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高山羊肚菌昰什麼樣圖片
擴展閱讀
保鏢海選搞笑圖片 2024-11-27 19:29:17
無論哪裡都要陽光的圖片 2024-11-27 19:26:50

高山羊肚菌昰什麼樣圖片

發布時間: 2024-03-22 02:22:11

『壹』 什麼是羊肚菌

羊肚菌(Morchella)又稱羊肚菜、羊蘑、羊肚蘑,又名草笠竹,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和葯用菌。由羊肚狀的可孕頭狀體菌蓋和一個不孕的菌柄組成。菌蓋表面有網狀棱的子實層,既像侍昌個蜂巢,也像個羊肚;邊緣與菌柄相連。菌柄圓筒狀、中空,表面平滑或有凹槽,因而得名羊肚菌。

羊肚菌是春天最早出現的菌類,充沛的雨水會讓其迅速生吵談漏長起來,但生長期只有不到兩個星期,所以,採摘的時間相當重要。

奇怪的是,即便環境一模一樣,它每年生長的地方也都不盡相同。有時候,去年收獲頗豐的地方,今年再去往往一株都找不到了。因此,人們常常把羊肚升爛菌稱為「頑皮的蘑菇」,需要發現與堅持,成功采擷的每一株羊肚菌都十分珍貴。

『貳』 像傘把一樣的蘑菇,上面有網狀紋,那是什麼蘑菇

像雨傘把一樣蘑菇,上面有網狀紋顫此,這種蘑菇叫羊肚菇,學名叫羊肚菌。它的菌蓋近球形、卵形至橢圓形,高4-10厘米,寬3-6厘米,頂端鈍圓碧神,表面有似羊肚狀的凹悔洞虧坑。凹坑不定形至近圓形,寬4-12毫米,蛋殼色至淡黃褐色,棱紋色較淺,不規則地交叉。
羊肚菌柄近圓柱形,近白色,中空,上部平滑,基部膨大並有不規則的淺凹槽,長5-7厘米,粗約為菌蓋的2/3。如圖所示:

『叄』 羊肚蘑長什麼樣

羊肚蘑又稱羊肚菌、羊肚菜、羊蘑。用於食積氣滯、脘腹脹滿、痰壅氣逆喘咳。羊肚菌又稱羊肚菜、羊蘑。羊肚菌(Morchella),又名草笠竹,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和葯用菌。羊肚菌於1818年被發現。其結構與盤菌相似,上部呈褶皺網狀,既像個蜂巢,也像個羊肚,因而得名。羊肚菌在山火之後的兩至三年內產量特高,因此北美的採摘者會根據山火來採集羊肚菌。然而,當火災被控制後,在同一個地區內,它的生長數量會年復一年地減少。
中文學名
羊肚蘑
別 稱
羊肚菜、羊蘑、羊肚蘑

真菌界

真菌門 Eumycota
亞 門
子囊菌亞門 Ascomycotina

子囊菌綱 Ascomycetes

羊肚菌科 Morohellaceae

羊肚菌屬 Morchella
目錄
1 形態特徵
2 生長環境
3 分布范圍
4 物種分類
5 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編輯
羊肚菌為馬鞍菌科羊肚菌屬珍稀的食、葯兩用真察森粗菌,早已被收錄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書中。野生羊肚菌,子實體較小或中等,6-14.5cm,菌蓋不規則圓形,長圓形,長4-6cm,寬4-6cm。表面形成許多凹坑,似羊肚狀,淡黃褐色,柄白色,長5-7cm,寬粗2-2.5cm,有淺縱溝,基部稍膨大。 羊肚菌由羊肚狀的可孕頭狀體菌蓋和一個不孕的菌柄組成。菌蓋表面有網狀棱的子實層,邊緣與菌柄相連。菌柄圓筒狀、中空,表面平滑或有凹槽。

生長環境編輯
生長於闊葉林地上及路旁,單生或群生。

分布范圍編輯
野生羊肚菌分布於我國河南、陝西、甘肅、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蘇、雲南、河北、北京等地區。羊肚菌是一種野生珍貴菌,由於它的菌蓋表面凹凸不平,狀如羊肚,故名羊肚菌。

