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歷代書法作品高清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拿手機拍照圖片大全 2025-01-17 00:57:51
縮腿褲配什麼鞋子圖片 2025-01-17 00:52:52
手機圖片加音樂製作 2025-01-17 00:52:46

歷代書法作品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 2024-06-14 22:19:36

① 橫幅經典的書法作品高清圖片

橫幅的書法作品可以提高人們的藝術欣賞力,它是我們在進行書法創作中的一種風格,有非常高的藝術特色與魅力,受到人們大量的欣賞。下面是我整理的橫幅經典的書法作品高清圖片。

橫幅好看的書法作品欣賞

漢字,亦稱中文字、中國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為上古時代的華夏族人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由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被取名為“漢字”,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准——楷書。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從狹義講,書法一般多指後世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律。包括執筆、運筆、點畫、結構、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內容。例如,執筆指實掌虛,五指齊力;運筆中鋒鋪毫;點畫意到筆隨,潤峭相同;結構以字立形,相安呼應;分布錯綜復雜,疏密得宜,虛實相生,全章貫氣;款識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寧高勿低等。

書法的實用性

學書法最基本的活動是寫字,而寫字首要的目的是為了記事和交流感情,起碼的要求是把字寫得規范、整潔、清楚,使人看了樂於接受,如果把字寫得雜亂無章,甚至隨心所欲,胡亂造字,讀者如釋"天書",無法辨認,就失去了它的實用價值。

有些人認為寫字用毛筆不如用硬筆方便,硬筆完全可以代替毛筆,只有寫毛筆字才學書法;有些人認為書法是"天才"的專利,"咱不是學書法的料"。特別是一些年歲稍高些的朋友,受"人過三十不學藝的"陳腐思想的束縛,認為學書法為時己晚。也有人認為書法及神秘,高深莫測,神不可征,形乃難表,好事難成。所有這些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因為只要寫字就有法則可言,特別是有不少場合沒有書法"門面",絕對不行。例如,商標、廣告、標語、對聯、字畫條幅等都離不開書法。不可否認,使用鋼筆、圓珠筆及其他工具寫字是方便快捷,但不管用什麼工具寫字其法則基本與使用毛筆相同,所以無論用何種方式寫字都應該學習書法。

關於學書法年齡問題,從幼年或少年開始學,無疑優勢很大,但上了年歲的人學書法,也有不少長處;有知識、有生活、有閱歷、理解快、感受深、善抒發等,年輕人是無法可比的。書法家梅湘涵答:至於"天才",是專指"有這種才能的人",任何聰明智慧都是靠熱情、勤奮和科學的學習換來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狠下一條心,不怕事不成"。梅湘涵書法家答學生問時幾句短語很有教益,言簡意明,回味無窮。

問"什麼年齡學書法最適合?"答:"從識字起,任何年齡都適合"

問:"我能成為書法家嗎?"答:"你認為你能---你准能!"

② 經典的篆體書法作品高清圖片

篆體書法是我國書法字體中的一種風格,它對我國書法字體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現如今,篆體書法有自身獨特的藝術魅力與特色風格,對書法有非常大的影響。下面是我整理的經典的篆體書法作品高清圖片。

精美的篆體書法圖片展示

先有大篆後有小篆。早在六千多年前,陶器上刻劃的符號和描繪物象的圖畫就具有文字的雛型,隨後在漫長的發展中,產生的象形(圖畫)文字。三千年前的殷商時代,在龜甲獸骨上刻劃的文字,即“甲骨文”,書法細勁挺直,筆畫無頓挫輕重。商周時代,出現的鑄在鍾、鼎、貨幣、兵器等青銅器上的銘文稱為“金文”或“鍾鼎文”。書法漸趨整齊,風格圓轉渾厚,字形變化豐富,參差不一。春秋戰國時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筆畫雄強而凝重,結體略呈方形,風格典麗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稱之為大篆。

篆書的歷史沿革

中國先秦伏羲氏時期,就產生了文字。考古學家論證是在龜甲、獸骨上刻畫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卜、預測吉凶禍福,故稱"卜辭"。但其已具備中國書法藝術的基本要素:用筆、結構、章法等。殷周時 期,鑄刻在鍾鼎彝器上的銘文即金文又稱"鍾鼎文"廣泛流行。

