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告訴我世界上13種氣候的名稱、分布、特徵和 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這兩個一定要有圖片),謝謝
1、熱帶雨林氣候 :
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10°之間
2、熱帶草原氣候 :
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分明顯的干濕兩季
分散悶檔布規律:南北緯10°到南北回歸線之間
3、熱帶季風氣候 :
形成原因: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旱雨兩季分明
分布規律:北緯10°到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
4、熱帶沙漠氣候 :
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少雨
分布規律:南北回歸線-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內部和西岸
5、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兩種):
形成原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岸
6、地中海氣候 :
形成原因: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氣候特點: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
7、溫帶海洋性氣候 :
形成原因:終年受西風帶控制
氣候特點:終年溫和多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
8、溫帶季風氣候:
形成原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分布規律:北緯35°-55°之間的大陸東岸
9、溫帶大陸性氣候:
形成原因:深居大陸內部,受大陸氣團影響
氣候特點:冬季嚴寒,夏季炎熱,全年乾旱少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30°-60°之間的大陸內部
10、副極地大陸性氣侯:
形成原因:在歐亞大陸中部和偏東地區又為冷高壓中心,風小、雲少,地面輻射冷卻劇烈,大陸性最強。
氣候特點:夏季白晝時間長,7月平均氣溫在15℃以上,氣溫年較差特大。全年降水量甚少,集中於暖季降落,冬雪較少,但蒸發弱,融化慢,每年有5~7個月的積雪覆蓋,積雪厚度在600~700mm左右。
分布規律:分布在50°N或55°N到65°N的地區。
11、極地苔原氣候:
形成原因:其緯度位置已接近或位於極圈以內,所以極晝、極夜現象已很明顯。在極夜期間氣溫很低,但鄰近海洋比副極地大陸性氣候稍高。
氣候特點: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個月月平均氣溫在0℃~10℃左右。在極夜期間氣溫很低,但鄰近海洋比副極地大陸性氣候稍高。最冷月平均氣溫在-20℃~40℃之間。最熱月平均氣溫在1~5℃左右。在7,8月份,夜間氣溫仍可降到0℃以下。
分布規律:分布在北美洲和歐亞大陸的北部邊緣、格陵蘭沿海的一部分和北冰洋中的若干島嶼中。在南半球則分布在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南設得蘭群島和南奧克尼群島等地。
12、極地冰原氣候:
形成原因:是冰洋氣團和南極氣團的源地。
氣候特點:全年嚴寒,各月平均氣溫皆在0℃以下,具有全球的最低年平均氣溫。一年中有長時期的極晝、極夜現象。全年降水量小於250 mm,皆為干雪,不會融化,長期累積形成很厚的冰原。長年大風,寒風夾雪,能見度惡劣。
分布規律:分布在格陵蘭、南極大陸和北冰洋的若干島嶼上。是冰洋氣團和南極氣團的源地。
(1)熱帶雨林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影響氣候的因素有:
1、太陽輻射因子、下墊面因子、大氣環流因子和人類活動因子。太陽輻射因子是氣候的根本動力來源。這類因子有:緯度因素等。下墊面因子對氣候的形成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這類因子有:洋流、地面植被、地形地質等。
2、大氣環流因子本身是氣候的組成部分,對某地氣候的罩嘩形成起著直接性的影響。主要因子有:氣團的平均狀況、氣流的平均狀況等。
