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特點 中國古典園林圖片欣賞
中國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不論是蘇州園林的秀美還是紫禁城的金碧輝煌無不顯露著中國古代建築的智慧。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特點是多方面的。今天小編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布局角度的特點。
框架式結構
這是中國古代建築在建築結構上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因為中國古代建築主要是木構架結構,即採用木柱、木樑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與房檐的重量通過梁架傳遞到立柱上,牆壁只起隔斷的作用,而不是承擔房屋重量的結構部分。「牆倒屋不塌」這句古老的諺語,概括地指出了中國建築這種框架結構最重要的特點。這種結構,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氣候條件下,滿足生活和生產所提出的千變萬化的功能要求。同時,由於房屋的牆壁不負荷重量,門窗設置有極大的靈活性。此外,由這種框架式木結構形成了過去宮殿、寺廟及其它纖纖指高級建築才有的一種獨特構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塊和弓形的橫木組成,縱橫交錯,逐層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這種構件既有支承荷載梁架的作用,又有裝飾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後,由於結構簡化,將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結構作用幾乎完全消失,變成了幾乎是純粹的裝飾品。
庭院式組群布局
從古代文獻記載,繪畫中的古建築形象一直到現存的古建築來看,中國古代建築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律,這就是每一處住宅、宮殿、官衙、寺廟等建築,都是由若干單座建築和一些圍廊、圍牆之類環繞成一個個庭院而組成的。一般地說,多數庭院都是前後串連起來,通過前院到達後院,這是中國封建社會「長幼有序,內外有別」的思想意識的產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應和外界隔絕的人物(如貴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離外門很遠的庭院里,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層層深入的空間組織。宋朝歐陽修《蝶戀花》詞中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門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處,就都形象地說明了中國建築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徵。
同時,這種庭院式的組群與布局,一般都是採用均衡對稱的方式,沿著縱軸線(也稱前後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比較重要的建築都安置在縱軸線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兩側的橫軸線上,北京故宮的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體現這一組群布局原則的典型實例。這種布局是和中國封建社會的宗法和禮教制度密切相關的。它最便於根據封建的宗法和等級觀念,使尊卑、長幼、男女、主僕之間在住房上也體現出明顯的差別。
中國的這種庭院式的組群布局所造成的藝術效果,與歐洲建築相比,有它獨特的藝術魅力。一般地說,一座歐洲建築,是比較一目瞭然的。而中國的古建築,卻象一幅中國毀配畫長卷,必須一段段地逐漸展看,不可能同時全部看到。走進一豎蠢所中國古建築也只能從一個庭院走進另一個庭院,必須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宮就是最傑出的一個範例,人們從天安門進去,每通過一道門,進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這一頭走到那一頭,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變換,給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宮的藝術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腦海中了。
平面布局
