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豬肉的哪個部位最好吃帶圖片的
豬肉到底哪個部位最好吃?
一、豬身上哪些肉能吃
(一)先說不能吃的肉。有人會說,豬身上就沒有不能吃的肉,你這是不懂二師兄啊。其實不是的,豬身上還真有不能吃的肉,一共有3個部分:
甲狀腺,俗稱栗子肉,外觀像板栗模樣圓球肉,有甲狀腺激素,吃了會擾亂激素分泌,表現出頭暈惡心,心律不齊。
囊包肉,豬肉里寄生囊蟲而形成的肉疙瘩。搞不好會活體混進人的身體,繁殖害人。
淋巴結,不好吃還有感染病菌的風險。
除此之外,還有個部位要慎吃,就是血脖肉,經常打針注射,又是淋巴結集中的地方,還是甲狀腺所在位置,外行很難清除干凈,吃著有風險,吃它要慎重。
(二)除此之外的豬肉都能吃。這里不用生理學名詞,就用廚房概念介紹豬肉的部位和名稱。從頭到尾排列:
豬頭。分豬臉肉和豬頭肉,包括豬耳、豬舌。
槽頭肉。血脖肉。
梅花肉。上肩部位。
肋條肉。分前排肉和排骨肉。
前胛肉。前腿部位。
裡脊肉。靠著脊骨的整條肉。
五花肉。軟肋部位。
囊膪肉。下乳部位。
坐板肉。後臀部位。
後腿肉。
豬蹄。
豬尾巴。
豬下水。
(烀豬肉是我國最原始的吃法,如今早就成了地方名菜,在東北最為普遍。吃之前的處理就像大爺這樣,火燎再刮洗干凈,整體入鍋,烀個爛熟,好吃的不得了。)
二、豬身上哪些肉好吃
有句俗話,「只有不會做的廚子,沒有不好吃的肉」。尤其是豬肉,不同部位都有不同做法,出來不同的風味和口感,滿足不同場景的需要。
我們還按著順序介紹,只說比較典型的部位,也就是常做到的、有名堂的肉菜:
(一)豬肉部分
前胛肉。最佳肥瘦對比,3:7,而且脂肪混在瘦肉里,不像肋條肉和五花肉那樣截然分開。適合所有做法,燉蒸煎炸,餃子丸子首選。
排骨肉。簡稱排骨,紅燒、清燉、粉蒸都是美味啊。
裡脊肉。最適合爆炒,好看好吃。滬菜的大排用的也是這塊肉。
五花肉。最適合做紅燒肉、米粉肉。
後臀肉。做回鍋肉,鹵肉。
脖子肉。除了剁餡還是剁餡。
囊膪肉。也是剁餡。
(二)豬雜部分
豬臉肉。也叫豬頭肉,鹵啊。還有豬耳朵、豬舌頭,鹵出來就是豬頭鹵三寶。
豬頭。這個要單列。兩種做法:一是連皮整個大鍋里煮熟,歷史上有名堂的菜,江淮菜里和東北菜里叫烀豬頭,做好了是豬肉菜餚里最最香的一道菜;二是去了豬臉,單獨烀熟,也是囫圇個的烀。那個香,寫到這里就忍不住饞涎欲滴。
豬蹄。鹵、清燉、紅燒,絕味絕菜,無與倫比。
豬尾巴。鹵和紅燒,只是因為個小量少,不易買著。因而吃的較少。
腿骨。清燉了,有肉有湯,肉香湯鮮。
(三)豬下水
心肝肺。各自等份清燉湯,鮮、鮮、鮮!
豬肚。爆肚尖、溜肚片、肚包雞、二補鍋……
豬大腸。九轉大腸、葫蘆頭、各種燒、鹵……
豬腰子。腰花菜式說不完。
豬小腸。主要用來做腸衣和手術線,很少吃到。
(紅燒肉里東坡肉,好吃到什麼程度?把外國人都給鎮住,感覺著要成為中餐代表了。)
三、豬身上哪些肉最好吃
(一)屠夫說的三塊
護心皮。只要傳統手工殺豬,這塊肉別人甭想吃到,都屠夫和主家共享,市場上絕對買不到。
心肝肺。殺豬菜主角,就是和護心皮一起燉了。
腹腔挨著脊骨的裡脊肉。這塊肉的確是豬身上最好吃的一塊肉,比護心皮還要好,只是太少了,挨著脊骨一邊一小溜。爆炒最香。而且剛殺的豬,割下來爆炒。這塊肉無法買到。因為家養的豬,屠夫不給你留,當頓吃了。商品豬生長時間短又活動少,這塊肉弱到基本割不著。
(把回鍋肉做到這樣,誰還能說不是最好吃?)
