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聖教序高清圖片
擴展閱讀
61歲女人圖片 2025-02-05 22:18:49
唯美哲理簡約圖片 2025-02-05 22:06:29

聖教序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6-28 21:13:49

Ⅰ 啟功行書經典書法作品

啟功自幼喜愛書法,是當代負有盛名的書法家。啟功曾被稱為“詩、書、畫”三絕。此外,啟功亦精於古代書畫和碑貼的鑒定。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啟功行書經典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啟功行書經典書法作品欣賞

啟功行書經典書法作品圖片4

啟功先生的人物簡介

啟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字元白,也作元伯。北京人,滿族。中國書法家、畫家、文物鑒賞家和鑒定家。曾為輔仁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九三學社顧問、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

啟功自幼喜愛書法,是當代負有盛名的書法家。啟功曾被稱為“詩、書、畫”三絕。此外,啟功亦精於古代書畫和碑貼的鑒定。

啟功對學生遲殿寬說:“字,只要寫得好看就成了,本無法。”

自述

我叫啟功,字元白,也作元伯,是滿族人,屬正藍旗。我的老伴兒叫章寶琛,比我大兩歲,也是滿族人,我習慣地叫她姐姐。

我既然叫啟功,當然就是姓啟名功。有的人說您不是姓愛新覺羅嗎?現在很多愛新氏非常誇耀自己的姓,也希望別人稱他姓愛新覺羅;別人也願意這樣稱他,覺得這是對他的一種恭維。這實際很無聊。事實證明,愛新覺羅如果真的能作為一個姓,它的辱也罷,榮也罷,完全要聽政治的擺布,這還有什麼好誇耀的呢?何必還抱著它津津樂道呢?這是我從感情上不願以愛新覺羅為姓的原因。我雖然不願稱自己姓愛新覺羅,但我確實是清代皇族後裔。我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雍正的第五子名弘晝,是乾隆皇帝的異母兄弟。乾隆即位後,封弘晝為和親王。我們這支就是和親王的後代。我平生用力最勤、功效最顯的事業之一是書畫鑒定。我從實踐中總結了七條忌諱,或者說社會阻力容易帶來的不公正性,即一、皇威,二、挾貴,三、挾長,四、護短,五、尊賢,六、遠害,七、容眾。簡而言之,前三條是出自社會權威的壓力,後四條是源於鑒定者的私心。

行書的創作問題

1、開始練習行書前人提出不宜太大,大了不易掌握,以七八分見方的字為宜有一定道理。為了練習懸臂,也無妨選一些大一點的,又易於物色到的碑帖去臨習。如蘇東坡的《前、後赤壁賦》、黃山谷的松風閣詩等。主張初學行書先走一個路子,若是你能懸腕了,可以繼續寫蘇《洞庭》、《天際》等,然後涉獵百家,因為用筆是相通的。臨寫行書雖然比楷書來的自由,但也不能寫得太快,否則會形成信筆塗鴉,不但得不到碑帖形質,更談不上得到碑帖的精神。凡臨一種帖,其過程都要先求形似,然後到神似。臨習行書帖,比臨楷書還要難一些,不但要像楷書那樣學它的筆劃、字體、結構,而且要加學筆劃與筆劃之間,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布白和呼應關系。

2、寫行書不能理解為信筆,亦有其規矩。例如在偏旁、部首、字頭、字低、字框、整體結構都有著一定的規律。彳、亻、氵等,簡單說來,行書只是楷書的稍許簡化,筆劃相連點劃呼應強,大小懸殊,錯落有致而已。只要注意學習,掌握寫法規律,進步會很快的。

寫行書以雲書紙、玉扣、毛邊紙、連史紙為宜。因為這種紙發澀,有一定滲水性,可以增強腕力的練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物色不到這種紙,吸水的新聞紙或粗糙的一點的草紙也很好。印刷過的報紙也能練習,如果開始寫不直,下面可以放著帶格子的紙。

3、寫行書,視其字的大小,宜用大楷中楷羊毫(鋒長一點更好)或兼毫,這種兼毫要羊毫成分多,紫毫成分少,如三紫七羊,二紫八羊為佳。但要看臨什麼帖,如果你臨王羲之的《聖教序》、文徵明的《滕王閣序》、褚遂良書《枯樹賦》、歐陽詢《張翰帖》、李北海書《雲麾將軍碑》、米南宮的《游虎丘》等碑用中性筆為宜。用中性筆或偏硬一些的為好,比如大白雲、小書畫筆、脫穎小狼毫等。你寫蘇東坡的《前、後赤壁賦》、《天際烏雲帖》、《洞庭春色賦》,用軟性的羊毫為宜。關於臨用範本問題:可以根據個人喜愛選擇。為了方便選擇,提供幾個易於物色到的範本。挺拔俊秀一路的有:懷仁集王羲之的《聖教序》和《蘭亭序》。歐陽詢的《張翰帖》。褚遂良的《枯樹賦》。文徵明的《滕王閣賦》。遒媚大方,自然流暢的有:顏真卿的《祭侄稿》。柳公權的《蒙詔帖》。鮮於樞的行草墨跡。趙孟頫的尺牘詩翰。形態別致,筆劃勁挺的有:米南宮的《蜀素帖》。楊凝式的《韭花帖》。豐腴寬舒、大氣磅礴的有:蘇東坡的《前、後赤壁賦》《天際烏雲帖》。黃山谷的《松風閣》

