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各國的錢幣標志都是什麼樣的
各國錢幣標志示例如下:
1、中國:「¥」是人民幣的貨幣符號。
1955年3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第二套人民幣時,人民幣的貨幣符號首次正式確定。因為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而「元」的漢語拼音是「yuan」,所以「元」這個詞的漢語拼音首字母的大寫字母「y」用於人民幣的貨幣符號。
為了防止「Y」和阿拉伯數字的誤解和誤寫,在「Y」上加了一條橫線,發音仍然是「元」。
2、美國:「$」是美元的象徵。
「美元」是美國的官方貨幣,又稱美元和美元。它的出現是由於通過了1792年的鑄幣稅法案。它也被廣泛用作美國以外的儲備貨幣。目前,美元的發行由美聯儲控制。
美元最常用的符號是「$」,而美分的符號是「¢」。國際標准化組織採用ISO4217標准代碼美元。
3、加拿大:加元符號「C$」
加元(加元)縮寫為C$。加拿大中央銀行成立於1934年,被稱為加拿大銀行。加拿大銀行負責在加拿大發行貨幣。加拿大現鈔有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五種面額。加拿大元還有一元、二元和一、五、十和二十五鑄幣。
4、歐元,符號為「€」。
歐元是歐盟19個國家的貨幣。歐元區19個成員國是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希臘、馬爾他和塞普勒斯。
1999年1月1日,歐盟實施歐元的國家實施了《單一貨幣法》。2002年7月,歐元成為歐元區唯一合法貨幣。
5、盧布,符號「 ₽」。
盧布是沙皇俄國最早的貨幣單位。黃金的價格是在1800年確定的。1897年,盧布紙幣的含金量為0.774234克。
十月革命後,蘇聯政府繼續使用俄羅斯盧布。1921年,新盧布發行,規定用新盧布換一萬個舊盧布。
1922年10月,紙幣面額第二次減少,新盧布兌換成1921年發行的100盧布。1922年10月,俄羅斯共和國國家銀行發行了車爾文紙幣,每張紙幣含有7.742克黃金,由25%的黃金和75%的商品擔保,其黃金含量與蘇聯用於外匯貿易結算的俄羅斯金盧布相同。
B. 新加坡的貨幣長什麼樣
從1967年至2017年已經發行過4套鈔票,第一套以新加坡國花「胡姬花"為主要圖案,第二套以各種鳥類為主要圖案,第三套以船為主要圖案。
1999年新加坡發行了新版也是現時流通的鈔票,以該國首任總統尤索夫肖像為票面主要圖案的新版紙幣。因以新加坡第一任總統尤索夫·伊薩為圖,所以也稱為「肖像系列」。
胡姬花系列(1967-1976)
鳥系列(1976-1980)
船系列(1985-1999)
人像系列(1999 - )2元,5元及10元的面額更於2006年發行塑膠製造的版本。
胡姬花其實就是蘭花,但在東南亞地區,人們一直約定俗成地使用「胡姬花」這一叫法,胡姬花(卓錦·萬代蘭)也是新加坡的國花。胡姬花原來是一種生於山中的野生植物,也是少見的婀娜多姿的花卉之一。
她性格剛強,生命力旺盛,喜歡隨處寄生也隨處生長,漫生怒放之時,很容易從一株變成一大片,所開的花朵可長達數個月不凋。之所以稱之為「花」系列紙幣,其最顯著特點就在於該套不同面值紙幣的正面主景圖案的中間,均描繪有美麗的胡姬花( 背面描繪的則是新加坡的公共建築和海濱、河流風光)。
胡姬花系列 1元幣正面圖案為「胡姬花" ,背面圖案為住宅區的排房公寓,票幅為 12.1× 6.4厘米,主色調為深藍色;
5 元幣正面圖案為「胡姬花」,背面圖案為新加坡河上的繁忙景象,票幅為12.7× 7.1厘米,主色調為綠色;
10 元幣的正面主景圖案為 "胡姬花",背面主景圖案為以新加坡版圖為背景的四隻緊握的手,票幅為13.3× 7.9 厘米,主色調為紅色;
