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豆腐腦和老豆腐都有什麼區別
豆腐腦,又叫老豆腐,是豆腐製作過程中的半成品,豆漿經食用石膏點成後就是老豆腐,因為鹵水點出的半成品是不能吃的,所以我們常吃的老豆腐都是經食用石膏點出來的。 豆腐花是一種用黃豆製作的小吃,個別的會用豌豆、蠶豆等豆類製作。 將黃豆用水泡漲,磨碎過濾出豆漿,豆漿如果加入鹽鹵或石膏,就會凝結成非常稀軟的固體。用鹽鹵制的成較硬,常見於中國北方,叫豆腐腦;用石膏製成的較白軟,叫豆腐花,多見於中國南方。 豆腐花又名豆腐腦(北方的叫法),豆花,老豆腐。特點軟白細滑,入口即化,豆香濃郁,營養豐富。它們的區別只是在於南方與北方叫法的不同而已,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區別,
豆腐腦如圖:
⑵ 豆製品,金黃色,表面上有裂紋,又不是凍豆腐,很多時候是吃火鍋用的,叫什麼
沒圖嗎? 我能想到的兩種一種是魚豆腐,比凍豆腐吃起來結實一些,有彈性。。。或者豆腐泡,很輕不實,能壓縮大部分體積。
⑶ 黃豆圖片
呵呵,其實黃豆可以算是一個通用的名稱,就是大豆。我們國家幅員遼闊。從東北,西北一直到長江流域都有黃豆種植。中國 在很早以前就有了豆類種植。「五穀」中 的菽就是豆類。
就是因為種植的地方多,歷史悠久,所以在千百年裡各地都有了適應各地氣候,土壤的品種。現在更是科學發展了有了太空育種,轉基因技術等等。所以現在的黃豆的品種非常多。大小各異,顏色不一。
我在江蘇的江淮流域。我就說說我們這里栽培的各種黃豆。
清明前 這里就播種早黃豆,需要用地膜覆蓋。主要有兩種一種顏色淺黃,豆粒比較小,扁圓 。是傳統的早黃豆。另一種早黃豆是新品種。顏色淺黃綠,豆粒近似圓形,豆粒較大。這兩種黃豆主要是供採摘鮮莢吃的,也就是菜場的早毛豆。
油菜收割後這里主要種的是一種俗稱八月白的黃豆,這種黃豆和早毛豆相比,豆粒稍大些,也是淺黃色,扁圓形。這種黃豆這里一般是用來加工豆腐,少量用來榨油。還有一種叫羊眼 的黃豆,種皮紅褐色,籽粒小,咋一看很像紅小豆。這種黃豆比八月白早熟。因為含油量高,一般用來榨油
栽完秧以後,這里一般喜歡在田埂上種一些晚黃豆。主要的是一種叫茶豆的黃豆,也叫鸚鵡綠。這種黃豆籽粒大,表皮 和裡面都是綠色。以前是過年時煮熟用來招待客人飲茶,所以叫茶豆。現在主要是採摘鮮莢做蔬菜吃。還有一種叫隔壁香 的,籽粒近圓形,顏色淺黃綠,初一看很像豌豆,但是籽粒大。這種黃豆的鮮莢炒來吃的時候很容易熟爛,所以一般用來吃鮮莢。現在流行黑色食品 ,所以這里也還有一些黑豆 種植,黑豆的種皮是黑色的,裡面是綠色的,現在經過育種改良,已經不是以前那種小黑豆了。籽粒已經比較大了。這種黃豆在這里因為種的少,營養高,所以不管是鮮莢還是干豆價錢都比較高。還有一種是近幾年才有的晚黃豆,這種黃豆籽粒大,顏色比八月白更淺。籽粒圓。這里稱為「腐豆」主要用來加工豆腐。
希望我說的這些對樓主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