Ⅱ 行書硬筆書法精選作品賞析

我們常常會被精美的硬筆行書書法給吸引住,但是在欣賞的同時,是否能夠學習到作品本身的藝術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行書硬筆書法精選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行書硬筆書法精選作品欣賞

行書硬筆書法精選作品圖片4

重視行書的技法

當今有很多人在爭論技與道哪個更重要的問題,有的人認為技術是初學者的事情,應重視道的存在;有的人則認為技術最重要,這些觀點都有些偏頗,因為技和道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會選擇和重視什麼樣的技術,有什麼樣的技術就會梳理出什麼樣的思想,技和道永不可分,同樣重要。因此就以《聖教序》和王羲之手札為例來研究一下王羲之的技術。

1、《聖教序》中的筆法研究:

什麼是筆法?歷代的書論中經常談到這兩個字,但看了內容之後,其實多為字法的問題,很難用文字表述清楚,武術里經常講劍有劍法,刀有刀法,後來打乒乓球打多了,就想到了打乒乓球的技術動作跟寫字的筆法極其相似,打乒乓球如果動作不對,偶爾也能打出一、二個高水平的球,但想每個球都打出精彩就不太可能了,因此少兒乒乓球運動員最關注的就是動作是否正規,而筆法是解決線條質量問題甚至字形問題的合理方法,如果筆法不對,線條的質量及豐富性都受到極大的制約,那麼筆法到底是什麼呢?可能是:在起筆、行筆、收筆的過程中,能准確找到和調整筆鋒的位置和角度。

如果把聖教序中大部分字都能按照這一規律去研究和解析,對二王筆法的掌握就非常豐富了。學書者一定要非常重視筆法,如果沒有正確的筆法作為學書的支撐,書法很難達到相當的高度,寫多了只不過是熟練而已,很難達到書法之妙境!

2、二王書法中的字法研究:

二王書法中的字法是最為豐富和生動的,經常說到《蘭亭序》中23個“之”都不一樣,這說明了王羲之結字的豐富性,拿來王羲之和王獻之書法全集比較,似乎他們的所有作品都沒有雷同的痕跡,這正是源於他們書法當中字法的豐富性,其實,字法的喜好會隨著年齡、閱歷、修養的改變而不同,因為字法需要一輩子去修煉,那麼怎樣才能掌握如此豐富的字法呢?只有一個不二法門:臨摹,而且是精確臨摹!

很多人的所謂臨摹,不是精確臨摹,而是抄書,字帖整整齊齊的抄了一遍,自己很有成就感,其實字帖上一個字也沒有掌握,如此“臨摹”,徒勞無功!什麼是精確臨摹呢?就是把字帖中每一個字、每一個點畫的粗細、長短、起筆、行筆、收筆、轉折,空間的疏密變化都要表現出來,不但要照著帖能寫,背著帖也能寫,不但今天能寫,明天還能寫,一個月以後能寫,半年以後還能寫。這才算基本掌握了,這個字才有可能運用到你的創作當中。

Ⅲ 田英章書法行書字帖

行書是一種既實用又藝術性很強的書體,俗稱行押書。近楷則為行楷,近草則為行草,因此它在書法學習中還有著重要的橋梁作用。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田英章書法行書字帖,希望對你有幫助!

田英章書法行書字帖欣賞

田英章書法行書字帖圖片1

田英章書法行書字帖圖片2

田英章書法行書字帖圖片3

田英章書法行書字帖圖片4

田英章書法行書字帖圖片5

行書的臨摹

行書是一種既實用又藝術性很強的書體,俗稱行押書。近楷則為行楷,近草則為行草,因此它在書法學習中還有著重要的橋梁作用。應該說,學好標準的行書是每一位習書者都必須要做的功課。但對於多數初學者而言,浩瀚的行書碑帖如此之多,如何在其中進行選擇便成了問題,現在我們便為大家推薦兩本法帖,並分析其對習行書初學者的妙用。

《聖教序》是王羲之所作法帖的集字,裡面的每個字都是從王羲之作品中集取的,應該說這是標準的“王羲之”書法!王字其寓險要於平淡的風格,對多數習書者而言,皆是臨習的良本。歷來習王字而有成的大家均曾染指此帖,趙孟頰、董其昌莫不如是。因其是集字,整篇個性似不突出,這對模習者最有利!因為你要學的是技巧,而不是個性化的風格。《聖教序》的技巧是准確而完備的,雖然不是墨跡,但好的拓本,亦同樣能反映出細致入微的精美之處。《聖教序》的用筆全為“王”法,豐富多變,點、橫、撇、捺,提、按、翻、折,均有完好體現。其起筆方圓不定,線質飽滿爽健,收筆穩重含蓄恰到好處。《聖教序》結字看似平凡而實為奇妙巧合之至,字架以方正為主,間以縱、闊,落落大方而又活潑多變。

《蜀素帖》是米芾傳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米字最典型風格的體現。此帖因爽爽有姿態,多受習書者厚愛。然習者必須謹慎,米字個性極強,因此臨習時需主要體味其用筆規律與 方法 ,若只盲目模仿字形,則會沾染習氣,一染便不易脫出。《蜀素帖》因書於絲織物上,故別有一種意趣,即墨色乾枯之處點畫具有毛澀之感,這是因書寫材料而偶然造成的,初學者不必刻意求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