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鞭炮的成分除了火葯還有什麼
鞭炮的原料是絕凱火葯,主要成分為硫磺、碳粉、火硝(硝酸鉀或氯酸鉀)。據文字記載,我國製作和燃放鞭炮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鞭炮除了「嘭、啪」二響的高升,大炮仗和「噼噼啪啪」的小炮仗、電光炮之外,還有點燃後會竄出五顏六色火花的煙花炮和焰火。煙花炮或焰火是火葯中按一定的配比另外加入了鎂、鋁、銻等金屬粉末和硝酸鍶、硝酸鋇、硝酸鈉等硝酸鹽。燃放焰火時,不同的金屬或金屬離子便會產生各種不同的顏色。知道了鞭炮的主要成分後,就不逗宏尺難了解它引燃後的種種產物了。鞭炮點燃山高後,其迅速燃燒,激烈爆炸,噴射火焰的同時,產生了大量的CO2、NO2、CO等有害氣體和各種金屬氧化物的粉塵。其中NO2是刺激性和腐蝕性極強的氧化物。危害極大的酸雨主要就由這類氣體溶於雨雲中形成的。大量燃放鞭炮時如果適逢無風或低氣壓的天氣,那麼地時無法飄散的有害氣體就會刺激人的呼吸道,使人咳嗽,引起氣管炎等疾病。
鞭炮在製作、運輸、燃放的任何一個環節中,只要稍有差錯,就會像炸彈一樣爆炸,傷人或起火。據統計,我國各地發生的鞭炮傷人事故屢見不鮮,輕則傷人皮膚,重則炸傷眼睛、手足,甚至危及生命。除此之外,每逢春節必然是城鄉火災發生頻率較高的時期,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燃放爆竹煙花所引起的。
2. 白蛇傳里,小青手下的五鬼叫什麼來著
五鬼又稱五瘟、五瘟使者、五瘟使,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瘟神。分別是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鍾士季、總管中瘟史文業。
他們是中國民間信奉的司瘟疫之神,每年一些寺廟都會拜五鬼,以求家畜平安,指的就是這個五鬼。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五瘟神者
古人認為,人的靈魂是不死的,但靈魂能夠成神成仙的人很少,多數人死後,靈魂在陰間為鬼。古人是非常懼怕鬼的,他們認為鬼無影無形,具有超人的本領,能使人得福或遭禍。特別是那些生前有靈異的人和非正常死亡的人變成的鬼,往往神通更大。
據《禮記·祭法》記載,天子七祀中有泰厲,諸侯五祀中有公厲,大夫三祀中有族厲。注文引《春秋傳》說:「鬼有所歸,乃不為厲。」疏曰:「曰泰厲者,謂古帝王無後者也。此鬼無所依歸,好為民作禍,故祀之也。」「曰公厲者,謂古諸侯無後者。」「曰族厲者,謂古大夫無後者鬼也。」
《左傳》「昭公七年」記子產說:「匹夫匹婦強死,其魂魄猶能憑依於人,以為淫厲。」古人懼怕鬼,但又幻想得到鬼的佑護,於是就賦予鬼一些神的特性,甚至將某些厲鬼奉為神。中國民間崇祀的紫姑、張巡、天妃諸神,就是由厲鬼轉化成的人神。
紫姑,又稱坑三姑娘,是古代中國民間崇祀的廁神。傳說神名何媚,為人妾,大婦妒之,正月十五陰殺於廁中,被天帝封為廁神。民間相傳紫姑神有先知之明,每於正月十五日晚迎祀,並扶乩降神,卜問休咎。
後世中國民間的扶乩迷信活動,與紫姑神信仰有著直接關系。奉祀紫姑神的一般是婦女,但宋代士大夫也扶乩降紫姑神,並能與之詩文唱和,紫姑神變成了一位能文善舞的仙女。張巡、天妃本來也是橫死的厲鬼,但在中國民間信仰中,他們都變成了具有社會職能的人神。
(2)瘟神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元代成書明代略有增纂的《三教搜神大全》又為五瘟神作傳,其卷四「五瘟使者」稱:
「昔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六月,內有五力士,現於凌空三、五丈,於身披五色袍,各執一物。一人執杓子並罐子,一人執皮袋並劍,一人執扇,一人執錘,一人執火壺。
帝曰:『此何神?主何災福也?』
張居仁奏曰:『此是五方力士,在天上為五鬼,在地為五瘟,名曰五瘟(神)。如現之者,主國民有瘟疫之疾,此天行時病也。』
帝曰:『何以治之,而得免矣?』
張居仁曰:『此行病者,乃天之降疾,無法而治之。』
於是其年國人病死者甚眾。是時帝乃立祠,白袍力士封為感應將軍,黑袍力士封為感成將軍,黃袍力士封為感威將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