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高清中式點心圖片
擴展閱讀
熙寧重寶有多少種圖片 2025-01-16 07:49:12
電腦上圖片怎麼看尺寸 2025-01-16 07:41:23

高清中式點心圖片

發布時間: 2024-07-14 08:43:28

㈠ 北京有哪些小眾值得一去的遊玩地點

似乎我每年的暑假都是與北京分不開的,17年去實習、16年去學軟體、15年去學手繪……這幾年無一例外都是去那裡學習且都是自己一個人去的。今年不一樣,是陪閨蜜一塊去玩耍的,不過用她的話來說——她是有拍攝任務的。

閨蜜學的是美術學院編導專業,平時乾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看電影剪視頻拍照,生活過得詩情畫意,所以這一次的行程是特別文藝小清新的。

我們只計劃了兩天時間,所以做攻略時把長城故宮南鑼鼓巷等必定人潮洶涌的地方都篩掉了。

接下來直接進入行程。

第一天:798藝術區—百老匯—三里屯—簋街

1.1:798藝術區

還有就是,訂房時贈送了早餐的,我們第二天睡過了,只有第一天趕上了早餐。早餐是中西合璧的類型,精緻的法式與中式餐點,味道很棒!

就這樣,又一次北京之行完美結束,期待閨蜜剪的旅行視頻。

㈡ 重慶傳統糕點有哪些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參考文革期間 重慶飲食服務公司革委會 編著的川式糕點 一書。裡面詳細介紹了各個川式糕點的出處。工藝流程。生產工藝。

