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多雲的天氣符號是什麼
多雲的天氣符號如圖所示:
在天氣預報中,「多雲」的天氣有嚴格界定,它是指一種可以稱之為「晴陰之間」的天氣。在氣象學上是指天空中雲覆蓋面占天空十分之四至十分之八。
當氣象觀測員觀測到某種天氣現象時,即應在觀測簿當日「天氣現象」欄記入相應的符號,除少數現象外,並應同時記入其起止時間。
(1)請轉多雲的圖片是什麼樣子的擴展閱讀:
在多雲天氣下活動要謹防紫外線侵擾。紫外線是電磁波譜中波長從10納米到400納米輻射的總稱,人眼無法察覺,但過多的紫外線卻可能損傷眼睛。
德國好視力協會提醒說,在多雲的夏日裡,人們也不應忘記保護敏感的雙眼,因為部分紫外線依然可以穿過雲層,到達地表,讓眼睛長時間暴露在這些紫外線下,很可能會造成一定損害。
㈡ 請問小雨轉多雲的圖例怎麼畫中雨轉陰的圖例呢還有多雲轉雷陣雨。(用語言描述即可)謝謝!
首先一般來說,我們對於小雨轉多雲這種圖例是分為兩部分的,前面一部分是小雨的標標識,就是一朵雲下面畫一個雨滴,而如果說是中雨的話,那麼我們需要畫兩個雨滴,上面一朵雲,當然這個雲是都是需要灰色的或者是深灰色的,而如果說是後面的情況的話,那你可以畫一個剛出雲雲霧的太陽,這種狀態就是多雲的狀態,如果是整體是深灰色的雲,那麼這個是陰天的狀態。至於雷陣雨的狀態,那就是上面一朵深灰色的雲,然後加點雷電加點雨滴即可,而雨滴需要根據雨量的多少,或者說是小雨中雨大雨的狀態酌情處理。
㈢ 天氣符號圖片解釋�求最下面右邊第二個符號是什麼意思
圖片中天氣符號並不標准,大概解釋如下
第一排:第一圖案為「晴」;第二個為「多雲」,第三個為「陣雨」,第四個為「陰」;
第二排:第一圖案為「多雲/陰」;第二個為「小雨」,第三個為「大雨」,第四個為「大雨」;
第三排:第一圖案為「雷陣雨」;第二個為「雷電」,第三個為「大雪」,第四個為「雨夾雪」;
第四排:第一圖案為「夜間多雲」;第二個為「夜間晴」,第三個為「沙塵暴」,第四個為「霧」。
拓展資料
天氣符號是有國家標準的,國標中規定天氣符號見下圖:
天氣符號一般遵循國標:《公共氣象服務天氣圖形符號》(GB/T 22164-2017),該標准標准規定了公共氣象服務天氣符號的圖形表現方式和使用方法。
㈣ 請問小雨轉多雲的圖例怎麼畫中雨轉陰的圖例呢還有多雲轉雷陣雨。(用語言描述即可)謝謝!
小雨轉多雲:先畫一朵雲下面兩滴雨,在旁邊再畫一朵雲,雲擋住了半邊太陽。
中雨轉陰:先畫一朵雲,雲下左邊兩滴水,右邊兩滴水,再畫一多雲即可。
多雲轉雷陣雨:先畫一朵雲擋住了半邊太陽,再畫一朵雲下左邊兩滴水,右邊兩滴水,雲中間畫一個閃電符號即可。
㈤ 晴轉多雲圖標和多雲圖標的區別 求專業人員解釋並給圖
「晴」和「多雲」相似但不同
細心的市民發現,天氣預報「晴」或「多雲」的時候,實際上都出了太陽,似乎「晴」、「多雲」是差不多的。
在氣象學上,「晴」指的是天空無雲或有零星雲層,但雲量小於一成時的現象,生活中也指雨消雲散,或有雲而仍見陽光的情況。「多雲」指天空中有4—7成的中、低雲,或6—10成的高空雲時的天氣狀況。
這表明,「晴」和「多雲」雖然都會出太陽,但「多雲」天氣時空中雲層比較多,陽光不是很充足;「晴」則陽光充足,且太陽出現在天空中的時間非常長。
「轉」和「到」有差別
最近的天氣預報中,還經常出現「小雨轉中雨」或「小到中雨」等情況。一些市民疑惑:「轉」和「到」,一字之差有什麼區別呢?
專家解釋,天氣預報用詞中「轉」意味著有一個轉變過程,「到」是指在兩者之間波動。
「小雨轉中雨」是指開始為小雨而後轉為中雨,之間有一個雨勢變大的過程;「小到中雨」是預報期間內雨勢在「小雨」和「中雨」之間波動,可能呈現出「小雨」和「中雨」的多次變化。
同理,「晴轉多雲、「晴到多雲」,「陰轉小雨」、「陰到小雨」這類預報用詞也是按照這樣的邏輯來理解。
「局部」到底怎麼界定
如果天氣預報說「今天局部有雨」,市民們一般會認為「今天出門會遇到雨」,往往因此帶了傘或是取消了出遊計劃,結果卻沒有下雨。其實,這與「局部」有關。
「局部」到底是指多大的范圍?氣象專家表示,天氣預報用語中的「局部地區」,一般指預報服務范圍內小於10%的區域。比如說桂林市區的天氣預報,「局部有雨」就是指下雨的范圍為市區內10%的區域,這樣的雨分布不均勻,有的地方下、更多的地方可能不下。因此,如果其他90%的地方沒有降雨,並不代表「局部有雨」的預報是不準確的。
此外,預報中提到「部分地區」,一般是指預報服務范圍內10%-30%的區域;如果是「大部地區」,則指預報服務范圍內大於50%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