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善惡一念間圖片高清
擴展閱讀
微胖女人穿牛仔短褲圖片 2025-02-06 06:55:19
唱歌的孩子卡通圖片 2025-02-06 06:41:46

善惡一念間圖片高清

發布時間: 2023-06-18 23:26:34

㈠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全句

原句:一念而成魔,一念而成佛,一念之間,一線之隔,截然不同。

出處:出自《佛經》。據說當年佛祖講經,沒有說話,只是拈著花笑一笑,大家都不明白,唯有迦葉尊者回以微笑,佛祖便說:得我道者,唯迦葉矣。

全文:一念而從善,一念而從惡,一念而成佛,一念而成魔。一念之間,一線之隔,截然不同。好與壞,一念好,一念壞;成與敗,一念成,一念敗;得與失,一念得,一念失;善與惡,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念之間,已然明了!

釋意:如同世俗的講一念成善一念成惡。佛是自性佛,魔是自性魔。貪嗔痴魔五蘊魔等等,凡是障礙自性智慧光明平等的都是魔。一念起後以自性智慧觀照念念平等相續,就是一念成佛。如果一念起後,即成貪嗔痴心念念流轉變異增上,就是一念成魔。

(1)善惡一念間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關於善惡的論述:

1、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善惡一念間,果報總不同,別圖一時快,且看幾十年。

一念悟成了佛,一念痴成了魔。總要明白,人在做,天在看,別以為善惡只在心間,無人看見,其實,滴水穿石,善惡也是量的積累過程,不到時候,看不到結局。

善惡總有天作證,人善人欺天不欺。付出當時不一定看得見,恥辱仍心有餘悸,但是萬事萬物都在變化,這些豈能不變,欺負過的人,不妨一笑置之,忍他,再忍他,再過幾年,再看他,為虎作倀,狐假虎威者,不會持久,只要耐得住艱辛,忍得住痛苦,福報不請自來。

2、善惡一念間,果報總不同,若能盡善去,可享一生福。

人要有分辨善惡的思維,更要分清懦弱和善良的界限,善良不是懦弱,人也需要活出自尊,活出自己的風骨,但絕不是忠奸不分之輩,人要懂得寬容,但寬容一定有度,過度則叫麻木不仁,善是做人的大方向,對於真正的壞人,一味的仁慈,放縱其肆意而為,遂為惡也。

3、善是惡的益,惡是善的損。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善與惡,相對著人生兩端的好與壞。道德的名義下,存在於人心深處,是非可分,善惡可明。

善未必能成英雄,惡卻永遠是宵小。向來鞭撻著人性,而不僅止是蠱惑,善惡即是這般,營造著山雨欲來,也映造著喜上眉梢。

㈡ 凡心兩扇門,善惡一念間。紅塵皆如夢,幾人能看穿。什麼意思

1、釋義:

凡是人,內心都有善惡兩扇門,哪扇門什麼時候出來惡的念頭,哪扇門何時出來善的想法沒有誰知道。無論是善還是惡,滾滾紅塵中人,走過自己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場夢。什麼都是虛幻無定的。但是,人們還是熙熙攘攘皆為利往,始終苦苦追求無法得到的一切自認為是寶物的東西。沒有人能看透人生的這場夢。

2、出處:出自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道德經》。

3、節選: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凡心兩扇門,善惡一念間;紅塵皆如夢,幾人能看穿。這世間本就無善惡之分,只因人們有了分別之心,也就有了善惡之分,就如美醜、長短、高下、前後一般,無丑何來美、無長何來短、無高何來下、無前何來後,又如陰同陽,孤陽不生,獨陰不長,離了誰,另一個都難以獨存。

(2)善惡一念間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1、創作背景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後來,商容老師「實乃老夫之學有盡。」

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2、作品鑒賞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3、作者簡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春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德經