㈢ 小籠包的樣子

籠包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著名的河南王樓「山洞梅花包子」,傳說靖康之變以後由北宋皇室以「灌漿饅頭」之名帶入江南後演變而來,與中國北方地區流行的灌湯包系出同門。近代小籠包,大多指起源於上海南翔鎮的小籠饅頭。南翔小籠饅頭是由上海南翔鎮日華軒小吃店店主黃明賢在清同治十年(1871年)首創的,原名小籠大肉饅頭,又稱南翔大饅頭,他認為小巧玲瓏的小籠包被稱為大饅頭,能使食客產生強烈的反差並生趣意。在工藝上,黃明賢用不發酵的精麵粉為皮,採用手工剁成的豬腿精肉為餡料,肉餡里還加上肉皮凍。小籠包一經面世就受到了食客的青睞,成為一款老少咸宜的小吃。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黃明賢兒媳的表弟吳翔升又在上海縣城城隍廟開設了長興樓售賣小籠饅頭,這也是南翔饅頭店的前身。江南地區的無錫、常州、南京、杭州、蕪湖等地也都有著悠久的小籠包烹飪歷史,現存不少以小籠包為特色的百年老店。 小籠包高清照片
說起小籠包,開封有、上海有、天津有、杭州有各地均有特色,下面就一一介紹各地小籠包。
開封小籠
開封小籠包又稱灌湯小籠包,是開封的著名小吃之一,早在北宋時期,已有售賣,稱灌漿饅頭或灌湯包子。東京汴梁(今開封市)70多家酒店之一的「王樓」, 制售的名為「山洞梅花包子」,號稱「東京汴梁第一」。北宋之後,灌湯包子在開封流傳下來。
20世紀20年代,名廚黃繼善創辦「第一點心館」,主營灌湯包子。30年代,他適應市場需求,對包子的製作方式加以革新,將原來用半發麵皮和瘦皮和瘦肉摻豬皮凍糕加江米、料酒、子母油、甜面醬、小磨香油等制餡,改為用死面制皮和用白糖、味精為餡提鮮。通過「三軟三硬」和面,使麵皮盤筋韌光滑,不漏湯,不掉衣。還改大籠為小籠蒸制,小籠包子帶蒸籠一起上桌,現吃現蒸,保持旋蒸,既保持了包子的熱度和形狀的完美,又便於經營,備受顧客歡迎,這便是開封小籠包。
建國後,開封小籠包子得以發揚光大。尤其是黃繼善開創的「第一樓包子館」所經營的灌湯小籠包子,經過名師的不斷改進,更具特色。其皮薄餡大,灌湯流油,軟嫩鮮香,潔白光潤,提起像燈籠,放下似菊花。遠近聞名,吸引了大批開封市民和中外遊客,多以品嘗此名食為樂事。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第一樓」先後發展了系列產品「小籠包子宴」和「速冷包子」。「小籠包子宴」又稱「什錦包子宴」,依餡料不同分為山楂、三鮮、南薺、麻辣湯、雞丁、筍丁、韭菜頭、魚仁、蝦仁和灌湯十大風 開封小籠包子
味。「速冷包子」先後投放本市及全國市場,受到歡迎。來開封旅遊的國外友人和港澳僑胞,在飽覽了古城名勝之後,以能品嘗開封小籠包子為樂事,並給予很高的贊譽。[1]
常州小籠
關於小籠包的歷史,亦有說,真正成型的小籠包誕生於清·道光年間的江蘇省常州府,是當時位於小河沿浮橋南堍的萬華茶樓首創著名的加蟹小籠饅頭和加蟹頂黃小籠饅頭(頂部有大塊蟹黃)。後來小籠饅頭的工藝推廣到了附近的無錫、上海、南京等地,並與當地風俗相融合改進,成為江浙一帶的特色小吃。
常州加蟹頂黃小籠饅頭
古時有萬華,近代有迎桂,如今的常州人都知道,吃小籠饅頭要到 「迎桂」(迎桂小籠包)。迎桂茶社創建於1911年,由於經營得法,注重質量而使其聞名遐邇,深受市民喜愛。產品具有「皮薄透明、鹵汁豐富、蟹香撲鼻、肥而不膩、汁水濃郁、肉餡鮮嫩」的特點。輔以香醋、嫩姜,風味更佳,堪稱常州一絕。1985年被評為市優質產品,並編入「江蘇省小吃食譜」,1990年被常州市人民政府列為十大名點之一。
加蟹小籠包是常州季節性的傳統風味小吃,每年中秋節前後,桂花盛開之際上市供應。加蟹小籠包,原來叫加蟹饅頭。常州人歷來包子、饅頭不分,通通叫饅頭。
小籠包又分隨號、對鑲、加蟹三種,「隨號」就是不加蟹油的;「對鑲」就是一籠包子有六隻是加蟹的,另外六隻是不加蟹油的;「加蟹」就是全部加蟹油的。一籠包子又稱一客,所以老常州人吃小籠包常常是這樣叫的:「兩客對鑲」。或者:「十客加蟹,我要帶到上海去呔。」老吃客堂吃一般只會點「對鑲」,老吃客認為:吃加蟹饅頭只有一隻隨號、一隻加蟹夾花著吃,才能充分體會到蟹的鮮美,如果你總是吃加蟹的,嘴中味覺就會有些遲鈍,越來越感覺不到蟹的鮮味了。所以會產生「對鑲」這種約定俗成的名稱。[2]
常州加蟹小籠包皮薄餡大鹵多,講究一個「寧可人等饅頭,不可饅頭等人」。那才能達到最好的口感。應該把小籠包挾出香醋碟子里浸一下,用筷挾起來,饅頭朝外面側一點,咬開底部一邊的皮子,先小心吸鮮美的鹵水,再把開了口的饅頭浸到醋里,讓醋進入到饅頭里邊,然後把整個饅頭放入嘴中。如果你不先把汁水吸掉,就一口咬下去,不是要燙了自己,就是將汁水射得一塌糊塗。[2]
