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參\大黃\黃芪\黃芩\茯苓\白術\川芎的功能和功效還有主治和圖片!
人參:【性狀】 生曬參 主根呈紡錘形或圓柱形,長3~15cm,直徑1~2cm。表麵灰黃色,
上部或全體有疏淺斷續的粗橫紋及明顯的縱皺,下部有支根2~3條,並著生多數細長
的須根,須根上常有不明顯的細小疣狀突起。根莖(蘆頭)長1~4cm,直徑0.3~1.5cm,
多拘攣而彎曲,具不定根({丁})和稀疏的凹窩狀莖痕(蘆碗)。質較硬,斷面淡黃白
色,顯粉性,形成層環紋棕黃色,皮部有黃棕色的點狀樹脂道及放射狀裂隙。香氣特異,
味微苦、甘。
生曬山參 主根與根莖等長或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圓柱形,長2~10cm。表麵灰
黃色,具縱紋,上端有緊密而深陷的環狀橫紋,支根多為2 條,須根細長,清晰不亂,
有明顯的疣狀突起,習稱「珍珠疙瘩」。根莖細長,上部具密集的莖痕,不定根較粗,
形似棗核。
【炮製】 生曬參 潤透,切薄片,乾燥。
生曬山參 用時粉碎或搗碎。
【性味與歸經】 甘、微苦,平。歸脾、肺、心經。
【功能與主治】 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於體虛欲脫,
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
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用法與用量】 3~9g,另煎兌入湯劑服;野山參若研粉吞服,一次2g,一日2次。 【注意】 不宜與藜蘆同用。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密閉保存,防蛀。
圖:http://www.58food.com/oledit/UploadFile/20065/2006531223937587.jpg
大黃:【性狀】 本品呈類圓柱形、圓錐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塊狀,長3~17cm,直徑3~10
cm。除盡外皮者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有的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及星點(異型維管束)散
在,殘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繩孔及粗皺紋。質堅實,有的中心稍松軟,斷面淡紅棕色
或黃棕色,顯顆粒性;根莖髓部寬廣,有星點環列或散在;根木部發達,具放射狀紋理,
形成層環明顯,無星點。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炮製】 大黃 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或塊,晾乾。
酒大黃 取凈大黃片,照酒炙法(附錄Ⅱ D)炒干。
熟大黃 取凈大黃塊,照酒燉或酒蒸法(附錄Ⅱ D)燉或蒸至內外均呈黑色。
大黃炭 取凈大黃片,照炒炭法(附錄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褐色。
【性味與歸經】 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功能與主治】 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
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
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用於目赤咽腫,齒齦腫
痛。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火解毒。用於火毒瘡瘍。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於血熱有瘀
出血症。
【用法與用量】 3~30g,用於瀉下不宜久煎。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患處。
【注意】 孕婦慎用。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制劑】 大黃流浸膏
圖: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images/dahuang_5.jpg
黃芪: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0一150厘米;主根粗而長,直徑1一3厘米;莖直立,有細棱,被白色長柔毛。奇數羽狀復葉,葉軸有長柔毛;小葉(13一)21一27(一31),橢圓形至長圓狀卵形,長7一30毫米,寬4一12毫米,先端圓鈍或微凹,有時具小刺尖,基部圓形,下面有伏生白色柔毛;托葉狹披針形,長約6毫米,有白色長柔毛。總狀花序生於上部葉腋,具花(5一)10一20,花梗在果期顯著伸長;花黃色或淡黃色,長(12一)15一18毫米,有線形苞片;花萼鍾狀,長5一7毫米,有白色長柔毛,萼齒短,長為萼筒的1/5或1/4,三角狀;旗瓣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幾無爪;翼瓣與龍骨瓣近等長,較旗瓣稍短,均有長爪;子房有柄,被柔毛。莢果膨脹,卵狀長圓形,長2一3(一3.5)厘米,頂端具短喙,基部有長柄,果皮膜質,被黑色短柔毛,有時被白色毛或二者混生,具3一8種子。
特性
黃芪分布於我國溫帶和暖溫帶地區,為深根性植物。喜涼爽氣候,有較強的抗旱、耐寒能力,不耐熱,不耐澇。氣溫過高常抑制植株生長,土壤濕度過大,常引起根部腐爛。宜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生長,在粘土上則根多,生長緩慢。多生於林緣、灌叢、林間草地、疏林下及草甸等處。花期(6)7--8月,果期(7)8--9月。
保護價值
黃芪根入葯,常作滋補中葯,又可作獸葯,銷售量大。根莖之10倍水浸液,對馬鈴薯晚疫有抑制效率。黃芪還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圖:http://img.zj96345.cn/News/ImgFile/2006_09_08/20060908095923310.jpg
黃芩:【性狀】本品呈圓錐形,扭曲,長8~25cm,直徑1~3cm。表面棕黃色或深黃色,有稀疏的疣狀細根痕,上部較粗糙,有扭曲的縱皺或不規則的網紋,下部有順紋和細皺。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黃色,中間紅棕色,通稱子芩,以清火養陰為主;老根中間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狀或已成空洞,稱枯芩,以清火敗毒為主。氣微,味苦。
【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於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圖:http://www.yaopinnet.com/tupu/huangling.jpg
茯苓:【性狀】
茯苓個:呈類球形 、橢圓形 、扁圓形或不規則團塊,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顯的皺縮紋理。體重,質堅實,斷面顆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層淡棕色,內部白色,少數淡紅色,有的中間抱有松根。無臭,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皮: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狀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內面白色或淡棕色。質較松軟,略具彈性。
茯苓塊:為去皮後切制的茯苓,呈塊片狀,大小不一。白色、淡紅色或淡棕色。
赤茯苓:將棕紅色或淡紅色部分切成塊狀或片狀。
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後的白色部分。
【性味歸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
【功能主治】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用法用量】 9~15g。
【貯藏】置乾燥處,防潮。
【備注】
(1)如偏於寒濕者,可與桂枝、白術等配伍;偏於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屬於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耆、白術等配伍;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術等同用。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術、山葯等配伍。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葯。對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化生痰飲之症,可用半夏、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術同用。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用於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與人參、遠志、酸棗仁等配伍。
【摘錄】《中國葯典》
圖:http://www.yaopinnet.com/tupu/fuling.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