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液基薄層宮頸圖片是什麼
擴展閱讀
免費圖片轉pdf有哪些 2025-02-01 17:51:33
男人穿西裝受傷的圖片 2025-02-01 17:28:59

液基薄層宮頸圖片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8-29 04:20:27

『壹』 做了個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在手機上看不到報告,別的項目又可以看到

文章轉載自:紅房子武欣醫生

專家簡介:武欣,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主任醫師,復旦大學臨床型博士畢業。擅長宮頸癌、內膜癌、卵巢癌的手術及綜合治療,特別是宮頸癌保留生育功能、保留神經精準手術及質子重離子治療,卵巢癌及內膜癌手術及術後個體化化療及靶向綜合治療;各型癌前病變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的手術治療。

宮頸癌是發病率較高的婦科腫瘤之一,很多女性朋友對它也是非常的關注,每次做體檢的時候宮頸癌篩查都是必做的項目之一。可是,對很多人來說,宮頸癌篩查報告無異於天書,根本看不懂。

宮頸癌篩查中最常做的兩個檢查是HPV和TCT了。本文就重點介紹一下這兩種檢查的報告怎麼看。

HPV檢查

要看懂HPV檢查的報告,我們先要知道它檢查的是什麼。HPV是人類乳頭瘤狀病毒的縮寫,這種病毒是個壞傢伙,研究認為,它就是導致宮頸癌的罪魁禍首。HPV是一個大家族,目前已經發現了120餘種,其中最壞的有14種,稱為高危型HPV,在這14種HPV中更是有兩種HPV:HPV16和HPV18格外突出,被稱為最高危型HPV。而HPV檢查就是看看有沒有HPV尤其是高危型HPV和最高危型HPV感染。

HPV檢查的報告單總體來說有簡單和詳細兩大類。詳細的HPV 檢查報告會把檢查的每一種HPV都列出來,逐個告訴你是陰性還是陽性,還有一些檢查報告結果不是用陰性陽性來表示,而是給出一個數值,在後面還會有一個參考范圍,一般在參考范圍之內的就是陰性,超過參考范圍的就是陽性。而簡單的HPV報告就是直接把高危型和最高危型HPV結果打包在一起了,如果打包結果是陰性,則說明這些種類的HPV都沒有。

(這是一個比較詳細的HPV檢查結果,圖片源自網路)

(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HPV檢查結果,圖片源自網路)

HPV檢查陽性是不是就意味著得了宮頸癌呢?當然不是!HPV感染是導致宮頸病變的主要危險因素,但不代表感染HPV就一定會導致宮頸病變,還需要結合宮頸細胞學(TCT)進一步明確。

既然提到了TCT,

那麼如何看懂TCT的檢查報告呢?

和HPV檢查一樣,我們先看看知道TCT都查了些啥。

TCT代表「薄層液基製片細胞學檢測」,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宮頸癌細胞學檢查技術。TCT技術,是將細胞收集到液體固定液中,離心,去掉雜質,然後又由機器自動將薄薄的一層細胞,鋪在玻片上,經過染色而製成圖片。薄層液基製片技術所制圖片背景清晰,細胞足量而均勻,大大改進了細胞學的精確度。一句話形容就是:讓我看看你(宮頸細胞)發育正不正常啊?

(一張TCT報告單,圖片源自網路)

上圖是從網上找了的一張TCT報告單,一般來說一張TCT報告單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 標本滿意度,也就是用橙色圈出來的部分,分為滿意和不滿意。不滿意的標本需要重新取樣。

■ 宮頸微生物情況,也就是上圖中用藍色圈出的部分,TCT檢查不僅僅能篩查宮頸癌,還能查滴蟲、黴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如果存在感染的情況,醫生就會在相應的病原體那一欄打勾。

■ 對細胞的具體診斷:也就是上圖中用綠色線圈出來的部分,分為對鱗狀上皮細胞的分析以及對腺上皮細胞的分析。有些報告單沒有這一部分或者只是一筆帶過。對鱗狀上皮細胞的分析分為未見上皮內病變、非典型鱗狀細胞、上皮內低度病變、上皮內高度病變、鱗狀細胞癌由輕到重幾個層次,每個層次後面都有具體的描述。而對腺上皮細胞的描述又分為了非典型腺細胞、可疑腺癌、腺癌等幾個級別。

■ 第四個部分是做重要也是我們最先關注的部分,就是上圖中用紅色線圈出來的部分:報告意見和建議。在這一部分可能會顯示出這樣一些結果:

