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裡面的人物的臉譜分別是什麼
1、典韋
典韋(黃色、花三塊瓦臉),曹操手下猛將。曹操征伐中原,典韋領兵戰於宛城。宛城守將張綉懼怕典韋之勇,用計將其兵器雙戟盜走,夜襲曹營,典韋戰死,曹軍大敗。
典韋是忠勇、兇猛之將,故以正黃色示其兇猛,配以三塊瓦式示其忠勇。眉間勾雙戟,表示所用兵器。
2、曹操
曹操(白整臉),曹操憑大將典韋和許褚之勇,戰敗宛城守將張綉,奪城之後,又謀佔了張綉嬸娘,張綉受辱,遂用計邀典韋過營飲酒,灌醉送歸,乘機盜走典韋的兵器鎧甲,然後偷襲曹營。
典韋戰死,曹操倉皇逃走。這是侯喜瑞先生勾繪的曹操臉譜,細目、細柳葉眉,眉心多紋,以示滿腹奸詐。全譜給人以奸詐多疑,又不失英雄本色的感覺。
3、許褚
許褚(黑碎花臉),曹操帳下猛將,與典韋一起征戰於宛城。其臉譜勾黑色碎花臉,以表現威猛之相。
4、張郃
張郃(紫三塊瓦臉),曹操手下大將。張郃攻打葭萌關,被老將黃忠和嚴顏戰敗後,退走定軍山,投奔夏侯淵。紫紅色三塊瓦臉表示其忠勇之相。
5、夏侯淵
夏侯淵(花十字門臉),曹操手下大將。張郃攻打葭萌關不利,敗走定軍山,投奔夏侯淵。黃忠等奉命追擊,用計故意射殺夏侯淵之侄夏侯尚,將夏侯淵激怒,並趁機將其刀劈。夏侯淵原勾黑膛破臉,錢金福先生認為破臉有損大將威風,便創此譜式。通天紋勾長「壽」字,顯得鼻樑突起,可使人物形象更雄壯。
『貳』 京劇的臉譜有什麼譜式至少5個
一、整臉
整臉是在整個臉部塗抹一種顏色作為主色,再勾畫出眉、眼、鼻窩和紋理表現人物的神態。如塗紅臉的關羽、塗白臉的曹操。
二、三塊瓦臉
三塊瓦臉是用誇張眉、眼和鼻窩的手法,使額部和兩頰呈現出三塊明顯得主色,平整的象三塊瓦片,因此而得名。如《鐵籠山》的姜維為紅三塊瓦臉;《失街亭》的馬謖為白三塊瓦臉。
其中有一種「老三塊瓦臉」,用來表現老年江湖英雄或將軍,其顯著特點是在外眼角處向腮部勾一條下垂粗線紋,意為人年老後眼角下垂。如《四傑村》中的鮑賜安、《十三妹》中的鄧九公《將相和》中的廉頗等。
三、花三塊瓦臉
花三塊瓦臉是在三塊瓦臉的基礎上,於眉、眼和鼻窩部位加畫比較復雜的色彩和紋飾,以表現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如《連環套》的竇爾墩勾藍花三塊瓦臉、《戰宛城》的典韋勾黃花三塊瓦臉。
四、六分臉
六分臉由整臉變化而來,它保留臉頰主色,把腦門的主色縮為窄窄一條使面部主色占面部的十分之六而得名。如《群英會》中黃蓋勾紅六分臉。
五、十字門臉
十字門臉由三塊瓦臉演變而來,用抽象的手法減去兩頰主色,僅以自鼻端至腦門的色條表示人物面部主色,再誇張的勾畫人物的眉子(即眉毛)、眼窩,以刻畫人物特殊性格。如《蘆花盪》中張飛勾黑十字門臉,《定中原》中司馬師勾紅十字門臉。
六、花臉
花臉由花三塊瓦臉演變而來,減去兩頰主色,只留正額主色,然後在臉上各個部位增加復雜的輔色和復雜的紋理,表現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如《李逵探母》中李逵勾黑花臉,《取洛陽》中馬武勾藍花臉,《金沙灘》中楊延嗣勾黑花臉。
『叄』 京劇的臉譜都有哪些各自代表什麼意義、
京劇臉譜可分為整臉、三塊瓦臉、十字門臉、碎臉、歪臉、白粉臉、太監臉以及小花臉的豆腐塊。
歪臉主要用來誇張幫凶打手們的五官不正, 相貌醜陋, 特點是勾法不對稱, 給人以歪斜之感。僧臉又名和尚臉,表示佛門受戒。太監臉專用來表現擅權害人的宦官 ,象形臉用於神話戲,構圖和色彩均從每個精靈神怪的形象特徵出發, 無固定譜式。小妖臉表現的是神話戲中的天將小妖等角色。
(3)臉譜都有什麼圖圖片擴展閱讀
臉譜來源於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築物,商品的包裝,各種瓷器上以及人們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風格迥異的臉譜形象。這遠遠超出了舞台應用的范圍,足見臉譜藝術在人們心目中所佔據的地位,說明臉譜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關於舞台臉譜的起源有幾種說法,一種是源於中國南北朝北齊,興盛於唐代的歌舞戲,也叫大面或代面,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物,說的是蘭陵王高長恭,勇猛善戰,貌若婦人,每次出戰,均戴兇猛假面,屢屢得勝。人們為了歌頌蘭陵王創造了男子獨舞,也帶面具。
戲曲演員在舞台上勾畫臉譜是用來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點,相貌特徵,身份地位,實現豐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臉譜是人們頭腦中理念與觀感的諧和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