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霍元甲長什麼樣子的圖片
擴展閱讀
關於卡通公主的圖片 2025-01-13 15:32:24
哈鞭是什麼意思圖片 2025-01-13 15:30:11

霍元甲長什麼樣子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4-04-16 08:33:02

⑴ 歷史上真的有霍元甲這個人物嗎有他本人真實的照片嗎

「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聽到這首歌,許多人會想起,20多年前香港電視劇《霍元甲》在大陸播放時,那萬人空巷的場面。最近,著名影星李連傑主演的電影《霍元甲》持續熱映,又在海內外掀起了「霍元甲熱」。作為中國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霍元甲被眾多影視作品套上了無數光環,那麼歷史上的霍元甲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

從小體魄強健一生為人低調

霍元甲,字俊卿,是中國近代著名愛國武術家。霍元甲生於1869年,祖居天津西郊(今西青區)小南河村,其父霍恩第是當時名噪一時的拳師。

民間傳說霍元甲幼年時身體瘦弱,常受同鄉孩子的欺負,經常被弟兄們笑話。霍恩第怕霍元甲有損家風,便禁止他練武,令其苦讀詩書。這大大刺傷了幼年霍元甲的自尊心。於是,他便偷著練武,暗中和兄弟們較上了勁兒。幾年後,一位著名武師上門挑戰霍家拳法,霍元甲挺身而出,只幾個回合便將對手一腿踢倒。霍元甲「武藝高強」的名聲也從此傳揚開去。

實際上,霍恩第當年並沒有禁止霍元甲練武。據老一輩的武林人士證實,霍元甲雖然身高只有一米六幾,但從小體魄強健,抗擊打能力與爆發力超人,屬於資質極高的武學天才。少年時代的霍元甲,除了向父親學習武功外,還打破門戶觀念,向其他門派的武師學習,練就了一身好本領。

盡管身懷絕技,但據史料記載,霍元甲一直為人低調,只以賣柴和賣腳力為生。他的武功最初只是為了防身自衛,後來由於出於俠義之心,經常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才為世人所知。不過,真正讓霍元甲名揚天下的,還是他幾番與洋人打擂比武。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同情維新派的北京源順鏢局掌櫃王子斌(人稱「大刀王五」)被迫避難津門。他與霍元甲一見如故,成為莫逆之交。八國聯軍侵華期間,王子斌在北京遇害。霍元甲與徒弟劉振聲潛入京師,取回了王子斌的首級,與《老殘游記》的作者劉鶚一道,將義士身首合葬。

霍元甲眼見八國聯軍在北京、天津一帶的累累罪行,在心中埋下了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對清政府的憤懣。於是,霍元甲回鄉招募武勇,以圖報效國家。

嚇跑外國挑釁者救了德國大力士

1901年,一位俄國大力士來到天津戲園賣藝,所印傳單稱:「打遍中國無敵手,讓『東亞病夫』們見識見識,開開眼界。」霍元甲看後拍案而起,立即帶著劉振聲趕往戲園。戲園管事久仰霍元甲的大名,安排他們在頭等席坐定。俄國大力士出場後,先後表演了平卷鐵板和扯斷鐵鏈。表演過後,他吹噓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並揚言「歡迎『東亞病夫』的能者上台較量」。

聞聽此語,霍元甲一個箭步跳到台上,大聲說:「我是『東亞病夫』霍元甲,願當眾與你較量!」俄國大力士怕當眾出醜,便通過翻譯向霍元甲解釋道:他剛才那番話都是誇張宣傳,純屬為了掙錢,請不要當真。霍元甲再三挑戰,俄國大力士始終不敢出手,最後只得答應在報上承認錯誤,灰溜溜地離開了天津。

1909年,英國大力士奧皮音在上海張園設擂比武,並在報上大肆刊登廣告,自吹自擂,侮辱中國人。當時上海方面苦於無人對敵,便由商界頭面人物陳公哲等出面,邀請了霍元甲到上海應戰。霍元甲到上海後,奧皮音懾於霍元甲的威名,不敢直接應戰,便要求霍元甲先拿重金做賭注,並且在比武中不得使用指戳、足勾等中國武術技法,他想用這個辦法逼退霍元甲。在友人的財政支援下,霍元甲毅然接受了奧皮音的條件,奧皮音被霍元甲這一招打得措手不及,只得答應比武,但遲遲不肯出面應戰。面對英國大力士的一再拖延,霍元甲在報上刊登廣告:「世譏我國為病夫國,我即病夫國中一病夫,願與天下健者一試」,並聲言「專收外國大力士,雖銅筋鐵骨,無所惴焉!」此文一出,不但膽怯的奧皮音望風而逃,

