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茶葉有些什麼病菌圖片
擴展閱讀
手機好多圖片 2025-02-02 09:48:56
日本哪個牙膏最好圖片 2025-02-02 09:46:41

茶葉有些什麼病菌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8-07 22:28:21

❶ 茶葉病蟲害防治

茶葉病蟲害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大力推廣生態控制、物理誘控、生物防治和科學用葯等綠色防治技術,減少化學農葯的使用,保障茶葉質量安全,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茶葉生產可持續發展。

一、茶葉病害

1、茶炭疽病:發病時,成葉和老葉邊緣或葉尖產生病斑,初為暗綠色水漬狀,後轉黃褐色,最後變為灰白色的不規則形大型斑塊,其上散生黑色細小粒點,病健部分界明顯。全年以梅雨季節和秋雨季節發生最重。

防治措施:(1)加強茶園管理,增施磷、鉀肥和有機閉陵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清溝排水。(2)在新梢1芽1葉期噴葯防治。選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劑2000倍液或25%咪鮮胺乳油1000-1500倍液或10%多抗黴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

2、茶餅病:主要危害嫩葉、嫩梢、葉柄。嫩葉染病初現淡黃色或淡紅色近園形透明斑,後病斑正面凹陷,背面突起,形成皰斑,其上覆蓋一層灰白色或粉紅色粉末,最後粉末消失,形成淡褐色枯斑,邊緣有一灰色白色圈,形似餅狀。一般3-5月和9-10月發生嚴重。

防治措施:(1)加強苗木檢疫,防止病菌通過茶苗調運傳播。(2)增施磷、鉀肥,提高茶樹抗病力。(3)發病初期,選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脊做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10%多抗黴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

二、茶葉蟲害

1、假眼小綠葉蟬:以若蟲和成蟲刺吸茶樹嫩莖、嫩葉的汁液進行危害,受害輕者,芽葉失綠、老化,影響茶葉產量、品質;受害重者,頂部芽葉呈枯焦狀,茶芽不發,無茶可采。

防治措施:(1)加強茶園管理,實行分批採摘。(2)在成蟲期用黃板誘殺,每畝用量15-20張。(3)化學防治。選用22噻蟲%·高氯氯懸浮劑5000-6000倍或50%丁醚脲懸浮劑2000倍液或24%蟲蟎腈懸浮劑1500-2000倍液或15%茚蟲威乳油3000倍液。

2、茶尺蠖:以幼蟲取食嫩葉和成葉,大發生時可將茶樹老葉、新梢、嫩皮、幼果全部吃光。全年發生六代,以7-9月的第三、四代為害較重。

防治措施:(1)物理防治。利用成蟲的趨光性,用頻振式殺蟲燈在發蛾期誘殺成蟲。(2)生物防治。對一、二、五、六代茶尺蠖用(1萬PIB/微升·2000IU/微升)茶核·蘇雲金500倍液噴施。(3)化學防治。選用0.6%苦參鹼水劑800-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或2.5%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5%茚蟲威乳油3000倍液噴霧。

3、黑剌粉虱:主要以幼蟲在葉背吸取汁液進行危害,其分泌物常誘發煤煙病。

防治措施櫻態衡:(1)加強茶園管理,適時修剪,增進通風透光,抑制蟲口數量增長。(2)物理防治:成蟲期用黃板誘殺,每畝15-20張。(3)化學防治:選用15%茚蟲威乳油3000倍液或24%蟲蟎腈懸浮劑1500-2000倍液噴霧。

4、茶橙癭蟎:以幼、若蟎和成蟎刺吸嫩葉和成葉的汁液進行危害。受害葉片失去光澤,葉色變淺,葉正面主脈發紅,葉背面出現褐色銹斑,芽葉萎縮、僵化,影響茶葉產量和品質。全年以夏、秋茶期危害最重。

防治措施:(1)加強茶園管理,及時分批採摘。(2)化學防治:選用99%礦物油200倍液或57%炔蟎特乳油2000倍液等噴霧;冬季可用45%晶體石硫合劑200倍清園。

預防病蟲害,可以適當的追施沃葉水溶肥。

❷ 金駿眉茶里的小黃粒是什麼

茶界向來有「白霜可見,金花難覓」的說法,這里說的金花是一種菌,學名:冠突散囊菌,是一種對人有益的酵素類菌,極為珍貴。

「金花菌」本身無營養,但其能產生一種酶,促進茶葉中的蛋白質、茶多酚、澱粉類物質,轉化成對人體有益的物質,這種物質優化和提升了普洱茶的色、香、味品質,使其更甘甜爽口,且能增強人體機能,改善人的陰陽平衡,同時能有效抑制有害黴菌的生長,繼而幫助人體抵抗疾病的入侵。

但金花較為罕見,普洱茶的陳年的茶品中才能出現金花,有一些必要的前提條件:

①普洱茶茶品外冷內熱、外干內濕。

②茶葉滲出物濃稠。

③「冠突散囊菌」存在於茶原料內,或在製成品後攤晾過程中有此類微生物附著。

三大條件缺一不可,才能在以後的儲藏過程中逐步生長形成金花。陳年熟茶相對陳年生茶中的「冠突散囊菌」出現幾率更高些,但也是相當少見。因為「冠突散囊菌」的孢子不容易在熟茶的渥堆發酵過程中大量存活。

以上因素使得金花成為普洱茶市場上的「稀客」,然而經常有人在茶上發現一些小黃點,以為是金花而喜出望外,千萬小心,這些黃點很可能是劇毒的黃麴黴。

黃麴黴屬強致癌物質。外觀呈黃色片狀分布,生存於潮濕溫熱的環境中。在普洱茶「濕倉」情況下常易滋生,「造舊」的普洱多產生黃麴黴。

怎樣識別金花和黃麴黴?

外觀辨別

1. 黃麴黴造成霉變後又乾燥處理的茶,黴菌體干癟,形狀不規則,呈黃褐色或黃白色;金花任何時段都是金黃色飽滿的圓形顆粒。

2. 在休眠期,黃麴黴只有黃色粉狀孢子,但在生長期一定有菌絲形成;金花不會有菌絲存在。

3. 黃麴黴的孢子顆粒極細微附著不緊,容易吹散落成粉狀;而金花附著緊實,不易掉落。

4. 黃麴黴是絲狀或粉狀成片分布,為淺黃色,在茶的表面就可看到;金花通常在茶餅、磚、沱的內部,為點狀顆粒,呈金黃色,茶麵分布時即便有顆粒同處分布,但個體清晰,間界清楚

沖泡後辨別

黃麴黴霉變茶,湯色黑紅或棕黑,渾濁粘膩,味道有霉變味;而有「冠突散囊菌」的茶品,茶色紅亮,且較普通茶品更加清澈透亮,口感滑順,甜香,極耐沖泡。

長黃麴黴的普洱茶是變質茶,沖泡後氣味很嗆鼻,有極強的霉變氣息,而長金花的普洱茶口感更加醇厚潤滑,還有金花特有的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