無錫小籠
無錫的小籠以皮薄鹵多而譽遍滬、寧、杭一帶,是無錫傳統名點,已有百年歷史。 它選用上等麵粉製作、選料精細、小籠蒸煮,南方口味。具有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滿口鹵,味鮮不油膩等特色。肉丸緊酵皮薄、餡多鹵足、鮮嫩味香,秋冬時,餡心中加入熬熟的蟹黃油,即為著名的「蟹粉小籠」,食時鮮美可口。此點不僅可即席食用,還可作饋贈親朋的禮品。「游龍」美稱的清代乾隆皇帝,曾遍游名山大川,尤其酷愛江南的佳山秀水、園林古跡和民風民俗。他曾六次下江南巡遊,乾隆下江南之旅,沿南京、揚州、常州、無錫、蘇州、杭州一線,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於1751年舊歷二月十九日到無錫,宿北營盤(石塘灣北)的龍舟上。他早在出巡前就決定要到無錫秦園(寄暢園)。二十日晨,御駕從黃埠墩換乘小船到秦園,就品嘗了當地的小籠包。可見當時江南各地民間已有小籠包的雛形。[3]
上海小籠
上海的南翔小籠有百年歷史,誕生於清末同治十年。最初的創始人是一家點心店――日華軒點心店的老闆黃明賢,後來他的兒子在豫園老城隍廟開設了分店。也就是在這繁華喧鬧的豫園里。[4]
南翔小籠包初名「南翔大肉饅頭」,後稱「南翔大饅頭」,再稱「古猗園小籠」,現叫「南翔小籠」。大肉饅頭採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選用精白麵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為餡,不用味精,用雞湯煮肉皮取凍拌入,以取其鮮,灑入少量研細的芝麻,以取其香;還根據不同節令取蟹粉或春竹、蝦仁和入肉餡,每隻饅頭折襇14隻以上,一兩麵粉製作10隻,形如荸薺呈半透明狀,小巧玲瓏。美食本來就是一門藝術,中國人發明的包子可算是這門藝術中的一個傑作,而南翔小籠饅頭更是把這一藝術發展到了一個極致。南翔小籠製作精細,它以精白麵粉發酵為皮,選取豬腿精肉為餡,而最獨特的是要用隔年老母雞燉湯,再和豬肉皮煮在一起,然後做成皮凍,拌入餡內。
揪出的面團大小均等,還用食用油抹其表面,這樣會使口感更好。要把胚子拉到底,差不多大小,包的時候手要向上拉,它的優勢是皮薄,肉嫩,豐滿。熱騰騰的霧氣直往上冒,小籠蒸好了,此時的小籠包一個個雪白晶
各式小籠包成品(19張)瑩,如玉兔一般,惹人喜愛。戳破麵皮,滑溜溜的汁水一下子流出來。雪白的麵皮,透亮的汁液,粉嫩的肉餡,誘人到極致。如果吃時佐以姜絲、香醋,配上一碗蛋絲湯,其味更佳。南翔小籠饅頭的餡心還可以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如初夏加蝦仁,秋季加蟹肉、蟹黃,蟹油。
南翔小籠味美細膩,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 從當年第一次在南翔小鎮石舫上零售,到今天分店遍及全國各地甚至國外,南翔小籠的變化令人矚目,然而,它的那份原汁原味、自然淳樸卻始終不變 小籠包
,始終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食客。戳破麵皮,蘸上香醋,就著姜絲,咬一口南翔小籠,然後細細品味,品味上海傳統的飲食文化,品味遠離喧囂都市的那份「鄉野」之情,品味好吃的南翔小籠。天津小籠
狗不理小籠包是狗不理包子的基礎上,借鑒常州無錫等地小籠包的優點,具有皮薄,餡大的特點,並把包子放入蒸籠中使得包子更有滋味。
「狗不理」創始於1858年。清咸豐年間,河北武清縣楊村(現天津市武清區)有個年輕人,名叫高貴友,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樣好養活(按照北方習俗,此名飽含著淳樸摯愛的親情)。狗子14歲來天津學藝,在天津南運河邊上的劉家蒸吃鋪做小伙計,狗子心靈手巧又勤學好問,加上師傅們的精心指點,高貴友做包子的手藝不斷長進,練就一手好活,很快就小有名氣了。3年滿師後,高貴友已經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種手藝,於是就獨立出來,自己開辦了一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德聚號」。他用肥瘦鮮豬肉3:7的比例加適量的水,佐以排骨湯或肚湯,加上小磨香油、特製醬油、薑末、蔥末、調味劑等,精心調拌成包子餡料。包子皮用半發面,在搓條、放劑之後,擀成直徑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勻的圓形皮。包入餡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時用力將褶捻開,每個包子有固定的18個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後上爐用硬氣蒸制而成。
