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古瓷圖片大全高清圖
擴展閱讀
軟柿子男人圖片 2025-01-20 05:41:59

古瓷圖片大全高清圖

發布時間: 2024-02-28 15:09:30

❶ 古瓷器: 求大神指點這個小碗落款圖片是什麼意思,那個朝代的

這是一件青釉豆青釉瓷碗,款識是花押款,花押款是始於明天啟年間,流行於清中晚期,花押是窯工或窯口的符號,沒有特殊意義,你的就是清末時期製作的豆青釉瓷盤碗,品相不好,收藏價值不大。謝謝

❷ 元明清時期古瓷上龍紋的演變和特點

除了纏枝花卉紋之外,「龍」也是青花瓷器上常見的紋飾,這個中國特有的題材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之後,威武有力、生動靈活,並且具有出神入化之姿的形象,早已成為各代龍紋的基調。但是在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器上,由於繪畫技法和審美觀念不同的緣故,各代的陶工們仍然賦予龍紋許多不同的變化,因此本文按照時代先後,說明青花龍紋的演變概況。

一、元代龍紋元代陶工以線條勾勒龍紋的形狀,龍首作斜角側視狀,嘴巴微張,舌頭從中吐露,圓形的雙眼有如戴上眼鏡一般,前額微微凸起,頭部的毛發與腿上的關節毛都呈飄帶狀,體表以細線描繪鱗片紋或網格紋,四肢各有三爪或四爪,爪子尖長,如同鷹爪一般銳利。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例如圖一為元代的青花龍紋,此龍位於元代青花扁壺上,該器的壺身略呈上寬下窄的梯形,表面用雲頭紋區隔出二種紋飾題材,在雲頭紋內部繪滿繁密的纏枝花卉紋,並有兩只鳳鳥穿梭其間;而在雲頭紋以外的器表上,則有兩個龍紋以一升一降、左右並列的形態,戲耍於波濤之上。我們從圖中所擷取的局部特寫里,看到元代龍紋以粗細並用的線條勾勒出張口吐舌、拱身舞爪的形象,長條狀的毛發分散飄揚,以富有律動的線條呈現出活潑生動的風格。相同的龍紋也可見於土耳其托普卡比宮博物館所收藏的青花飛龍紋扁壺上,雖然該器的壺口改用金質套管,肩上雙系也已缺佚,但是壺身仍舊完好,表面除了有雲頭紋包圍的纏枝花卉之外,正中處描繪一個龍紋,獨自飛舞於波濤上方,龍紋的肢體靈活彎轉,長須和毛發冉冉飄揚,從它的眼鏡眼、鷹爪、吐舌、前額微凸、體施鱗片及分開飄帶狀的毛發來看,都是元代龍紋的典型特徵。

二、明代龍紋明代的青花瓷器雖然是在元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是龍紋的形象已經有了顯著的改變,這種改變表現在龍首、龍身及龍爪上最為明顯。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例如圖二為明代宣德朝所製作的青花葵口盤的局部特寫,盤的內底以青料描繪一個昂首挺胸、跨步行走的游龍,身邊綴以雲朵,猶如在雲中翻騰一般。龍首部份維持眼鏡龍的形式,然而嘴巴閉上,唇部向上翹起,額頭較平,頭上的毛發成束往前飄,身體表面以青料塗繪一片片的鱗片,五根腳爪分布均勻,好似風車一樣,整體風格顯得頗為穩重。而這種眼鏡眼、翹嘴唇、平額頭、風車爪及成束往前飄的毛發,正是明代龍紋的最大特徵,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宣德朝青花瓷中,即有不少以龍紋為飾的缽、碗、杯、盤等器物,都具有上述的特質。不過,到了明代嘉靖時期以後,青花龍紋在繪畫技法的改變下又有一些變化。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例如圖三為明代萬曆朝青花盤的局部特寫,圖中所示的龍紋繪於圓盤的內底,龍首仍是斜角側視像,頭上的毛發成束往前飄,張開的五爪如同風車,造形與宣德時期近似。但是龍紋的身體以簡單的線紋勾勒鱗片,再用長筆平塗法填上均勻的顏色,趾骨和尖爪部份一筆畫成,內部也填上相同的色彩。這種簡化的筆法與平塗式的填色方法,讓明代後期的龍紋顯得比較草率,例如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中,屬於嘉靖、隆慶、萬曆的青花瓷器,即有不少龍紋呈現如此的簡化風格。