(1)未見上皮內病變或惡性病變(NILM),如果同時做了HPV檢查且結果為陰性的話,就說明未發現宮頸病變,定期復查就行了,如果HPV檢查發現了高危HPV,則需要 6~12個月後復查,如果是最高危型HPV陽性,則可能需要進一步進行陰道鏡檢查和宮頸病理活檢。

(2)非典型鱗狀細胞(鱗狀上皮細胞異常)包括①無明確意義的非典型鱗狀細胞(ASC-US)②不能排除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的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H)兩種情況,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往往需要做陰道鏡進一步檢查明確。

(3)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提示有異常細胞,需要進一步陰道鏡檢查及可疑病灶處活檢。

(4)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表示有可疑癌前病變細胞,需要進一步確診+治療,不然發展為癌的可能性較大。如果沒差HPV,醫生會讓你去查高危型HPV,同時盡快行陰道鏡+宮頸活檢,根據病變程度進行宮頸錐切術。

(5)非典型腺上皮細胞( AGC):提示極有可能是癌前病變,這時要做的進一步檢查就不局限於宮頸了,還包括子宮內膜。醫生會建議盡快行陰道鏡檢查+宮頸活檢+宮頸管搔刮術以明確診斷,必要時診斷性刮宮或宮腔鏡檢查排除內膜病變。

(6)鱗狀上皮癌(SCC)或腺癌:這提示宮頸已有癌變,應及時行陰道鏡下的宮頸多點活檢,及時就醫,盡快治療。

經過介紹,相信大家能夠初步看懂宮頸癌篩查結果了,但是還是要提醒大家,不要以為掌握這些知識就能自己做出診斷了,診斷這種事情還是要交給專業的醫生來做。畢竟,HPV和TCT在宮頸癌的檢查體系中都屬於比較初級的診斷,想要做出准確的判斷,還得靠更進一步的陰道鏡檢查和病理活檢。

專家介紹

具有IV級婦科腔鏡手術資質、機器人手術資質、美國SAGES手術資質。獲得第二屆歐洲腔鏡協會亞太區會議GESEA婦科腔鏡視頻大賽全國總決賽冠軍、中國醫師協會微無創醫學專業委員會外科手術大賽一等獎、海上婦產科論壇手術視頻大賽第一名。

研究方向為卵巢癌及宮頸癌的耐葯和轉移機制。作為第一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等6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擔任多項全國多中心重大臨床研究項目主中心負責人。近年來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婦產科專業論著及大會發言論文20餘篇,其中SCI收錄9篇。作為第一發明人獲得宮頸癌手術器械專利6項及卵巢癌靶向治療同源重組缺陷評分專利1項。參編《中華婦產科學》第三版、《中國實用婦產科學》第四版等專著,參譯《NOVOKE》、《Practical Gynecologic Oncology》第四版等專著。援邊事跡曾在澎湃新聞報道,並獲得全國扶貧攻堅個人貢獻獎上海衛計系統第二名、復旦大學優秀援建工作者。


  •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宮頸癌精準治療拔萃團隊骨幹

  • 復旦大學六年制留學生全英文大課講師

  • 上海市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考官

  • Harvard Medical School臨床研究GCSRT研修學者

  • 中國醫師協會微無創專委會青年委員會委員

  • 國家腫瘤微創聯盟精準醫學專委會委員

  • 上海市抗癌協會會員

  • 上海市女醫師協會會員

『貳』 宮頸疾病:沒想像中那麼可怕:早期宮頸癌分泌物圖片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沈宏偉在婦科檢查中,宮頸疾病的檢出率較高,如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息肉、宮頸囊腫、宮頸炎等。體檢發現宮頸疾病以後,很多女性都非常恐懼,唯恐自己將來會患宮頸癌。實際上,大多數宮頸疾病的預後良好,並不會進展為宮頸癌。