25元幣的正面主景圖案為 "胡姬花",背面主景圖案為最高法院大樓, 票幅為14.0× 7.9厘米,主色調為棕色;
50 元幣的正面主景圖案為 "胡姬花",背面主景圖案為新加坡濱海區和克里福德碼頭, 票幅為14.6× 8.7厘米,主色調為藍色;
100 元幣的正面主景圖案為 "胡姬花",背面主景圖案為新加坡水域的和平景象, 票幅為15.9× 9.5厘米,主色調為藍色和紫紅色;
500 元幣的正面主景圖案為 "胡姬花",背面主景圖案為政府辦公大樓,票幅為16.0× 9.6厘米,主色調為綠色;
1000 元幣的正面主景圖案為 "胡姬花",背面主景圖案為新加坡維多利亞紀念堂和皇後宮,票幅為 15.9× 9.5厘米,主色調為紫紅色和深灰色;
10000 元幣的正面主景圖案為 "胡姬花",背面主景圖案為大樓,票幅為 20.3 × 13.3 厘米,主色調為綠色。
(2)新幣是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發展歷史
1845年至1939年,新加坡使用由海峽殖民地發行的「叻幣」(Straits dollar)作為流通貨幣,1940年後,新加坡跟隨馬來亞使用馬來亞元(Malayan Dollar)。二戰時,新加坡使用由日本軍政府發行俗稱「香蕉鈔」(Banana money)的日本軍用手票。
戰後恢復使用馬來亞元直到1953年改換由「馬來亞與英屬婆㑩洲貨幣委員會」(Board of Commissioners of Currency, Malaya and British Borneo)所發行的馬來亞與英屬婆羅洲元,匯率與馬來亞元為1:1。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迫獨立,12月22日成立共和國,但仍使用馬來亞與英屬婆㑩洲元。當時的法定匯率為60馬元等於7英鎊。
1967年,英鎊貶值,原「馬來亞與英屬婆㑩洲貨幣委員會」停止發行馬來亞與英屬婆㑩洲元,新加坡政府發行了自己的新加坡元,取代了馬來亞與英屬婆㑩洲元,當時同時發行的貨幣包括新加坡元,馬來西亞令吉及汶萊元,而且三國貨幣是等值的。
當時新加坡元兌英鎊為60新加坡元對7英鎊,這時候新加坡元與英鎊依然掛鉤,主要是因為英鎊區(Sterling area)的協議,新加坡元曾經短暫與美元掛鉤,後來在新加坡因為開始與各國有了貿易來往。
1967年6月新加坡簽署的「貨幣等值流通協議」(Currency Interchangeability Agreement),汶萊幣和新幣可以在兩國等值通用。
所有新加坡銀行都必須接受客戶存入的汶萊紙幣和硬幣。任何收到汶萊幣的公眾都可以把它拿到銀行,並以同新幣同等的價值存入銀行戶頭。
1973至1985年,新加坡元開始以一籃子貨幣作為貨幣的匯率變動,1985年以後,新加坡元采浮動匯率制度。不過「新加坡金融局」有時會對對貨幣進行控制以穩定國內經濟。新加坡元的發行機構原本是由「新加坡貨幣委員會」發行,後於2002年10月1日改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發行。
2008年4月30日,緬甸正計劃把新加坡元和中國人民幣歸入緬甸外貿的主要結算貨幣行列。該報援引緬甸國家計劃和經濟發展部及緬甸工商聯合會的消息說,緬甸此舉是為了更加方便地進行對外貿易。
2014年10月27日上午,在蘇州舉行的中新雙邊合作聯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上透露,中國和新加坡兩國外匯市場將正式推出人民幣對新加坡元直接交易。會上,中新雙方還就在中國西部開展中新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進行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