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學篆刻要注意哪些篆刻有哪些方法怎麼刻
新手玩篆刻首先是要注意自己的手,別被刻刀刻著嘍。除了自己的手需要特別注意外,還需要提防著某寶上的各種新手篆刻套裝和石料套裝。這些個新手套裝和石料套裝不是說不好,如果你要是僅僅想體驗一下這個篆刻的話,這些套裝是個好選擇,相對便宜,東西還全。但是想要認真玩下去的話,那這些套裝就太雞肋了。
在回答的最下面我推薦了一百多冊篆刻書籍你可以看一下,在最上面這張篆刻圖的右下角可獲得這些所有篆刻書籍
剛開始學篆刻,你得配一把好刀。刀分鎢鋼和白鋼。鎢鋼刀硬,不容易磨損,但是它也脆,一些磕碰就可能導致刀刃崩碎掉,刀刃壞了之後還不好磨,因為它太硬了。白鋼刀相對較軟,容易磨損,但它韌性好,磕碰大多也就是導致卷刃,而且白鋼刀因為它軟,所以好磨刀。還有就是白鋼刀一般比鎢鋼刀便宜。我接觸鎢鋼刀多一點,白鋼刀接觸少,不了解,所以我只能推薦鎢鋼刀。鎢鋼刀就選最普通的永字刀,不用那麼花里胡哨的,一般買個八毫米的或者六毫米的就行,也可以配個三毫米或者兩毫米的來清底或刻一些細朱文。一般永字刀兩把最多七十塊錢,不摔的話用幾年沒啥問題。
石頭的話買青田石或者紅石就行,我推薦青田石,因為青田石便宜好刻。店鋪去淘寶搜「青田金石坊」(我沒拿錢)。我經常在這個店買石頭,價格便宜,石頭質量也好。
然後就是印泥,印泥的話可以先買個便宜的,「雙維」就可以,便宜實惠(我也沒拿錢)。後期可以買點好的,比如上海西泠的印泥。
最後就是印譜,這是個重點,剛開始買個漢印印譜就行,淘寶上也就一二十塊錢就能買到了。漢印入門要多臨,後期深入學習也要臨,有名的浙派,海派,皖派,京派都跟漢印脫不了干係。
最後的最後,就是記得多寫篆字,畢竟「印從書出」,篆字寫多了對於印面布局和篆字使用作用很大。
最後的最後的最後,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小東西,比如連史紙(蓋印花用的),轉印紙(把印文轉到石頭上用的),鬃毛刷(拓邊款用的),小楷筆,墨汁啥的。
估計剛開始買工具大概需要一兩百塊錢,前期投入較多,但後期花費絕對很少,注意,千萬別買淘寶上的各種新手套裝,把所有工具分開買。(我沒有拿錢宣傳,也沒有拿錢當水軍)
以上是我的一些個人見解,希望能提供幫助。
注意看圖片中右下角,此所有篆刻書籍資料均出自於此處
推薦篆刻工具書目錄:
│山西博物院藏歷代璽印.pdf
│嶧山碑.pdf
│嶧山碑與篆書技法.pdf
│嶧山碑及其筆法.pdf
│張遴駿道德經.pdf
│影印古本篆刻學鄧散木.pdf
│徐正濂談刀法與線條.pdf
│戰國文字編.pdf
│戰國璽印字根研究.ZIP
│明清著名藏書家-藏書印.pdf
│明清著名藏書家[1].藏書印..pdf
│來一石先生篆刻.pdf
│來楚生自用印存 [原石精拓].pdf
│西泠印社藏印選 [第一冊].pdf
│西泠印社藏印選 [第二冊].pdf
│西泠四家印譜.pdf
│西泠秋拍陳巨來精品.pdf
│趙之謙印譜原印本.pdf
│邊款知識和鈐印法.pdf
│送給篆刻新手的禮物 臨摹教程.pdf
│逍遙-武陵老井近作十數方.pdf
│鄧散木原拓印稿.pdf
│金意庵篆刻.pdf
│漢玉印精選(正).jpg
│漢瓦當精品.doc
│漢私印.pdf
│汪關印譜.pdf
│沉陽古籍:百體千字文.pdf
│沙孟海印學史.pdf
│沙村印話-沙孟海.pdf
│河南駐馬店的新蔡地區出土的戰國封泥.pdf
│古璽匯編.pdf
│古璽鑒賞150例.pdf
│古肖形印臆釋.pdf
│古陶文匯編.pdf
│高清漢代私印印譜2.pdf
│方介堪精品鳥蟲篆印.pdf
│施曉峰篆刻網路展.pdf
│篆刻技法-如何用刀.pdf
│篆刻技法圖典.pdf
│篆刻愛好者最易進入的四個誤區.pdf
│篆刻病印評改200例_韓天衡.pdf
│篆刻病印評改摘要.pdf
│篆刻藝術中不可忽視的另一面 邊款.pdf