就連擂台的公證人和操辦者也逃之夭夭。

霍元甲在上海挺身而出,嚇跑不可一世的外國挑釁者,大長國威,從此聲名遠播。

武術家劉續封還曾目睹了霍元甲與德國大力士在上海的另一場對決。當年,霍元甲帶著徒弟劉振聲,以及河北景縣「譚腿門」的「趙家五虎」兄弟在上海閘北體育場協同出戰各國大力士。第一場是劉續封的師傅趙連成對擂德國大力士,結果沒有兩個回合,趙連成一把就舉起了德國大力士,准備將他扔下擂台,這一扔對手必死無疑。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心地仁厚的霍元甲連忙大喊一聲:「別扔!」這才保住了德國大力士的命。西方各國的大力士們眼見此景,無人膽敢前來送死,一個個從後台溜走。結果,整個擂台只打了一場,根本不需要霍元甲出馬。

為強國夢積勞成疾被日本人下毒害死

為了不讓中國人再受列強欺辱,1910年6月,霍元甲在好友陳公哲、農勁蓀等人的協助下,打破當時武林門戶偏見,在上海創立了「中國精武體操會」(後改為「精武體育會」),親自教授霍家祖傳的迷蹤拳術。同時,他又撇開門戶之見,廣招各路高手到精武體育會當教頭,使徒弟們

能夠集各家所長,練就上乘武功。遺憾的是,「精武會」創辦不足三個月,一代英雄霍元甲便於1910年9月14日猝然逝世。對於霍元甲的猝死,民間一直議論紛紛。有的說霍元甲本來患有哮喘病,為了創立「精武會」,又節衣縮食,一日三餐僅以水泡飯和干鹹菜條果腹。加之創會初期舉步維艱,需要他奔走四方,到處聯絡,終致積勞成疾,患上肺病,不幸謝世。

也有人說霍元甲死於日本人的陰謀。當時,日本柔道會得知霍元甲挫敗英俄大力士,很不服氣,便精選了十幾名高手,來找霍元甲一試高低。結果被霍元甲師徒一一擊敗,企圖用黑手傷人的日本武士還被打斷了骨頭,日方被迫承認失敗。

賽後,日方設宴招待霍元甲,席間,日本人知道霍元甲患有「熱疾」,就介紹一名日本醫生為他看病。哪知服下日本醫生開的葯後,霍元甲病情反而逐漸惡化。僅僅一個月,一代武術大師就含恨離開了人世。事後,朋友們把葯拿去化驗,才發現其中含有慢性毒葯。20世紀80年代,後人為霍元甲整修陵園,遷墳時曾查驗過遺骨,發現遺骨全部為黑色,再次證明霍元甲確實死於毒葯。

霍元甲逝世後,他親手創辦的「精武會」秉承他的遺志,為實現他的習武強國夢不斷努力,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壯大,如今「精武會」分會已遍及近50個國家和地區,會員達數十萬人。

孫中山先生對霍元甲「以武保國強種」的膽識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精武會成立10周年之際,孫中山親臨大會,為《精武會刊》撰寫序文,他親筆題寫的「尚武精神」四個大字至今仍為人所樂道。

⑵ 歷史上真的有霍元甲這個人物嗎有他本人真實的照片嗎

霍元甲,字俊卿,靜海縣小南河村(現天津西郊)人,生於1868年。其父霍恩第,武藝超群,常出入關東,為客商保鏢,在武林中頗有名望。霍家父子霍元甲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武術大師,在國內外享有盛名。他的事跡在天津曾被人們傳為佳話。