由於高貴友手藝好,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製作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來 小籠包
吃包子,生意十分興隆,名聲很快就響了起來。由於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戲稱他「狗子賣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型大小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據說,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在天津編練新軍時,曾把「狗不理」包子作為貢品進京獻給慈禧太後。慈禧太後嘗後大悅,曰:「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從此,狗不理包子名聲大振,逐漸在許多地方開設了分號。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鮮美而譽滿全國,名揚中外。狗不理包子備受歡迎,關鍵在於用料精細,製作講究,在選料、配方、攪拌以至揉面、擀麵都有一定的絕招兒,做工上更是有明確的規格標准,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是18個褶。剛出屜的包子,大小整齊,色白面柔,看上去如薄霧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一直深得大眾百姓和各國友人的青睞。[3]
2製作方法方法[3]
方法一
材料
1.瘦肉(四兩)、肥肉(一兩)、麵粉(九兩)、滾水(半杯)、椰菜或紹菜葉(數片)
2.調味料:鹽、酒(各半茶匙)、生抽、生粉(各兩茶匙)、姜茸(一茶匙)、清水(四湯匙)、麻油、胡椒粉(各少許)
3.沾汁料:姜絲(半湯匙)、食醋(兩湯匙)。
做法
1.瘦肉及肥肉一同剁爛,加入調味料攪至起膠狀,分別做成小肉丸;
2.麵粉篩勻放入大碗中,慢慢加入滾水,迅速拌勻成軟粉團,以少許麵粉爽手;
製作所需材料(11張)將粉團搓成長條形,再分切小圓粒,碾成薄圓形粉皮,放入肉丸做成小籠包形狀。
3.放入籠屜隔水蒸七至八分鍾,拌勻。沾汁一同上桌,趁熱進食。
注意事項
1.正宗的小籠皮要用專門的擀麵杖,家裡一般用普通的擀麵杖,可以把外邊壓出褶皺,像荷葉裙邊的樣子就可以了;
2.包小籠的時候,不用收口,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小籠邊,輕輕收一下就可以;
(蒸之前一定要在小籠表面噴水,因為擀小籠皮的時候,要加許多麵粉,才能壓出荷葉裙邊,如果不噴水,蒸好的小籠皮會很乾)[3]。
方法二
無錫小籠饅頭以皮薄汁多而譽滿滬、寧、杭一帶。食時要咬開外皮一小口吮吸鹵汁。此點不僅可以在筵席上食用,也可以作為饋贈親朋好友之佳品。每逢喜慶節日,小籠饅頭似乎是家家不可缺少的食品。
教您小籠饅頭怎麼做,如何做小籠饅頭才好吃:
1.盆內加麵粉325克,用80℃的熱水140克(夏季用溫水)和成雪花面,倒入撕碎的酵面、食鹼水,揉至光滑軟韌為緊酵面。
2.豬腿肉絞碎放入盆內,加醬油、精鹽拌勻,皮凍絞碎摻入肉中,加綿白糖、味精、蔥薑末拌和成餡料。
3.面團搓成長條,摘成大小相等的面劑40個,逐個按扁,用擀麵杖擀成邊薄中間厚的圓皮(直徑約5厘米),包入餡料25克,捏成有15-20個褶紋的饅頭生坯。
4.取小格蒸籠,放入10個生坯,上旺火沸水鍋蒸約5分鍾即可。食時備玫瑰香醋和嫩姜絲蘸食。[3]
3製作要領1.面團要用嫩酵面;
2.餡料調時要加入皮凍。[3]
4吃法技巧由於小籠饅頭中含有大量湯水,所以吃起來務必要小心。
1.首先,將小籠饅頭夾入小碟中,要小心不要將皮夾破。
