都,尹昌衡任都督。民國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通令在成都設置西川道,領成都、華陽等31縣;後廢道復省,成都仍為四川省會。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立成都市。
圖片來源於網路
㈣ 四川成都的老房子的圖片
四川成都的老房子的圖片! 成都西城門外的一條小路,城牆上是春熙路上一家鍾錶行的廣告。看來,100年前的成都,仍然被綿延不斷的城牆包圍著。現在,這里早已高樓林立,路上這位行人如果泉下有知,不知該作何感想?這條路於當時而言,應該算是「大道」了——這么寬!如果攝影者剛好拍到一輛當時能在這邊道上跑的車,就好了。
這是100年前的春熙路。現在,這里已是成都最著名的商業一條街,「春熙路」也成了成都的一張城市名片。
成都東門碼頭。這是成都的錦江,曾經船來船往。但現在,已經看不到這些烏蓬船的影子了。想像得到,百年前的成都,也有江南水鄉一般的景緻。
成都東南面的金河。如果保留下來,成都會是個比現在著名N倍的旅遊勝地。
成都皇城壩,今四川省科技館。老百姓仍然掛著長辮子,應該是清朝末期了。他們在這里匯集,是發生了什麼事嗎?
成都皇城城門,今天府廣場。從這幾個門洞,可以走進皇城。現在,這里已經是四川省科技館了,門口就是有名的蜀都大道和天府廣場。
成都明遠樓,今四川省科技館。遠處樓上有「明遠樓」三個字。上世紀90年代,這附近有家歌舞廳也叫明遠樓,不知是不是來源於此?
從北方進入成都的城門。可以想像,多少名人雅士曾經從這里進出,多少傷心血淚曾經在這里演繹!
市區內鼓樓街上的瞭望台,1958年被毀。瞭望台早已不在,但有個社區還保留著這名字,叫鼓樓南街社區.
成都東城門垛。河邊勤勞的人們在勞作。可以想像他們的日子多麼清苦,勞作的時候,他們會議論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