建築的平面布局是決定一座建築、一組建築、一群建築,甚至一個村鎮、一個城市形制的重要因素。在中國古代建築中,基本上有兩種平面布局的方式。一種是庄嚴雄偉,整齊對稱,一種是曲折變化,靈活多樣。舉凡帝王的京都、皇宮、壇廟、陵寢,官府的衙署廳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宮觀以及祠堂、會館等等,大都是採取前一種形式。其平面布局的特點是有一條明顯的中軸線,在中軸線上布置主要的建築物,在中軸線的兩旁布置陪襯的建築物。這種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對稱。以北京的寺廟為例,在它的中軸線上最前有影壁或牌樓,然後是山門,山門以內有前殿、其後為大殿(或稱大雄寶殿),再後為後殿及藏經樓等。在中軸線的兩旁布置陪襯的建築,整齊劃一,兩相對稱,如山門的兩邊有旁門,大殿的兩旁有配殿,其餘殿樓的兩旁有廊廡、配殿等等。工匠們運用了烘雲托月,綠葉托紅花等手法,襯托出主要建築的庄嚴雄偉。這類建築,不論建築物的多少、建築群的大小,一般都採用此種布局手法。從一門一殿到兩進、三進以至九重宮闕,龐大帝京都是這樣的規律。這種庄嚴雄偉、整齊對稱、以陪襯為主的方式完全滿足了統治者和神佛教義對於禮敬崇高、庄嚴肅穆的需要,所以幾千年來一直相傳沿襲,並且逐步加以完善。另一種布局方式則與之相反,不求整齊劃一,不用左右對稱,因地制宜,相宜布置。舉凡風景園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鎮等等,大都採用這種形式。其布局的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勢、地理環境和自然的條件等靈活布局。例如民居甚至寺廟、官衙,凡位於山腳河邊者,總是迎江背山而建,並根據山勢地形,層層上築。這種情況最適宜於西南山區和江南水網地區以及地形變化較多的地點。這種布局原則,由於適應了我國廣大的不同自然條件的地區和多民族不同文化特點、風俗習慣的需要,幾千年來一直採用著,並有科學的理論基礎。中國式的園林更是靈活布局,曲折變化的實例。山城、水鄉的城市、村鎮布局也根據自然形勢、河流水網的情況,因地制宣布局,出現了許多既實用又美觀的古城鎮規劃和建築風貌。
建築不僅僅是技術科學,而且是一種藝術。中國古代建築經過長時期的努力,同時吸收了中國其他傳統藝術,特別是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等造型藝術的特點,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成為了中華文化的一種無形的文化遺產。
土巴兔在線免費為大家提供「各家裝修報價、1-4家本地裝修公司、3套裝修設計方案」,還有裝修避坑攻略!點擊此鏈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_m_jiare&wb】,就能免費領取哦~
㈡ 求一些超清精微素描圖片!要超清的!!!!……
圖片:
(2)古典建築素描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素描題材:
1、以肖像和風景為主
素描原是為繪畫、雕刻等藝術服務的,後因其流暢、充實和美觀,發展成為獨立的藝術。其題材可以取自任何事物,不受拘束,一般以肖像和風景為主,而西方的素描常是人物和靜物。
2、日常生活、抽象素描、藝術性建築素描
19世紀出現了以日常生活為題材的素描。其它還有想像和抽象素描、藝術性建築素描等。
3、立體派、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素描
20世紀的素描似乎是反映不安、動盪和科學進步的。其中一些以表現線條豪放為特色。還有一些畫家試圖把生活納入幾何圖形中 (立體派)。 在20世紀各流派中也有X射線式的技法,即同時看到外部和內部。
表現主義畫家追求"表現一個場面的感情而不是描繪事物的現實外表",超現實主義者則著重表現潛意識心理。
4、實用性和技術性素描
實用素描要清晰地記載一件客觀事物,從總體上說,它不重審美,而突出技術設計。實用素描包括為科學目的而作的插圖與說明。很多藝術家做過科學說明的素描。文學作品中的素描插圖,一般是為某段文字描寫而作的圖畫說明,但因它表現了畫家特有筆法風格,至今還享有崇高的藝術聲譽。
㈢ 什麼是建築山花
在中國傳統建築中,歇山式的屋頂兩側形成的三角形牆面,叫做山花。在西方古典建築中指檐部上面的三角形山牆,是立面構圖的重點部位。
網路文庫是網路發布的供網友在線分享文檔的平台。網路文庫的文檔由網路用戶上傳,需要經過網路的審核才能發布,網路自身不編輯或修改用戶上傳的文檔內容。網友可以在線閱讀和下載這些文檔。網路文庫的文檔包括教學資料、考試題庫、專業資料、公文寫作、法律文件等多個領域的資料。網路用戶上傳文檔可以得到一定的積分,下載有標價的文檔則需要消耗積分。當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平台於2009年11月12日推出,2010年7月8日,網路文庫手機版上線。2010年11月10日,網路文庫文檔數量突破1000萬。 2011年12月文庫優化改版,內容專注於教育、PPT、專業文獻、應用文書四大領域。2013年11月正式推出文庫個人認證項目。截至2014年4月文庫文檔數量已突破一億。
㈣ 給我幾張鉛筆素描畫(鄉村建築)。。。跪求!
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