秦始皇大統後,統稱為"小篆",也稱 "秦篆",所謂篆書,其實就是掾書,就是官書。是一種規范化的官方文書通用字體。據文獻記載,秦以前漢字書體並無專門名稱,而小篆是由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國文字逐漸演變而成的。由於是官書,小篆只適合於隆重的場合,如記功刻石、叔量詔版、兵虎符之類。標准篆書體的體式是排列整齊、行筆圓轉、線條勻凈而長,呈現出庄嚴美麗的風格,與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這樣一些基本特徵:字形修長、而且緊畫、向下引伸,構成上密下疏的視覺錯感,這與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關系。線條勻稱無論點畫長短,筆畫均呈粗細劃一的狀態。這種在力度、速度都很勻平的運筆,給人以純凈簡約的美感。加之字體結構的趨簡約固定的傾向,小篆書體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縱橫成行的序性。秦篆有圓筆方筆之別,圓筆以秦刻石為代表;方筆以秦詔版權量為代表,為秦篆之俗體。

漢魏之際是秦篆的強弩之末,除用於碑銘篆額和器物款識之外,難得有獨立的篆書。

唐篆,因李陽冰出而復甦,但秦篆的渾厚宏偉之氣已盪然無存。

宋代金石之學和元朝的復古書風,使用權篆書得以起微潮,以篆書著稱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

③ 蘭亭集序王羲之書法作品高清圖片

蘭亭集序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品之一,他的這部作品得到許多人的學習與贊賞。現如今,蘭亭集序這部書法作品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下面是我整理的蘭亭集序王羲之書法作品高清圖片。

蘭亭集序王羲之書法作品圖片展示

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蘭亭宴集序》、《臨河序》、《禊序》、《禊帖》。晉代書法家王羲之撰寫,《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法帖相傳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時的得意之作。其文書法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王羲之與顏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蘇軾《寒食帖》並稱三大行書書法帖。

蘭亭序的文章賞析

《蘭亭集序》,又題為《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會聚蘭亭,賦詩飲酒。王羲之將諸人名爵及所賦詩作編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詩序》影響很大,其成就又遠在《金谷詩序》之上。

文章首先記述了集會的時間、地點及與會人物,言簡意賅。接著描繪蘭亭所處的自然環境和周圍景物,語言簡潔而層次井然。描寫景物,從大處落筆,由遠及近,轉而由近及遠,推向無限。先寫崇山峻嶺,漸寫清流激湍,再順流而下轉寫人物活動及其情態,動靜結合。然後再補寫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輕揚的春風,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萬物。意境清麗淡雅,情調歡快暢達。蘭亭宴集,真可謂“四美俱,二難並”。

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別離,所謂“興盡悲來”當是人們常有的心緒,盡管人們取捨不同,性情各異。剛剛對自己所嚮往且終於獲致的東西感到無比歡欣時,但剎那之間,已為陳跡。人的生命也無例外,所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語)、“老冉冉其將至兮”(屈原語)、“人生天地間,奄忽若飆塵”(《古詩十九首》),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當想到人的壽命不論長短,最終歸於寂滅時,更加使人感到無比凄涼和悲哀。如果說前一段是敘事寫景,那麼這一段就是議論和抒情。作者在表現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嘆中,流露著一腔對生命的嚮往和執著的熱情。

魏晉時期,玄學清談盛行一時,士族文人多以莊子的“齊物論”為口實,故作放曠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個頗具辯才的清談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與一般談玄文人不同。他曾說過:“虛談廢務,浮文妨要”(《世說新語·言語篇》)在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確地指斥“一死生”、“齊彭殤”是一種虛妄的人生觀,這就明確地肯定了生命的價值。

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實、不事雕飾的風格。語言流暢,清麗動人,與魏晉時期模山范水之作“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文心雕龍·明詩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齊而富於變化,以短句為主,在散句中參以偶句,韻律和諧,樂耳動聽。

