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喉頭到底是哪個地方
連接咽頭的特殊化的起始部分稱為喉頭。
脊椎動物中進化水平在兩棲類動物(青蛙、蟾蜍、蠑螈等)以上的動物具有氣管,而連接咽喉的特化的開始部分稱為喉。它可以用來保護空氣管道或作為聲學結構。它也是氣管和食道分離的地方。喉軟骨由鰓弓進化而來,支撐喉壁,而以下鳥類的喉壁發育不全,只有環狀軟骨和杓狀軟骨。
喉頭位置在歌唱發聲中的重要性,一直受到廣大聲樂教師和歌唱者的重視。歌唱中喉的位置是否正確,直接影響到歌唱的音質。
(1)喉結以下是什麼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喉頭的注意事項:
1、不要用嗓過度。過度使用聲音是指濫用聲音超出本人能力。每個人的發聲能力包括音高(聲音頻率范圍)、強度(聲帶張力)和持續時間(聲音使用時間)。如果超過這個范圍,就會發生聲帶疾病。
2、演員唱歌,老師授課前不宜飲食過飽,最好二小時前不要進食。
3、生活習慣不良,如煙、酒、辣椒嗜好以及唱後冷飲,對喉部器官不利。因此要盡量改變此類習慣。
4、要改掉清嗓的習慣。很多人可能經常用這個動作來咳掉喉中的痰或者使自己的聲音更加清晰,但這個動作使聲帶瞬間嚴重拉緊,容易造成聲帶損傷。
5、聲帶小結手術後最好要禁聲1-2周以上。
⑵ 咽喉部位是哪
醫學生咽和喉是分開的兩個不同部位,而我們通常所說的咽喉是指口咽,慢性咽炎最主要的病變也是在口咽。口咽對著圖看。而你非要咽喉的話,咽是指鼻咽+口咽+喉咽。而喉是指圖上標著的喉咽前面的部位,就是聲門附近那裡,大概就是喉結的高度。咽部是在喉結上方的。
⑶ 求詳細介紹口腔發音器官在什麼位置,(有圖解最好)
發音器官及發音機理
盛諫
為了便於指認發音器官,首先將右圖中各發音器官及其部位的名稱說明如下:
1 上唇; 2 上齒; 3 上齒背; 4 上齒齦; 5 硬齶;6 軟齶; 7 懸雍垂; 8 鼻腔; 9 咽部; 10 聲帶;11 下唇; 12 舌尖; 13 舌前; 14 口腔; 15 舌中; 16 舌後。
(此圖參照了David Crystal,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p157,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北京,2002)
還有一個器官圖中未能畫下,這就是肺,它位於聲帶(10)的下方。
發音器官的分布大致可以分為里外兩部分,我們從最裡面的肺說起。
肺是人的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通過氣體交換維持血液中的氧氣供應,次要功能是發聲時產生氣流引起聲帶振動。
聲帶(10)位於喉結(男人的喉結比女人明顯)部位氣管內。聲帶分為二爿,不發聲時分開,氣流暢通,不引起聲帶振動。發聲時二爿聲帶相互靠攏,氣流便能引起它振動,從而成為一個產生聲音的振動源,就好似中國樂器嗩吶(又名喇叭)的雙簧葦哨、蘆笙中的銅制簧片。
懸雍垂(7)俗稱小舌頭,通常人們因感覺不到它的動作而不注意它的作用。當軟齶帶著它上升時,氣流流向鼻腔的通道就被堵死,氣流只能經口腔流出。如果軟齶帶著下降,氣流就會流經鼻腔。(懸雍垂的實際功能現在並不是完全清楚,在最近一些耳鼻咽喉科專業雜志上被稱為「神秘的懸雍垂」。某些語言(如法語)需要它發出某種特別的聲音, 英語、漢語都不是這種語言)
在大腦控制下,懸雍垂、聲帶和肺這三個器官會根據人的意念產生相應的發音動作。這些動作雖然看不見也不太容易感覺到,但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小實驗來檢驗它們的動作效果。例如,為了檢測聲帶是否振動,可先把手掌緊緊地貼在耳朵上,然後大聲說「啊…」,就會感到這種聲音像是一種振動,一種附帶的嗡嗡的聲音(此試驗引自袁家驊等譯,龍布菲爾德,語言論,111頁,商務印書館,1985)。 為了檢驗軟齶及懸雍垂的升降效果,可先將手掌放在口鼻前面,然後讓腦子下命令說「哈…」,手掌就會感到有股氣流從口裡出來直沖手掌;如果把嘴閉住,腦子下命令說「哼…」,手掌就感到氣流從鼻孔出來。稍加練習,還可以做到張著嘴,氣流也只從鼻子出來。
樂器除了振動體外,還需要有共鳴腔,有的共鳴腔還是可控可調的,例如嗩吶的帶孔錐形木管及下部銅喇叭口,可通過手按不同的孔來控制音的變化。共鳴腔不僅能使聲音因共鳴而增強,而且還控制聲音的音色和頻率的高低。人發聲器官的共鳴腔有兩個,以口腔為主,鼻腔為輔,使用哪個,依靠軟齶及懸雍垂(7)來選擇。口腔在發聲過程中的作相當於一個形狀和體積都可控制的共鳴腔。在舌的動作、口的開合與唇形的變化共同作用下,能產生各種各樣的聲音 (例如口技演員能將自然界的許多聲音模仿得惟妙惟肖),語言所利用的聲音僅是其中的一部分。鼻腔僅用來產生鼻音。因為除了懸雍垂,鼻腔沒有其它可控的部件。
