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伏苓長的是什麼樣
茯苓長的什麼樣具體如下圖:
茯苓是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它的形狀像甘薯,並不規則,大小不一,呈現球形或橢圓形。外皮很薄且粗糙,外面是黑褐色的,裡面是白色或粉色。有明顯的皺縮紋理,有的具裂隙。在7-9月份挖出,然後清洗干凈,放在旁邊晾乾、切塊。氣微,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
茯苓(拉丁文:Poria)是擬層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常寄生在松樹根上,形如甘薯,球狀,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內部粉色或白色。
茯苓主要分布於中國、美洲、大洋洲和日本及東南亞的一些國家,適宜中海拔、氣候涼爽、乾燥、砂質土壤、10-35°坡地。國內大多分布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山西等地。主產於安徽、雲南 、湖北。
茯苓多於7-9月採挖,挖出後除去泥沙,堆置「發汗」後,攤開晾至表面乾燥,再「發汗」,反復數次至現皺紋、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後,陰干,稱為「茯苓個」。或將鮮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陰干,分別稱為「茯苓塊」和「茯苓片」。
❷ 茯苓 長什麼樣
茯苓是十分不錯的中葯材,它的葯用價值很高,而且它的形態十分的特別,有球形、扁圓形、橢圓形等各種不規則的形態,平時可以將其混合其它食物一起吃,也可以搗碎沖泡茶飲用。
茯苓是多孔菌科茯苓屬食材,它的形態不規則,一般在秋季7~9月時從土壤中挖取,表面有很明顯的皺縮紋,而且外表也相對較為堅實,外表粗糙是淡棕色的,而內部是白色的,也有少數的內部是淡紅色的。
每次將茯苓從土壤中挖出,首先需要將表面的土壤去掉,還要用清水將其清洗干凈,放在陰涼處晾乾就可以了,平時可以將其切成塊,也可以切成片、搗碎成粉末食用,有著很高的葯用價值。
其實茯苓中蘊含著大量的膳食纖維、煙酸、維生素B2、氨基酸等多種營養物質,平時適量食用茯苓,可以起到不錯的養心安神、健脾補氣等功效,但卻不宜大量食用茯苓,會造成身體不適等現象。
❸ 茯苓長什麼樣子
呈類球形、橢圓形、扁圓形或不規則團塊,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顯的皺縮紋理。體重,質堅實,斷面顆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層淡棕色,內部白色,少數淡紅色,有的中間抱有松根。氣微,味淡,嚼之粘牙。
(3)茯苓是什麼弄的圖片擴展閱讀
1、《本草綱目》:茯苓氣味淡而滲,其性上行,生津液,開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張潔古謂其屬陽,浮而升,言其性也;東垣謂其為陽中之陰,降而下,言其功也。
2、《本草衍義》: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闕也。
3、《本草正》:能利竅去濕,利竅則開心益智,導濁生津;去濕則逐水燥脾,補中健胃;袪驚癇,厚腸臟,治痰之本,助葯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