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問一號拍的3張高清火星影像來了!為何這能引起巨大轟動呢
自從人們開始發現太空的存在,就一直在不停的探索宇宙的奧秘。太陽系只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從人類第一次拍攝到外太空,到人類第一次拍攝到地球的衛星——月球,再到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現在很多人將目光放到了離地球很近的火星身上,把探索火星作為探索宇宙的重要任務。
在人類通過發射出的衛星對於火星的調查中發現,火星與地球有同樣的能構成生物產生的氣候條件和各種必要元素,由此人類對於火星中的奧秘更為感興趣,火星能否孕育生命也成為了群眾關心的重要問題。
② 火星有什麼特點
火星的特徵
按距離太陽的次序,火星排名第四,它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外行星。外行星的視運動與火星、金星兩顆內行星有很大的不同。內行星與太陽的角距不能超過某一固定值,如水星是28°,金星是48°,但是外行星與太陽的角距卻無限制,最大時可達180°,這時稱為外行星的沖日,沖日時外行星與地球最近,是進行觀測和研究的大好時機。
用肉眼看去,火星是一顆引人注目的紅色星,它同地球的距離在不同時間差別很大,因此我們看到火星的亮度變化也很大,最暗時僅為+1.5等,但在火星大沖時,亮度可達-2.9等,成為全天僅次於金星的明星。
火星距離太陽平均為1.524天文單位,公轉軌道偏心率為0.093,是一顆軌道較扁的大行星。當年,開普勒就是通過對火星視運動的研究,得出行星的軌道是橢圓這一結論的。火星的公轉周期是687天,在軌道上的運行速度是24公里/秒;它的自轉周期是24小時37分,和地球非常接近;自轉軸傾角為23°59′,比地球只大32′。另外,它的外層還有一層薄薄的大氣,因此火星不僅有明顯的季節之分,還可以和地球一樣,把表面分成五帶(即熱帶,南、北溫帶和南、北寒帶)。火星的赤道半徑為3395公里,約相當於地球的一半,體積為地球的15%,質量為地球的11%。目前,已發現火星有兩顆天然衛星——火衛1和火衛2。
在大沖時用望遠鏡觀測火星,容易看到火星的兩極被一層白皚皚的物質覆蓋著,就像給火星戴上了一頂帽子,這稱為火星的極冠。極冠的范圍會隨火星上季節的改變而變化。北半球的夏天,北極冠縮小,而南極冠變大;同樣,南半球的夏天,南極冠縮小,北極冠變大。現在已經知道,火星的極冠是由冰和固態的二氧化碳(乾冰)組成的。極冠的溫度在-70℃~-139℃之間,極冠大小的變化主要是由於二氧化碳隨溫度的變化不斷凝結和汽化造成的。
和地球相似,火星也存在大氣。不過由於火星的質量小,無法束縛住過多的氣體分子,所以,火星大氣要比地球大氣稀薄得多。它表面的大氣密度僅與地球上30~40公里的高空相當。火星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佔95%,其次是氮,佔3%,其他成分含量較少。
由於火星離太陽比地球遠,所以火星上的溫度比地球要低得多。在赤道上,中午氣溫也只能升到10℃左右,晚上又降到-50℃以下;在兩極,夏季氣溫只有-70℃,冬天可下降到-110℃以下。根據探測器發回的照片,火星表面大致被一個傾斜於赤道30°的大圓分成了外觀截然不同的兩個半球。南半球崎嶇不平而且密布著環形山,某些地區環形山的密度可和月球相比,其中最大的環形山直徑達到了1000多公里。北半球比較平整,只是稀稀疏疏的點綴著一些環形山和死火山。火星的表面還有一些大的峽谷,其中最大的是「水手谷」,長4000多公里,寬200公里,深約6~7公里,比地球上最大的峽谷還要壯觀得多。
③ 關於火星的有趣事實,都有哪些
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為太陽系中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古漢語中則因為它熒熒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火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質量、體積僅比水星略大。
【動畫】火星的體積
火星的體積大約相當於地球的15%。 需要6個火星才能填滿一個地球的體積。
④ 火星上到底是什麼樣子,人到底能不能生活在火星
火星--一個你 "不想回來 "的星球,因為你 "回不來",今天火星的好壞,似乎與我們關系不大,人類現在沒有技術實現火星移民,沒有辦法上去,也沒有辦法回到火星。所以火星在技術上是一個 "未知 "的星球,包括今天美國宇航局的火星車,都在尋找火星上的生命,但實際上我們不知道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所以,火星對我們來說,只要沒有人到過火星,即使是火星車,對它的了解也不是很全面,現在科學家對火星的了解其實是對基本特徵的了解。火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水星的第二小行星,是人類選擇的 "第二個地球 "的最佳行星。
在這種情況下,除了被極端的溫度殺死之外,即使是火星的抑鬱症也能殺死一個在火星表面沒有任何太空飛行條件的人。而且,如果不顧所有問題,宇航員直接呼吸火星空氣,他或她很可能在短短15秒內失去意識,並很快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