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底魚類圖片及名字
海里常見的魚有帶魚、魷魚、石斑魚、沙丁魚、黃花魚等。
1、帶魚。
為溫熱帶海區的中、下層食用經濟魚類,又叫刀魚、裙帶、肥帶、油帶、牙帶魚等,性兇猛,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和印度洋。
2. 鯨的資料和圖片
別名:鐮鰭海豚、鐮鰭斑紋海豚、短吻海豚。吻突很短,但與額部界線清楚。背鰭高大醒目,呈鐮狀後曲,基部幅廣。體背部黑色或黑灰色,腹部白色,頭前部和上頜黑色,下頜僅吻端黑色,其餘白色。體側眼後達腹側為白色或灰白色,沿背路基下側至尾基的體側為從白色帶,口角至鰭櫛前基。並越過路肢後基全肛門間有一黑帶。背鰭前部1/3為黑色,後半部全為灰白色。鰭肢同樣前緣部黑色,後緣部灰色。尾鰭上下方皆為黑色或黑灰色。體色變異較大。上下須每側有齒23~36枚。
成體體長可達2.5米,雄性稍大於雌性,體重可達180公斤。多成數十頭至數百頭的大群,攝食時分成小群,休息或移動時又匯集成大群。性活潑,游泳速度快,常躍出水面。體長1.8米左右。
食餌主要為小型集群性魚類和烏賊。
我國東海、南海均有分布。
鯨是海獸中的重要成員,體形像魚,俗稱鯨魚。
鯨的種類很多,全世界有80餘種,我國海域有30多種。一般都將它們分為兩類。一類口中有須無齒,稱須鯨,共11種;另一類口中有齒無須,叫齒鯨,共70多種。鯨的體長從1米到30多米不等。
須鯨的種類雖少,但個頭都很大,已知的最小的一種體長也大於6米。
而藍鯨體長可達33米,體重190噸,相當於33頭大象或300多頭黃牛的體重,它的一條舌頭就有4噸重。它的力氣也無比巨大,有1 250千瓦,能曳行588千瓦的機動船,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曾出現過的最大動物。這是海的恩惠,只有在海里才能長得這么大:一來是食物豐富,藍鯨雖體軀巨大,卻以小得和它無法相比的磷蝦為食。這種蝦數量多,容易捕,養得起這些大肚子漢。二來是水的浮力大,支撐著藍鯨的巨大體軀。非洲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體重5噸左右,若非洲象的體重再增加,它的四肢就支撐不住了,所以不能長得太大。但在海里卻不然,動物基本上處於失重狀態,再大也能浮得起來。但也不能無限增大,超過一定限度,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就不能滿足需要了。
座頭鯨捕食方法很巧妙,先在水下朝上發射一串串氣泡,在水面形成一個很大的圓圈,氣泡就像氣槍一樣使磷蝦受驚而向圓圈中心集中,座頭鯨張著口從圈中心浮出吞而食之。由於座頭鯨口大,取食的效率很高,每頭露脊鯨每天要吃3~4噸磷蝦。
鯨偏吃小蝦的原因:其實偏愛吃小蝦的是須鯨,因為它們沒有牙齒,喉嚨又小,所以不能咀嚼,只能靠吃小魚、小蝦過活。它們吃魚、蝦時只要把口一張,魚蝦隨著海水一起進入口中,然後把嘴一閉,海水從須縫間流出口外,只剩下食物了。
鯨的周身都是寶。皮可以製革,用鯨皮做的皮鞋、皮包、皮衣等質地柔軟,花紋美觀,不亞於牛皮。鯨的皮下脂肪層很厚,可達十幾至幾十厘米,可以煉油、食用或作其他化工原料。
一頭藍鯨可產油30多噸,相當於1 700頭豬或8 000隻羊的脂肪總量。鯨的骨器、內臟可作葯用或制肥。一頭巨鯨可稱得上價值連城。所以世界上不少國家如日本、挪威等國競相獵捕,使不少鯨瀕於滅絕,國際捕鯨委員會不得不決定停止商業捕鯨。
鯨類王國中的「語言大師」研究表明,虎鯨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不同聲音具有不同的含義。生活在不同海區里的虎鯨,甚至不同的虎鯨群,它們使用的「語言音調」有程度不同的差異,類似人類的方言,所以研究人員稱它為「虎鯨方言」。有時候,某一海區出現大量魚群,虎鯨群從四面八方趕來覓食。但它們的叫聲卻互不相同。研究人員推測,虎鯨之間可以通過「語言」交談,至於它們是怎樣聽懂對方的「方言」的,是否也像人類一樣配有翻譯,至今還是個不解謎。
抹香鯨
抹香鯨非常注重團結,如果有一個夥伴遇難了,鯨群會不顧自生危險去救遇難的夥伴。即使救不了了,也會陪著遇難的夥伴死去。
[編輯本段]鯨的介紹
「鯨」這個漢字的造法明白地表示,古人認為鯨是一種大魚,「鯨魚」一詞就更不用說了。我們不能責怪造字者缺乏生物學常識,因為包括鯨、海豚和鼠海豚(體型較小的海豚)在內的鯨類動物(cetaceans)實在是同魚太像了:長長的身體呈流線型,尾巴的形狀像葉片,後肢退化縮小到沒有、只在身體內部還能尋到一點殘跡,這些特徵無一不是適於水中生活的。
科學家認為,哺乳動物大約與恐龍差不多同時登上進化的舞台,在巨大爬行動物橫行的年代裡生活得不甚得意,直到一場大滅絕事件——通常認為是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上地球——毀滅了恐龍家族,才因禍得福地興盛起來。 在5000至6500萬年前的第三紀,所有的哺乳動物都生活在陸地上,現代鯨類動物的祖先也不例外。由於某種原因,一些憑借四肢在大地上奔跑的動物,於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開始回歸河流和海洋,在不足800萬年的時間里,體型和生活習性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這些發現特別是巴基斯坦古鯨(Pakicetidae) 已經足夠讓科學家激動,因為它們是陸生哺乳動物與現代鯨類動物之間的過渡型,再次為進化論提供了優美的證據。不過,這些過渡型化石更加偏向於鯨那一邊,要麼能夠水陸兩棲,要麼完全適應海洋生活。有兩個重要的問題未能解答:鯨類動物的陸地祖先——那些只會奔跑不會游泳的最原始的鯨類動物,是什麼樣子?世上現存的哺乳動物中,哪一種與鯨類的親戚關系最近?
