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星是什麼
金星圖片
金星,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是第二顆,距離太陽0.725天文單位。公轉周期是224.71地球日。它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有時候火星會更近)。它清晨稱為「啟明」出現在東方天空;傍晚稱為「長庚」處於天空的西側。在日出稍前或日落稍後達到亮度最大,其亮度在夜空中僅次於月球,排第二。
B. 金星是什麼樣子的
一直以來,人們都習慣認為金星是地球的孿生姐妹。它的大小、質量和密度都與地球相近,而且也有很厚的大氣。現在我們也清楚,金星的表面是一片熾熱的、沒有任何生命的荒原。1982年3月前蘇聯行星探測器金星13號和金星14號的著陸器成功地降落到金星上,對金星表面土壤進行直接化學分析,才邁出了探測金星新的一步。
關於金星,曾有過許多猜想。有人認為金星的表面是一片汪洋,有人卻認為是石油海,天體植物學者則說金星表面適合於生物生存等等,真是眾說不一。因為它的真面目常常用厚厚的雲層遮蓋著。用光學方法無法穿透這塊「蒙頭紗」。金星的電視實況傳播是1975年底,金星9號和金星10號完成的。
控測器直接從著陸點發回了全景圖象,此時人們才了解,藏在濃雲後面的原來是一個沒有生命的世界。那裡溫度高達450℃,藉助於裝在金星衛星上的雷達,在幾年的努力之後,科學家才繪制出了金星的地形圖。從圖上可以看出,表面2/3是丘陵地,高度達2500米以上,上面有特別多的火山口;另外的部分是高原,深谷縱橫交錯,這里溫度低於50℃。在山區發現一些火山,其中有的高達11000米,比珠穆朗瑪峰還高一頭,不過比火星的奧林普山(27000米)矮得多。平坦低地約占表面的30%,看起來非常像月海。
金星表面風速特別小,每秒都在1米以內,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根本不存在。蘇聯天體物理學家莫洛茲指出,在金星大氣壓條件下(100個大氣壓),風的呼叫聲是特別大的,在那裡,就像我們在地球上置身於鬧市所感受到的喧囂聲一樣。
計算和模擬試驗表明,如果在金星和地球上揚起一樣多的灰塵,那麼,在金星上所需的風力僅為地球的1/10。金星的天總是橙黃的,從未出現過藍色。因為,它的大氣密度太高,使得紫色、藍色和淡藍色光線都散射掉了。甚至連山岩,石頭也是橙黃色的。這是從金星13號和金星14號發回的彩色照片中得知的。
這些橙黃色的岩石是由什麼組成的?與地球上的岩石有什麼區別?這一類問題,從照片上當然不可能得到解答。在金星8號(1973年發射),金星9號和金星10號(1975年發射)的著陸點,通過輻射探測,成功地測出了岩石中所含的放射性元素——鉀、鈾和鈦。發現金星上也許存在放射強度與地球上的玄武岩和花崗岩相似的岩石。
金星有含硫的礦石。所以它沒有冬夏,沒有雨雪,非常有可能是硫的循環造成的。金星厚達25千米的雲層可能就是硫酸雨滴組成的。含硫的氣體是行星二氧化碳大氣的重要成分,而表面岩層中又含有大量的硫。這究竟是物質循環的環節?還是偶然的巧合?目前還無法下結論。
金星大氣是否特別乾燥,也存在各種爭論。金星13號和金星14號測出靠近金星表面的大氣層含水蒸氣大約不超過0.002%,這就絕對推翻了金星上可能有海的推論。金星表面沒有一滴水珠,甚至連水分子也幾乎沒有,熾熱的大氣接觸表面岩石,使岩石的化學成分發生改變,通過金星13號和金星14號的考察,首先,我們明白了金星上最多的是玄武岩,而且地區不同,其成分也不同。低地上大部分是火山熔岩產物,成分與地球海洋地殼的相同,這種岩石叫高鉀含量鹼性玄武岩。高原上的玄武岩含鉀和鎂的成分非常大。在地球上這種岩石生成得比較晚,不可能早於26億年前。至於金星上是否曾經有水存在,目前還無法回答。美國學者宣稱,從先驅者金星號所測定的金星土壤的導電性中發現,高原被一層奇怪的導電性特別強的外殼包圍著。但只有硫化鐵才具有這種特性。金星號著陸區土壤分析證明了一條類地行星地質史的共同規律:玄武岩的火山活動是行星外殼長期演化不可缺少的一環。金星玄武岩的成分(硅,鋁,鐵等)與地球的相似,說明了太陽系所有行星的演化特徵。
總而言之,對金星的探測已取得相當多的成果。人們對這顆行星的認識正逐步加深。總有一天,人們會將它的神秘面紗一層層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