根據霍元甲的曾孫霍自正說,霍元甲也有不少的徒弟,但是沒有陳真這個人,徒弟中最有名的要數劉振聲,霍元甲死後,徒弟劉振聲就一直在上海的精武體育會任教。

還有一個徒弟叫張文達,當時英國大力士奧皮音被霍元甲的名聲嚇跑後,比武擂台空了,但又一直沒有人上台與霍元甲比武,現場來了許多看熱鬧的觀眾,因為沒有看到精彩的打擂比賽就都卻不願走,霍元甲便讓徒弟張文達裝成一個山東武師,說山東話前來打擂,讓台下的人飽了「眼福」這才讓觀眾滿意而歸。但是在後來的《精武本紀》里,卻把張文達給寫成是山東人。

1847年,黃飛鴻出生於廣東佛山,這張照片(上圖)是黃飛鴻生前唯一留存的一張,現被佛山黃飛鴻紀念館收藏。其父黃麒英是清朝末年的「廣東十虎」之一。五歲開始黃飛鴻就隨父習武,自小就跟隨父親在街頭賣藝售葯,盡得一身家傳的洪拳功夫。

影片《少年黃飛鴻》專門講述了黃飛鴻的少年經歷,其中有些事實也是確有其事。少年時期的黃飛鴻之所以聲名鵲起,主要是由於一次和洋狗打擂台的故事。那時候,有一個洋人帶了一條很會打架的洋狗,你給多少錢,能夠打贏這條狗就能拿回去多少錢,有很多武士、很多拳師去打都失敗了,有些還丟了性命,有人講黃師傅你為什麼不想去試試為我們中國功夫爭一口氣。他就用這個手一揚,狗看手動就跳上去,他一邊用腿踢狗下陰,另一隻手打到狗的鼻樑,狗翻兩下就死掉了,後來黃飛鴻把他的「猴形拐腿」編成無影腳中的一招。

無影腳

既然確有黃飛鴻其人,那人們就會想到他的武功絕技無影腳,就像說到李尋歡就想起小李飛刀一樣。無影腳顧名思義有點兒來無影去無蹤的味道,那無影腳到底是怎樣一個來歷,它究竟是怎樣一種武功絕技呢?

南方的拳種全都是以手、腰為主,而忽略了腳下的功夫,黃飛鴻比較能創新,把北方的一些腳的套路,也融入到南方拳裡面,所以南方拳武術師傅看見他的腳比較突出,所以可能慢慢把他誇張了。確切地說,無影腳是一種聲東擊西的做法。在武術上這應該不算什麼獨門絕技,但特殊的地方就是,突出了攻擊身體下盤的技巧。在眾多影片中,無影腳被刻畫得出神入化,扣人心弦。這樣的武打場面當然帶來的是強烈的視覺沖擊,但影視劇畢竟都有藝術加工的成分,真實的無影腳果真有如此大的威力,真有那麼神奇嗎?

無影腳不是像一般電影、小說那樣,在空中跳幾十下,看著很漂亮,它是一個扎扎實實的功夫,打出的時候聲東擊西,擾亂敵人的目標以後,發腿攻擊對方,所以叫做無影腳。無影腳強調的是腳法,在以快制敵的同時,保證腳下方寸不亂,只有腳下沉穩才能出手敏捷,才能抵擋和消解外來的攻擊。因此扎實的馬步功底是這項絕技的根本。

黃飛鴻一生只將無影腳傳給了三個人,梁寬、陳殿鏢和林世榮。余志偉就是林世榮這一脈傳承下來的第三代弟子。幾十年過去了,由於沒有關於無影腳的全面記載,基本上都屬於口耳相傳,所以至今關於無影腳還有一個有趣的爭論,那就是無影腳究竟是百試不爽的一招腳法,還是多招組合的一套腳功呢?

黃飛鴻第三代傳人余志偉說:「我師傅教我無影腳的時候,他說有進攻的無影腳,有防守的無影腳。那個時候我就想到可能這個無影腳不是一腳兩腳,應該是360度腳。每一個方位來我都可以用,我認為黃飛鴻這個無影腳這么出名,不應該單單是一腳,應該是整套的腳法。」

寶芝林

從小習武賣葯的黃飛鴻在父親黃麒英的影響下,不僅武功高強,醫術也很是了得。1882年,也就是黃飛鴻35歲那年,因治好了黑旗軍首領劉永福多年的腳疾,被贈予「醫藝精通」的木匾,加上武藝精湛,深得劉永福賞識,特聘請他為軍醫官和福字軍技擊總教練。

