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坐月子期間吃什麼比較好
第一周:
1、紅糖水:新媽媽在分娩中消耗大量的精力與體力,加之失血過多,急需補充大量鐵質。紅糖水非常適合產後第一餐食用,它不僅補血,還能促進新媽媽產後惡露排出。不過紅糖水不能喝得太多。一般來說,以產後7~10天為佳,以後則應多吃營養豐富、多種多樣的食物。
2、雞蛋:新媽媽如果自我感覺消化情況較好,第二餐開始便可開始試試雞蛋。雞蛋富含的營養,有助於新媽媽恢復體力,維護神經系統的健康,減少產後抑鬱情緒。每天吃2~3個雞蛋即可,但要注意分兩餐吃。白水煮蛋和蒸蛋羹都是不錯的選擇。
3、小米:小米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膳食纖維含量也很高,它能幫助新媽媽恢復體力,並刺激腸蠕動,增加食慾。
4、米酒+老薑+麻油:自古以來,坐月子的食補都有使用米酒、老薑和麻油來烹調食物的傳統。老薑的功用在於去寒,溫暖子宮以幫助惡露排出。至於麻油,則有利於子宮收縮,恢復孕前狀態。不過需要額外注意的是,一旦惡露停止,麻油加酒的使用量就必須減少。而對於剖宮產的新媽媽來說,產後第一周先勿用酒,以免影響傷口癒合,僅使用老薑和麻油即可。
5、豬肝:第一周是新媽媽排惡露的黃金時期,產前的水腫以及身體多餘水分也會在此時排出,推薦以豬肝作為補氣養血的主食,每天約100克為佳。不宜給新媽媽過多喝雞湯、鴿子湯等,因為此時的新媽媽乳腺還沒打通,吃得太好,反而不易被吸收,甚至造成乳汁迴流。
第二周:
1、水+蛋白質:母乳中有70%~80%為水分,所以母乳充足的要訣就在於水和蛋白質的攝取,如雞、鴨、肉、魚類等。最好的方式是燉或熬,食用時同時喝湯,既增加營養,還可促進乳汁分泌。但是,乳汁的量並不是與媽媽喝湯量的多少成正比,所以你不必為了乳汁的充足而一個勁地喝湯。
2、豬蹄+花生+鯽魚:豬蹄和花生都是催奶的好湯料,花生不僅能保持乳腺暢通、還兼顧養血止血之功效;豬蹄富含膠原蛋白,在催乳的同時還能幫助新媽媽保持胸部曲線,非常適合新媽媽食用。鯽魚湯一直被視為催奶聖品。傳統觀念認為,鯽魚湯要熬得白,將鯽魚肉燉得口感很差。其實,鯽魚本身的營養價值很高,應該少燉些時候,讓魚肉保持鮮美,讓媽媽把魚也吃光。
3、葯膳催乳:中醫里有一些葯膳也有很好的催乳功效。葯膳是葯物與食物的有機結合,既營養又催乳,一舉兩得。
4、黃芪豬蹄湯:適量黃芪、通草與豬蹄同燉而成。這里的黃芪味甘、性溫,以補虛為主,通草主清熱利濕、通氣下乳;豬蹄富含蛋白質、脂肪,可以補血活血,非常適合新媽媽下乳
5、留行燉烏雞:留行與烏雞同燉而成。當歸為中醫補血調經之聖葯,王不留行能行血通經,烏雞可滋補肝腎,益氣補血,滋陰清熱,對幫助新媽媽身體恢復,促進乳汁分泌很有幫助。
第三周:
1、牛奶+雞蛋:食物中以雞、鴨、魚、瘦肉、動物肝臟、蛋、牛奶、牛肉、羊肉等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其中又以雞蛋和牛奶中的蛋白質氨基酸比例與人最適宜,其中含有的脂肪也非常容易被人體吸收。故建議新媽媽要多吃牛奶和雞蛋。
2、大豆:大豆中含有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鈣和維生素A、B族維生素等,如果每天吃兩餐含有大豆的食品,如豆腐、豆漿等,對乳房健康很有幫助。
3、堅果:堅果類食物如杏仁、花生、核桃、芝麻等,在富含高品質蛋白的同時還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劑——維生素E,攝八豐富的維生素E可以幫助新媽媽讓乳房組織更富彈性。對增強身體免疫力很有幫助。
第四周:
1、黃豆芽:黃豆芽中含有大量蛋白質、維生素C、纖維素等,蛋白質是生長組織細胞的主要原料,能幫助媽媽修復生寶寶時受損的組織,維生素C能增加血管壁的彈性和韌性,防止產生出血,而纖維素能通腸潤便,促進消化。
2、蓮藕+胡蘿卜:蓮藕中含有大量的澱粉、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豐富,清淡爽口。新媽媽多吃蓮藕,不僅能清除體內淤血,增進食慾,幫助消化,還能促使乳汁分泌,有助於對寶寶的喂養。
3、食用菌:銀耳、黑木耳、香菇、猴頭菇等食用菌類,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天然的生物反應調節劑,幫助新媽媽重建身體免疫系統。多吃食用菌還可為新媽媽的乳房健康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