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故宮平面圖
故宮平面圖如下: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1)故宮博物院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故宮意義:
從傳統的三大殿到「年輕」的寶蘊樓,從暢音閣到故宮文物醫院,故宮開放的區域越來越大,展示的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2019年元宵節期間,故宮博物院首次開放夜場,125個國家的外交使節參加了「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留下了美好而難忘的印象,87家外媒對活動進行了報道。
故宮每年都有大量的展覽走出紅牆,走到世界各地。2018年5月,「讓文物活起來——故宮文創作品展」在日本東京開幕。李克強總理和安倍首相參觀展覽後給予了高度評價。雖然展覽中沒有一件文物,但故宮文化的魅力透過文創作品鮮活地表達,深深吸引、打動了海外觀眾。
Ⅱ 故宮博物院的簡單標准平面圖
故宮博物院平面圖如下:
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中心,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佔地面積723600餘平方米,周圍環以10米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筒子河)。
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南名午門,北稱神武門,左右為東華門、西華門,其中午門為參觀入口,神武門為參觀出口。城內古建築總面積約16萬平方米(一說為163,000平方米),整組宮殿建築布局謹嚴,秩序井然,布局與形制均嚴格按照封建禮制和陰陽五行學說設計與營造,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
(2)故宮博物院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故宮博物館的主要構成:
1、太和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的至尊金殿,即民間所謂皇宮中的「金鑾寶殿」,這里是皇帝舉行重大朝典之地。初建於明永樂年(15世紀初),後經數次災毀和重建。明嘉靖朝改名皇極殿。滿清建都北京後改為今名,蘊含天下和諧的宏旨。現在的太和殿是清康熙年重建並留存下來的。
2、中和殿
中和殿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曾歷經三次火災,現存為明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重建,殿初名華蓋殿,後改中極殿,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始稱中和殿。保和殿頂為重檐歇山式,殿內沿襲宋、元「減柱造」法式,空間開闊,在清代是宴請王公、舉行殿試等的地方。
3、保和殿
保和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謹身殿。明嘉靖年間,曾遭火災,重修後改稱為建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保和殿,其意為「志不外馳,恬神守志」,以保持宇內的和諧,才能福壽安樂,天下太平。
保和殿匾額「皇建有極」匾,為乾隆御筆。典出:箕子《洪範》「皇建其有極」。保和殿內懸掛對聯:「祖訓昭垂,我後嗣子孫尚克欽承有永;天心降鑒,惟萬邦臣庶當思永保無疆」。
4、養心殿
明代嘉靖年建,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清代有8位皇帝先後居住在此,曾經是慈禧、慈安兩太後垂簾聽政處。
5、乾清宮
乾清宮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現存建築為清嘉慶三年(1798年)所建,是明清皇帝日常起居和處理政務的地方。
6、交泰殿
交泰殿建於明嘉靖年間,順治、康熙和嘉慶年間重修,原為皇後千秋節受慶賀禮的地方,清代用來存放「清二十五寶」御璽。
7、坤寧宮
坤寧宮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代屬皇後的寢宮,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仿盛京清寧宮的式樣重修。西端四間辟為薩滿教祭神的場所,東端二間是皇帝大婚的洞房,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緒三位皇帝均在此成婚。
8、文華殿
文華殿初為皇帝便殿,明天順、成化兩朝,太子踐祚之前,先攝事於文華殿,嘉靖十五年(1536年)改為皇帝便殿,清康熙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重建,為明清皇帝經筵之所。
9、武英殿
武英殿始建於明初,位於外朝熙和門以西。康熙四十年以後,武英殿大量刊刻書籍,圖完善精美,書品甚高,世稱「殿本」。
10、金水橋
位於太和門廣場,共5座,單孔拱券式。廣場南部自西向東蜿蜒流淌著一條如弓形的金水河,這就是所謂的「內金水橋」。這是紫禁城內最大,也是最壯觀,最華美的一組石橋。正中的是御路橋,供皇帝專用。東西兩側為王公橋,供皇室成員、親王大臣通行。再兩側為品級橋,供三品以上官員行走。功能和天安門前的外金水橋相同。
Ⅲ 故宮的造型,材質,外形,色彩分別是什麼
造型:房子造型。
材質:木頭石頭。
外形;宏偉。
色彩:色彩繽紛,主打外牆紅色。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也稱「紫禁城」。這里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宮,現辟為「故宮博物院」。故宮的整個建築金碧輝煌,庄嚴絢麗,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
並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故宮的宮殿建築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總面積達72萬多平方米,傳說有殿宇宮室9999間半,被稱為「殿宇之海」,氣魄宏偉,極為壯觀。無論是平面布局,立體效果,還是形式上的雄偉堂皇,都堪稱無與倫比的傑作。
