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人用「豆蔻」來形容少女,那「豆蔻」到底是什麼呢
古人用“豆蔻”來形容十三四歲的妙齡少女,最早出自唐朝時期杜牧的詩句,將妙齡少女比作二月初的豆蔻,堪稱是神來之筆,因為二月時候的豆蔻含苞待放,非常粉嫩,用植物的花期比喻少年,充滿了小清新之感,所以後世文人約定成俗,用豆蔻來特指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
記得讀中學的時候,我們的校長在廣播中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開頭說了一句,你們都處於豆蔻年華,要好好珍惜……
然後我們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就把教室內的廣播關了,在黑板上寫上“豆蔻年華”四個字,跟我們講,豆蔻年華專指女子十三四歲,校長這么用是錯誤的。所以,我對這個成語記得非常牢。
其實,杜牧的詩大概分為兩類,一類是相對豪邁的,另一類則是香艷的,尤其是後者,“大半是用一種清新的筆調來輕描淡寫的,所以便不至滿紙都脂粉氣了”,清新脫俗正是如此。
後人評價杜牧的這首詩時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牧之詩詠娼女,言美而少,如豆蔻花之未開。”
經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發現,杜牧所說的豆蔻,並非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豆蔻果實,而是豆蔻花,如果大家有幸看到含苞待放的豆蔻花,就會佩服杜牧的才情了。
杜牧的小清新詩中最為有名的是《張好好詩》,在這篇詩中,杜牧第一句就寫道:“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餘”,可見,杜牧心中理想的女子模樣,正是女子十三四歲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