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炎性肉芽是什麼圖片
擴展閱讀
舌下內側根部在哪裡圖片 2025-02-01 16:43:04
出版物每幅圖片多少錢 2025-02-01 16:28:56
大眼睛的圖片唯美 2025-02-01 16:28:41

炎性肉芽是什麼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8-29 20:05:23

Ⅰ 肉芽腫是什麼

由局部組織細胞的炎症增生形成的境界明顯的結節狀病灶。其主要成分通常為具有很強吞噬作用的巨噬細胞,這些細胞以後可以演變成為體積大、多邊形、胞漿豐富,有時含有大量類脂的所謂類上皮細胞,還可演變為多核巨細胞。由於病原因子的不同,肉芽腫的形態結構多具有一定的特異性。肉芽腫可分為兩大類,即感染性肉芽腫和異物肉芽腫。
在病理切片上,「肉芽腫」有特有的形態學改變——以小葉為中心的肉芽腫和慢性、亞急性炎症,炎性細胞是以淋巴細胞、巨噬細胞、上皮樣細胞浸潤為主。雖然為慢性炎症過程,但常突然急性發作,炎性腫塊短期內迅速增大,形成膿腫、壞死、竇道或潰瘍。
炎症肉芽腫inflammatory
granuloma
又稱肉芽腫性炎。巨噬細胞增生而形成境界明顯的結節狀病灶。主要成分為具有很強吞噬作用的巨噬細胞。一般分為感染性肉芽腫和異物性肉芽腫,前者由生物病原引起,後者由異物引起。肉芽腫形態結構多具一定的特殊性,如結核桿菌引起的結核性肉芽腫,麻風桿菌引起的麻風肉芽腫以及黴菌引起的各種黴菌性肉芽腫等。

Ⅱ 傷口裡的肉芽組織是無時無刻都在生長嗎

肉芽組織(granulation tissue)是新生的富含毛細血管的幼稚階段的纖維結締組織。病理學里的肉芽組織:組織損傷過程中,為取代壞死的實質組織,周圍幼稚結締組織可以增生,形成紅色顆粒樣柔軟組織,狀似肉芽。

功能

編輯播報

肉芽組織形成後逐漸發生纖維化成為瘢痕組織( scar tissue)。其轉化過程是膠原纖維增多,成纖維細胞逐漸減少並轉變為靜止的纖維細胞;毛細血管逐漸閉合、退化,或演化為小血管;炎細胞亦漸消失,最終形成灰白色、質地硬、缺乏彈性的瘢痕[1]。

結構

編輯播報

鏡下可見大量由內皮細胞增生形成的實性細胞索及擴張的毛細血管,向創面垂直生長,並以小動脈為軸心,在周圍形成袢狀彎曲的毛細血管網。在毛細血管周圍有許多新生的成纖維細胞,此外常有大量滲出液及炎性細胞。炎性細胞中常以巨噬細胞為主,也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因此肉芽組織具有抗感染功能。

巨噬細胞能分泌PDGF、FGF、TGF-β、IL-1及TNF,加上創面凝血時血小板釋放的PDGF,進一步刺激纖維母細胞及毛細血管增生。巨噬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能吞噬細菌及組織碎片,這些細胞破壞後釋放出各種蛋白水解酶,能分解壞死組織及纖維蛋白,肉芽組織中毛細血管內皮細胞亦有吞噬能力,並有強的纖維蛋白溶解作用。

肉芽組織中一些成纖維細胞的胞質中含有肌細絲,此細胞除了有成纖維細胞的功能外,還具有平滑肌細胞的功能,稱其為肌成纖維細胞。

成分形態特點

編輯播報

肉芽組織是由纖維母細胞、毛細血管及一定數量的炎性細胞等有形成分組成的。其形態特點如下。

1.肉眼觀察 肉芽組織的表面呈細顆粒狀,鮮紅色,柔軟濕潤,觸之易出血而無痛覺,形似嫩肉故名。

2.鏡下觀察 基本結構為:

①大量新生的毛細血管,平行排列,均與表面相垂直,並在近表面處互相吻合形成弓狀突起,肉眼呈鮮紅色細顆粒狀。

②新增生的纖維母細胞散在分布於毛細血管網路之間,很少有膠原纖維形成。

③多少不等的炎性細胞浸潤於肉芽組織之中。肉芽組織內常含一定量的水腫液,但不含神經纖維,故無疼痛[2]。

作用

編輯播報

肉芽組織在組織損傷修復過程中有以下重要作用:

①抗感染保護創面;

②填補創口及其它組織缺損;

③機化或包裹壞死、血栓、炎性滲出物及其他異物。

機化(organization)是指由新生的肉芽組織吸收並取代各種失活組織或其它異物的過程。最後肉芽組織成熟,轉變為纖維瘢痕組織。包裹(encapsulation)是一種不完全的機化。即在失活組織或異物不能完全被機化時,在其周圍增生的肉芽組織成熟為纖維結締組織形成包膜,將其與正常組織隔離開。

修復

編輯播報

瘢痕性修復或稱不完全性修復,是在組織細胞不能進行再生性修復的情況下。由損傷局部的間質新生出的肉芽組織溶解吸收異物並填補缺損,繼之肉芽組織逐漸成熟,轉變為瘢痕組織,使缺損得到修復。

結局

編輯播報

肉芽組織在組織損傷後2~3天內即可開始出現,填補創口或機化異物。隨著時間的推移,肉芽組織按其生長的先後順序,逐漸成熟。其主要形態標志為:水分逐漸吸收減少;炎性細胞減少並逐漸消失;毛細血管閉塞、數目減少,少數毛細血管改建為小動脈和小靜脈;成纖維細胞產生的膠原纖維增多,並逐漸變為纖維細胞。最終肉芽組織成熟為纖維結締組織並轉變為瘢痕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