3、地理因素對氣候形成的影響表現在地球形狀、地球運動、海陸分布、地形地勢和氣流沖亂、洋流等上,而地理因素對氣候形成的影響終究還是可以主要歸結到輻射因素上。
4、緯度因素 :地球形狀和運動
地理緯度不同,所接受到的熱量不同,引起不同的氣候;通常情況下,緯度越高,溫度越低;赤道地區降水最多,兩極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較多,西岸及內陸降水較少。
5、太陽輻射是地面和大氣的熱能源泉,地面熱量收支差額是影響氣候形成的重要原因。太陽輻射主要受緯度和
6、地球自轉、公轉變化、海陸分布、地形地勢影響。對於整個地球而言,地面熱量的收支差額幾乎為零,但對於不同地區,地面所接受的熱量存在差異,因而會對氣候的形成產生影響。同時,地面接受熱量後,與大氣不斷進行熱量交換,熱量平衡過程中的各分量對於氣候形成也有重要影響。
7、大氣環流和天氣系統,影響氣候的因子包含氣溫、雨量、氣壓和風。
8、洋流對氣候的影響主要為濕度和熱量。
暖流對沿岸地區氣候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如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於暖濕的北大西洋暖流。
寒流對沿岸地區的氣候起到降溫、減濕的作用。如大陸西岸的寒流(南半球)對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荒漠環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9、地形地勢對局部氣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例如山地氣候中的陽坡效應和陰坡效應,迎風坡和背風坡效應。大致而言,地形主要是對氣流產生阻擋和抬升作用。
山地迎風坡降水較多,背風坡降水較少。地勢對氣候形成的影響在於,海拔高,雲層少,太陽直接輻射增強,散射輻射降低,溫度降低,濕度減小。而不同的地形也對氣候影響不同,高原對氣候的影響十分明顯。
10、人類活動:通過改變地面狀況,影響局部地區氣候。如人工造林可使局部地區氣候有所改善,任意砍伐森林可使當地氣候惡化。此外,人類活動還可形成熱島效應等。全球變暖就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氣候
㈡ 有哪些養起來與眾不同的寵物
我給大家盤點一下這些年我養過的那些與眾不同的寵物。
1.阿比西尼亞貓
在住處和收入穩定之後,陸續也養過很多種貓,比如英短美短布偶緬因斯芬克斯曼基康等,但相比之下,還是阿比西尼亞貓最能抓住我的心,真正的超短貼身毛,掉毛極少,優雅的體態和步調、神秘獨特的顏色、極端聰明溫順的性格、合適的體型讓它們成為我心中室內寵物貓品種的NO.1。
2.寵物雪貂
相比陪伴人們千年萬年貓咪和狗子,寵物貂只被馴養了不到三百年,尤其是在國內對寵物貂的習性與喂養還都處在一個很懵懂的階段,這就造成了大量寵物貂沒有處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或者直接被棄養,照片中這只小可愛就是被棄養後由本人接手的,對比貓狗它們有很多缺點,但是也有獨具的優點,比如體型小巧,成年後慵懶安靜,有貓的獨立也有狗的甜美等。
3.柯爾鴨
相比由某微博富二代帶起的名稱「柯爾鴨」,我更願意把這些中世紀獵人的小助手稱為小叫鴨,圓潤的身材,小巧的體格,外向甜美的性格讓它成為了鴨界表情包的扛把子,由於其進入國內時間比較短暫(不到兩年)目前很多人對其還不是很了解。
4.鸚鵡
孩提時代接觸最早的寵物鳥就是一對牡丹鸚鵡,它們陪了我近十年光景,也讓我對其它鸚鵡產生了興趣,鸚鵡可以說是人工繁殖最成熟的一類寵物鳥之一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政策原因,現在除了桃臉牡丹鸚鵡,虎皮鸚鵡與玄鳳鸚鵡外,其餘所有鸚鵡都是保護動物,喂養需要謹慎。
5.龍貓
龍貓可以說是一類經久不衰的小型寵物了。首先它們自帶宮崎駿漫畫《龍貓》的加持,體型小,又是純粹的素食動物,所以幾乎沒有氣味,又擁有哺乳動物中最密集的毛發,帶來無與倫比的手感,性格溫順安靜獨立性強,而且壽命絲毫不遜色於貓狗。可能除了比較膽小怕熱就沒什麼缺點了,是我強烈推薦的入門級小寵物。
6.土撥鼠
首先強調一遍:土撥鼠不會啊啊啊啊!網紅視頻里啊啊啊啊的是旱獺,旱獺也不會啊啊啊啊啊啊地叫,那是後期配音。其次旱獺不是土撥鼠,旱獺是純粹的野生動物,可能攜帶鼠疫桿菌和其它寄生蟲,不能家庭喂養,可以家養的是美國進口的黑尾土撥鼠。黑尾土撥鼠是一個食性接近龍貓但是性格類似狗的可愛小傢伙,經過訓練之後可以出門遛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