2.在小籠饅頭側面咬開一小口,略微吹涼一些。(小籠饅頭湯汁較燙,最好不要直接入口,可用筷子夾住後吹一下湯汁,但千萬不可倒入小碟中。) 小籠包
3.流傳的吃法先喝湯,這個理念是錯誤的,小籠的精髓就在於湯與皮、餡的完滿結合,三個要素缺少一個入口都不行,保證小籠美味不流失的方法是待湯汁稍涼之後,將整個小籠送入口中,讓湯汁在嘴中完全包住小籠,封住美味,毫不流失。
吃小籠包講究湯汁,做的時候要把高湯凝成透明的固體膠質,切碎了拌在裡面,熱氣一蒸,就全化成了湯水。好的小籠包皮薄如紙,提來提去還不帶破的。小心翼翼地提出來,放在醋碗里,對准上面一吸,鮮美的湯汁就進了肚了。不過不能著急,不然會燙著,然後再慢慢享用裡面的內容。[3]
5國外發展自50多年前有中國移民在西班牙經營中國餐館開始,中國的小籠饅頭也開始在西班牙食客中享有盛譽。西班牙語菜單上的解釋是:「中心加肉的中國麵包」。由於美味可口,有的西班牙餐館或酒吧也出售類似中國小籠饅頭的食物,但被叫做「西班牙產中式夾肉麵包」。
小籠包集錦(25張)自從20世紀90年代後,中國移民大量進入西班牙,中國飯店也如雨後春筍般地遍地開花,小籠饅頭是每家飯店必備的主力食品之一。不過那時的小籠已經不再寫成「小籠」,而是被寫成「小龍」。有的寫「中國小龍」,有的寫「上海小龍」。對於這個「小龍饅頭」,西班牙語的注釋更絕:「加中國龍肉的小麵包」。
至於是誰把「小籠」改成了「小龍」,記者一時無法考證,由於龍是中國的象徵,中國人都是龍的傳人,「小龍」、「巨龍」反正說的都是中國人、中國物。有的西班牙餐館隨之進行大膽改革,乾脆將「小龍饅頭」解釋成:「中國的龍麵包」。於是「龍麵包」這一名稱也就在中西飯店裡迅速走紅,「龍麵包」既好吃又易記,不像其他的中餐名字不易說更不易記。
2000年之後,「小龍饅頭」又發生了變化。為紀念武打巨星李小龍對武打電影的傑出貢獻,各國電視台紛紛開辟李小龍電影專題。在西班牙,印有李小龍的彩色招貼畫大街小巷都能看見,西班牙小孩更是一口一個Bruce lee(李小龍),一口一個中國功夫。也就在此時,「小龍饅頭」的含義又發生變化,有的飯店將「小龍饅頭」解釋成「武打巨星李小龍最喜歡吃的中國肉麵包」。「小龍饅頭」的西班牙名就叫「Bruce lee」,人們點菜時對跑堂說,「我要Bruce lee」,跑堂就知道食客要的是中國的小籠饅頭了。馳名國外,聞名四海,小籠饅頭無疑是小吃中的出名食品了。[3]
6被曝問題2012年4月,在果凍、老酸奶紛紛與皮鞋明膠扯上關系,不少人聞之色變的同時,網上又有一篇帖子引起公眾關注,一位網友爆料,有人把明膠用在小籠包里。她介紹說,小籠包里肉餡要加肉皮凍,傳統工藝程序繁雜,費時費工。所以好多店就直接用食用明膠代替肉皮凍,省事又省錢。
針對此問題,小吃店予以否認,某家店主稱小籠包的用料成本會比大肉包更便宜,但價格往往還要超過大肉包,就是因為人力成本、燃料成本太高,她的店要3個人忙五六個小時,才能做好一批肉皮凍。如果哪家店用明膠代替,能省下不少人力成本。但她同樣表示憂慮,單純的明膠無味,不可能完全代替肉皮凍,勢必還會加入肉味香精,這就更不利於健康了。
而專家則表示,雖然明膠是公認比較安全的食品添加劑,但按照國家公布《食品添加劑使用標准》、《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等食品安全國家標准,所有食品添加劑必須在食品標簽上明確標注。明膠也不例外,只要食品中用到,無論是小籠包,還是火腿腸,都應該標注出來,向消費者明示。否則,銷售者就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也違法了國家的相關規定。[5]

㈣ 我是新手,有哪些推薦做飯的app推薦嗎

在家閑來無事,准備開始研究一下做菜這件事了,我可能連一個【廚房小白】都算不上,實在沒有什麼經驗。這不現在的做菜APP聽說也非常好上手,所以我就來根據上面的菜譜教程,來看看這些APP中,哪個最適合新手學習,能在疫情期間陪我走到最後的。

APP初次體驗

這次我是在蘋果App Store的專題頁找到的做菜APP,相對來說來說也是用戶人群較大,並且比較熱門的APP,所以相信有這么多人在用,整體應該算比較成熟了吧。而為了方便對比,這次選擇的是大家公認新手最適合上手的菜——可樂雞翅,在查完以後也來上手實操一下。

總結

根據以上的體驗,以及最終我自身嘗試後。最後還是覺得較為新的懶飯APP最適合新手的使用。其中的采購和視頻環節非常清晰地給出具體的要求。而之後在操作是也有語音播報。所以整體來看是最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