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具體都在什麼地方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河西走廊的西端。始建於先秦十六國時期,經歷了北朝、隋朝、唐朝、五代、西夏、元朝十六國的建設。形成了巨大的規模,有735個洞窟,45000平方米的壁畫和2415套泥塑彩塑。它是世界上最大和最豐富的現有佛教藝術遺址。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7公里的五洲山南麓,石窟沿山雕琢,東西長1公里。這里有45個主要的石窟,252個大小不一的窟龕,以及51,000多尊石像,是中國最大的古代石窟之一。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它是中國石雕藝術的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是中國三大石窟之首。它始建於先秦時期,後經數個朝代的修復和經營,才形成今天的宏偉規模,共有700多座石窟,4.5平方米的壁畫,2400多座泥塑彩塑。同時它還保留著當今世界上內容最豐富、規模最大的佛教石窟,在近代出版時還發現石窟內共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所以後來一直有專門研究敦煌的人對這些進行研究。但是後來由於偷盜和欺詐,所以石窟丟失了很多文物,寶藏也經歷了很多不同程度的破壞,所以莫高窟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來在1987年被三大石窟中第一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地。
B. 中國古代三大石窟
中國古代三大石窟一般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以開鑿年代為序)。
一、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又稱「千佛洞」,以其精美絕倫的敦煌壁畫聞名於世,飛天和反彈琵琶也成為最鮮明顯著的敦煌文化。也是建造時間最早的一座佛教石窟,前秦時期就已經修築完成,歷經了幾個時代的興建,因此敦煌莫高窟的規模和藝術成就是非常高的,是佛教藝術發展的頂峰。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二、雲岡石窟
雲岡石廳銷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石窟之一,這座位於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代表了佛教藝術的第一個頂峰傑作。其中包含了大小窟龕252個,佛像近5萬1千尊。展現了雲岡石窟的規模之宏大,並且雲岡石窟靠武周山而修建的,氣勢十分磅礴大氣。代表了典型的公園5-6世紀的中國佛教文化。
三、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密布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現存窟搜伏喚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2680餘品,佛塔70餘座,造像11萬余尊。
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可謂是建造時間最久的一座石窟。一直從隋唐至宋代,不算最初北魏的修建,又連續修建了400餘年之久。並且位於懸崖峭壁之上,其中所藏的佛像數量高達11萬尊。代表了當時中國石刻藝術的巔峰,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相關說明
敦煌莫高窟有5萬多件古代的文物,其衍生而出的典籍被稱為是敦煌學,但是在近代遭到了嚴重破壞,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是2008年我國最佳旅遊品牌景區,其中的曇曜石窟,是我國佛教藝術的巔峰經典傑作,龍門石窟不僅反映出我國5-10世紀皇室信世凱佛的興衰變化,同時側面反映出我國歷史上的經濟狀態,有著重大意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三大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