(3)故宮博物院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故宮建築主要特點:
故宮的建築十分注意屋頂的裝飾,不但在屋角處做出翹角飛檐,飾以各種雕刻彩繪,還常常在屋脊上增加華麗的走獸裝飾。甚至故宮內各種門上九九排列的門釘,作為裝飾也具有十分濃郁的民族文化內涵。通過空間、形體、比例、均衡、節奏、色彩、裝飾等多種因素的協調統一。
才形成了故宮建築藝術特有的空間造型美。殿宇樓台,高低錯落,壯觀雄偉。故宮的建築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經典之作。故宮的建築藝術主要是群體組合的藝術,群體間的聯系、過渡、轉換,構成了豐富的鋪陳展開的空間序列。
故宮總體分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後寢兩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賀、接見群臣和舉行大型典禮的地方。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須彌座式三層平台上。
四周環繞著石雕欄桿,氣勢磅礴,為故宮中最壯觀的建築群,表現出不同凡響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宮中等級最高,體量最大的建築,也是我國現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結構殿宇。
北半部則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殿、皇極殿等,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與後妃、皇子和公主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
Ⅳ 誰能提供一下明朝時北京故宮的平面圖,要標明宮殿名,謝謝
1、這是明朝時北京故宮的平面圖,可以從圖中清楚的看到各個宮殿名。
(4)故宮博物院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參考資料:網路詞條網路詞條 北京故宮
Ⅳ 有關故宮的圖片和資料
成為第3位粉絲
北京故宮
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現為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中心。始建於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後經多次重修和改建,仍保持原來的布局和規模,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木構架宮殿建築群。最初的設計者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者蒯祥、陸祥等。北京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佔地72萬平方米。現存房屋8700餘間,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城設四門,南面正中為午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四門各建有重檐廡殿頂門樓。城四角各有一結構精巧、外觀秀麗的角樓。外牆高10米,護城河寬52米,長3800米。整個建築群按南北中軸線對稱布局,層次分明,主次有序。故宮的主體建築按使用性質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外朝布局疏朗,宏偉壯觀;內廷嚴謹華麗。外朝在前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兩殿為兩翼,是皇帝舉行大典,召見群臣,行使權力的行政區。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由梁九主持重建,面寬十一間(63.96米),進深五間(37.17米),是重檐廡殿頂的大殿,建築面積約2380平方米,由地面到殿脊通高30.05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古建築物。中和殿在工字形台基的中部,為面闊五間的單檐攢尖頂方殿,供在太和殿行禮時皇帝休息之用。保和殿面闊九間,重檐歇山頂,是舉行殿試和宴請王公貴族、文武大臣及外賓之處。中和殿和保和殿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5)由於馮巧主持重建。太和殿前兩側有體仁、弘義二閣,均為面闊九間加腰檐的二層廡殿頂樓閣。文華、武英兩殿則是面闊五間的單檐歇山頂建築。文華殿是皇帝聽大臣講書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齋居和召見大臣的地方。內廷是皇帝及其家庭的居住區,包括後三宮,東西六宮和乾東西五所等。後三宮在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為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通至御花園。乾清宮和坤寧宮是內廷的正殿、正寢,是帝、後的正式起居場所,均面寬九間,為重檐廡殿頂;交泰殿則是面闊三間的單檐攢尖頂方殿。乾清宮東西各有六組自成體系的院落,即東六宮和西六宮,是妃嬪的住所。東六宮南面有奉先殿、齋宮和毓慶宮,西六宮前面是養心殿。東西六宮之北各建五所院落,每院內各建前後三重殿堂,是皇子住所。故宮主要建築前三殿、後三宮均布置在中軸線上。其餘東西六宮,乾東西五所,則分別對稱地布置在其左右,拱衛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並通過各院落、殿宇的大小、廣狹來區分主次。前三殿是全宮最大的建築群,佔地面積達8.5萬平方米,是宮城的12%,後三宮則為前三殿的25%,其餘宮殿依次遞減,以突出前三殿、後三宮的主要地位。1961年定為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