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豚吃什麼海豚是住在海里嗎有什麼特點
海豚 Delphinidae;dolphins 海豚屬於哺乳綱、鯨目、齒鯨亞目,海豚科,通稱海豚,共有近62種,分布於世界各大洋。體長1.2~4.2米,體重23~225千克。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頜各有約100顆尖細的牙齒,主要以小魚、烏賊、蝦、蟹為食。 海豚喜歡過「集體」生活,少則幾頭,多則幾百頭。海豚是一種本領超群、聰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動物。經過訓練,能打乒乓球、跳火圈等。除人以外,海豚的大腦是動物種最發達的。人的大腦占本人體重的百分之二點一,海豚的大腦占它體重的百分之一點七。海豚的大腦由完全隔開的兩部分組成,當其中一部分工作時,另一部分充分休息,因此,可終生不眠。 海豚是靠回聲定位來判斷目標的遠近、方向、位置、形狀、甚至物體的性質。有人做試驗,把海豚的眼睛蒙上,把水攪渾,它們也能迅速、准確的追到扔給它的食物。 海豚不但有驚人的聽覺,還有高超的游泳和異乎尋常的潛水本領。據有人測驗,海豚的潛水記錄是300米深,而人不穿潛水衣,只能下潛20米。至於它的游泳速度,更是人類比不上的。 海豚的速度可達每小時40公里,相當於魚雷快艇的中等速度。
㈡ 如何區分座頭鯨、抹香鯨、白暨豚、江豚、藍鯨、寬吻海豚、中華白海豚、 虎鯨
可以從外貌區分,以下這些圖片和文字描述是這幾種水生哺乳類的外形特徵:
一、座頭鯨
座頭鯨雖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鯨類,但也是海洋中當之無愧的龐然大物,體型肥大而臃腫,座頭鯨成體平均體長雄性為12.9米,雌性為13.7米,最大記錄雌性18米。體重25~30噸。它的頭相對較小,扁而平,吻寬,嘴大,嘴邊有20~30個腫瘤狀的突起,有趣的是每個突起的上面都長出一根毛,而身體的其他部位卻全都沒有毛。鯨須短而寬,每側都在200條以上。背鰭較低,短而小,背部不像其他鯨類那樣平直,而是向上弓起,形成一條優美的曲線,故得名「座頭鯨」,也叫「弓背鯨」或者「駝背鯨」。胸鰭極為窄薄而狹長,約為550厘米左右,為鯨類中最大者,幾乎達體長的三分之一,鰭肢上具有4趾,前緣具不規則的瘤狀鋸齒,其後緣有波浪狀的缺刻,呈鳥翼狀,所以又被稱為「長鰭鯨」、「巨臂鯨」、「大翼鯨」等。尾鰭寬大,外緣呈不規則鉗齒狀。臉面褶溝較少,約14~35條很寬的平行縱溝或棱紋,由下頜延伸達臍部。腹部具褶溝。通常身體的背面和胸鰭呈黑色,有斑紋,腹面呈白色,但也有的背面和胸鰭也呈白色。體包個體變異較大,鰭肢上方白色,尾鰭腹面白色,邊緣黑色。口大,進食時上下頜間特殊韌帶結構可使口張開90度的角度。鯨須每側有270~400片,須板和須毛皆黑灰色。雌獸體後的下側長有一條細長的裂口,終止在肛門附近,據說在繁殖的時候,雌獸就是用它包裹住雄獸的生殖器,來完成交配動作的。
㈢ 海豚的生活習性是什麼
生態環境
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多為岸邊水深較淺的地方,它們很少游出深海,而且會在不同的地方進行不同的活動:休息或遊玩時,它們會聚集在靠近沙灘的海灣;而捕食的時候,它們會出現在淺水及多岩石的地方 (Saayman & Tayler, 1979)。
中華白海豚的生活還會配合潮水漲退和日出日落的時間:漲潮時是它們捕食的時間,活動最頻繁的時間是黎明與黃昏。
白海豚簡介
生態和習性
保護白海豚
更多的圖片
·迴音定位
海豚靠迴音定位系統覓食,迴避敵人和與同伴溝通。發出聲波的部位是它的前額(隆額),而接收聲波的器官位於它的下顎骨。
·捕食
中華白海豚的食物主要是活在海灣的小動物。例如:魚、魷魚、磷蝦等。
·游泳
中華白海豚天生會游泳,它們只需上下擺動水平的尾鰭,便能把身體推向前,這個動作稱為「海豚跳」,如要轉彎、平衡身體或把身體伸出水面時,就要用到其他的鰭。
·群體活動
海豚喜歡群體活動。通常是三五成群,也有的兩只一起活動。
·呼吸