│篆刻針度.pdf
│羅福頤+漢印文字征補遺.pdf
│ 篆刻編 先秦璽印.pdf
│ 《古璽匯編》
│ 《古鉨文編》羅福頤.pdf
│ 《古籀匯編》.pdf
│ 篆書的辨識與寫法.pdf
│ 篆字印匯.pdf
│ 篆字匯.pdf
│ 集古印篆增補六書通.pdf
│ 鳥蟲書通考.pdf
│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七篇.pdf
│戰國鉩印分域編.pdf
│掌上金石大字典.CHM
│故宮博物院藏古璽印選.pdf
│故宮博物院藏肖形印選.pdf
│方介堪《心經》原列印譜.pdf
│方介堪篆《心經》.pdf
│大千印留.pdf
│天津博物館藏印.pdf
│安持精舍印冣.djvu
│寶子碑.pdf
│封泥匯編-福庵.pdf
│將軍印100方.rar
│履盦三代朱跡.pdf
│篆刻印史編年.txt
│篆刻四大家印譜.pdf
│玉印集存.pdf
│玉印(反).jpg
│玉印(正).jpg
│王福庵.pdf
│王福庵印存.pdf
│王福庵原印拓片.rar
│王福庵篆書千字文.pdf
│王福庵篆書說文部目.pdf
│古璽文編.pdf
│古璽匯編 釋文訂補及分類修訂.pdf
│羅福頤印選.pdf
│虢季子白盤清末朱拓.pdf
│西夏官印匯考.pdf
│西泠印社百年社藏精品.pdf
│西泠印社社員袁道厚作品欣賞.pdf
│西泠印社藏-西泠八家篆刻.pdf
│百扇齋主手拓悲鴻用印.pdf
│福庵印綴.pdf
│秦印文字匯編.pdf
│秦漢鳥蟲篆印選.pdf
│簡明中國文字學 [修訂版].pdf
│篆書技法百日通.pdf
│篆書的辨識與寫法.pdf
│王綿之方劑學講稿.pdf
│甘氏集古印正.pdf
│印面.pdf
│歷代千字文真跡比較·篆書卷.pdf
│歷代印風系列 漢印.pdf
│歷代篆刻作品精選 .doc
│古圖形璽印匯.pdf
│吳昌碩臨石鼓文.pdf
│吳頤人篆刻作品展示.pdf
│圖釋古漢字.pdf
│基礎漢字形義釋源.pdf
│增補徐三庚印譜.pdf
│壬辰年迎春篆刻展.pdf
│金文大字典.pdf
│金文編(四版).pdf
│陳巨來治印墨稿選.pdf
│青泥遺真-新出秦漢封泥特集.pdf
│篆書章法.pdf
│篆刻.doc
│篆刻五十講_吳頤人.pdf
│篆刻入門.pdf
│篆刻刀法常識.pdf
│魯迅美術學院藏《嶧山碑》.pdf
│鳥蟲印精選(反).jpg
│齊白石印存 [原石精拓].pdf
㈡ 經典的篆體書法作品高清圖片
篆體書法是我國書法字體中的一種風格,它對我國書法字體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現如今,篆體書法有自身獨特的藝術魅力與特色風格,對書法有非常大的影響。下面是我整理的經典的篆體書法作品高清圖片。
精美的篆體書法圖片展示
先有大篆後有小篆。早在六千多年前,陶器上刻劃的符號和描繪物象的圖畫就具有文字的雛型,隨後在漫長的發展中,產生的象形(圖畫)文字。三千年前的殷商時代,在龜甲獸骨上刻劃的文字,即“甲骨文”,書法細勁挺直,筆畫無頓挫輕重。商周時代,出現的鑄在鍾、鼎、貨幣、兵器等青銅器上的銘文稱為“金文”或“鍾鼎文”。書法漸趨整齊,風格圓轉渾厚,字形變化豐富,參差不一。春秋戰國時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筆畫雄強而凝重,結體略呈方形,風格典麗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稱之為大篆。
篆書的歷史沿革
中國先秦伏羲氏時期,就產生了文字。考古學家論證是在龜甲、獸骨上刻畫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卜、預測吉凶禍福,故稱"卜辭"。但其已具備中國書法藝術的基本要素:用筆、結構、章法等。殷周時 期,鑄刻在鍾鼎彝器上的銘文即金文又稱"鍾鼎文"廣泛流行。