三、清代龍紋清代的青花瓷器既有模仿明代的仿古作品,也有當代創新的款式,這種現象自然也反映在龍紋的製作上,不過清代的仿明龍紋大多有形無神,無法與明代龍紋相比,但是當時所設計的新式龍紋,卻因為有了全新的氣象而成為此一時代的象徵。清代的新興龍紋一改明代晚期的簡單草率,以更加威猛、更加寫實的形象出現。此處因為缺乏青花龍紋圖片,所以暫時用圖四所示的黃地綠彩龍紋來做說明。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此一龍紋繪於黃綠彩盤的內底處,是清代康熙朝的作品,龍首作張口咆嘯狀,眼睛略為突出,額頭向上隆起,下巴長如戽斗,頭上的毛發蓬鬆散亂,身上的鱗片具有寫實性的立體感,五爪張開成「四加一」的形式,猶如雞爪一般,四肢關節毛短少,成為清代龍紋的典型特徵。相同的龍紋可見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康熙朝青花海水雲龍紋瓶與青花海水龍紋印盒上,其扭身騰躍、威猛有力的形象,呈現康熙龍紋特有的氣勢與精神。到了乾隆時期,以正面像為首的龍紋開始興起,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乾隆朝青花龍壽紋螭耳六方瓶,是由當時的督窯官唐英親自設計,為乾隆皇帝祝壽的器物。該器的瓶身呈六邊形,由瓶口至圈足各有不同的紋飾,其中位於器身腹部的六個龍紋是全器的主紋,龍首由正前方取像,額頭高高凸起,雙眼圓睜,嘴巴張開露出獠牙,蓬鬆的毛發由雙頰兩側及頭頂處向上飛揚,正是乾隆朝龍紋的最大特色。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然而,到了嘉慶時期以後,以威猛寫實形象著稱的清代龍紋也開始發生轉變,如圖五所示的龍紋來做說明,此龍繪於光緒朝青花龍紋蓋碗的內底,高額頭、雙凸眼,頭發蓬鬆散亂,爪子如雞爪般張開,以及關節毛短少的現象,都是清代龍紋的典型特徵。不過,散亂的頭發向後垂下,身體用簡單的線紋勾勒鱗片,再以近似平塗法的方式填色,不僅缺乏清代早期龍紋的立體感和寫實性,龍紋的精神也不像早期一般威武了。中國古代的青花龍紋,在不同的繪畫技法下呈現活潑、穩重及寫實等特色,不僅反映出相異的時代風格,也是我們鑒賞青花瓷器的依據。

❸ 高清照片:博物館常有收藏的文物「 」虎子」是啥

青銅虎子,來自遼寧省博物館網站。我在全國各地逛博物館的時候,經常看到一種形似老虎的壺狀器物。一開始不明所以,在看了博物館的文字介紹並查閱了相關史料後,才知道這是古代男子所用的溺器,也就是「 」夜壺」,但它有一個文雅的名字——虎子。 三國時期青瓷虎子,湖北省博物館藏。虎子早在周朝已見於記載,漢、魏、南北朝謹亮古墓的隨葬品中常常發現此物,可見在那個時代非常流行。漢朝初年,宮廷里「 」侍中」一職,專門拿著虎子以備皇上隨時方便。 青瓷虎子,馬鞍山市博物館藏。虎子多為長形、方形、圓形、橢圓形等,斂口、腹深,材質有木製、陶制、瓷製或銅制,考古上還從漢墓中發現玉做的,屬於同類物品中的奢侈品了。 南朝虎子,安徽古瓷博物館藏。秦漢時代人們為何把溺器造成老虎的形狀,而不是模仿狼、牛的形狀?把溺器造成虎形、命名為虎子,可能有兩層含義:第一,老虎是猛獸,但它要服服帖帖為主人服務,體現著男性的征服慾望;第二,夜間讓老虎值守,有辟邪驅鬼的期待。 左為東漢伍晌搭醬色釉陶虎子,右為西晉青釉虎子,南京博物院藏。全國各地出土的虎子不少,很多博物館都有收藏,南京博物院藏有幾百隻。這些文物中的老虎形象沒有一隻愁眉苦臉的,都很強健敦實、自信威武。 西漢初期提梁式漆木虎子,浙江安吉縣博物館藏。這個虎子長32.5厘米、寬13.5厘米、高16.1厘米。大小二虎採取透榫接合而成。器體為大虎,虎體身軀肥壯,卧伏、側首;提梁為小虎。雕刻形象逼真,虎虎腔拿生威。 漆木虎子,浙江安吉博物館藏,與上圖為同一物。 西晉青瓷虎子,武漢博物館藏。虎子做仰頭長嘯狀,虎口大張為圓形,四足曲蹬,虎尾向上翹至近頸部形成提梁。通體施釉,色澤瑩潤,體型健碩,虎形逼真。 陶虎子,廈門大學人類學博物館藏。最初在考古中發現虎子的時候,學者一度認為這是酒器,參考相關文獻記載之後,才真正認識到它的用途。隋唐時期,虎子逐漸淡出視野。

❹ 清朝古董陶瓷碗碟照片

這類照片 一是可以購買書籍 如「《清代粉彩瓷識真》,《晚清官窯瓷識真》等

二是到網上搜索查詢。 例如 到網路搜索 的圖片上搜「清代瓷器」 「乾隆粉彩瓷」,「清仿青花」 「清朝將軍罐」 「清代陶瓷碗」 …… 等等,會有大量的圖片的。

作為一例 請看 清代瓷器·清咸豐粉彩翼龍纏枝花紋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