④ 楷書毛筆書法作品欣賞高清圖片

楷書毛筆書法作品高清圖片欣賞

楷書毛筆書法作品高清圖1

楷書毛筆書法作品高清圖2

楷書毛筆書法作品高清圖3

楷書毛筆書法作品高清圖4

楷書毛筆書法作品高清圖5

楷書的演變過程

楷書,又稱正楷、楷體、正書或真書,是漢字書法中常見的一種字體。其字冊碰形較為讓棗正方,不像隸書寫成扁形。楷書仍是現代漢字手寫體的參考標准,也發展出另一種手寫體鋼筆字。

行書在楷書的基礎上產生,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草,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州滑談字體,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筆勢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要求楷書那樣端正。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

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大約是在東漢末年產生的。草書:漢字的'一種書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魏碑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稱,大體可分為碑刻、墓誌、造像題記和摩崖刻石四種。北魏書法是一種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過渡性書法體系,對當時的隋和唐楷書體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歷代的書法家在創新變革中也多從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

⑤ 顏體正楷字體書法作品高清圖片

顏體是書法家顏真卿創作的書法字體,它對我國書法的影響甚大。現如今,顏體的正楷書法字體受到許多人的學習與臨摹,對我國書法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下面是我整理的顏體正楷字體書法作品高清圖片。

顏體正楷經典的書法作品欣賞

也稱“正書”、“真書”、“楷書”。字體名。由隸書過渡而來,始於東漢末年,魏晉南北朝時趨於成熟,唐代達到巔峰,迄今通行全國。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為楷模,故稱。楷書盛行於六朝,至唐代出現了繁榮局面,達到了高峰。這種字體至今還是初學書法的關鍵。

正楷的源流和變遷

古代並無真書、正書、楷書之稱。唐朝以前,對正書稱為“隸書”、“八分”、“今分”、“今隸”。據考楷書乃王次仲創始。蔡希綜說:“上谷王次仲,以隸書改為楷書,又以楷法變八分。”但王生於何時,古代傳說不一。唐朝張懷瓘說,是秦始皇時代人,王愔以為漢朝章帝時人,蕭子良以為漢末靈帝時人。由於古代記載不祥,很難肯定。今據推論,王生於漢朝,但王書正楷字體現無實物可考,他所書正楷是否與今完全相同,尚有疑問。現存古代最早的正楷碑帖,是魏朝(東漢末三國時期)鍾繇[yóu 與由同音](元常)所書,所以現行正楷書法,實由鍾繇開始。 正楷創始後,晉朝王羲之(逸少)跟衛夫人學習楷書,並學習鍾繇,張芝等書法從而改進成為筆畫清圓、結構端正的正楷字體,同時王又另創一種自然清新,筆勢流動,變化多姿的行書,清乾隆帝稱:“千古妙跡,古來楷法之精,未有與之匹者。”王羲之繼承鍾繇書法並加改進,奠定了我國正書,行書的基礎,從而成為漢字現行正、行、草書的模範此後,王獻之(子敬)在其父羲之教導下,繼續研究改進而另創一種正體,並創造一種非行非草的所謂“破體”,唐朝張懷瓘[guàn與冠同音]在書議中說:“字敬才高識遠,行草之外更開一門”

正楷書法在唐朝有很大發展,在初期歐陽詢另創一種筆力剛勁峻拔,筆畫清朗爽勤,結體遒密峻整的字體同時,虞世南又創一種字體峻整、筆力險勁、筆畫圓潤,結構疏朗的字體再有褚遂良,又創一種筆法方圓具備、筆畫瘦勁,結構疏朗的字體。他們三人同時齊名,對唐朝初期正楷書法的興盛起了重大作用。

唐朝中期有李邕,顏真卿等。顏先學褚遂良書法,後摹仿六朝穆於容書法,從而改變成為筆畫肥厚圓潤,結構嚴整剛健的字體,獨創一格,另成一家。

唐朝末期有孫過庭,柳公權等。柳吸取歐顏二體之優點,用筆方圓兼使,另成一種筆面清勁,結構疏朗的字體。

宋朝,書法家亦很多,如蘇軾[shì與似同音](蘇東坡),黃庭堅,米芾[fú與孚同音],蔡襄,范仲淹、趙構(宋高宗)、岳飛等,其中書法較優者是蘇軾,他所寫字體亦重肥厚,結構茂密,有其獨特之處。