⑷ 喉結下方是什麼部位
喉結及喉結下方是喉,喉的下方是氣管。
⑸ 每次唱歌都覺得聲帶特別累,我的聲音放不開,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若想把喉嚨完全打開,必須首先搞清楚用力的部位和感覺。
1、首先讓你的肩放鬆 舒展 這很重要 其實唱歌時聲音不是單純從嗓子中發出來的 正確的姿勢會讓你的聲音聽起來不是悶著
2、氣息不足、不穩的問題 唱歌時用力不在嗓子 你的小腹要用力 是緊綳的 平時唱歌時注意控制 這樣不會感覺很吃力 越高音這個地方就多注意一些 嗓子別綳得太緊 沒人能僅憑嗓子喊出海豚音的。
(5)喉結以下是什麼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聲帶結構:
聲帶部位結構人體解剖彩色圖片聲帶是人類發聲的主要結構,從極輕微的聲嘶到完全失聲,多為聲帶病變或其他病因使聲帶的正常運動發生障礙所致。聲帶位於喉腔假聲帶(室帶)下方,左右各一,由聲韌帶、肌肉和黏膜組成,前起甲狀軟骨板交角內面,後端止於勺狀軟骨底部前端的聲帶突。聲帶張開時,出現一個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稱為聲門裂,空氣由此進出,亦為喉部最窄處。中國成年男性的聲帶一般在18mm~24mm,平均長度為20mm左右,成年女性一般在14mm~18mm,平均為15mm左右。當由肺部呼出的氣流沖向靠攏的聲帶引起振動的時候,即發出聲音。喉部發出的聲音為基音,受咽、口、鼻、鼻竇、氣管和肺(共稱下共鳴腔)等器官的共鳴作用而增強和使之發生變化,成為聽到的聲音。
為了保護好聲帶,建議注意以下幾點:
⑴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對上呼吸道感染的抵抗能力;
⑵ 少吃刺激性食物,避免用嗓過度,禁煙酒;
⑶ 加強勞動保護,對生產過程中的有害氣體和粉塵需妥善處理;
⑷ 教師、文藝工作者需注意正確的發聲方法,感冒期間尤其要注意,且不可發聲過度;
⑸ 早期聲嘶患者,應強調聲帶休息,同時進行積極的治療。保護聲帶從正確發聲開始
聲帶小結等慢性喉炎疾病,會使聲帶嗓音病變,即使做了手術或者其它治療後一度好轉,但若發聲習慣仍得不到正確的糾正,病變仍有可能再次發生。因此對嗓音病人來說,在物和手術治療外,更要注意進行正確的嗓音訓練。
1.不要用嗓過度。用嗓過度是指濫用超過本人能力范圍的嗓音(用聲)。每人的發聲能力有音高(聲音頻率范圍)、音強(聲帶張力)、音時(發音用聲的時間)三個方面,超過此范圍將發生聲帶病變。說話要保持適宜的音量和音調,最好是勻速。用聲不要過長、過高、過累。
2.科學發音。高、低、中音交替使用,因為發高音時用聲帶前1/3,發中音時用聲帶中1/3,發低音時用聲帶後1/3。這樣發音不但有聲有色,還可以使聲帶交替休息。
3.改掉清嗓習慣。很多人可能經常用這個動作來咳掉喉中的痰或者使自己的聲音更加清晰。但這個動作使聲帶瞬間嚴重拉緊,容易造成聲帶損傷。
4.及早治療急性咽喉炎,避免轉成慢性咽喉炎。感冒時要注意聲音休息,尤其是感冒出現聲音嘶啞後。及時治療並避免咳嗽,以防咳嗽震傷聲帶。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酒後、感冒後或咽喉炎症時避免大聲喊叫或長時間說話,以免形成聲帶小結。
此外。平時應少吃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兒童不要經常大聲喊叫,以免聲帶形成喊叫結節
保護聲音的小妙方:
(1)限制工作之外的說話時間,減少不必要的長時間聊天或打電話;
(2)使用適當的音量說話,善用麥克風;
(3)悄悄話是不正確的說話方式;
(4)不抽煙、喝酒,勿吃辛辣油炸類食物,如濃茶、咖啡、辣椒、巧克力、冷飲等;
(5)適當的運動,常保持心情愉快與放鬆;
(6)感冒時應盡量減少說話,此時更須多喝溫開水與聲帶保養;
(7)長時間講話時,應多喝溫開水保持咽喉濕潤;
(8)經常用嗓人群,建議服用保護聲帶葯物慢嚴舒檸清喉利咽顆粒。
⑹ 喉嚨在哪裡
喉嚨在頸前正中部,仰頭用手在頦下能夠摸到喉嚨。喉嚨在舌骨下,在頸部正中能夠摸到甲狀軟骨V型切跡,再往下能夠摸到環狀軟骨,再往下是第一氣管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