中華白海豚用氣孔呼吸,氣孔位於頭頂,直接連接肺部,令海豚在快速游泳時也能夠呼吸。預備潛入水底前,海豚會吸入空氣,使整個肺充滿氣體;而浮出水面後,便會用力從氣孔呼出肺里剩餘的空氣。肺部排出的氣體溫暖而潮濕,迅速凝結成小水珠,便形成了我們常見的噴水柱。
返回
·生活史
海豚是哺乳類動物。雌海豚需要懷胎一年才生下小海豚。幼小的海豚在母體中已經基本發育完整。與其他陸上哺乳類動物不同的是,中華白海豚出生時,像其他鯨目動物一樣是尾巴先出,這樣可避免小海豚溺水,另外,小海豚出生後,母海豚會協助它游上水面吸第一口空氣。初生的小海豚重約十千克,長約九十厘米,以母乳為食。通常中華白海豚一胎只生一隻,哺乳期為六個月。
海豚的年齡可高達五十歲。
㈣ 為什麼會有粉色的海豚呢~
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 chinensis),其實是印太駝海豚的一個亞種,它們是我國海豚科動物中唯一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雖然被人們稱為白海豚,但這種海豚並非終生白色。剛出生的時候,它們是青灰色的;青年時期,變成淺灰色;然後,它們越來越白。老年時,它們會變成純白色。當這些成年海豚快速運動的時候,為了散熱,皮下的毛細血管會充血使皮膚變成美麗的粉紅色。所以,在我國台灣地區,中華白海豚也被人們稱為粉紅海豚。
跟其他大部分的海豚科動物不同,中華白海豚不喜歡集結成巨大的群體。它們一般都是自己或者帶「娃」外出覓食的。它們也不喜歡潛到廣袤的外海尋找食物,比起其他的海豚,它們更喜歡呆在紅樹林和河口區域。有的時候它們甚至會進入淡水江河。這使得中華白海豚經常接觸人類的活動,因此比較容易受到人類的影響。
仙氣十足的中華白海豚 圖片來自wwf.org.hk
還有一種經常被稱為「粉紅色河海豚」(pink river dolphin)、但其實並不是海豚的傢伙,那就是分布於南美洲的亞馬孫河及奧里諾科河流域的亞河豚(Inia geoffrensis)。它們屬於亞河豚科(Iniidae),是地球上現存最大的淡水豚,成年雄性體長超過2.5米,體重超過180千克。
的血盆大口 圖片來自activewild.com
這些河豚的成年個體會呈現出溫暖的粉紅色。它們眼睛非常小,靠頭頂上像皮球一樣的額隆體來發出超聲波發現獵物。它們偶爾會進入被洪水淹沒的森林。為了在混亂不堪的植物之間不被困住。這些河豚有著靈活的「脖子」。它們有一張細長的「筷子嘴」,可以精準地捕獲行動敏捷的小魚。一嘴錐形的牙齒可以讓這些河豚牢牢地固定住滑溜溜的獵物。亞河豚是亞馬孫河中的頂級掠食者,兇猛的鋸脂鯉和電鰻都會成為它們的美味佳餚。
正在享用一條魚的亞河豚 圖片來自huffingtonpost.com
肉乎乎的亞河豚 圖片來自animalspot.net
南美長吻海豚(Sotalia fluviatilis),以及它們的同屬親戚蓋亞那長吻海豚(Sotalia guianensis)都是生活在淡水裡的海豚。
南美長吻海豚主要分布於亞馬孫河及其支流,也會出現在河口區域。這種海豚長得有點像寬吻海豚,但體型更小,只有1.5米,因此也被叫作侏儒白海豚或者侏型海豚。
南美長吻海豚和蓋亞那長吻海豚雖然跟亞河豚共同分布在南美洲的亞馬孫河流域,但並不是淡水豚,而是一種正宗的海豚科(Delphinidae)物種,皮膚呈現出粉紅色的原理與中華白海豚類似。
越出水面的南美長吻海豚 圖片來自iisd.ca
南美長吻海豚喜歡結成十幾條的小群活動,可以高高跳出水面,這些海豚生性謹慎,不喜歡接近人口密集的岸邊和船隻,但還是受到了水污染和人類盜獵的威脅。
矯健的南美長吻海豚 圖片來自en.wikipedia.org
至於其他顏色的海豚嘛,大部分海豚都是黑色、白色或者灰褐色的,少部分明星物種是粉色的,但很少有別的顏色啦。不過真海豚屬(Delphinus)是體色最鮮艷的海豚之一,可以同時具有3種顏色:背是黑灰色的,肚皮是白色的,身體兩側有時候還會有鮮艷的黃色斑塊。它們是平平無奇的大洋性中小型海豚,游動迅速,是活躍的掠食者,吃小魚和魷魚。
平凡而美麗的真海豚Delphinus delphis 圖片來自cram.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