秦始皇大統後,統稱為"小篆",也稱 "秦篆",所謂篆書,其實就是掾書,就是官書。是一種規范化的官方文書通用字體。據文獻記載,秦以前漢字書體並無專門名稱,而小篆是由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國文字逐漸演變而成的。由於是官書,小篆只適合於隆重的場合,如記功刻石、叔量詔版、兵虎符之類。標准篆書體的體式是排列整齊、行筆圓轉、線條勻凈而長,呈現出庄嚴美麗的風格,與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這樣一些基本特徵:字形修長、而且緊畫、向下引伸,構成上密下疏的視覺錯感,這與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關系。線條勻稱無論點畫長短,筆畫均呈粗細劃一的狀態。這種在力度、速度都很勻平的運筆,給人以純凈簡約的美感。加之字體結構的趨簡約固定的傾向,小篆書體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縱橫成行的序性。秦篆有圓筆方筆之別,圓筆以秦刻石為代表;方筆以秦詔版權量為代表,為秦篆之俗體。
漢魏之際是秦篆的強弩之末,除用於碑銘篆額和器物款識之外,難得有獨立的篆書。
唐篆,因李陽冰出而復甦,但秦篆的渾厚宏偉之氣已盪然無存。
宋代金石之學和元朝的復古書風,使用權篆書得以起微潮,以篆書著稱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
㈢ 楷書毛筆書法作品欣賞高清圖片
楷書毛筆書法作品高清圖片欣賞
楷書毛筆書法作品高清圖1
楷書毛筆書法作品高清圖2
楷書毛筆書法作品高清圖3
楷書毛筆書法作品高清圖4
楷書毛筆書法作品高清圖5
楷書的演變過程
楷書,又稱正楷、楷體、正書或真書,是漢字書法中常見的一種字體。其字冊碰形較為讓棗正方,不像隸書寫成扁形。楷書仍是現代漢字手寫體的參考標准,也發展出另一種手寫體鋼筆字。
行書在楷書的基礎上產生,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草,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州滑談字體,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筆勢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要求楷書那樣端正。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
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大約是在東漢末年產生的。草書:漢字的'一種書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魏碑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稱,大體可分為碑刻、墓誌、造像題記和摩崖刻石四種。北魏書法是一種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過渡性書法體系,對當時的隋和唐楷書體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歷代的書法家在創新變革中也多從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
㈣ 姚奠中《金文對聯》金文書法作品欣賞(高清圖片
姚奠中《金文對聯》金文書法作品欣賞(高清圖片)
上聯是:吾其魚乎思夏後 下聯是:其為人也想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