元朝書法名家不多,聞名者僅趙孟頫一人。趙非常愛好王羲之書法,他反復臨摹樂毅論,黃庭經,蘭亭序等帖,收效很大,所寫正書,筆畫清秀,結構端正,卻有鍾,王筆意。

明朝書法家較多,有董其昌,文徵明,祝允明等,但無獨特創造。其中董較突出,所書正楷字體,俊骨逸韻,結體開朗。

清朝書法名家不多,當時大家摹仿歐,趙,董體,惟無新的創造,僅清乾隆帝,劉墉,永瑆(成親王),翁同龢等有所建樹。其時因晉帖唐碑多巳損壞,不能滿足學習需要以,所以鄧石如,包世臣,康有為等竭力提倡改學魏碑,致在清朝正楷書法並無新的貢獻。

⑥ 顏真卿勤禮碑書法高清圖片

顏真卿是唐朝著名的書法家之一,他創作的書法作品有非常高藝術地位。顏真卿的勤禮碑作品得到人們大量的欣賞與學習,對我國書法字體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下面是我整理的顏真卿勤禮碑書法高清圖片。

顏真卿勤禮碑書法作品欣賞

《顏勤禮碑》,唐顏真卿撰文書丹,自署立於大歷十四年(779年)。楷書,碑文一通。殘石175×90×22厘米。碑四面環刻,存書三面。碑陽19行,碑陰20行,行38字。左側5行,行37字。右側上半宋人刻“忽驚列岫曉來逼,朔雪洗盡煙嵐昏”十四字,下刻民國宋伯魯題跋。現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初拓本。《顏勤禮碑》在拙重中見挺拔雄肆之氣概,《麻姑仙壇記》則在寬博中見空靈洞達之韻度,堪稱顏楷的雙峰並峙。

顏真卿的人物介紹

顏真卿(709-784,一說709-785),字清臣,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中國唐代書法家。 唐代中期傑出書法家。他創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

⑦ 王羲之書法作品高清大圖欣賞

王羲之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之一,他創作的書法作品有非常高的藝術魅力與價值。現如今,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得到人們大量的學習與欣賞。下面是我整理的王羲之書法作品高清大圖欣賞。
王羲之好看的書法作品圖片
《蘭亭序》晉朝人叫《臨河序》,後人又稱為《修禊序》、《禊帖》、《蘭亭詩序》,計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據說,東晉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三月三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蘭亭流觴飲酒,賦詩唱和。王羲之面對良辰美景、高朋摯友,用蠶繭紙、鼠須筆,乘興寫下了這篇“遒媚勁健,絕代更無”的序文,王羲之回家後又重寫了數十遍,皆不如原稿,所以他自己也特別愛重,交付子孫傳藏,傳至王羲之七世孫智永,無嗣,交弟子辯才保存,唐太宗李世民酷愛王羲之書法,千方百計得到了《蘭亭序》,常常“置之座側,朝夕觀覽”。貞觀十年(公元六三六年),讓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書家摹拓十本以賜近臣,死後把真跡帶進昭陵作為陪葬品。所以我們至今已經無法看到《蘭亭序》的真跡,只能看到下真跡一等的唐摹本。唐摹本中最逼真的是馮承素摹本,因帖前後印有唐中宗李顯年號“神龍”各半之印,故又稱為“神龍本”。郭天賜謂“神龍本”“筆法秀逸,墨彩艷發,奇麗超絕,動心駭目”。

王羲之書法作品高清圖片
《蘭亭序》結體欹側多姿,錯落有致,千變萬化,曲盡其態,帖中二十個“之”字皆別具姿態,無一雷同。用筆以中鋒立骨,側筆取妍,有時藏蘊含蓄,有時鋒芒畢露。尤其是章法,從頭至尾,筆意顧盼,朝向偃仰,疏朗通透,形斷意連,氣韻生動,風神瀟灑,所以明末董其昌在《畫禪室 隨筆 》中說:“右軍《蘭亭序》章法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大或小,隨手所出,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最難能可貴的是,從《蘭亭序》那“不激不厲”的風格中,蘊藏著作者圓熟的筆墨技巧、深厚的傳統功力、廣博的 文化 素養和高尚的藝術情操。

王羲之的鈐拓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