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葉子圖片高清
擴展閱讀
微信大炮轟炸動態圖片 2025-02-01 11:42:16
ps怎樣改圖片的解析度 2025-02-01 11:38:45

葉子圖片高清

發布時間: 2023-08-31 04:19:34

1. 桂花花和葉的樣子。



桂花是中國木犀屬眾多樹木的習稱,代表物種木犀(學名: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質堅皮薄,葉長橢圓形面端尖,對生,經冬不凋。花生葉腑間,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園藝品種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銀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集綠化、美化、香化於一體的觀賞與實用兼備的優良園林樹種,桂花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堪稱一絕。尤其是仲秋時節,叢桂怒放,夜靜輪圓之際,把酒賞桂,陳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在中國古代的詠花詩詞中,詠桂之作的數量也頗為可觀。自古就深受中國人的喜愛,被視為傳統名花。
以桂花做原料製作的桂花茶是中國特產茶,它香氣柔和、味道可口,為大眾所喜愛。桂花在園林建設中有著廣泛的運用。

2. 柏樹葉和側柏葉區別圖片

1、柏樹葉是圓潤飽和的感覺。還有就是從顏色上面也可以分辨它們,柏樹葉它的顏色非常的清澈,特別的清脆,一看就是那種特別正宗的綠色的顏色。

(2)葉子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柏科:柏科(Cupressaceae)是裸子植物門中屬數最多的1科。常綠喬木或灌木。有樹脂。葉對生或輪生,常鱗片狀而下延,稀線形;球花小,單性同株或異株,頂生或腋生;雄球花有3-8對交互對生的雄蕊,每雄蕊有2-6花葯,花粉無氣囊。

雌球花有3-16枚交叉對生或3-4枚輪生的珠鱗(大孢子葉)組成,每珠鱗有1至數枚胚珠,苞鱗與珠鱗合生;球果圓球形、卵圓形或長圓形,成熟時珠鱗發育為種鱗,木質或革質,成熟時開裂,或有時漿果狀,不開裂,每種鱗內面基部有種子1至多顆。

種子有翅或無;子葉2枚,稀數枚。柏科約 22 屬,南北半球各產一半;種數僅次於松科,近150種,分布幾遍全球,部分種類為森林的主要樹種或重要的造林樹種,或為園林綠化樹種。代表植物:側柏、灑金千頭柏、龍柏、刺柏。

翠柏屬:Calocedrus Kurz翠柏屬,柏科,2種,1變種,產北美及南亞,中國有翠柏C. macrolepis Kurz及台灣翠柏C. macrolepis var. formosana(Florin)Cheng et L.K. Fu 1種及1變種,產西南、華南和台灣。常綠喬木。

小枝上密生交互對生的鱗葉,扁平,平展,枝背面鱗葉有脊並有白色氣孔線,側邊一對鱗葉對折;球花雌雄同株,單生枝頂;雄球花有6-8對交互對生的雄蕊,每雄蕊具2-5個下垂的花葯,葯隔近盾形。

雌球花有3對交互對生的珠鱗,僅中間1對珠鱗內面有2枚胚珠;球果長圓形,成熟時珠鱗發育為種鱗,木質,扁平,外部頂端之下有短尖頭,開裂,最上1對種鱗合生,基部1對小型;種子上部具1長1短之翅;子葉2枚。

3. 雲南白葯的葉子 什麼樣子

雲南白葯是由多種名貴中葯材製成的中成葯,是雲南著名的中成葯,而不是一種植物製成的,由雲南民間醫生曲煥章於1902年研製成功,其主要成分是能夠止血的三七,三七的葉子如下圖:

(3)葉子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1.雲南白葯的功效

雲南白葯以雲南特產三七為主要成分,對於止血愈傷、活血散瘀、消炎去腫、排膿驅毒等具有顯著療效,特別對內臟出血更有其神奇功效。因此成為主治各種跌打損傷、紅腫瘡毒、婦科血症、咽喉腫痛和慢性胃病的特效葯品。

從二十世紀初行銷於世以來,譽滿中外,歷久不衰,被譽為傷科聖葯。1979年、1984年、1989年三度獲國家優質產品金質獎章,產品有傳統瓶裝和膠囊劑兩種。近幾年,又在雲南白葯的基礎上研製出了酊、膏等系列產品,它是家庭必備良葯。

2.三七

三七高可達60厘米。主根肉質,呈紡錘形。莖暗綠色,指狀復葉,輪生莖頂;葉柄具條紋,葉片膜質,傘形花序單生於莖頂,有花100朵左右;總花梗有條紋,苞片多數簇生於花梗基部,卵狀披針形。

花梗纖細,小苞片多數,花小,淡黃綠色;花萼杯形,稍扁,花絲與花瓣等長;子房下位,果扁球狀腎形,種子白色,三角狀卵形,7-8月開花,8-10月結果。

其葉子葉片膜質,中央的最大,長橢圓形至倒卵狀長橢圓形,先端漸尖至長漸尖,基部闊楔形至圓形,兩側葉片最小。

4. 紅稠樹圖片

紅稠樹就是小葉青岡,圖片如下:


形態特徵:常綠喬木,高20米,胸徑達1米。小枝無毛,被凸起淡褐色長圓形皮孔。葉卵狀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6-11厘米,寬1.8-4厘米,頂端長漸尖或短尾狀,基部楔形或近圓形。

葉緣中部以上有細鋸齒,側脈每邊9-14條,常不達葉緣,葉背支脈不明顯,葉面綠色,葉背粉白色,干後為暗灰色,無毛;葉柄長1-2.5厘米,無毛。

(4)葉子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生長環境:該種為中性喜光樹種,幼年稍耐蔽蔭,好生於層比較深厚、肥沃之處。生於海拔200-2500米的山谷、陰坡雜木林中。在中國江西生於海拔1200米以下的陰坡或半陰坡山地;常與甜櫧、絲栗栲、刺栲、烏楣栲、杜英、虎皮楠、豹皮樟、楓香、木荷、泡花樹、擬赤楊、黃檀等混生。

分布范圍:分布於越南、寮國、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布很廣,北自陝西、河南南部,東自福建、台灣,南至廣東、廣西,西南至四川、貴州、雲南(滇西北以至滇南思茅等)等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