1895年,由於父親去世,黃飛鴻繼承了父親在廣州仁安街的跌打醫館,這就是他一生中行醫濟世、廣收門徒的重要場所「寶芝林」。

寶芝林是取寶劍出鞘、芝草成林之意,然而黃飛鴻並沒有看到芝草成林的那一天。1924年10月,廣州國民政府鎮壓商團暴亂,「寶芝林」受到牽連而被燒毀,經營了數十年的寶芝林就這樣付之一炬。2001年佛山市政府為了紀念黃飛鴻的醫學武德專門修建了黃飛鴻紀念館,館內力求還原黃飛鴻當年在「寶芝林」行醫治病的原貌。館內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形象,一個正在取葯的文弱女子,她就是影片中經常被戲說的十三姨———莫桂蘭。

十三姨

其實歷史上並沒有十三姨這個人物,但是莫桂蘭卻真有其人,她就是黃飛鴻的第四任妻子。莫桂蘭也是廣東人,自幼喜好練武,性格有些像男孩,有人給她提親,要麼別人認為她沒有女人味,要麼就是她嫌對方沒有男人味,然而在一次舞獅表演大會上,19歲的莫桂蘭邂逅了比她大45歲的黃飛鴻。

1911年,已經64歲的黃飛鴻仍然熱衷於舞獅表演,但在一次表演中不小心將布鞋舞掉,飛出身外,正好擊中了在台下觀看的19歲的莫桂蘭,為表達歉意,黃飛鴻事後專門登門道歉,卻因此成就了一樁老少姻緣。沒想到舞獅成就了黃飛鴻與莫桂蘭的這樁老少姻緣。

被譽為一代獅王、嶺南名醫、武林高手的黃飛鴻,一生只有兩個高徒,一個是英年早逝的梁寬,25歲因病去世。另一個就是林世榮,因為以賣豬肉為生,人稱豬肉榮。林世榮不僅秉承了黃飛鴻的習武精神,將黃氏武功傳承下去,而且還著書立說,整理了黃飛鴻的掌門功夫鐵線拳、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等多種南方拳法,其中還擯棄了以往南派拳法中一些重復且笨拙的動作,獨樹一幟,成為黃飛鴻一脈的代表拳法。一時風行全省,並遠傳至港澳地區、東南亞甚至北美等地,歷久不衰。

身後事

朱愚齋,林世榮的弟子,20世紀30年代,他首次撰寫了《黃飛鴻別傳》一書,從此關於黃飛鴻題材的文藝作品便層出不窮。1949年,由粵劇名伶關德興主演的《黃飛鴻傳》在香港大獲成功。兩年後《黃飛鴻傳》又被搬上了粵劇舞台,同時把南派武打以及精彩的獅藝表演融入其中。從關德興到成龍、李連傑、趙文卓,黃飛鴻的銀幕形象可謂長盛不衰,堪稱文化史的一段傳奇。這些影視作品的問世,不僅宣傳了中華武術,更重要的是傳播了武術精神。

20世紀60年代,號稱香港播音皇帝,同時也是黃飛鴻第四代門徒的鍾偉明在電台播講黃飛鴻的小說時,只要「話說黃飛鴻」一起,人人都往家裡趕,如果有人沒來得及趕上,一路走過去,情節一點也不會錯過,因為家家戶戶都在收聽。也正是有了各種小說、廣播、影視劇的傳播,黃飛鴻的影響越來越大,再加上黃飛鴻的門徒在世界各地傳授武藝,使黃飛鴻聲名遠揚。

黃飛鴻從16歲開始設館授徒,到寶芝林懸壺濟世,廣收門徒,發揚中國武術,縱橫江湖幾十年,到最後成為一代武林大師,然而最終的結局卻令人感到意外。1924年,寶芝林醫館被燒毀後不久,次子又遭遇不幸被人槍殺,黃飛鴻從此一蹶不振,第二年就去世了,享年77歲。出身貧寒,一生節儉的黃飛鴻,死時竟沒錢下葬,在其弟子的幫助下,才葬在了廣州白雲山麓。這和黃飛鴻身後名揚海內外的情形比較起來可以說是大相徑庭。後來,莫桂蘭帶著黃飛鴻的兩個兒子移居香港設館授徒,繼續傳授黃飛鴻遺技,直到1982年在香港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