科學家致力於更詳細地鯨類動物的進化歷程,不同專業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根據化石的牙齒和耳朵特徵,古生物學家傾向於認為,鯨與一種生活在第三紀、現已滅絕有有蹄動物mesonychians血緣最近。研究現存動物DNA特徵的分子生物學家則比較偏愛河馬,認為這種現代偶蹄動物才是鯨最近的親戚。
今年 9 月20日,Thewissen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報告說,他的小組新發現了兩種巴基斯坦古鯨化石,它們完全是陸生的。就在第二天,Gingerich 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了另兩種也是在巴基斯坦挖出來的古鯨化石,長著發育良好的肢,可以水陸兩棲。(看來每一領域的大腕來來去去也就那麼幾個人,而且這兩位大概有點競爭的意思,同時在兩份地位對等的雜志上發表主題相同的報告,倒也頗為有趣。)兩人的新發現都表明,牛、河馬、豬、駱駝和長頸鹿等偶蹄動物與鯨有著密切的親緣關系。對Gingerich來說,提出這個觀點也許稍微多費了一點功夫, 因為他原先主張mesonychians是鯨的近親。
在希臘,「鯨」這個字代表海洋巨獸。我們把鯨類分為兩群:
齒鯨類:有齒的海洋巨獸,如:抹香鯨、逆戟鯨、海豚、鼠海豚。
須鯨類:有胡須的鯨。事實上這些胡須是長在嘴內的折角形齒片,用於過濾水和捕捉鯨所食用的蝦和其它小動物,這些齒片就代替了牙齒。
就整個海獸類而言,以鯨的種類為最多,數量也最可觀。鯨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口中沒有牙齒,只有須的,叫作須鯨;另一類是口中無須而一直保留牙齒的,叫作齒鯨。須鯨的種類雖少,但它們身體巨大,成為人類最主要的捕捉對象,其中有身體巨大、無與倫比的藍鯨,有行動緩慢、頭大體胖的露脊鯨,有喜游近岸、體短臂長、動作滑稽的座頭鯨,還有體小吻尖的小須鯨,等等。齒鯨的種類較多,除抹香鯨外,其餘身體一般都較小,如兇猛無比的虎鯨和海豚。盡管鯨的身體有長短粗細的差別,但一律呈流線型,樣子都像魚,所以人們多稱它為鯨魚。不過,鯨卻是獸類。它也像人一樣,不斷地浮出水面呼吸空氣。有時我們在海面上可以見到鯨呼氣時噴出的一股股白色霧柱,有的高達十餘米,狀如噴泉,十分壯觀。
鯨是終生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對水的依賴程度很大,以致它們一旦離開了水便無法生活。為適應水中生活,減少阻力,它們的後肢消失,前肢變成劃水的漿板。身體成為流線型,酷似魚。因而它們的潛水能力很強,海豚(小型齒鯨)可潛至100-300米的水深處,停留4-5分鍾,長須鯨可在水下300-500米處呆上1小時,最大的齒鯨--抹香鯨能潛至千米以下,並在水中持續2小時之久。1955年發現在厄瓜多附近海中一頭被海底電纜纏死的抹香鯨,其潛水深度達1133米。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附近海域的2200米水深處,發現被電纜纏繞而窒死的抹香鯨,這是迄今為止哺乳動物潛水最深的記錄。
[編輯本段]鯨的祖先
21世紀初,科學家在巴基斯坦發現了兩種生活在約5000萬年前的哺乳動物化石。這兩種動物看起來有點像狗,體型分別只有狼和狐狸那麼大,但科學家認為它卻是地球上最龐大的動物——鯨的祖先。
在5000~6500萬年前的第三紀早期,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因此,現代的鯨、海豚等水生哺乳動物必然是由某些陸生哺乳動物進化來的。但是由於缺乏化石證據,究竟哪類哺乳動物是鯨的祖先這個問題一直懸而未決。在巴基斯坦新發現的這兩種化石的解剖形態表明,這兩種動物生活在陸地上,有肉食的牙齒,長得有點像狗,但並不屬於犬科動物。它們的尾巴比狗更長,嘴更兇猛,眼睛也比較小。它們的耳朵部位有幾塊奇特的骨頭,其形狀與鯨類動物相同部位獨有的骨頭非常相像。
[編輯本段]【漢字】
鯨
3. 海里打的,這是什麼啊,廈門人叫它海怪的。
這是:鱟,一種古老的甲殼綱動物,網路可查
4. 這是什麼海里挖出來的
如圖 , 舌形貝、海豆芽 學名
是世界上已發現生物中歷史最長的腕足類海洋生物,生活在溫帶和熱帶海域。無鉸綱腕足類動物,外形呈殼舌形或長卵形。殼由殼多糖組成,殼壁脆薄,殼多糖和磷灰質交互成層。其肉莖粗大且長,能在海底黏洞穴居如弊扮住,肉莖可以在洞穴里自由伸縮。絕大部分時間在洞穴里,只靠外套膜上面三個管子和外界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