(二)賣肉說的三塊
裡脊肉。這塊肉賣的最快,喜歡炒肉的首選裡脊肉,好切好炒。
排骨肉。這塊肉最先賣完,因為不像裡脊肉,還有肥肉連接,賣肉的會故意壓一壓,目的是捎帶上肥肉。
五花肉。其實三樣肉賣的一樣快,去肉市晚點就會發現,肉還很多,這三樣肉都基本沒了。
(喝酒人要說這個菜不是最好吃的就不算喝酒人。)
(三)廚師說的三塊
紅燒肉。紅燒肉很多菜式,首選東坡肉,燒肉類首選。
回鍋肉。和青椒炒肉一起,位列炒菜之首。
米粉肉。蒸肉類首選。
最後結論:只有不會做的廚子,沒有不好吃的豬肉。至於到底哪個部位最好吃,我實在說不上來。要不您來說道說道?
❷ 為什麼有的豬頭肉吃起來脆脆的,有的吃起來卻是很爛的對此你怎麼看呢
為什麼有的豬頭肉吃起來脆脆的?有的吃起來確實很爛的,對此,談一下我的看法。
一、亞硝酸鈉泡熟的也會脆脆的
亞硝酸鈉是有劇毒的,但是很多不良的無知的商家也在用,雖然在一定劑量內飾安全的,但是你長久吃了還是會危害健康。所以他自己鹵的豬頭肉他從來不吃,而這種製作方式風險極大,一是有關部門的檢查;二是一旦發生安全質量事故,就是毀滅性的打擊,不但自己關門歇業,甚至對於你的整個人生都是重創;所以建議大家千萬不要存在僥幸心理,去使用這種物質。蒸絕中豬頭的方法在北魏時的《齊民要術》上也介紹過:「取生豬頭,去其骨。煮一沸,刀細切,水中治之。以清酒、鹽、肉蒸。皆口調和(調味適當)。熟以乾薑、椒著上食之。」這與東坡介紹的方法是有些相同的。文章圖片3做法:將豬頭放清水中,鑷去毛,刮洗干凈。豬面朝下放砧板上,在後腦中間劈開,挖出豬腦,剔去骨頭,割下耳,去掉豬眼圈、淋巴肉、嘴唇、耳圈、鼻子。豬臉切成兩塊,則擾下巴切成三塊,再放入大鍋內,舀入開水(淹沒為度),用旺火燒沸幾分鍾,撇去浮沫。放入竹算墊底後,先將豬耳、嘴唇、鼻子,放在下面,然後把肉塊(皮朝上)排放在竹算上面。再加紹酒、蔥結、薑片、八角,蓋上鍋蓋,用中火燒約一小時後,加入糖色、紅曲粉,再蓋上鍋蓋,燒五分鍾,用小火燜至酥爛(約兩小時),加冰糖屑、白糖,待鹵汁收稠時,鍋離火口,取出醬汁肉,皮朝上放在瓷盤中。食時切片後澆上鹵汁即成(多餘的鹵汁留作下次用)。
二、很多添加劑能讓豬頭肉燉爛
可以合法規范使用復配食品添加劑〔富磷聯〕,先將豬頭肉用富磷聯浸泡腌制後燉煮,肉質脆嫩多汁、非常好咬,出品率高,這種口感非常適合老人和小孩,這種方式雖然比較安全,也不違背國家食品安全規定,但是消費升並盯山級大環境下,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如果你敢自信地跟顧客講你用了添加劑,而顧客也能接受,證明這種方式大眾認可了,可你說可能嗎?所以有遠見的鹵菜人當拋棄這種方式,多用傳統的技法來製作。
最好的做法應該是:豬頭肉約2500克泡入水中洗凈,鑷去細毛,割下雙耳,去掉豬眼圈、嘴唇、耳圈、鼻子、臉劈成兩塊,下巴劈成3塊,再放入水中浸泡,漂去血水。下水鍋煮半小時,撈出洗凈切成塊。取鍋上火放油,下甜面醬炒成甜醬色,加入鹵汁,放入肉塊、茴香、桂皮、醬油、精鹽及清水,先用旺火燒沸,再用炆火煮約3小時至肉酥爛即成。
❸ 豬各部位肉的名稱圖片全解
豬各部位肉的名稱為豬頸肉,豬頰肉,梅花肉,前排肉,裡脊肉,五花肉,後臀尖肉,做臀肉,彈子肉,前腿肉,後腿肉。豬各部位肉的特點
豬頸肉:豬頸肉與豬頭肉相連
豬頰肉:豬頰肉是豬臉和豬下巴相連的肉
梅花肉:梅花肉也就是豬的上肩肉
前排肉:豬前腿上部的肉
裡脊肉:裡脊肉分為大裡脊肉和小裡脊肉
五花肉:五花肉也就是豬肚皮上的肉
後臀尖肉:臀尖肉是豬屁股上面的肉
做臀肉:豬屁股上的肉
彈子肉:彈子肉在豬後腿的上方
前腿肉:前腿肉含有的瘦肉較少
後腿肉:後腿肉口感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