宮頸糜爛:沒有症狀,無需治療
宮頸糜爛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糜爛」,而是子宮頸表面的鱗狀上皮被子宮頸管的柱狀上皮所覆蓋所致。根據「糜爛」面積的大小,分為輕、中、重度。在體檢報告上,常常縮寫為「輕糜、中糜和重糜」。由於一些不正規醫療機構的不當宣傳,令不陪扮巧少女性對宮頸糜爛產生了恐懼心理,唯恐自己將來會患子宮頸癌。實際上,平常所說的宮頸「糜爛」絕大多數是假糜爛,真正的「糜爛」在臨床上是很少見的。原則上,輕、中、重度宮頸糜爛患者若經宮頸刮片檢查排除了宮頸癌和宮頸上皮內瘤變,且無明顯臨床症狀,如陰道分泌物過多、伴明顯異味等,均無需治療。
宮頸息肉:門診手術摘除
宮頸息肉是子宮頸部位長出的一個或幾個帶蒂的「小疙瘩」,其根部大多附著在子宮頸外口,少數長在子宮頸管內。多數息肉的形狀好似「水滴」,直徑一般在1厘米以下,蒂細長,顏色鮮紅,軟而脆,接觸後容易出血。宮頸息肉多數是慢性宮頸炎的一種表現,是宮頸黏膜在炎症刺激下增生而形成的。
體檢發現宮頸息肉以後,患者應去醫院就診。若息肉不大,在門診就能完成治療,摘除的息肉需送病理檢查。由於息肉是慢性宮頸炎的表現,故摘除後可能再次長出。
宮頸囊腫:無需特殊處理
宮頸囊腫又稱宮頸納氏囊腫,與宮頸糜爛、宮頸息肉一樣,都是慢性宮頸炎的一種表現。宮頸囊腫是宮頸糜爛癒合過程中,新生的鱗狀上皮覆蓋宮頸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堵塞腺管口,或宮頸腺管周圍的結締組織增生、瘢痕形成壓迫腺管,導致腺體分泌物滯留而形成的囊腫。宮頸囊腫一般不會長得很大,也不會發生癌變,一般無需任何治療。
缺晌宮頸肥大:無需任何治療
在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下,宮頸組織充血、水腫,宮頸腺體及間質增生,腺管受周圍增生組織的擠壓,腺體產生的黏液難以排出,形成瀦留囊腫。較表淺的腺體囊腫向宮頸表面突出,很容易被觀察到。而深部的腺體囊腫則使宮頸呈現不同程度地增粗、變大改變,即宮頸肥大。一般情況下,若無明顯不適症狀,宮頸肥大無需處理。
宮頸炎:需抗感染治療
宮頸炎是婦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女性,主要表現為宮頸充血、水腫,嚴重時可繼發為宮頸糜爛,常伴有陰道分泌物的改變,以及尿急、尿頻、小腹疼痛等不適症狀。通常,宮頸炎患者需要做宮頸口及陰道分泌物的檢查,並根據檢查結果,給予口服或陰道給葯治療。
特別提醒:成年女性應定期做宮頸細胞學檢查
任何有3年以上性行為或21歲以上有性行為的女性應定期做宮頸細胞學檢查——宮頸刮片或液基細胞學檢測(TCT),以及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查。太原市中心醫院生殖中心張衛援
1. 傳統宮頸細胞塗片(巴氏塗片)
刮取宮頸及宮頸管內的上皮細胞,均勻地塗抹在玻片上,固定、染色、鏡檢。檢查結果分I~V級.分別指正常細胞、良性(炎性)細胞、可疑癌細胞、高度可疑癌細胞和癌細胞。由於該檢查在取材、製片、讀片等方面,人為干擾因素大,結果准確性有限,故現已少用。
2. 液基細胞學檢查(TCT)
用小毛刷取宮頸管內脫落細胞,置於保存液中,由病理醫生作最後診斷。按病變程度不同,分正常細胞、不典型鱗狀細胞(AS—CUS)、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I)及癌等5種。「細胞學陽性」指後4種情況。
目前,該檢查已經成為篩查宮頸癌的常規方法,同時還能檢出微生物感染,如黴菌、滴蟲、衣原體等。20歲以上有性生活的婦女應每年進行一次液基細胞學檢查。

3.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查
取宮頸口的分泌物作檢查。人乳頭瘤狀病毒(HPV)是最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某些類型的蘆鍵HPV可以導致子宮頸癌。據統計,約10%的婦女生殖道HPV陽性,其中80%會在12~18個月內自然清除。持續感染者患子宮頸癌的風險增加。

『叄』 最近做了一個宮頸tct檢查,報告出來了,圖下面有一個巴氏400×,是什麼意思啊

TCT(新柏氏技術)是液基薄層製片定性分析診斷的一種最新及最先進的宮頸脫落細胞檢查方法。是目前國內外替代傳統宮頸塗片檢測宮頸癌的最准確的檢測技術。該方法能發現尚未發生形態學改變的早期癌變細胞,較常規巴氏方法更加客觀、准確且無人為誤差,能做到真正的早期診斷(診斷率高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