物種分類編輯
1、羊肚菌:菌蓋近球形、卵形至橢圓形,高4-10cm,寬3-6cm,頂端鈍圓,表面有似羊肚狀 的凹坑。凹坑不定形至近圓 形,寬4-12mm,蛋殼色至淡黃褐色,棱紋色較淺,不規則地交叉。柄近圓柱形,近白色,中空,上部平滑,基部膨大並有不規則的淺凹槽,長5-7cm,粗約為菌蓋的2/3。子囊圓筒形,(280-320)μm×μm。孢子長橢圓 形,無色,每個子囊內含8個,呈單行排列。側絲頂端膨大,粗達12μm。
2、小頂羊肚菌:菌蓋狹圓錐形,頂端尖,高2-5cm。基部寬1.7-3.3cm,凹坑多長方形,蛋殼色。棱紋黑色,縱向排列,由春鋒橫脈連接。柄乳白色,近圓 柱形 ,長3-5cm,粗11-20mm,上部平,基部稍有凹槽。子囊(210-250)μm×(15-20)μm。孢子單行敗鎮排列,(22-26)μm×(12-14)μm,側絲頂端膨大,直徑達11μm。

3、尖頂羊肚菌:菌蓋長,近圓 錐形,頂端尖或稍尖,長達5cm,直徑達2.5cm。凹坑多長方形,淺褐色,棱紋色較淺,多縱向排列,由橫脈 相連。柄白色,長達6cm,直徑約等於菌蓋基部的2/3,上部平,下部有不規則凹槽。子囊(250-300)μm×(17-20)μm,孢子單行排列,(20-24)μm×(12-15)μm。側絲頂部膨大,直徑達9-12μm。
4、粗柄羊肚菌:菌蓋近圓 錐形,高約7cm,寬5cm。凹坑近圓 形,大而淺,淺黃色,棱紋薄,不規則地相互交織。柄粗壯,淡黃色,長約10cm,基部粗5cm,稍有凹槽,向上漸細。子囊圓 柱形,有孢子部分150×18μm。孢子8個,單行排列,橢圓 形,無色,(22-25)μm×(15-17)μm。側絲無色,頂部膨大。
5、小羊肚菌:菌蓋圓錐形至近圓 錐形,高17-33mm,寬8-15mm。凹坑往往長形,淺褐色。棱紋常縱向排列,不規則相互交織,顏色較凹坑淺。柄長15-25mm,粗5-8mm,近白色或淺黃色,基部往往膨大,並有凹槽。子囊近圓 柱形,有孢子部分約100×16μm,孢子單行排列,橢圓 形,(18-20)μm×(10-11)μm。側絲頂部膨大。

栽培技術編輯
熟料脫袋栽培
將料拌好,用17×33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裝料,每袋約500克,然後高壓或常壓滅菌。滅菌後接種,置25℃下培養,待菌絲滿袋後再延長培養5-6天,使菌絲充分生長,即可栽培。
(1)室內脫裝栽培。菇房消毒後,先在每層床面上鋪一塊塑料薄膜,然後鋪3cm厚的腐殖土,拍平後再將脫去塑料袋的菌棒逐個排列在床上,一般1平方米床面可排40個,排完菌棒後輕噴水一次即可覆土3-5cm,表面再蓋2cm厚的闊葉樹落葉,保持土壤濕潤,空氣濕度85%-95%,一般一個多月,氣溫在4.4-16℃就可出子實體。

(2)室外脫袋栽培:室內培養好的菌棒也可移到室外栽培。選擇光照為3陽7陰的林地作畦,畦寬1m,深20-25cm,長度不限,整好畦後噴或輕澆水一次,用10%石灰水殺滅害蟲和雜菌。脫袋排菌棒方法與室內栽培相同,只是底層可不鋪塑料薄膜,但要注意畦內溫度變化,防止陽光直射。
室外生料栽培
在室外選擇3陽7陰或半陰半陽、土質疏鬆潮濕、排水良好的地方,挖深20-25cm的坑,坑底先用水澆濕,將上面任一配方料,按比例稱好,用水拌勻,在底層鋪一層料,壓平後約4-5cm,每平方米用菌種(12×28cm)2袋,掰成核桃大小菌塊,均勻撒在料上,然後用薄層細腐殖土覆蓋。再在其上鋪第二層料,厚仍為4-5cm,壓平後再以同法播種。播完後用疏鬆腐殖土覆蓋、厚度為3-5cm,再蓋一層闊葉樹葉,以保溫保濕。蓋完後適當灑些水,為防止人或牲畜踐踏及強光直射,在樹葉上搭蓋一些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